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什么是糖尿病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是严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发于2型老年患者。发病与高血糖致脱水及细胞内脱水有关,表现有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靠血糖、血渗透压等诊断,治疗需补液、胰岛素及纠正电解质紊乱,老年患者补液速度要注意,儿童患者则要精确控补液量速度及观察神经变化。 发病机制 高血糖状态: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显著升高,一般血糖浓度可达33.3~66.8mmol/L。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使得大量水分从肾脏丢失,进而导致严重脱水。 脱水:细胞外液高渗,促使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脱水。这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尤其是神经系统细胞,可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表现 脱水表现:患者极度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等。严重脱水时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衰竭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昏迷等,还可能有抽搐、视力模糊等表现,神经系统症状与高渗状态导致的脑细胞脱水有关。 诊断依据 血糖: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大于33.3mmol/L。 血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一般大于320mOsm/L。 血电解质:血钠可正常或升高,血钾多降低,但由于血液浓缩,血钾浓度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尿量与脱水情况:有严重脱水表现且尿量减少。 治疗原则 补液:迅速补充大量液体是治疗的关键,一般先补充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6.7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补液量需根据患者脱水程度来计算,通常按体重的10%~12%估计失水量。 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使血糖逐渐下降。 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情况,适时补充钾、钠等电解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等指标,补液速度不宜过快,防止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相对较弱,过快补液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儿童患者:儿童患糖尿病高渗综合征较为罕见,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其体液调节功能不如成人完善,治疗时更要精确控制补液量和速度,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变化,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更为敏感。

    2025-10-11 11:22:19
  • 甲状腺疾病会引起口干口渴吗

    甲状腺疾病可能引发口干口渴,甲亢时因高代谢等致水分消耗多易口干口渴;可通过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鉴别;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患甲状腺疾病出现口干口渴各有特点;出现相关症状怀疑甲状腺疾病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甲状腺疾病规范治疗后口干口渴可能缓解。 其他可能导致口干口渴的情况及与甲状腺疾病的鉴别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出现渗透性利尿,导致水分丢失,也会有口干口渴的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通过检测血糖可以与甲状腺疾病引起的口干口渴相鉴别,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会超出正常范围。 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会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与甲状腺疾病引起的口干口渴不同,干燥综合征患者除了口干外,还会有眼干、猖獗性龋齿等表现,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可鉴别。 不同人群甲状腺疾病引起口干口渴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患甲状腺疾病相对较少,但如果是甲亢,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代谢状态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口干口渴可能是其中一个表现,此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以满足其生长代谢需求。 女性: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也可能出现甲状腺相关问题,若合并口干口渴,需要考虑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此时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自身症状,在处理上要兼顾妊娠和甲状腺疾病的情况,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手段。 老年人: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相对多见,一般甲减不会直接导致口干口渴,但如果甲减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导致水分摄入或代谢异常时也可能出现口干口渴。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出现口干口渴时要综合考虑甲状腺功能及全身各系统的情况,全面评估病情。 出现口干口渴怀疑甲状腺疾病时的建议 当出现口干口渴且怀疑与甲状腺疾病有关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检测)、甲状腺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甲状腺功能状态,从而准确判断口干口渴是否由甲状腺疾病引起,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甲状腺疾病导致的口干口渴,针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规范治疗后,口干口渴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2025-10-11 11:19:08
  • 糖尿病人可以吃西洋参吗

    糖尿病人通常可适量吃西洋参,其某些成分可能调节血糖、有营养益处,但需注意个体差异、食用量及与药物相互作用,应在血糖稳定、咨询医生后适量食用并关注身体反应与指标变化。 一、对血糖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等成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一些动物实验发现,给予西洋参提取物的实验动物,其血糖水平相对更趋于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洋参可以替代降糖药物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主要还是依靠规范的降糖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等综合管理措施。 二、营养成分与健康益处 西洋参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人参皂苷、多糖、氨基酸等。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适量食用西洋参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其中的多糖成分可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这对于本身因糖尿病导致免疫力可能下降的患者来说是有益的。而人参皂苷等成分可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身体应对糖尿病带来的一些代谢紊乱问题。 三、食用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不同糖尿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存在差异。一些血糖波动较大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人,在食用西洋参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因为个体的差异可能导致西洋参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有所不同,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食用西洋参是否安全合适。 食用量:糖尿病人食用西洋参要注意适量。一般来说,每天食用西洋参的量不宜过多,通常建议每次3-6克左右,可通过泡水、煲汤等方式食用。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尤其是对于本身肝肾功能有一定问题的糖尿病人,过量食用西洋参可能会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 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糖尿病人通常会服用降糖药物等其他药物,西洋参可能与一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西洋参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如果糖尿病人同时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同时食用西洋参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在食用西洋参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评估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总之,糖尿病人可以吃西洋参,但需要在血糖控制稳定、个体适应且咨询医生的情况下适量食用,并密切关注食用后的身体反应以及血糖等指标的变化。

    2025-10-11 11:17:29
  • 低血糖有什么危险

    低血糖会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昏迷并引发相关并发症,具体而言,神经系统方面轻度会致头晕等,严重可致不可逆损伤,儿童和老年人受影响各有特点;心血管系统会致交感神经兴奋等,有基础病者风险更高;内分泌系统会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等,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及儿童生长发育、老年人内分泌调节;低血糖致昏迷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儿童、老年人面临不同风险。 心血管系统影响 低血糖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或严重低血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例如,可能引发早搏等心律失常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低血糖时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加重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在儿童中,低血糖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可能相对更强烈,但儿童心血管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需密切关注其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老年人本身心血管功能有所减退,低血糖对其心血管系统的刺激可能更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内分泌系统紊乱 低血糖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促使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例如,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调节机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后,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可能出现紊乱,导致血糖波动更加明显,增加血糖管理的难度。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激素调节,对身体的正常生长产生潜在影响。老年人内分泌系统功能本身处于衰退状态,低血糖引发内分泌紊乱的影响可能更显著,需要特别注意血糖的平稳控制。 其他潜在风险 低血糖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昏迷,若昏迷时间过长未得到及时纠正,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如果不能及时察觉和处理,可能会因为昏迷等情况危及生命。儿童低血糖昏迷后,由于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需要精心护理。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发生低血糖昏迷后恢复能力较弱,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

    2025-10-11 11:15:09
  • 二型糖尿病人可以吃人参果吗

    二型糖尿病人可适量吃人参果,需注意血糖影响,控制食用量并计入每日总热量;考虑个体差异,血糖控制不同者食用量不同;要搭配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若伴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需谨慎,有相关疾病时遵医生或营养师指导决定食用量。 血糖影响:人参果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且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过,即使升糖指数低,也应控制食用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在100-150克左右,并且要将其热量计入每日总热量摄入中。例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每日饮食热量需要根据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进行计算,人参果的热量大约为每100克25千卡左右,若食用150克人参果,就需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等热量摄入。 个体差异:不同二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同,对于血糖控制较好、波动较小的患者,相对可以更灵活地食用人参果;而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人参果的摄入量,并且在食用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比如,一位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10mmol/L的二型糖尿病人,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人参果;而对于一位空腹血糖经常高于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mmol/L的患者,则需要谨慎食用,可能每次食用量要更少,甚至暂时不食用。 搭配饮食:食用人参果时,应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例如,可以将人参果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搭配,或者与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搭配,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要避免与人参果搭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比如,不要在吃人参果的同时吃大量的糖果、油炸食品等。 特殊情况:如果二型糖尿病人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等,需要更加谨慎考虑人参果的食用量。因为人参果含有一定量的钾,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血钾偏高的患者,过多食用人参果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血钾的平衡。此时,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食用及食用量。例如,一位二型糖尿病人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钾已经偏高,那么就需要严格限制人参果等含钾食物的摄入。

    2025-10-11 11:13: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