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结肠癌的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结肠癌患者饮食需注意:成年及儿童患者均要保证热量与蛋白质充足摄入,选择易消化碳水化合物,成年患者适当增膳食纤维(肠道功能差时限制)、合理摄入脂肪,且成年与儿童患者都要注意饮食规律与卫生。 一、保证热量与蛋白质摄入充足 成年患者:结肠癌患者身体消耗较大,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例如,每100克鸡胸肉约含20克左右优质蛋白质,能为患者补充能量与营养,维持身体基本代谢。 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结肠癌患者,更要确保蛋白质等营养供给。可适当增加牛奶、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食物的摄入,牛奶每100毫升约含3克蛋白质,鸡蛋一个约含6-7克优质蛋白,满足生长及疾病恢复需求。 二、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主食方面:应选择易消化的主食,如米粥、面条、馒头等。米粥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的结肠癌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煮得软烂的面条也是较好选择,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例如,白米粥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能快速为身体提供能量,每100克白米粥约含77千卡能量。 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但需适度 成年患者: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肠道健康,但要根据自身肠道功能调整。可选择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等,以及水果,如苹果、香蕉等。西兰花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1.6克,能促进肠道蠕动。但如果患者肠道功能较差,出现肠梗阻等情况时,则需要限制膳食纤维摄入。 儿童患者:儿童结肠癌患者在选择膳食纤维时需谨慎,要根据年龄和肠道耐受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将蔬菜、水果制成泥状,如胡萝卜泥、苹果泥等,既保证膳食纤维摄入,又利于消化。同时要关注儿童对膳食纤维的耐受反应,避免因膳食纤维过多导致腹泻等不适。 四、合理摄入脂肪 成年患者:脂肪摄入要适量,选择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橄榄油每100克约含13.5克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如肥肉等,其含饱和脂肪酸较多,不利于身体健康。 儿童患者:儿童结肠癌患者脂肪摄入同样需注意,应选择健康来源的脂肪。可从鱼类等食物中获取不饱和脂肪酸,如每100克三文鱼约含2.7克不饱和脂肪酸,既能满足身体对脂肪的部分需求,又不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五、注意饮食规律与卫生 成年患者:保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肠道感染加重病情。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要新鲜、彻底煮熟。 儿童患者:儿童结肠癌患者饮食规律尤为重要,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在饮食卫生方面,要确保儿童食用的食物干净、安全,水果要洗净去皮,餐具要定期消毒等,防止儿童因饮食不卫生引发肠道问题,影响疾病恢复。

    2025-09-25 12:08:33
  • 父亲是肝癌死的,该疾病会遗传给子女吗

    肝癌本身不具遗传性,但部分与肝癌相关的基因缺陷等有遗传倾向,家族性肝癌患者子女患癌风险稍高,不过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监测、避免致癌因素暴露等降低风险。 一、相关遗传易感性因素 1.基因方面 一些研究发现,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如p53基因等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在家族中传递。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携带相关异常基因的概率相对增加,但这只是一个风险因素。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中,p53基因的突变频率可能高于无家族史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携带该基因就一定会患肝癌。 2.代谢相关因素 某些与代谢相关的遗传缺陷可能增加肝癌风险。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而这些代谢问题可能有遗传基础。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只是提示有家族史的人群在代谢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易感性,需要更加关注肝脏健康。 二、降低子女患肝癌风险的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子女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腌制、烟熏等致癌风险较高的食物摄入。例如,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对肝脏健康有益。研究显示,长期食用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以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和代谢功能正常运行。熬夜会影响肝脏的生物钟,进而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长期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运动方面: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合适的体重。肥胖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运动控制体重可以降低患肝癌的风险。例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维持身体代谢平衡,对肝脏健康有益。 2.定期体检监测 有肝癌家族史的子女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等。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早期发现肝脏的异常病变;AFP是一种常用于肝癌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定期检测AFP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的迹象。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相关检查,尤其是年龄超过30岁且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定期体检。 3.避免致癌因素暴露 尽量避免接触肝炎病毒感染等致癌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乙肝等肝炎病毒携带者,子女应注意避免接触乙肝病毒,如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80%以上的肝癌患者伴有乙肝病毒感染。通过避免病毒接触,可以降低因病毒感染引发肝癌的风险。 总之,父亲因肝癌去世,子女患肝癌的风险会有所增加,但并非必然发病。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监测以及避免致癌因素暴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子女患肝癌的风险。

    2025-09-25 12:07:08
  • 肝癌早期切除后会复发吗

    肝癌早期切除后复发概率受肿瘤特征(肿瘤大小、数目、分化程度等)、肝内背景(合并肝硬化情况)、手术切缘情况影响,复发有早期(术后2年内)和晚期(术后2年以后)之分,可通过定期复查、针对肝内背景治疗、辅助治疗降低复发,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以降低复发风险。 肿瘤特征:肿瘤大小、数目、分化程度等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肿瘤直径大于5cm、数目较多、分化程度低的肝癌患者早期切除后复发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表明,肿瘤直径≤3cm的小肝癌患者早期切除后5年复发率约为40%-60%,而肿瘤直径>5cm的患者复发率会显著升高。 肝内背景:患者本身肝脏基础情况也很关键,如果患者合并有肝硬化,尤其是Child-Pugh分级较差的肝硬化,会增加复发风险。因为肝硬化会影响肝脏的整体功能和再生修复能力,不利于术后肝脏功能的恢复,也为肿瘤细胞的复发提供了更有利的微环境。 手术切缘情况:手术切缘是否阴性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手术切缘阳性,即肿瘤组织靠近切缘甚至已经侵犯切缘,那么术后复发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通常要求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至少1cm以上为阴性切缘,阴性切缘患者复发率相对较低。 复发的时间规律 早期复发:多在术后2年内发生,这与术前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卫星灶有关。这些微小病灶在手术时可能未能被完全切除,或者在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播散到肝内其他部位,术后早期就会迅速生长复发。 晚期复发:术后2年以后也可能出现复发情况,这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随着时间推移,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可能出现变化,肿瘤细胞有机会再次增殖复发。 降低复发的措施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及腹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一般建议术后前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2年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定期复查可以早期发现复发的肿瘤,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针对肝内背景治疗:如果患者合并肝硬化,需要积极治疗肝硬化,如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等,以改善肝脏基础状态,降低复发风险。 辅助治疗:对于部分高危复发患者,可能会考虑辅助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TACE可以通过阻断肿瘤的血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复发几率,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较慢,更需要密切关注复发情况,加强复查频率;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创造有利于术后恢复和降低复发的条件;女性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自身激素水平等对身体状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来降低复发风险。

    2025-09-25 12:05:53
  • 宫颈腺癌抗癌成功事例有吗

    宫颈腺癌抗癌存在成功事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经手术等治疗可病情稳定,中晚期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也能实现抗癌成功,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患者治疗需分别兼顾身体耐受性、生育功能保留等。 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事例 病例情况:一位30多岁的女性,因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就医,经检查确诊为早期宫颈腺癌。医生根据其病情采用了手术治疗,完整切除了病灶及周围可能受累及的组织。术后通过定期的随访观察,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多年来病情稳定,达到抗癌成功的状态。从年龄因素来看,该患者处于生育年龄稍大阶段,早期发现得益于其对自身身体异常症状的重视,及时就医检查。生活方式方面,无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病情加速发展的情况,病史方面无相关宫颈疾病的长期不规范处理史。 科学依据:早期宫颈腺癌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有较高的治愈率,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宫颈癌(包括腺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手术切除病灶是关键的治疗措施,早期手术能最大程度清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二、中晚期经综合治疗后成功的事例 病例情况:一位45岁左右的女性,发现时已处于宫颈腺癌中晚期,伴有局部周围组织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采用了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首先进行了手术,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病灶,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了多疗程的化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同时配合局部放疗针对肿瘤区域进行精准照射。经过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长期随访显示病情稳定,实现抗癌成功。年龄因素上,45岁处于中年阶段,身体状况相对能耐受综合治疗的打击。生活方式方面,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保持相对健康的生活状态辅助治疗。病史方面,之前可能有宫颈疾病未及时规范治疗等情况导致病情进展到中晚期,但通过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仍取得良好效果。 科学依据:对于中晚期宫颈腺癌,综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策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手术、化疗、放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化疗药物能通过血液循环杀灭全身可能存在的癌细胞,放疗则针对局部肿瘤区域进行精准打击,手术切除局部病灶,多种手段结合发挥协同作用。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如果确诊宫颈腺癌,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身体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式,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强烈化疗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以局部放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年轻患者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宫颈腺癌患者,在治疗时需兼顾生育功能的保留,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最大程度抗癌成功的同时,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潜力,比如采用适当缩小手术范围、调整化疗药物选择等方式,遵循生育功能保护的相关治疗原则和研究成果。

    2025-09-25 12:04:43
  • 肝癌筛查有哪些项目

    肝癌筛查包括血清学筛查和影像学筛查。血清学筛查有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对肝癌有一定提示但非特异,AFP-L3联合AFP可提高准确性。影像学筛查有腹部超声检查(每6个月查一次,有漏诊可能)、增强CT检查(可发现小病灶,有辐射)、磁共振成像(MRI)(敏感性特异性高,费用高、时间长,有禁忌证)。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有相关感染、酗酒等情况者,特殊人群筛查需考虑自身情况调整。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L3是AFP的一种亚型,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较高,且不受良性肝病的明显影响,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优于总AFP。研究表明,AFP-L3联合AFP检测可以提高肝癌筛查的准确性。 影像学筛查项目 腹部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内直径1-2厘米以上的占位性病变,能够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但超声检查受操作者经验、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对于一些深部或小的病灶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 增强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灶的形态、大小、血供情况等,对于超声发现的可疑病灶可以进一步通过增强CT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一般来说,增强CT可以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肝癌病灶。对于高危人群,若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或AFP等血清学指标异常时,可考虑进行增强CT检查。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剂量,频繁进行可能对身体有一定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尤其是在显示血管结构、鉴别肝内病变性质方面具有优势。对于超声或CT发现的可疑肝癌病灶,MRI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在肝癌的筛查中,对于一些不能耐受CT辐射或超声、CT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可选择MRI检查。不过,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适用。 其他筛查相关情况 高危人群界定:年龄在40岁以上,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这些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肝癌筛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肝癌患者相对较少,但如果有相关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情况的儿童,筛查方式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对于老年人,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频率。例如,老年人进行超声检查相对较为简便,而对于增强CT或MRI检查,需要评估其肝肾功能等基础状况,以确定是否能够耐受检查。

    2025-09-25 12:01: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