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1厘米下的4a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1厘米下的4a甲状腺结节先经超声明确特征,再通过细针穿刺活检判断性质,良性则定期随访观察,恶性则考虑手术治疗,不同人群依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1.首先明确4a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判断 超声特征分析:甲状腺结节的TI-RADS分级4a类提示结节有一定恶性可能,超声下主要观察结节的形态、边界、回声、钙化等特征。比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微钙化等表现会增加恶性风险。对于1厘米下的4a甲状腺结节,首先要通过详细的甲状腺超声检查来精准评估这些特征,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依据客观的超声指标来判断。 2.进一步的检查建议 细针穿刺活检(FNA):这是明确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对于1厘米下的4a甲状腺结节,FNA可以获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分析,从而确定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的人群,其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可能更高,更需要积极进行FNA检查;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FNA操作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年龄因素带来的影响,确保操作安全且能准确获取样本。 3.良性结节的处理 定期随访观察:如果细针穿刺活检提示为良性结节,对于1厘米下的4a甲状腺结节,可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复查,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随访间隔可能有调整,比如儿童由于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访间隔可能相对更短一些;对于有家族甲状腺癌病史的人群,即使结节是良性,也需要更加密切地随访观察。 4.恶性结节的处理 手术治疗:若细针穿刺活检提示为恶性结节,对于1厘米下的4a甲状腺结节,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等因素决定。对于女性患者,在手术时可能需要更加关注颈部美观等问题;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总之,对于1厘米下的4a甲状腺结节,首先通过超声等检查评估,然后根据细针穿刺活检结果进行相应处理,不同人群根据自身特点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2025-10-17 11:17:27 -
男性甲亢最明显症状
男性甲亢会出现代谢亢进相关症状,包括基础代谢率升高表现(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可能并发甲亢性心脏病);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情绪易激动、手抖);还有其他症状,如甲状腺肿大(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可压迫周围组织)、眼部症状(有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浸润性突眼更严重)。 心血管系统症状:甲状腺激素对心脏有兴奋作用,男性甲亢患者常出现心悸,表现为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可呈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多在90-120次/分,甚至更快。长期甲亢还可能引发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有研究表明,约有5%-10%的甲亢患者会并发甲亢性心脏病,其发生机制与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以及心肌细胞代谢紊乱等有关。 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男性甲亢患者通常会有情绪易激动的表现,容易变得烦躁、易怒,稍微受到刺激就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使神经兴奋性增强。同时,还可能出现手抖的症状,多为双手细微的震颤,在做精细动作时更为明显,比如拿筷子、写字等动作时手抖会加剧。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震颤。 其他症状 甲状腺肿大:多数男性甲亢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多柔软,表面光滑,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肿大的甲状腺可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气管时可能会出现呼吸不畅等症状,但一般为轻度压迫,严重压迫少见。其肿大机制主要是甲状腺细胞增生、肥大以及间质水肿等。 眼部症状:部分男性甲亢患者会出现眼部改变,常见的有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单纯性突眼主要表现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Stellwag征)、眼球轻度突出等,这与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睑肌有关;浸润性突眼则相对少见,但症状更严重,患者可出现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复视、视力下降等,眼突明显,严重时眼睑不能闭合,可导致角膜溃疡、全眼球炎甚至失明,其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累及眼后组织有关。
2025-10-17 11:16:07 -
喝蒲公英泡的水能降血糖吗
蒲公英泡水降血糖情况复杂,其含有的成分可能有调节血糖潜在作用但人体临床研究不充分,健康人群饮一般不明显影响血糖,糖尿病患者不能靠其控血糖,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饮用需谨慎或遵医嘱。 蒲公英含有多种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等物质。有一些初步的体外研究或动物实验发现蒲公英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糖代谢有一定影响,例如部分研究表明蒲公英多糖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潜在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在实验环境下进行的,距离直接应用于人体降血糖还有很大差距。 人体临床研究现状 目前缺乏足够充分且严谨的大规模人体临床研究来证实喝蒲公英泡的水可以明确有效地降低血糖。在已有的有限人体研究中,结果也并不一致。有的小规模研究可能观察到一些血糖指标的轻微变化,但由于研究样本量小、研究周期短等因素,这些变化不能确凿地归因于蒲公英泡水的作用,而且也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对血糖指标产生影响的可能。 对于不同人群的情况 健康人群:正常健康人群饮用蒲公英泡水一般不会对血糖造成明显的异常影响,但也不能期望其起到降血糖的作用来预防血糖升高,正常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才是保持血糖正常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纯依靠喝蒲公英泡的水来控制血糖。糖尿病是需要综合管理的疾病,包括遵循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如果糖尿病患者擅自用蒲公英泡水替代正规的降糖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例如,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而仅仅依赖蒲公英泡水无法有效避免这种风险。 特殊人群:孕妇饮用蒲公英泡水需谨慎,目前虽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会对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蒲公英有一定的药性,为了确保母婴安全,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决定是否饮用。老年人如果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饮用蒲公英泡水也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其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肝肾功能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必要时咨询医生意见。
2025-10-17 11:14:44 -
混合型高脂血症会好吗
混合型高脂血症可通过规范治疗等得到控制甚至达较好状态但完全治愈有个体差异,治疗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不同人群均需低脂等,运动分年龄段循序渐进)和药物治疗(依个体选合适药物遵医嘱),病情预后受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影响,大多经合理干预可控制血脂改善预后需长期规范管理。 一、治疗干预方面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适用,比如儿童应保证营养均衡基础上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像减少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的摄取;成年人无论男女都要遵循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把控饮食,一般来说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mg以下,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 运动:不同年龄阶段运动方式和量有所不同,年轻人可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微微出汗等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运动能帮助消耗脂肪,降低血脂水平。 2.药物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合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贝特类药物对降低甘油三酯效果较好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等综合判断,患者要遵医嘱用药。 二、病情预后影响因素 年龄:年轻人如果能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混合型高脂血症控制相对较好;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病情控制相对复杂些,但通过规范治疗也可改善。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疾病是否会好的本质不同,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可能会对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需要更密切关注和调整治疗方案。 病史:如果患者本身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增加混合型高脂血症治疗的难度,需要同时控制好基础疾病才能更好地控制血脂;而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相对更顺利些。 总体而言,混合型高脂血症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大多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使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改善预后,但需要长期坚持规范的管理。
2025-10-17 11:12:28 -
甲亢好治疗吗严重吗
甲亢可治,有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手术等治疗方法,疗程、复发及并发症情况各异;其严重程度分轻症和重症,重症可致危象危及生命,不同人群表现治疗有差异,患者需低碘饮食、休息,定期复查。 一、甲亢的治疗情况 甲亢是可以治疗的,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甲巯咪唑等。一般来说,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疗程较长,通常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且有复发的可能,约50%的患者会复发。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这种方法疗效较为确切,一次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有可能导致永久性甲减,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或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等情况。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和并发症可能,如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二、甲亢的严重程度 甲亢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轻症甲亢: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度的心慌、手抖、多汗等,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小,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重症甲亢(甲状腺危象):这是甲亢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凶险,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多见于未经过正规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以及在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诱发。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甲亢的表现和治疗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儿童甲亢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妊娠期甲亢需要特别关注,因为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上需要权衡利弊;老年甲亢患者常以心血管症状为突出表现,如心悸、心律失常等,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心脏等器官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甲亢患者需要低碘饮食,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甲亢病史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7 1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