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角膜疾病、干眼症、屈光不正、屈光手术、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崔馨,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从事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专业特长:青光眼、角膜疾病和眼视光学。
展开-
怎么测试自己近视度数
视力测试方法包括视力表测试法、电脑验光仪检测和散瞳验光。视力表测试法需在合适环境下按标准距离测试,成人和儿童有不同正常视力范围;电脑验光仪检测成人会有误差需结合插片验光,儿童因调节力强需散瞳后再验光;散瞳验光通过药物使睫状肌麻痹,儿童和青少年适用,使用药物要遵医嘱且注意散瞳后的现象。 一、视力表测试法 1.准备工作:选择光线充足且符合标准亮度的环境,如标准视力检测室。被测试者距离视力表一般为5米,若使用视力表投影仪,距离则为3米。对于儿童等不配合的人群,需耐心引导其准确指向视标。 成人情况:正常成人应能清晰辨认视力表上1.0及以上的视标。若无法辨认1.0的视标,需向更小数方向辨认,记录能看清的最小视标对应的视力值。 儿童情况:儿童可通过卡通形象辅助认视标。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0.5-0.6左右,若低于此值需进一步检查。 二、电脑验光仪检测 1.检测过程:被测试者坐在电脑验光仪前,注视仪器内的固定光点。电脑验光仪会自动发射光线并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 不同人群特点: 成人:电脑验光仪能快速得出大致的近视度数等屈光数据,但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一般还需结合插片验光等进一步验证。 儿童:由于儿童眼睛调节能力较强,电脑验光可能不准确,需在睫状肌麻痹后(如使用阿托品眼膏等进行散瞳)再进行验光,以获得更准确的近视度数。因为儿童眼睛的睫状肌调节功能旺盛,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 三、散瞳验光 1.散瞳原理:通过使用散瞳药物,如阿托品滴眼液等,使睫状肌麻痹,消除眼睛的调节作用,从而准确测量出眼睛的真实屈光度数。 适用人群: 儿童:12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初次验光或近视度数较高、屈光状态不稳定的儿童,通常需要散瞳验光。因为儿童的眼睛调节力很强,不散瞳的话,验光结果会受到调节的干扰,导致度数不准确。例如一个8岁的儿童,未经散瞳验光可能会因为调节紧张而使验光结果比实际近视度数偏高。 青少年:青少年如果近视度数增长较快或屈光状态有变化,也需要散瞳验光来明确真实度数,以便制定合适的近视防控措施。 操作注意事项:使用散瞳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如阿托品滴眼液的使用频率、次数等。同时,散瞳后会出现暂时的畏光、视近模糊等现象,一般在药物作用消退后恢复正常。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在散瞳期间进行危险活动,如骑车等。
2025-10-17 12:00:27 -
眼睛里有白色的丝怎么治疗
眼睛出现白色丝状物可能由视疲劳、干眼症、结膜炎等原因引起。视疲劳需减少用眼时长、休息;干眼症可使用人工泪液并改善环境;结膜炎则根据感染类型用药并注意眼部卫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并及时带其就诊。 一、明确可能原因及对应处理措施 (一)视疲劳相关情况 原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导致视疲劳时,可能出现眼睛有白色丝状物的情况。长时间用眼使眼睛泪液蒸发过多,眼表状态不佳,可能会感觉有类似丝的异物感。 处理:首先要减少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可以适当让眼睛休息,多向远处眺望,也可以做眼保健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一般经过休息后,症状多可缓解。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控制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比如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且要选择合适的距离和姿势。 (二)干眼症相关情况 原因: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强等引起干眼症时,眼表会比较干燥,可能出现白色丝状物。例如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干眼症;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等干燥环境中的人群也易出现干眼症相关症状。 处理: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症状,人工泪液能补充眼表缺失的泪液。同时,要改善用眼环境,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对于儿童,要注意其眼部保湿,避免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中待太久,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三)结膜炎相关情况 原因: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结膜炎时,炎症刺激会导致眼部分泌物增多,可能表现为白色丝状物。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结膜炎,比如儿童可能因用手揉眼等不卫生行为感染细菌引发结膜炎;成年人可能因接触感染源等因素患病。 处理: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要选择儿童适用的低刺激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一定自限性,但也可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缓解症状。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手揉眼,保持眼部清洁。 二、就医建议 如果眼睛里有白色丝状物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眼睛疼痛、视力下降、红肿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等,明确具体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眼部症状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7 11:55:28 -
眼结石有什么症状
眼结石常见症状有异物感,患者常感眼部有异物;有眼部摩擦感,因结石与眼部组织摩擦所致;结膜充血,眼结石周围结膜组织血管扩张充血;部分患者眼部畏光,光线强时眼睛不适;还会眼部分泌物增多,炎症刺激致结膜分泌功能亢进。 异物感:患者常感觉眼部有异物,就像有沙子等东西在眼睛里,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因为眼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会刺激角膜和结膜,从而引起异物感,这种异物感会让患者频繁眨眼、揉眼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异物感,儿童由于不会准确表达,可能会表现出频繁揉眼、哭闹等情况;成人则能明确感觉到眼部有异物存在。 眼部摩擦感:由于眼结石的存在,眼睛在转动或眨眼时,结石与眼球表面、睑结膜等组织不断摩擦,患者会感觉到眼部有明显的摩擦感,就好像眼睛里有东西在不停地刮擦。这种摩擦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视物和日常活动,例如开车、阅读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有基础眼部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沙眼等慢性结膜炎的人群,眼结石更容易形成,并且这种摩擦感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基础疾病会导致结膜的病变,使得眼结石更容易刺激眼部组织。 结膜充血:眼结石周围的结膜组织会出现充血的情况,表现为眼白部分发红。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结膜血管扩张、充血。如果眼结石引起的炎症反应较明显,结膜充血会比较严重;反之则相对较轻。不同年龄的人群,结膜充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眼部血管相对较脆弱,充血可能看起来更明显;成人的结膜充血可能表现为眼白部分发红程度有所差异,但原理是一样的。 眼部畏光: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光的症状,在光线较强时,眼睛会不自主地眯起来或者难以睁开。这是因为眼结石刺激眼部组织,导致眼部的敏感性增加,光线刺激会加重这种不适。例如在户外阳光强烈时,患者会明显感觉到眼睛不舒服,需要遮挡光线才能缓解。对于患有眼结石的儿童,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户外时不愿意睁眼,这就需要考虑可能是眼结石引起的畏光症状。 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结石可能会导致眼部的分泌物增多,表现为眼屎增多。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结膜,使得结膜的分泌功能亢进,从而产生较多的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是黏液性,有的是脓性等。不同人群的分泌物情况也有差异,儿童的眼部卫生情况如果不佳,可能会导致分泌物增多的情况更加明显;成人如果不注意眼部清洁,也会使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加重。
2025-10-17 11:54:01 -
孩子散光怎么治疗
儿童散光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18岁以上且散光度数稳定者,儿童一般不建议)、视觉训练(专业视光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训练)及日常注意用眼习惯、饮食、定期复查来应对,治疗需综合考量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要关注孩子视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检查并采取合适矫正措施促进视力良好发育。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镜和硬镜(RGP)。硬镜对于矫正散光的效果相对较好,尤其是不规则散光。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并且要定期复查,确保眼部健康。儿童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在家长的严格监护下进行,因为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佩戴不当导致眼部感染等问题。 手术治疗 屈光手术:一般适用于18岁以上且散光度数稳定的人群,儿童由于眼球还在发育阶段,眼部结构尚未定型,通常不建议采用手术方式矫正散光。 视觉训练 对于部分散光儿童:可以在专业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视觉训练,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训练方法,帮助改善视觉功能,提高双眼的协调能力等,但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机构进行,并且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日常注意事项 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用眼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例如连续看书写字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用眼时间有所不同,学龄前儿童每次连续用眼不宜超过15分钟,学龄儿童每次连续用眼不宜超过40分钟等。 饮食: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例如,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橙子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坚果等富含维生素E和叶黄素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维护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 定期复查:儿童散光需要定期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的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及时了解散光度数的变化情况,根据情况调整矫正方案。尤其是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眼球的屈光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定期复查能够更好地保障儿童的视力健康。 温馨提示:儿童散光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且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一旦发现孩子有视物不清、眯眼等可能与散光相关的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采取合适的矫正措施,促进孩子视力的良好发育。
2025-10-17 11:52:27 -
23-25眼压正常吗
眼压正常范围通常在10-21mmHg之间,23-25mmHg属眼压偏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如情绪波动、短时间大量饮水等一过性升高)或病理性因素(如青光眼等疾病)导致,儿童需排查先天性青光眼等,老年人要考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发现眼压23-25mmHg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再根据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生理性因素:部分健康人可能因情绪波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等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至23~25mmHg。比如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变化可能影响房水生成与排出平衡,导致眼压短时间上升;大量饮水后,血液稀释,房水生成增多,也可能使眼压一过性偏高。对于这类人群,一般去除诱因后眼压可恢复正常,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控制饮水量。 病理性因素:常见于青光眼等疾病。青光眼是由于眼内房水排出受阻等原因导致眼压持续升高,进而损害视神经的眼病。当眼压处于23~25mmHg时,可能已经存在房水排出通道异常等病理改变,需进一步检查房角、视神经等情况来明确诊断。如果是青光眼患者处于病情早期,眼压处于23~25mmHg,可能会有眼胀、轻度视物模糊等表现,若不及时干预,眼压可能进一步升高,对视神经造成损害。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的眼压正常范围与成人相近,但儿童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儿童眼压23~25mmHg时,需特别注意排查先天性青光眼等疾病。先天性青光眼患儿除了眼压升高,还可能有畏光、流泪、角膜增大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眼部异常表现,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组织退行性变,发生青光眼等眼病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眼压23~25mmHg时,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眼部房水代谢,导致眼压异常。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 当发现眼压处于23~25mmHg时,无论是哪种人群,都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如眼压24小时监测、视野检查、眼底检查等,以明确眼压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则需根据具体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7 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