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胰腺癌一旦被发现就一定是中晚期吗

    胰腺癌早期因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致多数确诊时偏中晚期而有胰腺癌高危因素人群定期筛查可发现早期病变且不同人群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均对胰腺癌发现时机有影响需针对性开展相关筛查。 一、胰腺癌早期发现存在一定难度致多数确诊时偏中晚期 胰腺癌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或腺泡细胞,其早期肿瘤较小时,患者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如仅表现为轻微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易被忽视。当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典型症状时,肿瘤往往已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处于中晚期阶段。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就诊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 二、存在早期发现胰腺癌的可能情况 (一)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可发现早期病变 对于有胰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年龄>40岁、长期大量吸烟、患有慢性胰腺炎、有胰腺癌家族遗传史等,通过定期进行胰腺相关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胰腺癌。例如,定期进行腹部超声、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9-9等)检测、增强CT或MRI等检查,部分通过筛查发现的胰腺癌病灶较小,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属于相对早期的病变。 (二)不同人群因素对胰腺癌发现时机的影响 年龄因素: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变化,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重视定期筛查;而年轻人群中虽然胰腺癌相对少见,但有高危因素时也应进行规范筛查,降低早期病变漏诊风险。 性别因素:男女在胰腺癌早期发现方面无绝对差异,但需根据各自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针对性开展筛查。例如,男性长期大量吸烟等高危行为时,应加强胰腺相关检查。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这类人群更应主动定期进行胰腺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虽发病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遵循常规健康体检中胰腺相关项目的检查。 病史因素:患有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病史的人群,属于胰腺癌高危人群,需密切监测胰腺状况,通过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早期胰腺癌病变。

    2025-10-17 10:57:24
  • 胃恶性淋巴瘤病因

    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病因之一,约半数以上胃恶性淋巴瘤与之相关,根除Hp治疗可使部分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病变缓解;免疫因素中先天性免疫缺陷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患者更易发病;遗传因素方面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风险且常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慢性炎症刺激除Hp感染外,自身免疫性胃炎等慢性胃部炎症也可能相关,炎症持续时间和程度影响发病风险。 免疫因素 先天性免疫缺陷: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更容易发生包括胃恶性淋巴瘤在内的肿瘤性病变。比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功能全面低下,对体内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减弱,使得胃内可能出现的异常细胞增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获得性免疫缺陷:艾滋病患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人群,由于体内CD4T淋巴细胞大量减少,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发生胃恶性淋巴瘤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这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来抵御病原体及清除异常细胞,导致胃黏膜相关组织容易发生恶性转化。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易感性也与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有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个体患胃恶性淋巴瘤的风险。例如,某些与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多态性改变时,会影响胃黏膜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细胞异常增殖的概率增加,从而引发胃恶性淋巴瘤。不过,遗传因素通常不是单独致病,往往需要与其他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慢性炎症刺激 除了Hp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外,其他一些慢性胃部炎症也可能与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导致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这种慢性炎症环境持续刺激胃黏膜组织,使得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发生异常改变,增加了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可能性。而且,炎症持续时间越长、炎症程度越重,发病风险往往越高。

    2025-10-17 10:56:24
  • 喉镜能检查出食道癌吗

    喉镜可用于检查食道癌,但有局限性,间接喉镜、纤维或电子喉镜可观察喉部及食管入口等部位,而食管钡餐造影可初步筛查,食管镜检查(胃镜)能更全面观察食管中下段病变并取病理活检确诊,怀疑食道癌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不同人群需重点关注,医生会依具体情况选合适检查流程。 喉镜检查食道癌的方式及原理 间接喉镜检查:医生通过间接喉镜可观察喉部及下咽部情况,若食道癌累及下咽部位,可能发现异常新生物等表现,但对于食管上段的病变有一定观察作用,不过受患者配合程度及解剖结构等影响,观察范围有限。 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纤维喉镜和电子喉镜可更清晰地观察喉部及食管入口等部位。通过内镜能直接看到食管入口处有无肿物、溃疡、狭窄等异常改变,对于靠近食管入口的食道癌有一定的发现作用。但单纯喉镜检查对于中下段食管的观察有局限性,因为喉镜只能到达食管入口附近。 诊断食道癌的其他常用检查方法 食管钡餐造影:让患者吞咽钡剂,通过X线检查可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黏膜形态、充盈缺损等,能发现食管腔内的病变,比如是否有狭窄、龛影等,对食道癌的初步筛查有重要意义,但相对喉镜检查,对于病变细节的观察不如内镜直观。 食管镜检查(胃镜检查):胃镜可以直接进入食管,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能够清晰地看到食管中下段的病变,还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食道癌的金标准。胃镜检查对于食道癌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全面地观察食管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且可以同步进行病理诊断。 对于怀疑食道癌的患者,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来综合判断。比如先进行食管钡餐造影初步筛查,若发现异常再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不同(如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需更警惕)、有相关病史(如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在食道癌的筛查和诊断中都需要重点关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流程来准确判断是否患有食道癌。

    2025-10-17 10:54:37
  • 抗肝癌药有哪些

    部分化疗药物可干扰DNA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常伴明显毒副作用需专业医生评估,靶向药物中索拉非尼是多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晚期肝癌可延长生存期有手足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仑伐替尼抑制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可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有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属PD-1抑制剂适用于部分晚期肝癌治疗需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老年人用抗肝癌药物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据个体调整方案,儿童肝癌少见一般不建议用上述药物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化疗药物 部分化疗药物可用于肝癌治疗,如氟尿嘧啶(5-FU)衍生物,这类药物通过干扰DNA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化疗药物常伴随较明显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需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 二、靶向药物 1.索拉非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治疗,能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可能出现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等不良反应。 2.仑伐替尼:通过抑制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等,从而发挥抗肿瘤功效,可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可能引发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 三、免疫治疗药物 1.帕博利珠单抗:属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适用于部分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使用时需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抗肝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因为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与年轻人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其生理机能的变化对药物反应的影响。 儿童:儿童肝癌相对少见,一般不建议使用上述抗肝癌药物,因儿童的生理结构、药物代谢途径及耐受程度与成人差异显著,需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并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肿瘤药物。

    2025-10-17 10:52:29
  • 肚脐周围按压有疼痛感是直肠癌吗

    肚脐周围按压有疼痛感不一定是直肠癌,可能由肠道痉挛、肠炎、消化不良等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直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肚脐周围按压痛症状,随病情发展才可能出现腹痛等症状,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做详细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 一、可能的非肿瘤性原因 肠道痉挛 成因:多种因素可导致肠道痉挛,比如腹部受凉,寒冷刺激使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进食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大量冷饮、辣椒等,也会刺激肠道引发痉挛。 表现:一般为阵发性的肚脐周围疼痛,按压时可能有痛感,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通过保暖、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儿童因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出现,比如冬季衣着单薄导致腹部受凉就可能引发。 肠炎 成因:病毒、细菌等感染是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因素也可引发肠炎,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多与自身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表现:除了肚脐周围按压痛外,还可能伴有腹泻、腹胀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患病表现有差异,儿童肠炎可能腹泻症状更明显,常出现水样便等。 消化不良 成因: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胃肠动力不足等均可导致消化不良。比如成年人一餐进食过多油腻食物,胃肠消化负担过重,就容易引发。 表现:肚脐周围可能有胀满、按压不适的感觉,可伴有嗳气、早饱等症状。各年龄层都可能发生,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相对更易出现。 二、直肠癌相关表现 直肠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肚脐周围按压痛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时,可能出现腹痛,疼痛部位不一定局限在肚脐周围,还可能伴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比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等。不同年龄人群患直肠癌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症状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如果出现肚脐周围按压疼痛,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性进行处理,而不能仅凭这一症状就判定是直肠癌。

    2025-10-17 10:51: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