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哪两处发痒要小心肝癌

    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肩部或背部发痒情况,这与肝癌组织增大压迫神经或癌细胞影响神经传导等有关,有肝脏基础疾病或肝癌高危因素人群出现不明原因肩部或背部发痒需警惕肝癌,且肩部和背部发痒是肝癌非特异性症状,不能仅凭此确诊,很多其他因素也可致发痒,出现相关症状伴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特殊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更要密切关注身体异常表现并定期进行肝脏筛查。 一、肩部发痒需小心肝癌 肝癌患者有时会出现肩部发痒的情况,这是因为肝癌组织增大可能会压迫附近的神经,或者癌细胞产生的一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神经传导等,从而导致肩部出现异常感觉包括发痒。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肝癌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非特异性的身体部位感觉异常,其中肩部发痒就是可能的表现之一。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或者存在肝癌高危因素(如长期乙肝、丙肝感染,长期酗酒等)的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肩部发痒,需要警惕肝癌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脏超声、甲胎蛋白(AFP)检测等。 二、背部发痒需小心肝癌 背部发痒也可能与肝癌相关。肝癌细胞的生长可能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反应,或者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可能会导致背部出现发痒等感觉异常。比如当肝癌病灶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引起身体整体代谢、神经调节等方面的改变时,可能会反馈性地引起背部皮肤的异常感觉包括发痒。同样,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背部发痒,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进一步排查肝脏情况。例如通过腹部CT等检查来明确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肩部和背部发痒只是肝癌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不能仅凭这两处发痒就确诊肝癌。很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肩部或背部发痒,比如皮肤本身的问题(如皮肤干燥、过敏等)、神经系统疾病等。所以当出现这两处发痒且伴有其他可疑症状(如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以明确病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乙肝、丙肝的患者,本身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身体异常表现,定期进行肝脏筛查;对于长期酗酒者,也应重视肝脏健康检查,因为酗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类人群出现肩部或背部发痒时更应及时排查肝脏状况。

    2025-09-25 10:51:39
  • 和肝癌病人过性生活会传染吗

    肝癌本身不具传染性,不会通过性生活传播。肝癌发生与肝炎病毒感染、饮酒等多种因素相关,若肝癌病人伴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其伴侣无乙肝表面抗体应接种疫苗并使用安全套防护;一般肝癌病人则要根据身体状况适度过性生活,身体虚弱时需合理安排性生活频率和强度。 一、肝癌是否具有传染性 肝癌本身不是传染病,不会通过性生活传播。肝癌的发生主要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肝炎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长期饮酒、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遗传因素等。 (一)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1.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HBV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但这里的性接触传播主要是因为含有HBV的体液(如精液等)接触到对方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而造成HBV感染,而不是直接导致对方患肝癌。如果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进行性生活时,若另一方没有乙肝表面抗体,且皮肤或黏膜有破损,有被HBV感染的风险,但这不是引发对方患肝癌,而是引发对方感染乙肝病毒,后续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2.丙型肝炎病毒(HCV):HCV主要通过输血、母婴、性接触和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同样,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性接触传播丙肝病毒的机制是含有HCV的体液接触对方黏膜或破损皮肤,从而使对方感染丙肝病毒,而非直接导致对方患肝癌。 二、与肝癌病人过性生活的注意事项 1.对于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的肝癌病人伴侣:如果自身没有乙肝表面抗体,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在性生活中,最好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进一步降低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的风险。因为一旦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后续发展为慢性肝炎,再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增加。 2.一般肝癌病人:性生活本身不会对肝癌病人的病情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但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来适度进行。如果肝癌病人身体非常虚弱,过度的性生活可能会加重病人的体力消耗,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此时应根据病人的体力情况合理安排性生活频率和强度。 总之,和肝癌病人过性生活不会传染肝癌,但需要根据病人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或注意事项,以保障双方健康。

    2025-09-25 10:50:12
  • 胰腺癌如何治疗

    胰腺癌治疗包含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术有可切除者的根治性手术及不可切除者的姑息性手术以缓解梗阻;化疗分术前新辅助化疗缩瘤增切除机会和术后辅助化疗杀残留癌细胞;放疗外照射用于术前、术后及晚期缓解症状,内照射精准打击肿瘤;靶向治疗针对特定靶点需基因检测后选择;免疫治疗用抑制剂激活免疫攻击肿瘤,需评估免疫状态老年慎用。 一、手术治疗 1.1根治性手术: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是主要的手术方式,旨在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犯的组织,其依据是肿瘤局限且患者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通过切除病灶有望延长生存期,但需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病史等因素,如老年患者需更谨慎评估心肺功能等手术耐受性。1.2姑息性手术:若肿瘤无法根治性切除,可采用姑息性胃肠吻合术等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肿瘤晚期无法行根治术的患者,需结合患者整体状况权衡利弊。二、化疗 2.1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进行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基于部分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能提高可切除率及患者预后。2.2辅助化疗:术后进行化疗,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常用氟尿嘧啶类、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需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病理特征等决定化疗方案,不同年龄、基础病史的患者耐受性不同,需调整化疗强度等。三、放疗 3.1外照射放疗:利用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灭癌细胞,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患者缓解症状,需考虑患者放疗耐受性,如老年患者可能对放疗副反应更敏感,需密切监测。3.2内照射放疗: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进行照射,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同样要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四、靶向治疗 针对胰腺癌中特定靶点,如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靶点的药物应用,需通过基因检测等明确靶点后选择相应靶向药物,其有效性需基于临床研究证实,不同患者因基因状态不同对靶向治疗的响应存在差异。五、免疫治疗 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部分研究显示其在胰腺癌治疗中有一定前景,需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等,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使用时需谨慎并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2025-09-25 10:48:43
  • 直肠癌术后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直肠癌术后便秘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解剖结构改变致肠道正常结构变化影响粪便传输储存引发便秘,手术中神经损伤破坏肠道神经调节致蠕动异常引发便秘,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致排便困难引发便秘,手术、用抗生素等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肠道功能引发便秘,术后心理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致肠道蠕动减慢引发便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各因素影响情况有差异。 神经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支配肠道的神经,如盆神经等。神经损伤会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比如,正常情况下神经能协调肠道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粪便前进,神经损伤后这种协调功能被破坏,粪便就难以顺利通过肠道,进而引发便秘。男性和女性在直肠癌手术中神经损伤的概率可能因手术部位等因素有一定差异,但都会面临神经损伤导致便秘的风险。有直肠癌病史的患者术后更需关注神经损伤相关的便秘问题。 盆底功能障碍 直肠癌术后可能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影响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以及盆底肌肉的协调性。这会导致患者在排便时出现困难,粪便排出受阻,长期如此易引发便秘。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可能更易发生且便秘问题更严重;而生活方式健康、经常运动的患者相对受此影响较小,但仍需注意术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肠道菌群失调 手术、术后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的肠道菌群对维持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和蠕动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菌群失调后,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增多,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发便秘。老年患者由于本身肠道菌群相对脆弱,术后更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儿童患者肠道菌群处于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手术等因素对其菌群的影响可能更显著,需特别关注菌群失调导致的便秘情况。 心理因素 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能因疾病本身、手术创伤等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心理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肠道的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进而引发便秘。不同性别患者在面对术后心理问题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女性相对更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年龄较小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术后心理因素对便秘的影响可能更突出,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更多关注其心理状态并进行相应干预。

    2025-09-25 10:47:41
  • 吃什么抗癌防癌最好

    虽然没有食物能完全预防癌症,但某些食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降低癌症风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橄榄油、茶和鱼类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 1.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黄酮等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此外,一些水果如蓝莓、草莓、石榴等也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 2.全谷物: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3.豆类:豆类富含膳食纤维、植物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黑豆、红豆、绿豆等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4.坚果:坚果富含蛋白质、健康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杏仁、核桃、腰果等富含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 5.橄榄油: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橄榄油中的油酸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6.茶:茶富含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降低胃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7.鱼类:鱼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三文鱼、鳕鱼、金枪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除了饮食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例如: 1.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多种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限酒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 2.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体重、血压和血糖等,从而降低癌症的风险。 3.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癌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只能作为预防癌症的辅助措施,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如果您有癌症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

    2025-09-25 10:46: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