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角膜疾病、干眼症、屈光不正、屈光手术、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崔馨,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从事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专业特长:青光眼、角膜疾病和眼视光学。
展开-
眼睛布满血丝痒眼屎多怎么回事
眼睛布满血丝、痒、眼屎多可能由眼部感染(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结膜炎)、过敏因素(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用眼过度、干眼症等原因引起,一般处理包括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刺激因素,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需进行医疗干预,如眼部感染针对性用药、过敏用抗过敏药、干眼症用人工泪液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一)眼部感染 1.细菌性结膜炎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原因,可能更易感染。例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容易相互传播。 生活方式:长时间使用公共物品、用手揉眼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感染风险。细菌感染后,眼睛会布满血丝、发痒且眼屎多,眼屎多呈黄色脓性。有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是常见的致病菌。 2.病毒性结膜炎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尤其是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更易感染。 生活方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可能导致感染。常见的病毒如腺病毒等,感染后眼睛充血明显,瘙痒,眼屎一般为水样或浆液性。 (二)过敏因素 1.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年龄因素: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常见,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及接触过敏原的机会有关。 生活方式:在花粉传播季节,如春季,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后容易发病。表现为眼睛布满血丝、瘙痒明显,眼屎一般较少,呈丝状。 2.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与长期接触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宠物毛发等有关。 生活方式:室内卫生条件差、饲养宠物等生活方式易诱发。眼睛同样会布满血丝、瘙痒,眼屎较少。 (三)其他原因 1.用眼过度 年龄因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包括各年龄段,尤其是青少年和成年人。 生活方式: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会导致眼睛疲劳,出现布满血丝、轻微瘙痒等症状,眼屎一般较少。例如,长时间连续工作或娱乐使用电子设备后,眼睛会出现不适。 2.干眼症 年龄因素:老年人相对更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可能下降;但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等原因,年轻人也有发病趋势。 生活方式: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阅读等,会加重干眼症。眼睛布满血丝、瘙痒,同时伴有眼睛干涩等症状,眼屎可能较少或呈黏稠状。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处理 1.保持眼部清洁 对于眼部感染导致眼屎多的情况,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眼部,去除眼屎,保持眼部清洁。儿童擦拭时要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皮肤。 2.避免刺激因素 对于过敏因素引起的情况,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室内关闭门窗;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避免接触宠物毛发等。用眼过度的人群要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用眼。 (二)医疗干预(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 1.眼部感染的治疗 细菌性结膜炎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儿童使用抗生素要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病毒性结膜炎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2.过敏因素的治疗 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儿童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 3.干眼症的治疗 对于干眼症,可使用人工泪液等缓解症状。老年人使用人工泪液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引起不适。 如果眼睛布满血丝、痒、眼屎多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视力下降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9-29 13:41:17 -
右下眼睑跳怎么回事
右下眼睑跳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生理因素如眼疲劳、睡眠不足;病理因素如眼部疾病(结膜炎、倒睫)、神经系统疾病(面肌痉挛);其他因素如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等)、饮食因素(过度摄入咖啡因或缺乏B族维生素等),需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右下眼睑跳 (一)眼疲劳 1.成因及影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精细文字等,会使眼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例如,成年人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眼部肌肉持续收缩,就可能引发右下眼睑跳。儿童若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也易因眼疲劳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眼部调节功能还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用眼过度的影响。 2.应对措施: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放松眼部肌肉。 (二)睡眠不足 1.成因及影响:睡眠是身体和眼部休息的重要时段,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无论是年轻人熬夜工作、学习,还是老年人睡眠质量差,都可能导致右下眼睑跳。对于儿童来说,充足的睡眠是生长发育的保障,睡眠不足会干扰眼部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眼睑跳。 2.应对措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二、病理因素导致的右下眼睑跳 (一)眼部疾病 1.结膜炎 成因及影响:细菌、病毒等感染或过敏等因素可引起结膜炎。炎症刺激会导致眼部不适,进而影响眼睑肌肉的正常运动,出现右下眼睑跳的症状。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多由不注意眼部卫生引起,患者除了眼睑跳还可能伴有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过敏性结膜炎则与接触过敏原有关,如花粉、宠物毛发等,除眼睑跳外还会有眼睛瘙痒等表现。 应对措施:根据病因进行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过敏引起的结膜炎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滴眼液。 2.倒睫 成因及影响:睫毛生长方向异常,倒向眼球,刺激眼睑皮肤和结膜,导致眼睑肌肉痉挛,出现右下眼睑跳。老年人因眼睑松弛易发生倒睫,儿童则可能因眼睑内翻等原因引起倒睫。倒睫会反复刺激眼部,引起眼部不适和眼睑跳。 应对措施:少量倒睫可拔除或电解毛囊,大量倒睫则需手术矫正。 (二)神经系统疾病 1.面肌痉挛 成因及影响:多与血管压迫面神经有关,起始症状可能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累及同侧面部肌肉,可表现为右下眼睑跳,且症状会逐渐加重。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女性相对多见。 应对措施:可采用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或手术治疗等方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右下眼睑跳 (一)心理因素 1.成因及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可影响神经系统对眼部肌肉的调节。例如,工作压力大的成年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出现右下眼睑跳;儿童在考试等压力情境下也可能因心理因素导致眼睑跳。 2.应对措施:通过心理调节,如放松训练、听音乐、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二)饮食因素 1.成因及影响:过度摄入咖啡因或缺乏某些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等,可能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右下眼睑跳。例如,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的人,咖啡因刺激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眼睑跳;饮食不均衡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应对措施:减少咖啡因的摄入,保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谷类、豆类、瘦肉等。
2025-09-29 13:39:52 -
上眼皮浮肿是怎么回事
上眼皮浮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姿势不当、睡前大量饮水、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年龄特点;病理性因素有眼部疾病如睑腺炎、过敏性结膜炎、外伤,以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一、生理性因素 1.睡眠相关 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如果夜间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欠佳,比如熬夜、多梦易醒等情况,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眼部周围组织较为疏松,血液循环不畅和淋巴回流受阻就可能导致上眼皮浮肿。一般调整作息、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后,浮肿可逐渐缓解。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群发生眼部浮肿的概率相对较高,合理改善睡眠后浮肿情况明显改善。 睡眠姿势不当:睡眠时如果长时间趴着睡或者枕头过低,会影响面部血液回流,进而引起上眼皮浮肿。这种情况通过调整合适的睡眠姿势,如保持仰卧位且使用高度适中的枕头,浮肿通常能较快消退。 2.饮水习惯 睡前大量饮水:睡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身体不能及时将多余的水分代谢排出,水分就会积聚在眼部周围疏松的组织中,导致上眼皮浮肿。一般控制睡前饮水量,浮肿会有所改善。比如,睡前1-2小时内避免大量饮水,可减少上眼皮浮肿的发生几率。 3.年龄因素 婴幼儿:婴幼儿的眼部组织发育尚不完善,淋巴循环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婴幼儿哭闹时间较长或者有俯卧睡眠等情况,更容易出现上眼皮浮肿。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生理结构特点决定了其眼部组织对水分等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差。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眼部的皮肤、肌肉等组织弹性下降,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功能也会减退。这样就容易出现上眼皮浮肿,尤其是在经过一夜睡眠后,浮肿可能较为明显。 二、病理性因素 1.眼部疾病 睑腺炎: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患病时,眼睑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上眼皮浮肿是常见表现之一。通常是由于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眼睑腺体引起,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常见。 过敏性结膜炎:当眼部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会引发过敏性结膜炎。除了眼部瘙痒、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外,也可能出现上眼皮浮肿。这是因为过敏反应导致眼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引起浮肿。 眼部外伤:眼部受到撞击、挫伤等外伤时,会引起局部组织的肿胀、出血等,从而导致上眼皮浮肿。例如,玩耍时眼部被碰到,或者工作中眼部受到小的外伤等情况,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全身系统性疾病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当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会影响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代谢。肾脏疾病导致水钠潴留,水分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就可能表现为眼睑浮肿,往往晨起时上眼皮浮肿较为明显,然后可逐渐波及面部等其他部位。有研究显示,约50%-70%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浮肿等症状。 心脏疾病:像右心衰竭等。右心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眼睑及下肢等部位浮肿。因为眼部周围组织疏松,容易出现上眼皮浮肿,同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其他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身体会出现黏液性水肿。这种水肿可发生在眼部,导致上眼皮浮肿,同时还可能伴有乏力、怕冷、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据统计,约有30%-50%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会出现眼睑浮肿等表现。
2025-09-29 13:38:29 -
高度近视可以用蒸汽眼罩吗
高度近视患者使用蒸汽眼罩需综合多方面情况考虑,一般适当用可缓解视疲劳,但有急性炎症、眼底病变等特殊情况要注意;儿童青少年用要严控时间和温度,成年高度近视若有基础病需观察眼部反应;长时间用电子设备的高度近视患者用蒸汽眼罩合适且可配合眼部运动,有眼部手术史的要依术后时间谨慎使用。 一、蒸汽眼罩对高度近视的影响 1.一般情况下的影响 蒸汽眼罩主要是通过发热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在眼部没有其他急性炎症等特殊情况下,适当使用蒸汽眼罩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有研究表明,眼部疲劳时眼部血液循环会相对不畅,而蒸汽眼罩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扩张眼部血管,增加眼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视疲劳。例如,一项针对长时间用眼人群(包括部分高度近视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蒸汽眼罩15-20分钟后,受试者的眼部疲劳感有所减轻,主观上感觉眼部更加舒适。 2.特殊情况需注意 如果高度近视患者同时伴有眼部的急性炎症,如急性结膜炎等,此时使用蒸汽眼罩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因为温热环境可能会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导致炎症部位的渗出增加等情况。另外,高度近视患者如果存在视网膜裂孔等眼底病变,使用蒸汽眼罩时要格外谨慎,因为过度的眼部温热刺激是否会对眼底病变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虽没有明确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定论,但从理论上来说,还是需要密切关注眼部反应,若使用后出现眼部不适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二、不同年龄高度近视患者使用蒸汽眼罩的差异 1.儿童及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结构相对娇嫩。在使用蒸汽眼罩时,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建议不超过15分钟。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眼部皮肤和眼部组织对温度的耐受程度相对较低,过长时间的温热刺激可能会对眼部正常发育产生潜在影响。同时,要确保蒸汽眼罩的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眼部皮肤。例如,儿童青少年在长时间用眼学习后,可适当使用蒸汽眼罩缓解视疲劳,但需家长在旁监护使用情况。 2.成年高度近视患者 成年高度近视患者相对来说眼部结构已经基本稳定。但在使用蒸汽眼罩时,也需要关注自身眼部的反应。如果成年高度近视患者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糖尿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使用蒸汽眼罩时更要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异常感觉,如视物模糊加重、眼部疼痛等情况,一旦出现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生活方式与蒸汽眼罩使用的关联 对于有高度近视且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如每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高度近视患者,使用蒸汽眼罩是比较合适的缓解视疲劳的方式。在使用蒸汽眼罩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配合适度的眼部运动,如转眼球等,以更好地缓解视疲劳。而对于生活方式中眼部休息较为充足的高度近视患者,使用蒸汽眼罩的频率可以适当降低,一般每周1-2次即可。 四、病史相关的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高度近视患者有过眼部手术史,如白内障手术、近视矫正手术等,在使用蒸汽眼罩时要根据术后时间来决定。一般来说,术后早期(1-3个月内)不建议使用蒸汽眼罩,因为术后眼部组织需要时间恢复,温热刺激可能会影响手术创口的愈合等。在术后恢复一段时间后,如果眼部恢复良好,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谨慎使用蒸汽眼罩。例如,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后3个月以上的患者,如果眼部无不适,可以考虑短时间使用蒸汽眼罩缓解视疲劳,但要避免蒸汽直接接触手术创口部位。
2025-09-29 13:35:47 -
怎么会得白内障
白内障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儿童白内障与先天性因素如遗传、孕期感染有关;中老年白内障与年龄增长致晶状体退行性改变有关;性别并非决定性因素但糖尿病性白内障中女性有细微差别;生活方式中紫外线暴露、吸烟、营养不良会增加风险;特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有眼部外伤史人群、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人群患白内障风险较高。 一、年龄因素相关 (一)儿童白内障 儿童白内障的成因较为多样,先天性因素是重要一方面,比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影响晶状体的正常发育;也可能是母亲在孕期受到感染,如风疹病毒感染等,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晶状体的发育,从而引发白内障。 (二)中老年白内障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是常见原因。年龄相关的代谢变化使得晶状体的营养供应、代谢产物清除等功能逐渐下降,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凝聚,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进而形成白内障。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加,白内障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二、性别因素相关 总体而言,性别本身并非导致白内障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中有一定体现。例如,在某些与激素水平相关的白内障情况中,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不过,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女性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可能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类似,但由于女性在糖尿病病程中的一些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在病情发展等方面有细微差别,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性别特异性的主导性致病机制。 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一)紫外线暴露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照射,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生风险。紫外线可损伤晶状体的细胞和蛋白质,导致晶状体氧化损伤,促使白内障的形成。例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未采取有效防晒措施的人群,相比室内工作者,患白内障的几率相对较高。 (二)吸烟 吸烟是白内障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增加晶状体氧化损伤的机会,从而提高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吸烟人群患白内障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三)营养不良 缺乏某些营养素也与白内障的发生有关。例如,缺乏维生素C、E等抗氧化营养素时,晶状体容易受到氧化损伤。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晶状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维生素E也有助于维持晶状体的抗氧化状态。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这些抗氧化营养素的人群,患白内障的风险可能增加。 四、特殊人群风险及病史相关 (一)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高血糖可使晶状体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后,形成山梨醇等物质,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状体吸水肿胀、混浊,进而引发白内障。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几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 (二)眼部外伤史人群 眼部受到外伤,如眼球顿挫伤、穿孔伤等,会直接损伤晶状体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外伤性白内障。有明确眼部外伤病史的人群,患白内障的风险显著高于无外伤史人群。 (三)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人群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会诱发白内障。糖皮质激素可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导致晶状体混浊。例如,长期因疾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需密切监测晶状体情况,因为这类药物使用可能增加白内障的发生风险。
2025-09-29 13: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