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道权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弱视、青光眼、糖尿病眼底病变、黄斑前膜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对玻璃体视网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的诊断、治疗及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黄斑部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熟练掌握眼科激光手术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展开
个人擅长
弱视、青光眼、糖尿病眼底病变、黄斑前膜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孩斜视怎么形成的

    小孩斜视的形成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有家族斜视病史且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眼部发育异常(屈光不正会因影响调节聚焦致斜视,眼外肌发育异常会打破眼外肌牵拉力量平衡引发斜视)、神经支配因素(神经麻痹会因影响眼外肌运动致斜视,神经调节异常会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引发斜视)、后天因素(外伤会损伤眼外肌或神经致斜视,视觉系统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会因视物不清致双眼不能协调工作引发斜视)。 一、遗传因素 斜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斜视的病史,小孩患斜视的概率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异常可能与斜视的发生相关,遗传因素在斜视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种遗传可能是多基因遗传,涉及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影响眼部肌肉的发育和协调等。 二、眼部发育异常 1.屈光不正 当小孩存在高度远视、近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时,会影响眼睛的正常调节和聚焦功能。例如,高度远视的小孩为了看清物体,需要过度使用调节力,这可能导致眼位的异常,进而引发斜视。因为眼睛为了清晰视物不断进行调节,长期的异常调节状态会影响眼外肌的平衡,最终导致斜视的形成。 对于患有屈光不正的小孩,由于视物不清,双眼不能协调工作,逐渐就会出现斜视情况。 2.眼外肌发育异常 小孩在胚胎发育时期,如果眼外肌发育出现异常,如肌肉的附着点异常、肌肉本身的纤维分布异常等,都会影响眼外肌对眼球的牵拉力量平衡。正常情况下,双眼的眼外肌需要协调一致地工作来维持眼球的正位,当眼外肌发育异常时,这种协调被打破,就容易引发斜视。比如某条眼外肌的力量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眼球向相应的方向偏移,从而形成斜视。 三、神经支配因素 1.神经麻痹 小孩如果发生颅内感染、外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支配眼外肌的神经。例如,动眼神经麻痹时,会导致相应的眼外肌运动障碍,从而引起斜视。因为动眼神经负责支配多个眼外肌的运动,神经麻痹后,相关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使得眼球的位置不能保持正常,出现斜视表现。 对于有颅内病变风险的小孩,如头部受过外伤或有感染病史等,需要密切关注眼部神经支配情况,以防引发斜视。 2.神经调节异常 小孩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调节眼外肌的神经反射可能不稳定。例如,在婴幼儿时期,双眼单视功能正在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一些因素干扰,如视觉刺激不均衡等,可能会影响神经对眼外肌的调节,导致斜视的发生。比如长期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就可能打破双眼之间正常的神经调节平衡,引发斜视。 四、后天因素 1.外伤 小孩如果眼部受到外伤,如撞击等,可能会损伤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从而导致眼位异常,引发斜视。眼部外伤后,眼外肌的结构或神经的传导受到影响,破坏了眼球运动的平衡,就会出现斜视情况。例如,眼部受到撞击后,可能导致眼外肌撕裂或神经挫伤,进而引起斜视。 2.视觉系统疾病 某些视觉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导致斜视。比如先天性白内障,由于晶状体混浊影响了光线进入眼内,导致小孩视物不清,双眼不能正常协调工作,长期下去就容易引发斜视。因为视物不清使得双眼无法准确对焦和协同运动,眼外肌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出现斜视。

    2025-09-29 13:03:38
  • 40岁还有没有必要做近视手术

    40岁人群是否有必要做近视手术需考量眼部情况,其适配性涉及眼部结构稳定性、近视度数范围、角膜条件、眼部健康状况等方面;做近视手术有摆脱眼镜束缚等优势,但也存在老花眼平衡等潜在考量;40岁人群考虑近视手术时要选择正规机构和医生,如实告知信息,术后严格护理复查,认识到手术非一劳永逸,需合理用眼维护眼部长期健康。 一、年龄因素与近视手术的适配性 40岁人群是否有必要做近视手术,首先需考量眼部情况。一般来说,近视手术有一定年龄范围参考,但并非绝对。从眼部结构稳定性角度,40岁人群眼部相对趋于稳定,若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内度数波动不超过50度),是具备进行近视手术评估的基础条件的。不过,随着年龄增长,眼部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变化,比如晶状体弹性下降等,但这并不意味着40岁就绝对不能做近视手术,而是需要更严格地进行术前检查来综合判断。 二、近视手术的适用条件及40岁人群的评估要点 1.近视度数范围:不同类型的近视手术对度数有不同要求,例如准分子激光手术一般要求近视度数在1200度以下,散光600度以下;ICL晶体植入术可矫正更高度数的近视。40岁人群若近视度数在相应手术可矫正范围内,且度数稳定,是满足手术度数条件的一个方面。 2.角膜条件:需要检查角膜的厚度、曲率等。40岁人群如果角膜厚度足够,曲率合适,符合手术对角膜的形态要求,那么在角膜条件方面是有适配可能的。但如果角膜较薄等不满足手术角膜条件,则不适合进行常规的激光类近视手术。 3.眼部健康状况:要排除眼部的一些疾病,如圆锥角膜、严重的干眼症、青光眼、眼底病变等。40岁人群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确保眼部没有这些影响手术安全和效果的疾病。如果存在这些眼部疾病,则不建议进行近视手术。 三、40岁人群做近视手术的优势与潜在考量 1.优势方面:如果40岁人群通过术前评估适合近视手术,那么术后可以摆脱眼镜的束缚,在生活、工作等方面会更加便利,比如运动时不再担心眼镜滑落等情况。对于一些对外观有较高要求的人群,也能提升自信心。 2.潜在考量: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老花眼等情况,近视手术并不能阻止老花眼的发生。术后可能会面临老花眼与近视矫正效果之间的平衡问题,部分人可能需要在近距离用眼时辅助阅读眼镜等。而且,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近视手术技术相对成熟,但40岁人群在术后恢复等方面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术后医嘱,如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眼部卫生等,以确保手术效果和眼部健康。 四、特殊人群(40岁)的温馨提示 40岁人群在考虑近视手术时,要充分了解自身眼部情况和手术相关信息。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术前检查和手术操作。在术前检查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眼部病史、全身健康状况等信息。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复查,密切关注眼部的恢复情况。如果在术后出现眼部不适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要认识到近视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术后仍需要注意合理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以维护眼部的长期健康。

    2025-09-29 13:02:18
  • 容易流泪是什么原因

    眼部流泪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本身的问题如干眼症、眼部炎症(结膜炎、角膜炎),神经系统相关因素如三叉神经反射、面神经问题,情绪因素如强烈情绪,以及全身性疾病影响如过敏反应、倒睫、鼻泪管堵塞等。 一、眼部本身的问题 1.干眼症: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多导致眼表干燥,刺激眼部神经引发流泪。多见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处于空调环境等人群,研究显示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眨眼频率降低,影响泪膜稳定性,进而增加干眼症引发流泪的几率。老年人群因泪腺功能衰退也更易出现干眼症相关流泪情况。 2.眼部炎症 结膜炎:细菌、病毒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结膜炎症,炎症刺激会使泪液分泌增多以冲刷刺激物,从而导致流泪。细菌性结膜炎多有眼部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表现,病毒性结膜炎常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等,过敏性结膜炎则与接触过敏原相关,像花粉、宠物毛发等。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结膜炎出现流泪症状。 角膜炎:角膜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炎症反应会刺激眼部神经,导致流泪、眼痛、畏光等症状。角膜异物、感染性角膜炎等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角膜炎可能影响视力,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二、神经系统相关因素 1.三叉神经反射:眼部的感觉神经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当眼部受到刺激时,三叉神经会通过反射弧引起泪腺分泌增加导致流泪。比如强烈的光线刺激、烟尘等进入眼内,都可能通过三叉神经反射引发流泪。这种反射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在接触强光时也可能因三叉神经反射出现流泪现象。 2.面神经问题:面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当下颌瞬目综合征等面神经相关疾病时,可能出现异常的流泪情况。这类疾病相对较为少见,但也需要关注,其发病机制与面神经的神经传导异常有关,可能影响到泪腺的正常分泌调节。 三、情绪因素 1.悲伤等强烈情绪:当人处于悲伤、激动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泪腺分泌,导致流泪。这是因为情绪刺激会通过大脑皮层传导至相关神经中枢,进而调控泪腺分泌。儿童在受到委屈等情绪刺激时也可能出现流泪情况,成年人在遭遇重大情感事件时更易因情绪引发流泪。 四、全身性疾病影响 1.过敏反应:当身体发生过敏反应时,除了常见的皮肤瘙痒、皮疹等表现外,眼部也可能受累出现流泪症状。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腔与眼部通过鼻泪管相通,鼻腔的过敏反应可能蔓延至眼部,导致眼结膜过敏引发流泪。过敏体质的人群,包括各个年龄段,在接触过敏原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倒睫: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角膜和结膜,引起流泪、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儿童由于眼部结构发育特点,如睑内翻等可能导致倒睫,老年人则可能因眼睑松弛等原因出现倒睫。倒睫会不断刺激眼部组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拔除倒睫、手术矫正等。 3.鼻泪管堵塞:鼻泪管堵塞会使泪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泪液在眼内积聚引发流泪。新生儿鼻泪管堵塞较为常见,多因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未退化引起,随着生长发育有一定自愈可能,但如果长期不愈可能需要就医处理。成年人鼻泪管堵塞可能由炎症、外伤等因素引起。

    2025-09-29 13:00:51
  • 眼睛一直流分泌物怎么回事

    眼睛流分泌物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性结膜炎(由细菌感染致脓性分泌物多)、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感染致水样或浆液性分泌物)、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衣原体感染致不同阶段分泌物表现);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过敏性结膜炎(接触过敏原致少量透明黏性分泌物伴瘙痒)、泪道阻塞或狭窄(发育异常或炎症等致大量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溢出)、眼外伤(外力等致分泌物因伤而异伴痛肿)、干眼症(多种因素致少量黏稠分泌物伴干涩等),需及时就医,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性结膜炎 1.成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等情况。例如,儿童若经常用脏手接触眼睛,就容易引发细菌性结膜炎,导致眼睛流分泌物。 2.分泌物特点:一般为脓性分泌物,量较多,早晨起床时可能会发现眼睑被分泌物粘住,分泌物呈黄色或黄绿色。 (二)病毒性结膜炎 1.成因:主要由腺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比如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容易相互传染。 2.分泌物特点:通常为水样或浆液性分泌物,量相对细菌性结膜炎较少,但也会导致眼睛不适,有异物感等。 (三)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 1.成因: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人群。儿童时期如果感染沙眼衣原体,可能会因为卫生习惯不良而发病。 2.分泌物特点:早期可有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病情进展后会有典型表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过敏性结膜炎 1.成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体质者在接触相应过敏原时容易发病,不同季节接触不同过敏原,春季花粉过敏较为常见。 2.分泌物特点:一般为少量透明的黏性分泌物,同时伴有眼睛瘙痒等明显过敏症状,如揉眼后症状可能加重。 (二)泪道阻塞或狭窄 1.成因:可能是先天性泪道发育异常,也可能是后天炎症、外伤等导致泪道堵塞。新生儿中部分会存在先天性泪道阻塞情况。 2.分泌物特点:眼睛经常有分泌物,挤压泪囊区时,可见大量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三)眼外伤 1.成因:眼部受到外力撞击、异物进入等外伤情况。例如儿童玩耍时异物进入眼睛,或者成年人工作中眼部受到撞击。 2.分泌物特点:根据外伤程度不同有所差异,可能伴有眼部疼痛、红肿等表现,分泌物情况因外伤具体情况而定。 (四)干眼症 1.成因:多种因素可导致,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年龄增长、环境干燥等。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干眼症;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的人群也是高发人群。 2.分泌物特点:一般为少量黏稠的分泌物,同时伴有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 如果眼睛一直流分泌物,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等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格外注意其眼部卫生,避免儿童用手揉眼等不良习惯;对于过敏体质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老年人,要关注其眼部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

    2025-09-29 12:58:08
  • 假性近视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改善假性近视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保证户外活动时间、佩戴合适负球镜、保证营养均衡及定期眼部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均需重视这些方面来改善假性近视状况。 一、改善用眼习惯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需合理规划近距离用眼时长。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每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远眺(眺望5米以外的远景,每次至少1分钟)等方式放松眼睛。成年人也应避免长时间持续用眼,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都要让眼睛适当休息,因为长期过度用眼会使眼部肌肉疲劳,加重假性近视状况。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无论是看书、写字还是使用电子设备时,都要保持正确姿势。眼睛与书本、电子屏幕应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胸部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本一尺)。不良的用眼姿势会增加眼部肌肉的负担,容易引发假性近视或使假性近视加重,不同年龄段人群都需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儿童青少年在家长监督下更要养成良好习惯。 二、增加户外活动 1.保证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应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功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改善假性近视有积极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缓解近视发展。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成年人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散步、登山等户外活动,儿童青少年则可在课余时间多进行跑步、踢球等室外运动。 三、合理使用光学器具 1.佩戴合适的负球镜:在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可佩戴合适度数的负球镜来缓解假性近视症状。负球镜能放松睫状肌,使眼睛得到调节。但需注意,佩戴负球镜要经过准确的验光,根据个人眼睛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度数,儿童青少年佩戴时要定期复查,因为其眼部屈光状态可能会随生长发育而变化。 四、饮食调节 1.保证营养均衡:饮食中要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草莓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坚果类;叶黄素丰富的食物有绿色蔬菜等。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充足摄入,以满足眼部正常发育的需求,从而有助于改善假性近视情况。例如,儿童青少年多吃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维护眼睛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假性近视的改善有帮助。 五、定期眼部检查 1.及时了解眼部状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等项目。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部屈光状态的变化,对于假性近视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成年人也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察觉眼部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发现有向真性近视发展的趋势,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025-09-29 12:56: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