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手指脚趾疼是什么癌症

    手指脚趾疼可能与多种癌症相关但非特异性表现,多发性骨髓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骼致骨痛;肺癌骨转移各年龄段可发,长期吸烟中老年男性多见;乳腺癌骨转移主要在女性,各年龄段可发病;前列腺癌骨转移多见于老年男性,癌细胞转移致骨痛,出现手指脚趾疼持续不缓解或伴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特殊人群更应警惕排查。 相关机制: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肿瘤细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殖,可侵犯骨骼,导致骨痛,其中手指、脚趾等部位的骨骼也可能受累。研究表明,约70%的患者会出现骨痛症状,骨痛常为多发性,以腰背部多见,也可累及四肢骨骼包括手指脚趾。 年龄性别因素: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 肺癌骨转移 相关机制: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当转移至手指、脚趾骨骼时可引起疼痛。肺癌骨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肿瘤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骼并定植生长,破坏骨组织导致疼痛。有研究显示,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四肢骨转移并不少见。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群,男性相对多见(与吸烟等因素相关)。 乳腺癌骨转移 相关机制:乳腺癌也常发生骨转移,当转移至手指、脚趾骨骼时可引发疼痛。乳腺癌细胞可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转移至骨骼,导致骨组织破坏和疼痛。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四肢骨转移是其中一部分情况。 年龄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绝经前后女性相对高发。 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关机制: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当转移至骨盆、脊柱等部位时也可能累及手指脚趾骨骼引起疼痛。前列腺癌细胞可通过血液转移至骨骼,导致骨组织的破坏和疼痛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 当出现手指脚趾疼时,不能仅根据这一症状就判定为癌症,很多其他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手指脚趾疼痛,如外伤、关节炎等。如果出现手指脚趾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可疑症状(如消瘦、发热、局部肿块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血液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肿瘤家族史者等出现此类症状时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17 11:39:14
  • 胃癌中晚期能不能治好

    胃癌中晚期能否治好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分期分型、患者身体状况是重要因素,手术、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对预后有不同影响,其总体治愈率相对低,但综合治疗进步使部分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具体预后因个体而异,特殊人群需个性化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对预后的影响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适合手术的中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果能够完整切除肿瘤,有一定的治愈希望,但中晚期胃癌往往难以完全根治性切除。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部分中晚期胃癌患者通过手术结合后续治疗,有长期生存的可能,但总体治愈率相对早期胃癌低很多。 化疗:化疗可以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类、铂类等药物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但化疗也会带来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针对胃癌相关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为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例如,针对HER-2靶点的靶向药物在HER-2过表达的胃癌患者中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但靶向治疗有一定的适用人群,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明确是否适合。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也逐渐发挥作用,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对于部分患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且免疫治疗也可能出现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肝炎等。 总体预后情况 胃癌中晚期总体治愈率相对较低。据相关统计,胃癌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对早期胃癌有明显下降。但随着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的联合应用,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例如,一些经过规范综合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可以达到较长时间的带瘤生存,甚至有少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接近治愈的状态。不过,具体到每个患者,预后差异较大,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更加谨慎评估治疗的风险和收益,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年轻患者,则可以积极尝试更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5-10-17 11:34:20
  • 肝癌晚期黄疸传染家人吗

    肝癌本身及晚期黄疸一般不传染家人,肝癌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黄疸由肿瘤或肝功能受损致胆汁排泄受阻等引起,乙肝等病毒具传染性但源于病毒非黄疸,肝硬化不传染,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肝病家人需注意相关防护与监测。 一、黄疸的相关情况 1.非传染性根源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等途径。但肝癌晚期黄疸如果是由乙肝或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其传染性源于肝炎病毒,而非黄疸本身。也就是说,是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而不是黄疸会传染。例如,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中,接触这些含有乙肝病毒的物质才可能被传染,而黄疸只是一种症状表现,不含有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来传播给家人。 2.与肝硬化等情况的关联 很多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硬化本身也不是传染病。如果患者是因为乙肝后肝硬化发展为肝癌,其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是独立于黄疸之外的病毒特性。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不具有传染性。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一般接触肝癌晚期患者黄疸相关情况的概率较低,但如果有与患者血液等可能含有肝炎病毒的物质接触,需要警惕乙肝、丙肝等病毒的感染。例如,如果儿童不小心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应及时进行相关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等。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一旦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发展为慢性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2.老年人 老年人如果与肝癌晚期黄疸患者有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情况下,如护理患者过程中接触到血液等,应注意自身防护。因为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也在逐渐下降,感染肝炎病毒后可能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感染肝炎病毒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3.有基础肝病的家人 对于本身有乙肝、丙肝等基础肝病的家人,需要注意避免与肝癌晚期黄疸患者的血液、体液过度接触。例如,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因为有基础肝病的家人再次感染肝炎病毒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加速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进展。同时,要定期进行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等检查,监测自身病情变化。

    2025-10-17 11:31:25
  • 肝癌的晚期死前症状

    肝癌晚期全身状况极度恶化呈恶病质体重显著下降,消化系统严重紊乱有腹胀恶心呕吐及消化道出血风险高,黄疸进行性加深,肝脏解毒功能丧失致肝性脑病相关表现,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有呼吸困难及循环系统异常,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护理,女性需心理关怀,有既往病史者需个体化临终关怀。 一、全身状况极度恶化 肝癌晚期患者多呈现恶病质状态,体重显著下降,身体极度消瘦,这是由于肿瘤持续消耗机体营养物质,同时患者食欲严重减退,摄入不足所致,机体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的失衡状态。 二、消化系统严重紊乱 1.腹胀与恶心呕吐:因肝功能严重受损,消化功能大幅减退,胃肠蠕动减慢,加之肿瘤可能压迫胃肠道等,患者常出现严重腹胀,且频繁发生恶心、呕吐,进食后症状多加重,进一步加剧营养缺失。 2.消化道出血风险高: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患者易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时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危及生命。 三、黄疸进行性加深 癌细胞广泛转移侵犯胆管系统,或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黄疸程度反映肝功能损害及胆道梗阻的严重程度。 四、肝性脑病相关表现 肝脏解毒功能丧失,体内氨等毒性物质蓄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进而发展为昏迷,还可伴有行为异常,如胡言乱语等,是肝癌晚期预后极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1.呼吸困难:肿瘤转移至肺部或产生大量胸腔积液时,会压迫肺组织,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需依赖吸氧维持。 2.循环系统异常:机体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因素可导致低血压、休克等循环系统表现,患者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提示病情已进入终末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肝癌晚期患者,因其基础疾病可能较多,需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女性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心理关怀,给予情感支持,缓解其恐惧焦虑情绪;有既往其他病史的患者,需综合评估各系统功能相互影响情况,采取个体化的临终关怀措施,以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舒适度。

    2025-10-17 11:29:43
  • 高中生患淋巴癌该如何处理

    淋巴癌确诊需经病理检查明确类型及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期,治疗有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康复要进行营养支持、心理关怀及调整生活方式,治疗中需协调学业、遵医嘱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并定期复查。 一、确诊评估 1.病理诊断:通过淋巴结或结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淋巴癌的具体类型,如霍奇金淋巴瘤(HL)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不同类型的淋巴癌在治疗方案和预后上存在差异。2.分期检查: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等)评估肿瘤累及范围,包括全身淋巴结、脏器等受累情况,以确定疾病分期,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治疗方案选择 1.化疗:是淋巴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淋巴癌的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ABVD方案常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CHOP方案等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础化疗。2.放疗:对于局部病灶或需要局部控制的情况,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精准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3.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部分高危或复发难治性淋巴癌患者,在合适时机可考虑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三、康复与护理 1.营养支持:高中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以维持身体机能,助力治疗和康复。2.心理关怀:淋巴癌的诊断和治疗会给高中生带来较大心理压力,需关注其心理状态,通过专业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积极心态,鼓励其与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沟通,避免因心理负担影响治疗配合度和康复进程。3.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身体允许情况下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以保持体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恢复。 四、特殊考虑与温馨提示 高中生正处于学业关键时期,治疗过程中需协调好治疗与学业的关系,学校和家长应给予支持,可根据治疗进程适当调整学习安排。在治疗用药方面需严格遵循医嘱,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化疗相关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出现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7 11:26: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