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空腹血糖7.2属于什么水平

    空腹血糖7.2mmol/L高于正常范围,一般人群需进一步检查并调整生活方式,老年人要更密切监测防低血糖且个体化调整,孕妇要重视防不良妊娠结局需及时就医处理,有家族糖尿病史人群应更积极采取措施监测和干预。 一、空腹血糖7.2mmol/L所属水平及相关解读 空腹血糖7.2mmol/L已高于正常范围。正常空腹血糖值一般为3.9~6.1mmol/L,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时属于空腹血糖受损,而当空腹血糖≥7.0mmol/L,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时,需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一)对于一般人群 1.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仅一次空腹血糖7.2mmol/L不能确诊糖尿病,需要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空腹及饮用葡萄糖水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来综合判断糖代谢情况。 2.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无论是否确诊糖尿病,都应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 (二)对于特殊人群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对于血糖异常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变化,同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却更容易出现严重后果。在饮食和运动调整方面,要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来制定合适的方案,例如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 2.孕妇:孕妇空腹血糖7.2mmol/L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妊娠期间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胎儿过大、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孕妇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更严格的血糖监测和相关检查,如监测餐后血糖等,并且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胰岛素治疗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3.有家族糖尿病史人群:这类人群本身患糖尿病的风险就相对较高,空腹血糖7.2mmol/L时更应积极采取措施。除了上述一般人群的生活方式调整外,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必要时更早地进行干预,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025-10-10 10:50:25
  • 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吃花生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花生但需注意适量,花生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益处,但要控制摄入量,避免油炸,食用后密切监测血糖,特殊群体如合并肥胖、高脂血症、老年患者更需谨慎。 花生的营养成分与糖尿病的关系 蛋白质: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25%-30%,可以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且相较于一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对血糖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组织修复,对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身体功能有积极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等。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脂谱,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适当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而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所以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有一定益处。 食用花生的注意事项 控制摄入量:由于花生的热量较高,每100克花生大约含有300千卡左右的热量。如果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花生,多余的热量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还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一般建议每天食用花生的量控制在10克左右(约10-15粒)。 烹饪方式:应避免油炸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选择水煮、凉拌等方式。油炸花生会使花生的热量进一步升高,且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例如,油炸过程中会生成丙烯酰胺等可能的致癌物质,同时油炸后的花生脂肪含量更高,更易导致血糖和血脂波动。 血糖监测:在食用花生后,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个体对食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即使是适量食用,也可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自己对花生的耐受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的糖尿病患者群体,如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花生的摄入量;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花生对血脂的影响,定期检测血脂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功能相对较弱,也需要更加谨慎地控制花生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等。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花生,但要把握好量和烹饪方式,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血糖等指标的监测。

    2025-10-10 10:47:45
  • 促甲状腺激素高的症状

    促甲状腺激素(TSH)高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在代谢方面致基础代谢率降低、体重增加、怕冷;神经系统方面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还影响智力发育;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可能心包积液,老年人加重心脏负担风险;消化系统食欲减退、便秘,婴幼儿影响生长发育;肌肉骨骼系统有肌肉无力疼痛、跟腱反射减退,儿童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神经系统方面 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TSH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等过程,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儿童如果出现TSH高,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因为甲状腺激素在儿童脑发育关键期至关重要,缺乏时会阻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髓鞘形成等。 心血管系统方面 可出现心动过缓,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正常节律有调节作用,TSH高导致甲状腺激素不足时,心脏的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长期的TSH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可能导致心包积液,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水钠代谢失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心包腔内液体潴留。老年人出现TSH高时,心血管系统的这些改变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为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更易显现。 消化系统方面 会有食欲减退的表现,甲状腺激素不足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还可能出现便秘,由于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起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婴幼儿时期如果TSH高,消化系统的这些症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高,消化系统功能异常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 肌肉骨骼系统方面 可能出现肌肉无力、疼痛,尤其是四肢肌肉。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肌肉的能量代谢等过程,导致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跟腱反射减退,跟腱反射的潜伏期会延长。在儿童中,TSH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骨龄落后等情况,因为甲状腺激素对骨骼的生长、成熟和骨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儿童时期骨骼生长活跃,甲状腺功能异常会明显干扰骨骼的正常发育。

    2025-10-10 10:45:46
  • 血糖高能吃玉米面吗

    血糖高的人能吃玉米面,食用时要控制摄入量,将其与其他低升糖指数主食搭配,选择合适烹饪方式,如糖尿病儿童要严格控量且保证营养均衡,老年血糖高人群要注意烹饪软烂及综合搭配其他食物,以达既满足主食需求又稳定血糖目的。 一、玉米面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玉米面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玉米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73.5克左右。但其也含有膳食纤维等成分,膳食纤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有研究表明,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后,可使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减慢。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玉米面可以作为主食的一种选择,但需要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式。 二、血糖高人群食用玉米面的正确方式 1.控制摄入量:根据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合理控制玉米面的食用量。一般建议将玉米面与其他低升糖指数的主食搭配食用,例如可以将玉米面和糙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主食。假设一个血糖高的成年人,每餐主食总量控制在100-150克(生重),其中玉米面的量可占主食总量的1/3-1/2。 2.烹饪方式影响:避免将玉米面制作成过于精细、容易快速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不要将玉米面熬成过于稀的粥。因为粥类食物相对容易被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较快上升。可以选择蒸玉米面窝头等相对较为粗杂粮的烹饪方式,这样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不同人群食用玉米面的特殊情况 1.糖尿病儿童: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玉米面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有其特殊性,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可以将玉米面制作成适合儿童口感和消化的食物,但要确保整体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符合糖尿病饮食管理要求,并且要搭配充足的蔬菜、蛋白质等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2.老年血糖高人群: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玉米面时要注意烹饪得软烂一些,但又不能过于稀。同时,老年人的血糖高往往还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在食用玉米面时要综合考虑整体的饮食搭配,比如搭配低脂的奶类、适量的瘦肉等,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和血糖稳定。 总之,血糖高的人可以吃玉米面,但需要在食用量、烹饪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并且根据自身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来灵活把控,以达到既满足主食需求又尽量稳定血糖的目的。

    2025-10-10 10:43:56
  • 血糖高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血糖升高致多饮(因血浆渗透压高刺激口渴中枢)、多食(因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致能量不足)、多尿(因血糖超肾糖阈致渗透性利尿)、体重减轻(因葡萄糖利用障碍分解脂肪蛋白质),其他常见症状有皮肤瘙痒(因高血糖使皮肤组织液渗透压改变致干燥瘙痒尤其女性阴部难通过一般护理缓解)、视力模糊(因血糖波动影响晶状体渗透压致视物模糊长期不控制可致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伤口愈合缓慢(因高血糖抑制白细胞杀菌功能降低抗感染能力影响细胞代谢修复致伤口愈合慢易感染),特殊人群中儿童“三多一少”典型易察觉老年机体反应性低“三多一少”不明显以乏力反复感染等非典型表现就诊妊娠期高血糖需警惕对胎儿不良影响如胎儿过大。 一、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血糖升高时,机体出现“三多一少”典型表现。多饮是因血糖升高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发频繁口渴饮水;多食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能量供应不足产生饥饿感从而多食;多尿是因为血糖超过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无法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排尿次数及尿量增多;体重减轻是因为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分解脂肪、蛋白质来供能,造成体重下降。 二、其他常见症状——皮肤瘙痒 高血糖状态下,血糖浓度升高使皮肤组织液渗透压改变,导致皮肤干燥,易引发瘙痒症状,尤其女性患者阴部因局部潮湿环境更易受高血糖影响出现瘙痒,且此类瘙痒较难通过一般皮肤护理迅速缓解。 三、其他常见症状——视力模糊 血糖波动会影响晶状体的渗透压,使晶状体凸度改变,进而影响视力,出现视物模糊情况,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还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等更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视力损害风险。 四、其他常见症状——伤口愈合缓慢 高血糖环境会抑制白细胞的杀菌功能,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同时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过程,使得身体受伤后伤口愈合速度减慢,且发生感染的几率相对增加。 五、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患者血糖升高时“三多一少”症状往往较为典型,易被察觉;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可能“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而是以乏力、反复感染等非典型表现就诊;妊娠期女性若血糖升高,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还需警惕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如胎儿过大等情况。

    2025-10-10 10:38: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