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吃什么食物调理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通过食用富含碘、硒、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来调节,如海带等补碘,芝麻等补硒,瘦肉等补蛋白质,菠菜等补维生素,同时需注意不同人群食用相关食物的具体情况及特殊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饮食限制。 一、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与碘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海带是含碘较高的食物,每100克干海带中碘含量可达36240微克,适量食用海带能为机体补充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但需注意甲状腺疾病患者食用海带等含碘食物需遵循医生建议,比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限制碘的过量摄入。海鱼也是不错的选择,像三文鱼每100克含碘约49微克,鳕鱼每100克含碘约24微克等,合理食用海鱼可补充碘。 二、富含硒的食物 硒对甲状腺功能也有一定调节作用。芝麻中硒含量较为丰富,每100克芝麻中硒含量约为16.55微克,适量食用芝麻能补充硒元素。巴西坚果是硒的良好来源,每100克巴西坚果中硒含量可高达1000微克左右,但由于其硒含量较高,不宜过量食用,可咨询医生后根据个体情况摄入。蘑菇也是硒的来源之一,比如香菇每100克含硒约7.45微克,猴头菇每100克含硒约16微克等,不同种类蘑菇硒含量略有差异,可适当食用。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等有重要作用。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像牛肉每100克含蛋白质约20克左右,猪肉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3克左右,适量摄入瘦肉可补充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人群,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有利于身体整体健康状态的维持,但需注意选择瘦肉,减少过多脂肪的摄入。鸡蛋也是优质蛋白质的极佳来源,一个鸡蛋约含蛋白质6-7克,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儿童需注意鸡蛋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等)。豆类及豆制品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例如黄豆每100克含蛋白质约36克,豆腐每100克含蛋白质约8克左右,常吃豆类及豆制品可补充蛋白质。 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甲状腺功能调节也有一定辅助作用。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每100克菠菜含维生素A约292微克、维生素C约28毫克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上皮组织健康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作用。蓝莓也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每100克蓝莓含维生素C约9.7毫克等,蓝莓中的抗氧化物质等对身体有益。苹果同样含有丰富维生素,每100克苹果含维生素C约4毫克等,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均衡营养,促进身体健康。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各种蔬菜水果的合理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对于老年人,也应注重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维持身体机能,但需根据自身消化等情况适当调整食物的烹饪方式等。

    2025-10-10 11:40:29
  • 空腹血糖6.8正常么

    空腹血糖6.8mmol/L高于正常范围(正常范围3.9-6.1mmol/L),对于一般人群可能是空腹血糖受损,与不良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有关;有糖尿病高危因素人群需进一步检查;儿童出现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孕妇出现需警惕妊娠期糖尿病。下一步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一般人群要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遵医嘱管理。 1.可能的情况及相关因素 单纯空腹血糖6.8mmol/L 对于一般人群: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空腹血糖受损的情况。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这种情况处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影响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会逐渐下降,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空腹血糖出现升高趋势。 对于有糖尿病高危因素人群:如有家族糖尿病史、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m2)、有妊娠糖尿病史等人群,空腹血糖6.8mmol/L更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类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是否已经发展为糖尿病或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更严重阶段。例如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等,以全面评估糖代谢情况。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空腹血糖6.8mmol/L也属于异常情况,但儿童的血糖调节机制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有关,需要详细询问家族病史,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等,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影响血糖的特殊疾病。比如一些遗传性代谢病可能会干扰体内糖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血糖异常升高。 孕妇:孕妇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也是3.9~6.1mmol/L,孕妇空腹血糖6.8mmol/L则需要高度警惕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较大影响,对孕妇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感染等风险,对胎儿可能导致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结局。所以孕妇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饮食控制、必要时的胰岛素治疗等,以保证母婴健康。 2.下一步建议 无论是哪种人群,发现空腹血糖6.8mmol/L都应该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复查空腹血糖、OGTT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以明确糖代谢状态。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对于一般人群来说,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多吃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评估和管理。

    2025-10-10 11:39:11
  •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以自己恢复吗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能否自己恢复分情况,生理性因素致偏高可能恢复,病理性因素致通常难自行恢复,不同人群处理预后有差异,有基础病史者出现偏高应及时就医,生活方式对生理性偏高有帮助但病理性不能替代医疗干预。 妊娠相关情况:女性妊娠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hCG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受体有一定交叉反应,可能导致TSH轻度偏高,一般在妊娠14-18周后,hCG水平下降,TSH可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妊娠这一特殊生理状态引起,当妊娠进程推进,相关激素水平调整后,TSH有可能自行恢复正常。 剧烈运动后: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导致TSH一过性偏高,在休息一段时间后,身体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TSH有可能恢复正常。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因素,暂时干扰了甲状腺-垂体轴的平衡,当应激因素消除后,轴的平衡逐渐恢复。 病理性因素导致的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通常难以自行恢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如果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如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后等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反馈性引起TSH偏高,这种情况一般不能自行恢复,需要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使TSH恢复至正常范围并维持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水平。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自身免疫攻击甲状腺组织是持续存在的病理过程,不会自行缓解,TSH偏高状态也不会自行消失。 垂体病变相关:垂体瘤等垂体病变可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功能,导致TSH分泌异常升高,这种情况也无法自行恢复,需要针对垂体病变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垂体瘤可能需要手术、药物或放射治疗等,以纠正TSH偏高及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 下丘脑病变相关:下丘脑病变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分泌,进而影响垂体分泌TSH,导致TSH偏高,这种情况同样不能自行恢复,需要治疗下丘脑的原发病变来改善TSH偏高的状况。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处理和预后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需要更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甲状腺功能状态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若为病理性因素导致,必须及时干预;女性在妊娠期出现TSH偏高要密切监测,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及干预方式;老年人群出现TSH偏高,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生活方式方面,对于生理性因素导致的TSH偏高,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恢复,但对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生活方式调整不能替代医疗干预。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曾有颈部放射史等,出现TSH偏高时更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因为这类人群发生病理性TSH偏高的风险相对更高。

    2025-10-10 11:38:18
  • 糖尿病引起的坏疽指什么

    糖尿病引起的坏疽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病变致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病变致足部反复损伤感染;临床表现有干性坏疽(足部干燥皱缩、黑色、分界清)和湿性坏疽(足部肿胀湿润、有分泌物、恶臭、分界不清、进展快);治疗需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感染,严重需手术;预防要控制“三血”、检查足部、选合适鞋袜、清洁足部、特殊人群加强护理等。 一、发病机制 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血液供应。例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得足部等部位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组织缺血缺氧,为坏疽的发生奠定基础。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进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病变相对更易发生且进展较快。 神经病变:糖尿病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足部的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足部的创伤、温度变化等,如足部被异物刺伤却不自知,或者足部处于过热或过冷环境中而不能察觉,从而使足部反复受到损伤,进而引发感染,最终导致坏疽。性别方面,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对足部护理的关注度可能不同,女性相对更细心一些,但这并不能改变神经病变导致坏疽的机制。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血糖、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神经病变往往更严重,发生坏疽的风险也更高。 二、临床表现 干性坏疽:多见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供血不足的情况。足部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病变进展相对缓慢,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色泽改变等。 湿性坏疽:常发生在有神经病变合并感染的患者。足部肿胀、湿润,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引起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三、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合理范围,这是基础治疗。对于血管病变,可根据情况采用改善循环的药物等治疗,如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等。对于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的坏疽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截肢等。 预防: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每天要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损、红肿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到挤压和摩擦。保持足部清洁,定期用温水清洗,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对于有神经病变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足部受伤,如避免赤足行走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加强足部护理;女性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鞋子时要考虑到足部的舒适情况;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的患者要戒烟,以减少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有较长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和相关的血管、神经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10-10 11:37:36
  • 糖尿病人吃南瓜好不好

    南瓜对糖尿病人有一定影响,食用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选择合适烹饪方式、合理搭配食物,不同病情糖尿病人食用有差异,老年和儿童糖尿病人还有特殊注意事项,要综合考虑控制血糖与健康需求。 一、南瓜的营养成分与糖尿病的关系 南瓜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和矿物质(如钾、镁等)。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南瓜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内形成黏液状物质,减慢糖类的吸收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 二、糖尿病人食用南瓜的注意事项 1.控制摄入量:虽然南瓜对血糖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它仍含有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会使血糖升高。一般来说,糖尿病人每次食用南瓜的量建议控制在100-150克左右(可根据个人血糖情况调整)。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南瓜约2-3斤,那么每次食用的量相当于一小部分。 2.烹饪方式:应尽量选择清蒸等简单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红烧等添加过多油脂和糖分的做法。油炸会增加南瓜的热量和脂肪含量,不利于糖尿病人控制体重和血脂;红烧可能会加入较多的糖,使血糖升高。 3.搭配其他食物:食用南瓜时可搭配蛋白质类食物(如瘦肉、豆类等)和蔬菜,这样可以使饮食结构更合理,有助于稳定血糖。例如,将南瓜与适量的鸡胸肉一起烹饪成菜肴,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三、不同病情糖尿病人的食用差异 1.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空腹血糖一般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吃南瓜,但仍需严格控制量,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如果吃了南瓜,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保持每日总热量的平衡。 2.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这类患者应谨慎食用南瓜,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食用以及食用量。因为他们的血糖本身波动较大,南瓜的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对血糖产生较明显的影响,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四、特殊人群糖尿病人的温馨提示 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南瓜时更要注意细嚼慢咽,一方面有助于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感知饱腹感,避免过量食用。同时,老年糖尿病人可能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在食用南瓜时要综合考虑整体的饮食搭配,确保营养均衡且不加重其他疾病的病情。对于儿童糖尿病人,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饮食的要求更为特殊。一般不建议儿童糖尿病人随意食用南瓜,若要食用,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师的精准评估下,严格控制量,并与降糖药物等治疗措施相配合,同时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确保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满足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2025-10-10 11:32: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