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胃癌腹膜转移如何治疗

    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减瘤手术,需评估患者一般状况等)、化疗(全身化疗、腹腔内化疗,注意不良反应等)、靶向治疗(针对HER-2靶点,需基因检测及监测心脏功能等)、免疫治疗(有适应证等,老年患者需谨慎),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模式,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减瘤手术:部分患者可通过减瘤手术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转移灶,使肿瘤负荷降低,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但手术需谨慎评估,对于腹膜转移范围广泛、侵犯重要脏器无法安全切除的患者不适用。一般来说,患者年龄不宜过大且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才能考虑此手术。 化疗 全身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类、铂类等药物联合方案。例如氟尿嘧啶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有一定应用。全身化疗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腹膜转移病灶发挥作用,但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骨髓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腹腔内化疗:通过腹腔穿刺或腹腔内置管的方式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在腹腔局部达到较高浓度,提高对腹膜转移灶的杀伤作用,同时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但腹腔内化疗可能导致腹痛、腹水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严重腹腔粘连、肠梗阻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谨慎选择。 靶向治疗 针对HER-2靶点的靶向药物:若胃癌患者存在HER-2过表达,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联合化疗。但靶向治疗前需进行HER-2基因检测,确保患者适合该治疗。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时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因为该药物可能导致心脏毒性。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也有一定进展,如PD-1/PD-L1抑制剂。但免疫治疗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例如患者存在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则不适合免疫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需更加谨慎,因为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不良反应可能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综合治疗 对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往往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模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身体状况较好、肿瘤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而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则以姑息对症治疗为主,兼顾抗肿瘤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2025-09-25 11:15:34
  • 胃癌化疗后没食欲怎么调理

    改善胃癌化疗后没食欲可从多方面着手,调整饮食结构,选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少食多餐,制定合理进食计划;营造舒适进餐环境;适当运动,选合适方式促进消化增食欲;关注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以提升食欲。 增加富含维生素食物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这些维生素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例如,维生素B族参与能量代谢,能帮助改善食欲。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一般成年人每天可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00克。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适当减少摄入量,但也应保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 少食多餐 制定合理进食计划: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进食。这样可以避免一次进食过多给胃肠道带来过大压力,始终保持胃肠道有一定的食物消化,从而刺激食欲。比如,可以在两餐之间增加一次小点心,如无糖的酸奶、少量的坚果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适合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能更好地适应身体的消化能力变化。 营造良好进餐环境 保持环境舒适: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进餐环境,如保持进餐空间整洁、安静,温度适宜。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放松心情,促进食欲。例如,可以在进餐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但要注意音量不宜过大。对于患有胃癌的患者,尤其是情绪容易受影响的人群,舒适的环境能有效改善食欲情况。 适当运动 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如果身体允许,每天进行短时间的散步,每次15~2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进而增加食欲。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陪伴其进行一些轻柔的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既有助于运动,又能改善心情,间接提升食欲。对于老年患者,散步是比较安全且有效的运动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化疗后没食欲的状况。 关注心理状态 缓解焦虑情绪:胃癌化疗后的患者往往会有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食欲。家属应多关心患者,帮助其缓解焦虑。可以通过聊天、陪伴等方式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例如,与患者分享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或者倾听患者的内心担忧并给予安慰。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减轻其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有助于改善食欲。

    2025-09-25 11:12:02
  • 早期胃癌生存期能达到20年吗

    早期胃癌生存期能否达20年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理特征(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治疗方式(规范手术及综合治疗)、患者自身状况(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早期胃癌若及时规范治疗且患者配合良好有较大机会达20年甚至更久生存期。 病理特征:肿瘤的分化程度是重要因素,高分化的早期胃癌相对预后较好,更有可能实现较长生存期;而低分化的早期胃癌预后相对较差,但即使是低分化早期胃癌,若能及时治疗,也仍有获得较长生存期的可能。肿瘤的浸润深度也有影响,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较浅时,预后更好,更易达到较长生存期。 治疗方式:规范的手术治疗是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如能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低,更有利于生存期的延长。对于适合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辅助治疗,如辅助化疗等,但规范的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提高达到较长生存期的几率。 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状况通常相对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更强,在面对早期胃癌时,更有可能耐受规范的治疗方案,从而为实现较长生存期创造条件;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的选择和预后,但如今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合理评估和规范治疗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也有获得较长生存期的可能。 生活方式:治疗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例如,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肿瘤复发等风险,而适量饮酒也需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复发几率,从而有利于延长生存期。保持合理的饮食,均衡营养,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避免高盐、腌制、烟熏等致癌食物的摄入,也对预后有积极影响。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也有助于提高生存期。 基础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没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那么在面对早期胃癌时,治疗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按照规范的方案进行治疗,从而有更大机会达到较长生存期;但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的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病、肝病等,会在治疗过程中增加风险,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但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仍可尽力争取较好的生存期。 总体而言,早期胃癌有达到20年生存期的可能,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并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以及患者自身积极的配合来努力实现较长的生存期。

    2025-09-25 11:07:28
  • 胃癌早期肚子会不会咕噜咕噜响

    胃癌早期肚子咕噜咕噜响(肠鸣音活跃)非特异性,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其可能因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肿瘤刺激致肠道蠕动变化出现,若伴上腹部隐痛、饱胀、食欲减、体重减、黑便等需警惕胃癌,不同人群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行胃镜等检查排查。 一、肠鸣音产生机制及正常情况 肠鸣音是肠道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断续的咕噜声。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有一定节律和频率,一般较微弱且规律,通常不易被明显察觉,除非在特殊环境下(如安静环境)偶尔能听到。 二、胃癌早期可能伴随肠鸣音改变的原因 1.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癌早期时,肿瘤可能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发生变化。例如,胃的消化排空时间可能改变,进而影响整个肠道的蠕动节奏。当胃肠道蠕动加快时,就可能出现肠鸣音活跃,表现为肚子咕噜咕噜响。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出现,一般人群若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也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类似肠鸣音改变,但胃癌早期的这种改变往往还可能伴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轻度的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等。 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生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肠鸣音改变且伴有其他可疑症状时,需要更加警惕。 2.肿瘤刺激 胃癌早期肿瘤细胞可能对周围胃肠道组织产生一定刺激,引起局部肠道的反应性改变。虽然这种刺激不一定直接导致肠鸣音改变,但间接可能通过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等机制,使得肠道蠕动出现异常,从而表现为肠鸣音的变化。不过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且单纯肠鸣音改变很难仅由肿瘤刺激来明确指向胃癌早期。 三、需警惕的情况及应对建议 如果在胃癌早期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响,同时还伴有上腹部持续或间断的隐痛、饱胀感,进食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者出现食欲下降、体重逐渐减轻、黑便(虽然黑便相对更提示较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情况,但也是需要重视的症状)等情况时,应高度警惕胃癌的可能。 对于不同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典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肠鸣音改变及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年轻人,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吸烟饮酒等)且出现相关症状,也不应忽视,需及时就医排查。一般建议通过胃镜检查直观观察胃内情况,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来明确是否存在胃癌病变。

    2025-09-25 11:04:48
  • 直肠癌手术后刀口要疼几天

    直肠癌手术后刀口疼痛时间有个体差异,一般3-7天左右,受手术方式、患者自身情况(年龄、营养状况、疼痛耐受性)、术后护理情况影响,可通过药物止痛、非药物干预(体位调整、心理护理)来减轻疼痛。 影响疼痛持续时间的因素 手术方式:若为传统开放手术,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刀口疼痛持续时间可能稍长,一般在5~7天左右;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刀口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可能3~5天左右。例如,有研究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刀口疼痛持续时间中位数约为4天,开放手术患者约为6天。 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术后刀口疼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较弱,刀口疼痛持续时间可能会稍长,且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刀口愈合,进而影响疼痛持续时间。 营养状况: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身体组织修复能力强,术后刀口愈合相对较快,疼痛持续时间可能较短;若患者营养状况差,存在低蛋白血症等情况,刀口愈合缓慢,疼痛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比如,营养指标良好的患者术后刀口疼痛平均持续4天,而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刀口疼痛平均持续6天以上。 疼痛耐受性: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有的患者对疼痛耐受性高,可能感觉术后刀口疼痛持续时间相对短些;而疼痛耐受性低的患者,会觉得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术后护理情况:术后护理得当,刀口无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恢复顺利,刀口疼痛持续时间会相对短;若术后刀口发生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会导致刀口愈合延迟,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可能超过10天甚至更久。 减轻直肠癌手术后刀口疼痛的措施 药物止痛:医生会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等,但需遵循用药原则,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 非药物干预 体位调整:术后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等,可减轻腹部切口的张力,从而缓解疼痛。例如,直肠癌术后半卧位可使腹肌松弛,减轻切口疼痛。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患者因对手术及疼痛的担忧等不良情绪,有的患者情绪得到缓解后,对疼痛的感觉会相对减轻。比如,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顾虑并进行针对性疏导后,部分患者术后感觉刀口疼痛没那么难以忍受。

    2025-09-25 11:00: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