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孕妇空腹血糖6.8严重吗
孕妇空腹血糖6.8mmol/L异常较严重,可能对孕妇和胎儿有不良影响,需做糖耐量试验,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要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不达标则用胰岛素,孕妇要积极管理、监测。 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增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孕妇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等情况。此外,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孕妇自身的代谢平衡,可能影响孕妇的身体各器官功能。 对胎儿的影响:过高的血糖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胎儿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出现巨大儿的情况;还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发育畸形等问题,增加胎儿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进一步的检查及处理建议 进行糖耐量试验:孕妇需要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GTT的具体做法是:空腹抽血后,在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检测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制定干预方案:如果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首先需要进行饮食控制,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控制血糖。一般建议孕妇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控制在150-200g左右,合理分配三餐及加餐的量。其次,需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轻柔的运动方式,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运动过度。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糖仍不能达标,则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在面对空腹血糖6.8mmol/L这种情况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管理,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同时,要注意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血糖的控制和自身及胎儿的健康。
2025-10-11 11:47:54 -
低血糖吃糖能缓解吗
低血糖时吃糖通常能缓解,其原理是糖能快速被吸收升高血糖。低血糖有其定义及常见原因,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吃糖有不同注意事项,经常低血糖需就医查明原因针对性处理。 一、低血糖的定义及常见原因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空腹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且未及时补充能量、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如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等)、一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肝糖原储备不足等。 二、吃糖缓解低血糖的原理 糖属于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可迅速被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提升血糖浓度。以常见的葡萄糖片为例,其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能直接被胃肠道快速吸收利用来纠正低血糖。而糖果中的糖分也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转化为葡萄糖,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 三、特殊人群低血糖吃糖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血糖时吃糖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糖类,避免选用过于坚硬、容易导致窒息的糖果,比如硬糖。同时,要注意控制吃糖的量,因为儿童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量吃糖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另外,如果儿童经常出现低血糖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而不能仅仅依赖吃糖缓解。 2.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时吃糖也要注意选择吸收相对较快的糖类,如葡萄糖片。由于老年人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低血糖时吃糖后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以及自身身体状况的改善情况。如果老年人经常发生低血糖,需要调整用药方案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规律进食,随身携带糖果等预防低血糖的物品,但要注意妥善保存,避免过期等情况。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吃糖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这类患者的血糖调节机制异常。要选择合适的糖类补充,并在吃糖后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后续的饮食和药物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应了解自己低血糖发生的规律,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反复发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血糖,不能单纯依靠吃糖来解决低血糖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调整治疗方案等。 总之,低血糖时吃糖一般能起到缓解作用,但不同人群在处理低血糖吃糖时需要注意相应的事项,对于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1 11:39:50 -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可引发多种眼部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等病理改变,早期无症状,后期视力下降等)、糖尿病性白内障(高血糖致晶状体代谢紊乱、混浊,视力逐渐下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累及眼部(神经病变致眼部神经调节功能受影响,出现瞳孔调节异常、复视等)、糖尿病性青光眼(影响房水致眼压升高,有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眼部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成人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风险因眼部结构功能退变及糖尿病影响更高,需加强眼部健康管理,定期检查。 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例如,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尤其多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 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病机制:高血糖环境下,晶状体的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混浊。 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视力逐渐下降,与一般白内障表现相似,但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可能更早,任何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发生的可能,特别是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累及眼部 发病机制: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可累及支配眼部的神经,影响眼部的神经调节功能。 临床表现:可表现为瞳孔调节异常,如对光反射异常等;眼外肌麻痹,出现复视等症状。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可能发生,病史较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发生风险更高。 糖尿病性青光眼 发病机制:糖尿病可通过影响房水的生成、排出等途径,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 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眼压升高,伴有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都有发病可能,尤其是合并有其他眼部病变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眼部并发症,但相对成人发生率较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和血糖波动,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和眼部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眼部结构和功能有一定退变,加上糖尿病的影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更要加强眼部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底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1 11:38:05 -
尿酸高可以喝豆浆吗早上吃好吗
尿酸高人群可适量喝豆浆,每天不超300毫升,个体差异影响耐受程度,特殊人群有不同限制;早上喝豆浆可作营养补充,一般不致血尿酸大幅波动,特殊尿酸高人群如合并糖尿病或肾功不全者有不同饮食要求,需注意搭配及控制量。 一、尿酸高人群喝豆浆的情况 1.豆浆的嘌呤含量:豆浆是由大豆制成,大豆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大豆中嘌呤含量约为138毫克左右。但在制成豆浆的过程中,嘌呤会有一定程度的溶出,一杯200-300毫升的豆浆中嘌呤含量相对大豆会有所降低。对于尿酸高的人群,并不是绝对不能喝豆浆,但需要适量控制。有研究表明,适量饮用豆浆(每天不超过300毫升)一般不会对血尿酸水平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为人体对嘌呤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食物来源,还与自身的代谢能力等有关。 2.个体差异影响:不同尿酸高的人群对豆浆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本身尿酸水平控制不佳,处于急性发作期或者合并有肾脏疾病等情况时,需要更加严格地限制豆浆的摄入;而对于尿酸水平控制相对稳定,且肾脏功能正常的尿酸高人群,可以在监测血尿酸水平的情况下适量饮用豆浆。 二、早上喝豆浆对于尿酸高人群的情况 1.营养搭配角度:早上喝豆浆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豆浆富含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对于尿酸高人群来说,在控制量的情况下,早上喝豆浆可以提供一定的蛋白质等营养,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但需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比如搭配一些低嘌呤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等。 2.与尿酸代谢的关系:从尿酸代谢角度看,早上喝豆浆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导致血尿酸水平大幅波动。因为人体在早上的代谢有其自身的节律,适量的豆浆摄入通常不会打破尿酸代谢的平衡。不过,如果尿酸高人群本身有空腹血尿酸水平较高的情况,在选择豆浆时仍要注意控制量,并且可以在喝豆浆的同时,搭配一些能够促进尿酸排泄的食物,如多喝水等,以帮助维持尿酸水平的稳定。 对于特殊人群,如尿酸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早上喝豆浆要选择无糖豆浆,并且控制豆浆的量,因为豆浆中的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也会对血糖有一定影响;对于尿酸高合并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限制豆浆摄入,因为肾脏功能不全时对嘌呤等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摄入豆浆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此时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安排。
2025-10-11 11:35:40 -
甲亢可以母乳喂养宝宝吗
甲亢患者母乳喂养需分情况,病情控制稳定时一般可母乳喂养,病情未控制或治疗药物有影响时需谨慎,母亲要定期监测自身指标,宝宝要密切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甲亢病情控制稳定时可母乳喂养 当甲亢患者通过规范治疗使病情处于控制稳定状态,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或仅轻度异常且处于稳定阶段时,一般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此时,母亲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对稳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的甲状腺激素量通常不会对宝宝的甲状腺功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甲亢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宝宝生长发育、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可与正常婴儿无显著差异。 二、甲亢病情未控制或治疗药物影响时需谨慎 病情未控制时:如果甲亢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那么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的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对宝宝尚未发育完善的甲状腺-垂体轴产生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宝宝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所以在病情未控制前不建议母乳喂养。 治疗药物影响时:甲亢患者如果正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等,这些药物有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虽然目前有研究显示甲巯咪唑在乳汁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一般来说,在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期间,需要综合评估药物对宝宝的潜在影响。如果选择丙硫氧嘧啶,相对而言在乳汁中的浓度可能相对更低一些,但仍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此时是否能母乳喂养需要医生根据母亲的具体病情、药物使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三、特殊人群(母亲和宝宝)的温馨提示 母亲方面:患有甲亢的母亲在决定是否母乳喂养时,应定期监测自身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指标,确保病情处于稳定且可控状态。同时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规范使用药物(如果需要),并且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注意自身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休息,因为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病情的稳定以及乳汁的正常分泌。 宝宝方面:母乳喂养期间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甲状腺功能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食欲异常、嗜睡、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干预。同时,宝宝在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较高,母亲要保证自身营养均衡,以提供优质的乳汁。
2025-10-11 11: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