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甲状腺慢性弥漫病变严重吗
甲状腺慢性弥漫病变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严重性需综合多方面考量,其相关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及超声检查等,管理上要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多数患者可通过规范措施控制病情减少不良后果。 甲状腺慢性弥漫病变的相关检查及意义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若TSH升高,T3、T4正常,提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若TSH降低,T3、T4升高,可能提示合并甲亢情况,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对患者健康影响不同,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显著升高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重要特征,抗体水平越高,提示甲状腺滤泡破坏越严重,疾病活动度可能越高,对预测病情进展有一定意义。 甲状腺超声检查:可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回声等情况,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超声下可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回声不均、光点增粗等,通过超声还能发现是否存在甲状腺结节等异常情况,对判断病变性质及与其他甲状腺疾病鉴别有帮助。 甲状腺慢性弥漫病变的管理与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尤其注意碘的合理摄入,根据自身情况(如是否合并甲亢或甲减)调整碘的摄取量,若为碘充足地区的桥本病患者,一般建议正常碘饮食即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等,这些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 定期监测:无论是甲状腺功能正常还是已出现功能异常的患者,都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超声等。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每年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妊娠期女性,监测频率应适当增加,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胎儿影响较大。儿童患者也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以及甲状腺相关情况,确保生长发育不受明显影响。 特殊人群关注:妊娠期女性若患有甲状腺慢性弥漫病变,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智力发育障碍等。此时需要在内分泌科和产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合理调整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方案。老年患者患此病变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监测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多种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甲状腺慢性弥漫病变的严重性不能一概而论,通过规范的检查、监测及合理的管理,多数患者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2025-10-11 12:23:48 -
铁棍山药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人能食用铁棍山药,但需注意多方面:其含膳食纤维等有益成分,食用时要控制摄入量,替代部分精细主食;选择清蒸等健康烹饪方式;首次食用需监测血糖;合并其他疾病者、儿童、老年糖尿病人有特殊考虑,综合把控以控血糖保健康。 一、铁棍山药的营养成分与糖尿病的关联 铁棍山药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也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的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益处。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有研究表明,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改善血糖生成指数,使血糖上升速度相对减缓。 二、糖尿病人食用铁棍山药的注意事项 1.摄入量的控制:糖尿病人食用铁棍山药时需注意控制量。因为即使其含有有益成分,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仍会影响血糖水平。一般建议将铁棍山药作为主食的替代品,等量替换部分米饭、馒头等精细主食。例如,若吃100克铁棍山药,可相应减少50-75克左右的精细主食量。 2.烹饪方式的选择:应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蒸、炖煮等,避免油炸、糖渍等方式。清蒸铁棍山药能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且烹饪过程中不额外添加过多糖分或油脂,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监测血糖反应:糖尿病人在首次食用铁棍山药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不同个体对食物的血糖反应存在差异,通过监测可以了解自身食用铁棍山药后血糖的波动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三、不同情况糖尿病人的特殊考虑 1.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人:如果糖尿病人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食用铁棍山药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和注意烹饪方式。因为这类患者需要综合管理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或不合理的烹饪方式可能会对整体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2.儿童糖尿病人:儿童糖尿病人食用铁棍山药时需格外谨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饮食的营养需求和血糖控制要求都较为特殊。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精确控制铁棍山药的摄入量,并且在家长的严格监督下食用,确保血糖稳定且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3.老年糖尿病人:老年糖尿病人的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食用铁棍山药时要注意细嚼慢咽,以促进消化吸收,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老年糖尿病人可能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肾功能减退等,若存在肾功能减退情况,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铁棍山药的摄入量,因为过多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总体而言,糖尿病人可以食用铁棍山药,但需要在摄入量、烹饪方式以及自身病情综合考虑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把控,以在享受铁棍山药营养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维持身体健康。
2025-10-11 12:22:43 -
糖尿病最好几点吃饭
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时间规律,其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老年胃肠功能等均有影响,同时与药物治疗配合密切,如胰岛素治疗时用餐时间要与注射时间匹配,特殊情况如运动前后、熬夜作息改变时也需相应调整用餐时间以维持血糖稳定。 一、饮食时间规律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保持规律的吃饭时间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因为人体的生物钟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代谢等过程,固定的用餐时间能让血糖波动相对平稳。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时间间隔尽量保持相对固定,例如早餐可安排在7-8点,午餐在11-13点,晚餐在18-20点左右。 (一)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时间不规律可能影响其生长激素分泌等,进而影响血糖控制和身体发育。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固定早餐7点半左右、午餐12点左右、晚餐18点半左右的用餐时间,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稳定血糖。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胃肠功能减退等情况,固定吃饭时间有助于胃肠道正常的消化节律。一般早餐可在7-8点半,午餐在11点半-13点半,晚餐在17点半-20点之间,避免因饮食时间不规律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和血糖控制。 二、与药物治疗配合的用餐时间 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用餐时间与胰岛素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例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通常要求在餐前即刻注射,所以用餐时间需与注射时间相匹配,一般建议在注射胰岛素后15-30分钟内进食,以保证药物发挥最佳降糖效果,同时避免低血糖发生。 (一)不同类型胰岛素对应的用餐时间 1.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30分钟左右注射,所以用餐时间也应相对固定在餐前30分钟左右,这样能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与进餐时的血糖升高相匹配。 2.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相对不严格受进餐时间限制,但为了维持全天血糖稳定,也建议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注射,进而固定大致的用餐时间来配合血糖控制。 三、特殊情况的用餐时间调整 (一)运动前后的用餐时间 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运动计划,运动前适当进食可以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例如,在运动前30-60分钟可以吃一些含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根香蕉等,用餐时间可根据运动时间适当调整,但要保证进食后有足够时间使血糖升高以应对运动消耗。如果运动时间较长,运动后也需要及时进食补充能量,维持血糖稳定。 (二)熬夜或作息改变时 当糖尿病患者因特殊情况熬夜时,用餐时间也需相应调整,但要尽量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相对稳定。比如熬夜后早餐可以适当推迟,但要保证早餐的营养均衡和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摄入,避免因作息改变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2025-10-11 12:19:14 -
甲状腺不痛好还是痛好
甲状腺不痛与痛不能一概而论,多数正常生理状态下甲状腺不痛是正常表现,某些良性病变稳定期也可能不痛;甲状腺痛多见于炎症性疾病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结节出血、囊性变继发感染等情况,不能简单判断甲状腺不痛好还是痛好,发现甲状腺区域异常无论有无疼痛都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甲状腺不痛的情况及意义 1.多数正常生理状态下 当甲状腺处于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时,一般是没有疼痛感觉的。例如,健康人群的甲状腺通常质地柔软、大小形态正常,功能维持在正常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水平,此时甲状腺不痛是正常的生理表现,提示甲状腺没有明显的病变,如炎症、肿瘤等急性或明显的病理改变。从年龄角度来看,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人群中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无病变时,甲状腺大多不痛;性别方面,不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甲状腺正常时也无痛感;生活方式上,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人群甲状腺通常处于正常无痛状态。 2.某些良性病变稳定期 一些甲状腺良性病变处于稳定阶段时也可能无痛。比如一些较小的甲状腺囊肿,如果没有发生出血、感染等情况,甲状腺一般不会有疼痛症状。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甲状腺未受明显累及处于稳定期时,甲状腺也可能不痛。 二、甲状腺痛的情况及意义 1.炎症性疾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常常会出现甲状腺区域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等部位。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甲状腺组织受到刺激。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青年相对多见;性别上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生活方式上,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提示病毒感染可能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导致疼痛。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表现,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有颈部外伤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更容易发生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导致甲状腺疼痛;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导致甲状腺疼痛。 2.甲状腺结节相关情况 当甲状腺结节发生出血、囊性变继发感染时,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对于有甲状腺结节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结节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疼痛等异常表现,提示结节可能发生了不良改变。 总体而言,不能简单地判断甲状腺不痛好还是痛好,甲状腺是否疼痛只是一个临床表现,需要结合甲状腺的形态、功能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估甲状腺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甲状腺区域有异常,无论是有无疼痛,都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2:17:39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什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发病因胰岛素严重缺乏致脂肪分解产酮体过多,诱因多,临床表现有代谢性酸中毒、脱水、神经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糖等异常,治疗需补液、胰岛素、纠正电解质及处理诱因,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从而启动脂肪分解供能途径,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等,当酮体生成过多而机体不能及时将其代谢时,就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常见诱因包括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 临床表现 代谢性酸中毒相关表现:患者可有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的气味)。 脱水表现:由于酮症酸中毒时渗透性利尿及脱水,患者可出现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神经系统表现: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等。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糖一般显著升高,通常在16.7~33.3mmol/L(300~600mg/dl)之间,有时可更高。 血酮体:血酮体升高,定性多为强阳性,定量测定血β-羟丁酸升高。 血气分析:动脉血pH值下降,<7.35,碳酸氢根浓度降低,阴离子间隙增大。 电解质:血钾在治疗前可正常或偏低,治疗后若补液和胰岛素治疗等,可出现血钾降低;血钠、血氯可降低等。 治疗原则 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通常先快速补充生理盐水,以迅速纠正脱水和恢复血容量,改善肾灌注。 胰岛素治疗:一般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或间断性肌内注射,以降低血糖、抑制酮体生成。 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检查结果,适当补充钾、钠等电解质。 处理诱因:积极寻找和治疗诱因,如控制感染等。 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DKA时,由于其生理特点,如肾脏浓缩功能差、对脱水耐受性差等,在补液时需密切监测补液速度和量,防止发生脑水肿等并发症。同时,儿童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成人有差异,胰岛素使用需谨慎调整剂量。 妊娠女性: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DKA时,需要特别注意胎儿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平衡母亲和胎儿的状况,药物使用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DKA时,多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补液和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肾功能,防止补液过快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胰岛素使用也需根据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等调整剂量。
2025-10-11 1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