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什么原因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
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肝脏疾病、肥胖因素、药物因素均可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垂体疾病中垂体腺瘤等可致雌激素异常分泌,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有差异;卵巢疾病里卵巢颗粒细胞瘤自主分泌及多囊卵巢综合征通过反馈机制致雌激素过多,不同年龄阶段发病风险不同;严重肝病如肝硬化使肝脏灭活雌激素能力下降;肥胖人群脂肪细胞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增多;某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影响雌激素分泌或代谢,不同人群用药需注意。 卵巢疾病: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能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肿瘤细胞会自主分泌大量雌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内分泌紊乱,卵巢可能出现多个小卵泡发育,但不能正常排卵,同时会伴有雄激素水平升高,通过复杂的内分泌网络反馈机制也会导致雌激素分泌相对过多。在年龄方面,青春期女性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逐渐增加,而中年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整个生育期到围绝经期都可能因卵巢疾病出现雌激素分泌过多情况。 肝脏疾病 肝脏是雌激素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发生严重肝病时,如肝硬化,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体内多余的雌激素进行代谢转化并清除,但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大量受损,导致其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使得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更容易出现雌激素分泌过多相关问题。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男女,都要注意避免加重肝脏损伤的因素,如男性长期大量饮酒比女性更易因酒精性肝病影响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 肥胖因素 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可以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尤其是芳香化酶在脂肪细胞中表达增加,使得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的过程增强,从而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从年龄来看,儿童肥胖和成年人肥胖都可能引发该问题,儿童肥胖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雌激素分泌异常;成年人肥胖则更多是因为脂肪细胞功能改变影响雌激素代谢。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发生肥胖相关的雌激素分泌过多情况,因为女性本身的激素代谢特点使得脂肪组织对雌激素代谢的影响更为显著。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雌激素的分泌或代谢。例如,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会直接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还有一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其他环节间接影响雌激素分泌,如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干扰激素代谢相关的酶活性,从而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在用药方面,不同人群需特别注意,儿童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需要极其谨慎,因为儿童内分泌系统尚在发育中,更易受药物干扰;女性在使用可能影响雌激素的药物时,要详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患有肝脏疾病的女性使用可能影响肝脏代谢药物时,需密切监测雌激素水平。
2025-10-17 12:59:57 -
甲亢在哪里
甲亢是甲状腺产生过多甲状腺激素引发的疾病,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正中喉结下方23厘米处,由侧叶、峡部及可能存在的锥状叶构成,与周围气管、食管等结构毗邻,病变可能引发压迫症状。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患甲亢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治疗需关注药物对肝脏等影响;孕妇患甲亢影响自身及胎儿,治疗要权衡药物对母婴的作用;老年人甲亢症状不典型,多以心血管症状或淡漠型表现,治疗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一、甲亢的位置 1.甲状腺位置:甲亢是由甲状腺腺体产生过多甲状腺激素引起的疾病。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前方正中,形似蝴蝶,紧贴在气管前方和两侧。具体位置大约在喉结下方23厘米处,由左右两个侧叶和连接两侧叶的峡部组成。部分人甲状腺还会有一个向上伸出的锥状叶,位置因人而异。 2.甲状腺与周围结构关系:甲状腺侧叶后外方与颈动脉鞘及其内容物相邻,后内侧与喉、气管、咽、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等结构毗邻。这种位置关系使得甲状腺病变时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等,这在甲亢病情进展且甲状腺肿大较明显时可能出现。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甲亢后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以及骨骼发育,导致生长迟缓、性发育异常等。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若出现烦躁不安、多汗、食量增加但体重不增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在治疗方面,因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对儿童肝脏和血液系统有一定影响,用药过程中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同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更加谨慎,医生会综合考虑药物副作用对孩子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 2.孕妇:孕期患甲亢,不仅对孕妇自身健康有影响,如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等风险,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早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孕妇若出现怕热、多汗、心悸等疑似甲亢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甲状腺药物,并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孕期甲状腺功能维持在合适范围,保障母婴安全。 3.老年人:老年人甲亢症状可能不典型,常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主要表现,或表现为淡漠型甲亢,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家属和医生应提高警惕,对于有心血管疾病且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人,要考虑甲亢的可能,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治疗甲亢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因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相对较差,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2025-10-17 12:58:45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该如何预防
为预防甲状旁腺相关问题,需从多方面着手。颈部手术时要精准操作避免误切甲状旁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要精准定位靶区避免甲状旁腺过量照射,有家族史者定期监测指标并注意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保证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一、避免颈部手术相关预防 甲状腺手术患者: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术者需熟练操作,尽量避免误切甲状旁腺。对于有甲状腺疾病且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甲状旁腺功能相关风险,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可能存在的影响甲状旁腺的风险。例如,在甲状腺癌根治术等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更要精准操作,减少甲状旁腺损伤概率。儿童患者进行颈部手术时,由于其颈部解剖结构相对稚嫩,更需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降低甲状旁腺损伤风险。 二、放射治疗相关预防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对于因头颈部肿瘤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要精准定位放疗靶区,避免甲状旁腺受到过量照射。在制定放疗计划时,通过先进的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等,精确避开甲状旁腺区域,减少放射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放疗过程中更要密切监测甲状旁腺功能相关指标,因为老年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年轻患者不同,更容易因放疗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三、遗传性因素相关预防 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家族史者: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甲状旁腺相关指标监测,如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检查。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也应注意保持健康,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等摄入,因为维生素D对甲状旁腺功能有一定影响,充足的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甲状旁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女性在备孕及孕期时,若有家族遗传史,更要加强甲状旁腺功能的监测,因为孕期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甲状旁腺功能,且保证自身甲状旁腺功能正常对胎儿发育也很重要。 四、其他方面预防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钙的良好来源包括奶制品(如牛奶、酸奶等)、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苋菜等)。维生素D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来合成,一般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根据季节和皮肤状况调整),也可从食物如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蛋黄等中获取。对于儿童来说,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其骨骼和甲状旁腺等的正常发育;对于老年人,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可以维持骨健康,也有助于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的骨代谢异常等问题。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会影响钙磷代谢以及甲状旁腺的功能。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风险,过量饮酒会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等,进而影响甲状旁腺功能。
2025-10-17 12:55:55 -
甲状腺疾病属于什么科室
甲状腺疾病可就诊内分泌科和甲状腺外科,内分泌科主要接诊大多数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单纯性甲状腺肿等并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调整治疗;甲状腺外科主要接诊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癌、体积大且压迫周围组织的甲状腺肿等并考虑儿童生长发育、女性外观及患者术前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手术方案。 一、内分泌科 1.适用情况: 大多数甲状腺疾病首先考虑在内分泌科就诊。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等症状,通过内分泌科医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包括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等)、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等可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也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内分泌科医生会依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来制定治疗方案,如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治疗。 对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即甲状腺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但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内分泌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干预以及采取何种干预措施,比如是否需要补充碘剂等。 2.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甲状腺疾病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甲亢和成人甲亢在临床表现上可能存在差异,但都属于内分泌科的诊疗范畴。女性相对男性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尤其是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内分泌科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调整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案。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内分泌科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也会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并给予相应建议。 二、甲状腺外科 1.适用情况: 当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通常需要转诊至甲状腺外科。比如甲状腺结节考虑为恶性(甲状腺癌)时,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外科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位置、性质等因素制定手术方案。另外,一些体积较大的甲状腺肿,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气管、食管等),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时,也需要通过甲状腺外科手术来解除压迫。 2.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对于儿童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外科医生需要特别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更加谨慎,要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如果考虑进行甲状腺手术,还需要考虑手术对颈部外观的影响等因素,甲状腺外科医生会在手术操作上尽量兼顾美观和治疗效果。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准备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建议患者在术前调整好身体状态,如戒烟等,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促进术后恢复。
2025-10-17 12:53:25 -
如何治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处理包括:初步判断良性无明显症状小体积结节每3-6个月超声复查,合并甲功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处理;超声等提示恶性时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部分不适宜手术或患者愿选的良性结节可消融治疗;一般良性结节药物效果有限特殊情况用;儿童恶性概率高需积极评估,妊娠期兼顾母胎安全,老年人良性无明显症状多观察随访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等。 一、观察随访 1.1对于经超声等检查初步判断为良性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小体积甲状腺结节(直径<1cm且无恶性超声征象),通常建议每3~6个月进行甲状腺超声复查,监测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变化。因为此类良性结节多数生长缓慢,短期内发生恶变的风险较低。1.2若结节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全套等,根据甲功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如甲亢时可能需评估是否需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指标,但药物使用需严格依据循证且避免不当指导。 二、手术治疗 2.1当超声、细针穿刺活检(FNAB)等提示甲状腺结节为恶性(如甲状腺癌)时,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综合决定,常见术式有甲状腺叶切加峡部切除等。手术可直接去除病灶,降低肿瘤转移、侵犯周围组织等风险,尤其对于恶性结节,早期手术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 三、消融治疗 3.1对于部分不适宜手术或患者强烈意愿选择消融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可采用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等方法。通过热能使结节组织坏死、吸收,但需严格筛选合适的结节,如结节位置、大小等需符合消融治疗的适应证,确保治疗安全有效,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 四、药物治疗 4.1一般良性甲状腺结节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仅在少数特殊情况下使用,例如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时,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调节免疫等相关药物,但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且药物选择需谨慎权衡利弊。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5.1儿童甲状腺结节: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成人较高,因此儿童发现甲状腺结节时应更积极进行评估,如尽早行FNAB等检查明确性质,若考虑恶性倾向,可能更早考虑手术干预,同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手术对其未来的影响。5.2妊娠期甲状腺结节:妊娠期发现甲状腺结节需兼顾母体和胎儿安全,治疗需谨慎权衡。若为良性结节且无症状,以密切观察随访为主;若考虑恶性或结节较大影响妊娠相关情况,需多学科(如内分泌科、产科、外科等)协作,评估手术时机及方式,避免因治疗不当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5.3老年人甲状腺结节:老年人甲状腺结节若经评估为良性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以观察随访为主,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手术耐受等可能较差,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结节进展可能性等,再决定是否采取干预措施。
2025-10-17 12: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