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甲状腺炎什么原因引起的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致炎,遗传易感性起重要作用,女性更易发病;感染性甲状腺炎包括病毒、细菌或真菌等感染引发,各年龄段均可因不同感染源发病;药物性甲状腺炎由某些药物如胺碘酮、锂剂引发,不同年龄段使用相关药物需注意监测;放射性甲状腺炎因接触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碘治疗或放射性外照射治疗引起,接受放射性治疗人群需密切观察甲状腺状况,儿童受放射性影响需特别关注。 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位点的变异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如果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该病的风险可能会升高。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容易受到遗传等因素影响而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甲状腺健康。 感染性甲状腺炎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感染性甲状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直接侵入甲状腺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或者通过免疫反应间接导致甲状腺炎症。例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可能引发甲状腺的免疫损伤,导致甲状腺炎。各年龄段都可能因病毒感染引发,但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在病毒感染时更易受到影响。生活中接触病毒携带者等情况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有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需留意甲状腺状况。 细菌或真菌等感染: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或真菌等感染也可导致甲状腺炎。细菌等通过血行传播或直接蔓延至甲状腺,引起局部炎症。例如,颈部的细菌感染可能扩散至甲状腺,引发感染性甲状腺炎。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生活中皮肤破损等情况可能增加细菌感染风险,有局部感染病灶的人群要警惕甲状腺受波及。 药物性甲状腺炎 某些药物引发:某些药物可能诱发甲状腺炎,如胺碘酮、锂剂等。胺碘酮含碘量较高,长期使用可能干扰甲状腺的碘代谢,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锂剂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引起甲状腺炎症。不同年龄段使用相关药物时需注意,比如老年人可能因多种基础疾病使用多种药物,更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甲状腺炎。在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的药物时,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等使用药物更要谨慎评估风险。 放射性甲状腺炎 放射性物质接触:因治疗其他疾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头部、颈部接受放射性外照射治疗等,可能引起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物质可损伤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炎症反应。例如,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时,可能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不同接受放射性治疗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在接受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需密切观察甲状腺状况,儿童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时对甲状腺的影响需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甲状腺对放射性更敏感,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等。
2025-10-11 13:10:18 -
甲状腺结节禁忌吃什么
甲状腺结节患者需禁忌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因其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致结节增大,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也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因其会刺激甲状腺加重不适,儿童和老年人受刺激更明显需格外注意;还要远离油腻油炸食物,如炸鸡、油条等,因其不易消化加重胃肠负担影响代谢,患基础疾病的患者及妊娠期患者更应严格禁忌。 一、高碘食物 1.具体食物及原因:海带、紫菜等含碘量很高的食物需禁忌食用。甲状腺结节患者如果摄入过多碘,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与分泌,甚至可能促使甲状腺结节增大。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摄入高碘食物的人群,其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而言,一般成人每日碘的适宜摄入量约为150微克,而高碘食物中的碘含量远超过这个标准,所以需要严格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 2.特殊人群提示: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格外注意,因为碘对胎儿和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但也不能无节制地摄入高碘食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碘的摄入,避免因碘摄入不当影响自身及胎儿、婴儿健康。 二、辛辣刺激性食物 1.具体食物及原因:辣椒、花椒、生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甲状腺,可能加重甲状腺结节相关的不适症状,如咽部不适、颈部胀痛等。从医学角度看,这类食物会使人体处于一种相对兴奋的状态,影响内分泌系统的稳定,不利于甲状腺结节病情的控制。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刺激可能更明显,会进一步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甲状腺功能。 2.特殊人群提示: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他们的刺激更大,更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等问题,进而间接影响甲状腺结节的状态,所以儿童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情况,从而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整体健康状况,不利于甲状腺结节的管理。 三、油腻油炸食物 1.具体食物及原因:炸鸡、油条、肥肉等油腻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而身体的代谢状态与甲状腺结节的发展有一定关联。过多食用油腻油炸食物会使血脂升高等,进而影响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不利于甲状腺结节患者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同年龄层中,年轻人如果长期大量摄入这类食物,可能会导致肥胖等问题,而肥胖与甲状腺结节的某些不良变化相关;老年人本身代谢较慢,食用油腻油炸食物更易造成脂肪堆积,进一步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对甲状腺结节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2.特殊人群提示: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油腻油炸食物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进而间接影响甲状腺结节的控制,这类人群更要严格禁忌油腻油炸食物;妊娠期甲状腺结节患者也需注意,过多食用油腻油炸食物可能导致体重过度增加等问题,不利于孕期健康和甲状腺结节的管理。
2025-10-11 13:08:57 -
甲状腺素低吃什么食物
为改善甲状腺素低的情况,可通过摄入富含碘、酪氨酸、锌、维生素的食物来调节,不同年龄人群和有特殊病史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和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等补碘,牛肉、鸡肉等补酪氨酸,腰果、牡蛎等补锌,橙子、菠菜等补充维生素等。 一、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适当补充含碘食物有助于改善甲状腺素低的情况。海带是含碘量较高的食物,每100克海带中碘含量可达36240微克,日常可适当食用海带来补充碘元素,但需注意烹饪方式,避免碘流失;紫菜也是含碘丰富的食材,每100克紫菜中碘含量约为4323微克,可通过煲汤等方式摄入。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甲状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选择含碘食物时要注意适量,避免碘摄入过多或过少影响甲状腺正常功能;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含碘食物的摄入,但患有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炎等)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碘的摄入量。 二、富含酪氨酸的食物 酪氨酸是甲状腺素合成的前体物质之一。肉类中富含酪氨酸,如牛肉,每100克牛肉中酪氨酸含量较为可观,牛肉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酪氨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甲状腺素的合成;鸡肉也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鸡肉中含有一定量的酪氨酸,不同年龄人群对肉类的摄入量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油腻;成年人可根据体力活动等情况合理摄入肉类;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需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肉类的摄入量。 三、富含锌的食物 锌在甲状腺素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果类食物富含锌,例如腰果,每100克腰果中锌含量约为10.9毫克,适量食用腰果可以补充锌元素;贝类食物也是锌的良好来源,如牡蛎,每100克牡蛎中锌含量高达71.2毫克,但对于海鲜过敏的人群则不能食用贝类食物。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对锌的需求较高,可适当摄入坚果等含锌食物,但要注意避免被坚果呛到;成年人应根据自身锌的营养状况合理选择含锌食物;对于患有肝病等病史的人群,需关注锌的代谢情况,在饮食中注意锌的合理摄入。 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甲状腺功能也有一定影响。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维生素C有助于碘的吸收和利用;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每100克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同年龄人群对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有不同要求,儿童要保证足够的蔬菜水果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对维生素等营养的需求,但要注意避免食用不易咀嚼的蔬菜水果导致窒息;成年人应保持均衡的蔬菜水果摄入;对于患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水果的糖分含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并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摄入量。
2025-10-11 12:53:50 -
女生雄性激素过多的表现
女生雄性激素过多会在毛发、皮肤、月经、生殖系统等多方面有表现,如多毛、头发改变、痤疮、皮肤油腻、月经不调、排卵异常、嗓音改变、体重变化等,青春期女生及有备孕计划或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女生需警惕,生活中要保持健康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结合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综合管理 一、毛发方面 1.多毛症:女生雄性激素过多较为常见的表现是多毛,通常会出现身体毛发增多增粗的情况,比如面部、下巴、胸部、腹部、背部等部位的毛发变得浓密,像男性那样生长。这是因为雄性激素会刺激毛囊生长,使得毛发异常增多。研究表明,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可导致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从而促使毛发过度生长。 2.头发改变:可能出现头发稀疏、脱落的情况,尤其是头顶部位的头发变得稀疏,这与雄激素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有关,导致头发的生长受到抑制,进入休止期的毛发比例增加,进而出现脱发等现象。 二、皮肤方面 1.痤疮:雄性激素过多会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导致毛孔堵塞,引发痤疮,表现为面部、背部、胸部等部位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等多种形式的痘痘。因为雄激素能使皮脂腺增大,分泌功能活跃,过多的皮脂分泌容易造成毛囊口角化过度,堵塞毛囊口,滋生细菌引发炎症反应。 2.皮肤油腻:皮肤会变得格外油腻,这也是由于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患者会感觉脸部、额头等部位经常出油,需要频繁清洁面部。 三、月经方面 1.月经不调: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如月经周期延长、缩短或者闭经等情况。正常情况下,体内激素处于平衡状态,当雄性激素过多时,会干扰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增生和脱落,从而导致月经异常。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雄激素水平升高,同时出现月经稀发甚至闭经的情况。 四、生殖系统方面 1.排卵异常:雄性激素过多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导致排卵障碍。因为雄激素水平的失衡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调节,使得卵泡发育异常,无法正常排卵,进而影响受孕。 五、其他方面 1.嗓音改变:部分女生可能出现嗓音变粗的情况,这是因为雄激素对喉部声带等组织产生影响,导致嗓音发生变化。 2.体重变化:可能出现体重增加、肥胖的趋势,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较为明显。这是由于雄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起体重改变。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若出现上述表现需警惕;对于有备孕计划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女生,雄性激素过多的表现可能会对其生殖健康等产生更重要的影响,需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在生活方式方面,要保持健康的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运动,这些对于调节激素水平可能有一定帮助,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
2025-10-11 12:52:31 -
糖尿病能要二胎吗
糖尿病患者要二胎需综合多方面评估,包括孕前理想血糖控制(空腹3.9-6.5mmol/L、非空腹小于8.5mmol/L)及孕期监测调整,还要考虑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特殊人群(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也需注意,需在医生全面评估监测下进行以保障母婴健康。 血糖控制方面 孕前血糖要求:理想的血糖控制是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9-6.5mmol/L,非空腹血糖应小于8.5mmol/L。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多项研究表明,孕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升高。 孕期血糖监测与调整:怀孕后,需要更严格地监测血糖,通常需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调整饮食、运动计划或胰岛素用量等。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胎儿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 并发症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怀孕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因为怀孕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视网膜的血管状态,所以在怀孕前需要眼科医生评估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若病变较严重,可能需要先进行相应治疗后再考虑妊娠。 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怀孕风险较高,怀孕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需要评估肾功能情况,如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若肾功能严重受损,一般不建议妊娠。 心血管并发症:存在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怀孕时心脏负担加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需要评估心脏功能,如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指标,以确定是否能够耐受妊娠。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年龄不是绝对的禁忌,但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器官功能有所下降,怀孕过程中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例如,35岁以上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合并糖尿病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较年轻孕妇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管理。 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在备孕及孕期都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低血糖发生;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长期的糖尿病病史,需要回顾既往治疗情况、血糖控制的长期趋势等。例如,既往有过严重低血糖发作史的患者,在孕期需要特别注意低血糖的预防,因为低血糖可能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二胎需要在医生的全面评估和密切监测下进行,综合考虑血糖控制、并发症情况以及自身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的健康。
2025-10-11 12: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