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甲状腺消融术后第一个月复查可以做B超吗

    甲状腺消融术后第一个月复查通常可做B超,B超具无辐射等优点,能观察消融区域形态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有注意点,其相对辐射小适合多次复查,复查时患者配合暴露颈部等,医生据此判断恢复情况。 B超检查的具体意义:B超可观察甲状腺消融灶的大小变化,了解消融是否完全,若有残留可及时发现并进一步处理。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甲状腺消融术后复查B超需注意操作时轻柔,避免因儿童不配合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如心脏功能等,B超检查一般不会对其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不同性别患者在检查时体位等无特殊差异,主要是通过B超清晰呈现甲状腺局部结构。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患者术前术后生活方式如何,B超检查本身不受太大生活方式影响,但术后需注意休息等,复查B超时按医生要求暴露颈部等即可。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B超检查不影响血糖等指标,主要是聚焦甲状腺局部情况的观察。 B超检查的优势及注意事项:B超相对其他检查如CT等,辐射小,更适合术后多次复查评估。在复查时患者需配合医生,暴露颈部,放松身体,以便B超医生清晰扫描甲状腺区域。医生通过B超观察甲状腺实质内消融灶的回声情况、边界等,从而判断甲状腺消融术后恢复情况,为后续治疗或康复提供依据。

    2025-07-29 15:09:40
  • 粘多糖病是怎么引起

    粘多糖病是因溶酶体中糖苷酶活性缺乏致粘多糖降解受阻沉积引起的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缺陷,不同类型基因突变位点等有差异,致酶合成异常或活性丧失,破坏代谢致粘多糖累积,引发骨骼、神经、眼部等病理改变,有家族史人群可产前诊断筛查胎儿基因突变情况。 X连锁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缺陷:粘多糖病Ⅱ型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是由于IDS基因缺陷所致,男性患者因为只有一条X染色体,一旦IDS基因缺陷就会发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的IDS基因均缺陷时才会发病,相对男性发病较少见。 不同类型的粘多糖病具体的基因突变位点和方式有所差异,这些基因突变使得相应的参与粘多糖代谢的酶合成异常或活性丧失,从而破坏了粘多糖正常的代谢过程,导致粘多糖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累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例如在骨骼系统会出现骨骼畸形,如头大、头型异常、脊柱畸形等;在神经系统可导致智力发育落后等;在眼部会引起角膜浑浊等表现。对于有粘多糖病家族史的人群,怀孕后可通过产前诊断等手段来筛查胎儿是否存在相关基因突变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医学措施。

    2025-07-29 15:01:31
  • 血糖低会得糖尿病吗

    血糖低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糖尿病主要与遗传、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致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使血糖升高有关,虽二者都与血糖相关但发病机制不同,不过糖尿病治疗中可能因降糖药使用不当出现低血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糖尿病风险,血糖低人群要规律进食,常出现需就医排查原因。 从病理机制来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而血糖低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常见原因有进食过少、运动过多、某些疾病影响等。虽然血糖低和糖尿病看似都与血糖相关,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血糖低不是引发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不过,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这是因为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并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对于血糖低的人群,要注意规律进食,避免过度饥饿等情况的发生,若经常出现血糖低的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2025-07-29 14:54:45
  • 治疗甘油三酯高的药物

    甘油三酯高的治疗药物包括贝特类、他汀类、烟酸及其衍生物、ω-3脂肪酸等,用法和剂量需遵医嘱,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也很重要,用药需监测副作用,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这些药物的用法和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也是治疗甘油三酯高的重要措施,如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总之,治疗甘油三酯高的药物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也是治疗甘油三酯高的重要措施。

    2025-07-29 14:47:47
  • 糖尿病能不能吃荔枝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荔枝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荔枝含糖量较高,食用后可能致血糖较快上升,一般不建议随意大量食用;若血糖控制平稳,两餐间可少量食用并监测血糖;儿童、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食用需更谨慎或不建议食用。 一、血糖影响方面 荔枝中的糖分主要为葡萄糖和蔗糖等,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血糖较快上升。有研究表明,健康人食用荔枝后血糖会出现明显波动,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调节能力异常,食用荔枝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可能更显著,且恢复到餐前水平的时间也会延长。所以,一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随意大量食用荔枝。 二、食用时机与量的把控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为平稳,在两餐之间可少量食用荔枝,例如每次食用3-5颗左右,同时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保持每日总热量的平衡。并且食用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来调整饮食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更为严格,由于儿童的血糖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且对饮食中糖分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一般不建议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以免引起血糖的较大波动,影响病情控制和身体发育。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食用荔枝后血糖的波动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需更加谨慎,严格控制食用量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3.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若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这类患者的整体代谢和身体状况更为复杂,食用荔枝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带来其他不良影响,通常不建议食用荔枝。

    2025-07-21 17:33: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