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生病后动手术是否意味着患了癌症

    动手术原因涵盖外伤相关、良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非癌症情况及部分癌症情况,儿童动手术有先天性疾病等多样原因且恶性肿瘤需综合评估,老年动手术需考虑基础疾病评估耐受性,女性除子宫肌瘤手术外还有卵巢囊肿等相关手术,整体生病后动手术不意味着患癌需结合具体病情与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一、动手术的常见非癌症原因 1.外伤相关手术:例如因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骨折,需通过手术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等处理;还有皮肤大面积撕裂伤,也需要手术清创缝合,这些情况均与癌症无关。 2.良性疾病手术:许多良性疾病也需手术干预,如阑尾炎发作时,阑尾因炎症肿胀、化脓甚至穿孔,需行阑尾切除术;子宫肌瘤患者,若肌瘤较大引起月经过多、贫血等症状,可通过手术切除肌瘤;甲状腺腺瘤患者,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或产生压迫症状等,也需手术切除。 3.先天性疾病手术:新生儿可能存在先天性幽门肥厚,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需手术重建肠道通道,这些均非癌症相关手术。 二、癌症需手术的情况 癌症是需要手术的情况之一,例如早期肺癌患者可通过肺叶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切除癌变组织;早期胃癌患者可行胃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等。但需注意,并非所有癌症都仅通过手术治疗,还可能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手术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不同人群动手术的差异及考量 1.儿童群体:儿童动手术原因多样,除上述先天性疾病外,还可能因肠套叠需手术复位,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与癌症无关;但儿童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等也需手术治疗,此时需综合评估肿瘤分期等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2.老年群体:老年人动手术可能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需行前列腺切除术,也可能因结肠癌等癌症需手术,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评估手术耐受性。 3.女性群体:除子宫肌瘤手术外,还可能因卵巢囊肿(良性或恶性)需手术,若为良性卵巢囊肿,手术目的是切除囊肿保留卵巢功能;若为恶性卵巢癌,则需根据分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综上,生病后动手术并不意味着患了癌症,动手术的原因涵盖多种非癌症性疾病及部分癌症情况,需结合具体病情、患者个体情况等综合判断。

    2025-10-17 11:25:30
  • 增强CT可以查出胰腺癌吗

    增强CT是查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显示胰腺病变形态等,较大胰腺癌多可检出,较小胰腺癌有漏诊可能,不同人群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关情况。 增强CT对胰腺癌的检出原理 通过向体内注射对比剂,使胰腺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更明显,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等结构的关系。胰腺癌在增强CT上通常表现为胰腺局部的肿块,动脉期多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静脉期强化有所减退,但仍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强化程度等特征。 增强CT对胰腺癌的检出情况 对于较大的胰腺癌:一般来说,直径大于1厘米的胰腺癌通过增强CT多可被发现。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胰腺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的大致情况。 对于较小的胰腺癌: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等先进的CT设备对于一些较小的胰腺癌也有一定的检出能力,但相对来说,对于非常小的胰腺癌(直径小于1厘米),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比如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9-9等)等。 不同人群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肾功能等基础情况较差,在进行增强CT检查前需要评估心肾功能,确保患者能够耐受对比剂的注射。因为对比剂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心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使用对比剂可能增加对比剂肾病等风险,检查前要充分补液等预处理。 儿童人群:儿童一般较少患胰腺癌,但如果有相关临床症状怀疑胰腺癌时进行增强CT检查,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并且要充分安抚儿童情绪,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保持儿童体位固定等,同时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对比剂的使用也需要根据体重等进行精确计算,因为儿童对对比剂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 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要注意对比剂可能对血糖的影响,检查前后可能需要调整降糖药物的使用等;对于患有胆道梗阻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增强CT检查有助于同时评估胰腺病变与胆道梗阻的关系等,但需要在检查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胆道引流等(如果有需要)。

    2025-10-17 11:24:20
  •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能治疗肝癌晚期吗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凋亡、干扰增殖周期发挥抗肿瘤效应,应用于肝癌晚期对瘤体有控制作用、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需结合病情制定综合方案,老年患者使用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儿童应避免使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评估权衡利弊并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一、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对肝癌晚期的作用机制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效应。多项基础研究表明,其能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对肝癌细胞的生长、侵袭等过程产生抑制作用。例如,相关体外细胞实验显示,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活性,抑制其DNA复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增殖。 二、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在肝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临床研究发现,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应用于肝癌晚期患者时,对瘤体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减轻疼痛、乏力等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肝癌晚期病情较为复杂,单一使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通常无法完全治愈肝癌晚期,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肝功能尚可、无远处广泛转移的肝癌晚期患者,可在综合评估后考虑将鸦胆子油口服乳液与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以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三、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肝癌晚期患者使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该药物可能增加肝肾负担,所以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相关评估。 儿童患者:应避免儿童使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由于儿童肝、肾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布、排泄等过程与成人差异较大,使用该药物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还可能对儿童稚嫩的肝、肾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存在安全风险。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肝癌晚期患者使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时需谨慎。需充分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若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使用,且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2025-10-17 11:20:49
  • 化疗后发烧好还是不好

    化疗后发烧常见,不能简单判定好坏,可能是化疗后骨髓抑制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引发感染性发热,此情况不太好,老年、儿童患者风险更高;也可能是化疗药物本身引起非感染性发热,不同人群都可能出现,相对感染性发热风险较低,需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体温、血常规等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患者及家属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准确评估处理。 一、可能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性发热 1.机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得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感染,从而出现发烧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中,约有30%-50%的发热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感染引起的。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太好的表现,提示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增加。 2.相关人群及影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可能更慢,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风险更高,而且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特别关注体温变化及感染相关表现。 二、也可能是化疗药物本身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 1.机制: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但并非由感染因素导致。比如,一些生物制剂类的化疗药物,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相关的发热。这种发热一般体温可能相对不是特别高,且没有明显的感染灶。 2.相关人群及影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都可能出现,一般来说,这种非感染性发热相对感染性发热风险较低,但也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时,需要考虑是否与基础疾病的活动或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总之,化疗后发烧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温、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发热等不同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出现化疗后发烧,患者及家属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准确评估和处理。

    2025-10-17 11:18:47
  • 何为最佳的肝癌治疗方法

    肝癌治疗分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或优化后B级可耐受手术者,局部治疗中射频消融适用于符合特定肿瘤大小数量标准且肝功能要求低的患者,微波消融原理类似且可精准破坏肿瘤组织也适用于相应肿瘤标准患者,系统治疗的靶向药物用于中晚期肝癌,免疫治疗改善中晚期预后但要关注不良反应,老年患者需谨慎选对机体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儿童肝癌罕见需遵儿科原则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充分评估安全性有效性。 一、手术治疗 适用于早期肝癌且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经优化后B级可耐受手术者,手术切除可最大程度清除肿瘤组织,有潜在治愈可能,需综合评估肿瘤大小、位置、数量及患者全身状况等,若肿瘤局限且患者肝功能及身体状况允许,手术切除为早期肝癌较优选择。 二、局部治疗 1.射频消融:通过局部产生热能使肿瘤细胞坏死,适用于单发直径≤5cm或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3cm的肝癌患者,对肝功能要求相对较低,创伤较小,尤其适合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早期小肝癌患者。 2.微波消融:原理与射频消融类似,局部肿瘤消融效果可能具一定优势,同样适用于符合上述肿瘤大小及数量标准的肝癌患者,可在局部精准破坏肿瘤组织。 三、系统治疗 1.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特定靶点发挥作用,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可延长生存期,需依据患者基因检测等情况选择合适靶向药物。 2.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但需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肝炎等,同时需结合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考量,对于有严重基础免疫疾病等特殊情况患者需谨慎应用。 特殊人群考量 老年患者:需更谨慎评估治疗方案的耐受性及获益风险,优先选择对机体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局部治疗或低毒的系统治疗方案,充分考虑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等状况对治疗的影响。 儿童肝癌:极为罕见,治疗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非手术等创伤小的方式,避免不恰当药物使用,严格依据儿童特殊生理病理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充分评估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5-10-17 11:18: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