赵艳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手术常见类型包括传统开放手术适多数患者且术野暴露充分但颈部留疤,腔镜甲状腺手术含多入路具美容优势但对操作技巧要求高;术前要完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及评估全身状况;术后需密切观察创口并保持清洁干燥、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并发症有出血需及时处理可能再手术、喉返神经损伤要观察发音部分可恢复;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必要性,老年患者要严格评估基础疾病确保安全并加强监护康复,妊娠期女性手术需权衡对胎儿和母体影响遵循个体化原则评估时机方式。 一、甲状腺手术的常见类型 1.传统开放手术:适用于多数甲状腺疾病患者,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操作,但颈部会遗留手术疤痕。2.腔镜甲状腺手术:包含经口腔、经乳晕、经腋窝等入路,颈部无明显疤痕,具美容优势,但对手术操作技巧要求高,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患者。 二、术前准备 1.完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颈部CT等检查,明确甲状腺病变性质、范围等。2.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定患者能否耐受手术。 三、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渗液等,保持创口清洁干燥。2.术后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四、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若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等,需及时处理,可能需再次手术止血。2.喉返神经损伤:可致声音嘶哑等,术后需观察患者发音情况,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甲状腺手术需谨慎评估必要性,因其甲状腺组织对手术刺激反应可能有别于成人,需综合考量手术风险与获益。2.老年患者:需严格评估心肺等基础疾病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术后加强监护与康复管理。3.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手术需权衡对胎儿和母体影响,遵循个体化原则,充分评估手术时机与方式。

    2025-10-17 10:29:26
  • 糖尿病人可以喝鸡汤吗

    糖尿病人可以喝鸡汤,但需注意,鸡汤含较高脂肪,糖尿病人喝时要控制量,选清淡烹饪方式且去除多余油脂,喝时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等摄入,还需考虑个体差异,病情控制好可偶尔少量喝,波动大或有并发症者不建议喝,要综合自身情况避免对血糖血脂等产生不利影响。 一、鸡汤的营养成分特点 鸡汤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但同时也往往含有较高的脂肪,尤其是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脂肪溶解在汤中,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过多脂肪摄入可能影响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控制。 二、糖尿病人喝鸡汤的注意事项 1.脂肪含量影响:鸡汤中的脂肪会使血液中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而糖尿病人常伴有脂代谢紊乱风险,长期大量喝鸡汤可能加重脂代谢异常,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等。所以糖尿病人喝鸡汤要控制量,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富含脂肪的鸡汤。 2.烹饪方式影响:如果是炖煮时间过长、油脂充分融入汤中的鸡汤,糖尿病人更需谨慎。建议选择清淡烹饪方式制作的鸡汤,且去除表面多余油脂后再少量饮用。 3.搭配饮食综合考虑:喝鸡汤时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油脂类食物的摄入,保持一天总热量的平衡。例如,若喝了一碗鸡汤,那么主食的量就要适当减少,以避免总热量超标,影响血糖的平稳控制。 4.个体差异:不同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情况不同,如血糖控制是否稳定、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等。病情控制较好、各项指标相对平稳的糖尿病人可以在严格控制量的情况下偶尔少量饮用鸡汤;而血糖波动较大、合并严重脂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则不建议喝鸡汤。 总之,糖尿病人可以喝鸡汤,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控制饮用量,并结合自身病情和整体饮食情况来综合考量,以在满足一定营养需求的同时,尽量避免对血糖、血脂等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2025-10-17 10:28:02
  • 减肥低血糖怎么办

    减肥时出现低血糖要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要调整减肥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经常出现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减肥中出现低血糖情况各有特点及应对注意事项。 调整减肥方式 原因:过度节食等不恰当的减肥方式容易引发低血糖。减肥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饮食上要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不能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果是因为运动强度过大且未合理补充能量导致的低血糖,要调整运动计划,运动强度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来定,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并且在运动前后合理补充能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减肥方式的调整也有所不同。年轻人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运动加饮食控制的科学减肥方案,而老年人减肥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避免因为过度减肥导致低血糖等健康问题,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血糖波动的耐受能力较差。 及时就医检查 原因:如果经常在减肥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情况,可能是身体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内分泌疾病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糖监测、内分泌激素检查等。对于儿童来说,频繁出现减肥低血糖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身体各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潜在的健康问题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例如,如果是因为胰岛素瘤等内分泌疾病导致的低血糖,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治疗。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在减肥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情况,更要及时就医,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就存在问题,减肥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7 10:27:08
  • 南瓜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南瓜对糖尿病有潜在益处但食用需注意,食用前及后要监测血糖,控制食用量,搭配低升糖指数食物,老年、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食用更需谨慎控制量与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的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方面:糖尿病患者在食用南瓜前以及食用后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不同个体对南瓜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食用南瓜后血糖可能会有较明显的波动。例如,体型较胖、血糖控制不太稳定的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后更要加强血糖监测,以便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食用量的控制:由于南瓜含有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食用时应控制量。一般建议将南瓜作为主食的替代品,替换的量要根据南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个人的血糖情况来定。比如,每100克南瓜大约含有碳水化合物5-10克左右,患者可以根据自己一顿饭主食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量来相应替换南瓜的食用量。 搭配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时,要注意整体饮食的搭配。应与其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搭配食用,比如搭配一些绿叶蔬菜等。这样可以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例如,在吃南瓜的时候搭配大量的菠菜、芹菜等蔬菜,能够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有助于平稳血糖。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食用南瓜时更要谨慎控制量和密切监测血糖。而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南瓜的食用需要更加严格控制,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需要更精准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等的摄入,避免因食用南瓜不当影响血糖控制和生长发育。孕妇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时也需要注意,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南瓜的食用量,因为孕妇的血糖控制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还关系到胎儿的发育。

    2025-10-17 10:26:06
  • 性激素全套的缩写是什么

    性激素全套SH包含雌二醇可反映卵巢或睾丸功能等,孕酮可反映黄体功能及妊娠状态等,睾酮维持性欲等且男女有不同情况,促卵泡生成素调控卵泡发育等,促黄体生成素协同调控等,泌乳素非孕期基础低等,特殊人群中女性青春期需关注发育变化,妊娠期可监测妊娠及胎儿相关激素水平,男性性功能异常需结合病史判断,老年人群检测要考虑激素波动与骨质疏松等关联。 雌二醇(E):女性由卵巢分泌,可反映卵巢功能,青春期前水平低,随月经周期变化,妊娠时显著升高;男性由睾丸分泌,维持正常生精功能及第二性征。 孕酮(P):由卵巢黄体分泌,妊娠期由胎盘分泌,可反映黄体功能及妊娠状态,月经周期中随卵泡发育逐渐升高,排卵后达高峰。 睾酮(T):男性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女性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及卵巢分泌,维持性欲、肌肉强度等,男性睾酮水平随年龄有变化趋势,女性睾酮异常升高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促卵泡生成素(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调控卵泡发育成熟,女性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绝经后显著升高;男性维持生精功能。 促黄体生成素(LH):与FSH协同调控生殖内分泌,女性月经周期中出现峰值触发排卵,男性维持间质细胞分泌睾酮。 泌乳素(PRL):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非孕期女性基础值低,妊娠及哺乳时升高,过高可导致月经紊乱、泌乳及不孕等。 特殊人群方面,女性青春期时性激素水平随发育逐渐变化,需关注生理变化;妊娠期女性性激素全套检查可监测妊娠状态及胎儿发育相关激素水平;男性若出现性功能异常等情况检测时,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老年人群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等问题,检测时应考虑年龄相关的激素波动特点。

    2025-10-17 10:24: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