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胃癌治愈率高吗

    胃癌治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约30%-50%左右,治愈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关键,有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胃镜筛查。 早期胃癌的治愈率 具体数据及依据:早期胃癌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有较高的治愈率。一般来说,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这是因为早期胃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尚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手术切除病灶后,患者复发风险相对较低。例如,一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概率明显高于中晚期患者。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年轻患者的早期胃癌,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手术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高,在术后恢复等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总体治愈率主要还是基于病变分期,年轻患者并不会改变早期胃癌本身的高治愈率这一基本情况;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等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及术后恢复,但只要分期属于早期,规范治疗后的治愈率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相对年轻患者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不过总体仍在早期胃癌较高治愈率的范畴内。 性别因素影响:性别对早期胃癌治愈率的影响不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早期胃癌患者,只要能及时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治愈率都比较可观,主要还是以病变的分期作为关键影响因素。 中晚期胃癌的治愈率 具体数据及依据:中晚期胃癌(包括局部晚期或已有远处转移的情况)的治愈率较低。通常5年生存率可能在30%-50%左右。中晚期胃癌往往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器官转移,治疗相对复杂,除了手术外,还需要结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但整体预后不如早期胃癌。例如,有研究表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差,治愈率更低。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可能因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化疗等治疗手段的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治疗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愈率,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来评估;年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相对来说身体机能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相对强一些,但由于病变已处于中晚期,治愈率依然受到较大限制,总体还是低于早期胃癌的治愈率。 性别因素影响:性别对中晚期胃癌治愈率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不过在治疗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可能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会有一些不同的表现,但这并不改变中晚期胃癌整体治愈率较低的现状。 总之,胃癌的治愈率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对于有胃癌高危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癌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筛查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癌,改善预后。

    2025-10-17 13:10:26
  • 腮腺肿瘤怎么治

    腮腺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良性肿瘤多完整切除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手术范围更大;需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恶性肿瘤术后常辅助放疗,晚期或恶性程度高的可能联合化疗;儿童患者手术需精细且术后护理等有特殊要求,老年患者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综合方案。 一、手术治疗 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对于良性腮腺肿瘤,如多形性腺瘤,通常采用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等。手术需要完整切除肿瘤,尽量保留面神经,以保证面部的正常功能和外观。对于恶性腮腺肿瘤,如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手术范围往往更大,可能需要切除腮腺全叶以及受侵犯的周围组织等。手术的具体方式需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因素综合决定。 二、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需要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肿瘤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恶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等,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 三、放疗 对于恶性腮腺肿瘤,术后常需要辅助放疗。放疗可以杀灭术后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例如,腺样囊性癌局部复发率较高,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放疗的剂量、范围等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由放疗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不过,放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皮炎、口干等,但一般会在可耐受范围内,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副作用可能会有所缓解。 四、化疗 对于一些晚期或恶性程度较高的腮腺恶性肿瘤,可能会考虑化疗。但腮腺恶性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相对有限,一般不作为首选的单一治疗方式,多是在手术和放疗基础上的辅助治疗。例如,对于一些复发或转移的恶性腮腺肿瘤可能会联合化疗,但化疗也会带来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腮腺肿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也需要及时处理。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时需要更加精细操作,尽量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术后护理等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营养、伤口恢复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和成人有所不同,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促进伤口愈合等。同时,化疗等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更加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准备。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也相对较差,需要密切观察副作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腮腺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5-10-17 13:09:13
  • 癌胚抗原偏高的原因以及严重程度如何

    癌胚抗原偏高原因有生理性因素如妊娠、吸烟、年龄及病理性因素如恶性肿瘤、非恶性疾病,轻度偏高不一定代表严重疾病,恶性肿瘤导致的严重程度与肿瘤情况相关,妊娠期女性需密切监测,吸烟者建议戒烟后复查,老年人需全面评估。 一、癌胚抗原偏高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妊娠:妊娠中晚期女性体内癌胚抗原(CEA)可出现轻度升高,这与孕期生理变化相关,一般分娩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2.吸烟:吸烟者血清CEA水平通常较非吸烟者高,这是因为烟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机体代谢,导致CEA检测值轻度升高。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CEA可能略高于年轻人,但一般升高幅度较小,多无明确临床病理意义。 (二)病理性因素 1.恶性肿瘤:多种恶性肿瘤可导致CEA升高,如结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可分泌CEA,从而使血液中CEA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且肿瘤分期越晚、恶性程度越高,CEA升高往往越明显。例如,结肠癌患者中约70%-90%的患者CEA会升高;肺癌患者中也有一定比例出现CEA升高情况。 2.非恶性疾病:某些非恶性疾病也可引起CEA偏高,如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这些疾病可通过影响机体组织代谢等机制导致CEA水平异常。 二、癌胚抗原偏高的严重程度 (一)轻度偏高不一定代表严重疾病 若CEA只是轻度偏高(一般轻度升高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未显著超出太多),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一些良性疾病引起,此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严重疾病,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例如,妊娠期女性CEA轻度升高,在排除其他恶性病变后,多与妊娠这一生理过程相关,严重程度相对较低。 (二)由恶性肿瘤导致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情况相关 当CEA偏高由恶性肿瘤引起时,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期及转移情况等。若为早期恶性肿瘤,经规范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严重程度相对可控;若肿瘤已处于中晚期,出现广泛转移等情况,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预后较差。比如,早期结肠癌患者经手术等治疗后有较高的治愈率,而晚期结肠癌发生远处转移时,治疗难度增大,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对于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是如此,肿瘤分期越晚,严重程度越高。 (三)特殊人群的特殊情况 妊娠期女性:需密切监测CEA变化与妊娠进程的关系,若CEA持续异常升高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需警惕是否合并妊娠相关肿瘤等特殊情况,及时进一步排查。 吸烟者:建议戒烟后复查CEA,若戒烟后CEA仍持续偏高,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肺部等部位的病变。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相对较多,CEA偏高时需更全面评估,结合其整体健康状况、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潜在疾病风险,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

    2025-10-17 13:08:27
  • 食道癌早期症状

    食道癌早期会出现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胸部不适或疼痛、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均可能出现,其中长期吸烟饮酒、有食道癌家族史、长期进食过热过烫食物、有慢性食管炎病史、长期处于粉尘环境工作等人群需格外警惕。 一、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 具体表现:在吞咽过程中,患者感觉食管内有类似米粒或蔬菜屑贴附于食壁,咽不下又吐不出,与进食无关,即使不做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这种异物感的发生部位多与食管病变部位一致。 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均可出现,但一般来说,长期吸烟、饮酒、有食道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需更加警惕。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食管长期受到酒精刺激,更容易出现食管黏膜损伤,进而引发异物感。 二、胸部不适或疼痛 具体表现:患者常感到胸骨后或背部有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灼痛或牵拉摩擦样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轻,有的较为明显。疼痛的发生可能与肿瘤侵犯食管周围组织有关。 人群差异:对于有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史的人群,本身食管就处于易受刺激的状态,发生食道癌时胸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易被忽视;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 三、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 具体表现:进食时,特别是进食较干硬食物时,感到食物通过食管时有停顿或梗阻的感觉,症状时轻时重。梗噎感的出现是因为癌肿使食管腔狭窄,影响了食物的正常通过。 人群差异:长期进食过热、过烫食物的人群,食管黏膜反复受损修复,容易发生细胞变异,进而增加出现梗噎感等食道癌早期症状的风险;年轻人群如果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但相对高危人群来说,概率较低。 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 具体表现:患者感觉食物从食管进入胃内的过程变得缓慢,有停滞不前的感觉,好像食物留在食管内一段时间后才慢慢通过。这是由于癌肿导致食管蠕动功能紊乱所致。 人群差异:有慢性食管炎病史的人群,食管的正常功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发生食道癌时这种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的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可能在生活方式上相对更注重饮食细节,若出现该症状可能更容易早期发现。 五、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 具体表现:患者常感到咽喉部干燥发紧,咽下干燥粗糙食物时更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可能与食管病变引起的食管痉挛有关。 人群差异:长期处于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咽喉部长期受到粉尘刺激,本身就容易出现干燥等不适,发生食道癌时这种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可能会被放大;儿童一般较少发生食道癌,但如果有特殊的食管发育异常等病史,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不过相对少见。

    2025-10-17 13:07:02
  • 贲门癌的症状有哪些

    贲门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多为轻微上腹部不适易被忽视;中晚期有吞咽困难、体重减轻、呕血与黑便、贫血、腹部不适与疼痛等症状,且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病史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早期症状 贲门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痛等,疼痛程度较轻且不规律,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肿瘤较小时对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较小,病变局限,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不明显。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机体敏感性降低,可能对早期轻微不适感知不敏锐;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其胃肠道黏膜长期受到刺激,贲门癌早期症状可能被掩盖,从而延误发现。 二、中晚期症状 1.吞咽困难 随着肿瘤的生长,贲门部位狭窄,患者会逐渐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开始可能只是吞咽固体食物时有梗阻感,随后发展到吞咽流质食物也困难。这是因为肿瘤占据贲门部位的空间,阻碍了食物的通过。不同年龄的患者吞咽困难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本身吞咽功能有一定退化,对吞咽困难的耐受程度相对较低;而年轻患者可能更能察觉吞咽困难的变化。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快、过烫的人群,贲门癌发生后吞咽困难的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进展较快。 2.体重减轻 由于吞咽困难,患者进食量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重逐渐减轻。肿瘤生长还会消耗机体能量,进一步加重体重下降。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基础代谢率较低,体重减轻可能更明显;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等,体重减轻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3.呕血与黑便 肿瘤侵犯血管时,可能导致呕血或黑便。呕血多为暗红色血液,黑便则是由于血红蛋白被肠道细菌分解,形成黑色的硫化铁。这是因为肿瘤侵蚀了贲门周围的血管,引起出血。不同性别患者在面对呕血与黑便时,心理反应可能不同,女性可能相对更敏感一些。有胃溃疡病史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呕血与黑便时更应警惕贲门癌的可能,因为原有疾病可能与贲门癌有叠加影响。 4.贫血 长期慢性出血及进食减少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可引起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的程度与出血的量和持续时间有关。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贫血,贲门癌导致的贫血可能使其贫血症状加重,影响生活质量;女性患者在月经等生理因素影响下,本身有一定的失血倾向,贲门癌引起的贫血可能雪上加霜。 5.腹部不适与疼痛 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较早期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疼痛可能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神经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能忍受一定程度的疼痛而未及时就医;老年患者可能因疼痛感知减退,疼痛表现不典型。有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贲门癌引起的腹部不适可能被原发病史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2025-10-17 13:06: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