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指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病因有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等,通过筛查诊断,无症状和有症状者处理不同;新生儿高血糖指全血血糖>7.0mmol/L,病因有医源性等,有相应临床表现,通过血糖监测诊断,处理包括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等,需密切关注新生儿血糖变化,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尤其对早产儿等高危新生儿要精细管理以降低不良影响风险。 一、新生儿低血糖 (一)定义 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多数新生儿低血糖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震颤、喂食困难、嗜睡、呼吸暂停、青紫、哭声异常、颤抖、抽搐等。 (二)病因 1.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儿肝糖原、脂肪储存少,小于胎龄儿体内糖原储备也少。 2.葡萄糖消耗增加:多见于糖尿病母亲婴儿、Rh溶血病等,这些情况会使新生儿代谢率增高,葡萄糖消耗增加。 3.高胰岛素血症:如胰岛细胞增生症等疾病可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血糖降低。 4.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某些先天性内分泌异常(如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等)及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等)也可能引发新生儿低血糖。 (三)筛查与诊断 1.筛查:对于高危新生儿需进行血糖监测,通常在出生后1小时、2小时等不同时间点检测血糖。 2.诊断:根据血糖检测结果,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若血糖低于2.2mmol/L,且经补充葡萄糖后血糖升高,症状缓解,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四)处理 1.无症状低血糖:能进食的新生儿可先进食,并密切监测血糖,同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血糖水平。 2.有症状低血糖:需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随后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同时积极寻找并治疗病因。 二、新生儿高血糖 (一)定义 新生儿全血血糖>7.0mmol/L(125mg/dl)为高血糖,多见于早产儿和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二)病因 1.医源性因素:多见于早产儿,因输注葡萄糖溶液速度过快,或全静脉营养时葡萄糖输注速率过高,超过新生儿自身葡萄糖氧化及耐受能力。 2.应激状态:新生儿窒息、重症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3.内分泌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高血糖。 (三)临床表现 轻度高血糖可无明显症状,血糖显著升高时可出现脱水、烦渴、多尿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四)诊断 通过血糖监测来诊断,多次检测血糖高于7.0m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血糖。 (五)处理 1.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对于医源性高血糖,应降低葡萄糖输注速率,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 2.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引起高血糖的原发病,如控制感染等。 3.监测与对症处理: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出现脱水等表现的新生儿,需适当补充液体等进行对症处理。 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都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血糖变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措施,同时要考虑新生儿的胎龄、病史等因素,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对于早产儿等高危新生儿,需更加精细地进行血糖管理,降低低血糖和高血糖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

    2025-10-11 13:55:49
  •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头晕是为什么

    老年糖尿病患者头晕的原因多样,包括低血糖(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进食不规律致,症状可能不典型)、高血压(与糖尿病相互影响,血压波动致头晕,老年患者血压调节差)、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致血管病变致脑供血不足,可伴肢体麻木等)、药物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能致头晕,老年患者易发生)及其他因素(如贫血、内耳病变、心理因素等致头晕),需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表现:低血糖时可出现头晕症状,还常伴有出汗、手抖、心慌、饥饿感等表现。有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特殊人群考虑: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减退,低血糖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密切监测血糖,注意生活中规律进食,合理调整降糖方案。 高血压 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当血压波动时,比如血压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导致头晕。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互影响,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压调节;而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患者靶器官的损害。 表现:血压异常引起的头晕可表现为头部昏沉感、眩晕等不同程度的不适,血压测量可发现异常。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头晕等脑部症状的风险高于单纯糖尿病或单纯高血压患者。 特殊人群考虑:老年患者血压调节能力差,需更加平稳地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大幅波动,在调整降压药物时要谨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头晕等症状变化。 脑血管病变 原因: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包括脑动脉硬化等。脑动脉硬化会使脑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头晕。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增加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表现:除头晕外,还可能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等症状。脑血管病变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而头晕可能是早期预警症状之一。 特殊人群考虑: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更应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变,一旦出现头晕等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脑血管情况。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常需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可能有头晕的不良反应。例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等。不同药物引起头晕的机制不同,如部分降压药可能导致直立性低血压进而引起头晕。 表现:与药物相关的头晕症状出现时间与用药有一定关联,停药或调整药物后症状可能缓解。临床用药监测中发现,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考虑: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时需更加谨慎,用药前应充分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出现头晕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其他因素 贫血: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营养吸收障碍等情况,容易发生贫血。贫血会导致机体携氧能力下降,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内耳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合并内耳病变,如耳石症等,内耳病变会影响平衡感,导致头晕。例如,耳石症可因耳石脱落刺激内耳感受器引起头晕,且与头位变化有关。 心理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患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头晕等躯体化症状。心理因素与躯体症状相互影响,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2025-10-11 13:54:38
  • 糖尿病足脚烂怎么办

    糖尿病足脚烂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要控制血糖,对伤口局部清创、抗感染,改善下肢循环,进行营养支持,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特殊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脚烂的基础。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且容易引发感染加重病情。患者需要遵循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可能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有所差异,儿童患者需兼顾生长发育等情况来合理控制血糖;老年患者要避免低血糖等风险;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选择降糖方案时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精准调控血糖水平。 伤口局部处理 清创:医生会清除伤口周围的坏死组织、异物等,保持伤口的清洁,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清创操作要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进行,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清创的方式和力度等可能有所调整,例如糖尿病病程较长、下肢循环较差的患者,清创时要更加小心,避免过度损伤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抗感染治疗:如果伤口有感染,会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感染是糖尿病足脚烂常见的并发症,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疾病状况的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差异,所以抗感染治疗要精准针对病原体进行。 改善下肢循环 对于有下肢血管病变导致循环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改善循环的措施。比如使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在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下),或者对于严重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需要劝导其戒烟以利于循环改善;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影响循环的因素,在改善循环措施的选择上要综合权衡利弊。 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伤口愈合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是伤口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锌等也对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问题,要通过合适的饮食或营养补充剂来满足营养需求;有特殊病史如糖尿病肾病等的患者,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注意蛋白质等摄入的限制与调整。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足脚烂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要特别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严格控制血糖时要避免低血糖等情况,伤口处理要更加轻柔,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疾病可能对其心理产生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糖尿病足脚烂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伤口变化,加强护理,预防压疮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他们的配合。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的生理特点,比如在使用一些药物或进行手术等治疗时,要注意对月经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在伤口护理等方面要更加注重个人卫生等细节。 有特殊病史患者: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改善循环等治疗措施实施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避免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对伤口的感觉等感知较差,要更加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防止因感觉不灵敏而导致伤口进一步恶化。

    2025-10-11 13:50:53
  • 血糖7.4需要治疗吗

    空腹血糖7.4mmol/L高于正常范围,随机血糖7.4mmol/L在正常范围内,需结合是空腹还是随机血糖及具体人群判断是否需治疗。一般成人需进一步检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合理分配营养等)和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调整;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有不同要求,孕妇需多学科协作管理,总之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维持血糖合适范围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一、空腹血糖7.4mmol/L的情况分析 若为空腹血糖7.4mmol/L,已高于正常空腹血糖范围(3.9-6.1mmol/L),但一次血糖升高不能直接确诊糖尿病,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二、随机血糖7.4mmol/L的情况分析 若为随机血糖7.4mmol/L,在正常随机血糖范围(<11.1mmol/L)内,一般暂不考虑因随机血糖7.4mmol/L立即进行治疗,但仍需关注整体血糖状态及相关健康指标。 三、不同人群的处理建议 (一)一般成人 1.进一步检查: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若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首先应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调整。 2.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方面: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取。例如,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减少精制米面的比例;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脂肪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 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中等强度运动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比如一位50岁的成人,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220-50)×60%=102次/分钟到(220-50)×70%=119次/分钟之间。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出现血糖7.4mmol/L需格外谨慎,首先要明确是空腹还是随机血糖,然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家族遗传因素等。若考虑糖尿病可能,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生活方式干预应在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和运动干预需充分考虑其营养需求和生长特点,确保既能控制血糖,又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2.孕妇:孕妇血糖7.4mmol/L需高度重视,因为孕期血糖异常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孕妇若空腹血糖7.4mmol/L,很可能已经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或孕前糖尿病。需要在内分泌科、产科等多学科协作下进行管理,饮食方面要在保证孕妇和胎儿营养的基础上控制血糖,运动也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适当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四、总结 血糖7.4mmol/L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是空腹还是随机血糖以及具体人群来综合判断。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等,以维持血糖在合适范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11 13:48:56
  • 吃什么水果能降血糖

    苹果富含果胶能延缓碳水吸收降餐后血糖升幅糖尿病患者需据自身血糖和总热量摄入调整食用量;蓝莓含花青素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且GI低需控量;樱桃含花色素苷辅助调节血糖需监测食用后血糖变化;柚子含糖低含柚皮苷助调节代谢老年食用需细嚼慢咽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石榴含抗氧化剂可调节血糖代谢妊娠期糖尿病需遵医嘱控量。 一、苹果 1.成分与作用机制:苹果富含果胶,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在肠道内形成凝胶状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每日适量食用苹果(约150-200克),可使餐后血糖波动更平稳,有助于改善整体血糖控制情况。2.食用注意事项:苹果含有一定糖分,其升糖指数(GI)相对较低,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根据自身血糖水平和每日总热量摄入来调整食用量,避免因过量摄入导致血糖升高。 二、蓝莓 1.成分与作用机制:蓝莓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研究表明,花青素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机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此外,蓝莓的GI值较低,每100克蓝莓的含糖量相对较少,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多项动物实验及小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长期适量摄入蓝莓可对血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2.食用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可将蓝莓作为低糖水果选择,但同样需控制食用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0克,且应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以防血糖短时间内波动过大。 三、樱桃 1.成分与作用机制:樱桃中含有花色素苷等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影响葡萄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来辅助调节血糖水平。樱桃的糖分含量适中,升糖作用相对温和,适合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少量食用。一些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樱桃后,血糖指标未见明显不良波动。2.食用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樱桃时需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若食用后血糖出现较明显升高,应减少摄入量。同时,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樱桃需在家长监督下,避免因过量食用影响血糖管理。 四、柚子 1.成分与作用机制:柚子含糖量低,且含有柚皮苷等成分,柚皮苷有助于调节血脂和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调节有一定益处。其GI值较低,能缓慢释放能量,使血糖上升较为平缓。部分药理学研究表明,柚皮苷可通过影响机体的糖代谢通路来辅助控制血糖。2.特殊人群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若食用柚子,应注意细嚼慢咽,因其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防止因咀嚼不充分影响消化吸收。同时,需关注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降糖药与柚子同服可能影响药效,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柚子前应咨询医生,遵循医嘱调整用药和食用水果的安排。 五、石榴 1.成分与作用机制:石榴中含有石榴多酚和花青素等抗氧化剂,研究显示这些成分可能对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有一定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血糖代谢。其升糖指数相对适中,糖尿病患者可在血糖控制良好时少量食用。一些小型临床研究观察到,适量摄入石榴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一定改善作用。2.食用注意事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石榴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血糖情况控制食用量,避免因石榴的糖分摄入影响妊娠期血糖管理。

    2025-10-11 13:46: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