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肝癌早期能查出来吗

    肝癌早期能查出来,血液学检查中甲胎蛋白等指标可辅助,影像学检查里腹部超声、CT、MRI等能发现早期病变,有肝癌高危因素人群需定期做相关检查来早期发现肝癌以争取治疗时机。 血液学检查 甲胎蛋白(AFP):AFP是一种糖蛋白,在肝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在肝癌早期,部分患者的AFP会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AFP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肝癌,比如孕妇、患有活动性肝病等情况也可能导致AFP轻度升高。一般来说,AFP联合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手段,若AFP持续升高且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因素,需高度警惕肝癌。 其他血清学指标:如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等,在肝癌早期也可能有一定的变化,不过其临床应用相对AFP来说普及度稍低,但也是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首选方法,价格相对低廉且操作简便。在早期肝癌中,超声可能发现肝脏内的小结节,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等。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患有乙肝、丙肝,长期饮酒等,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增强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的性质。在肝癌早期,CT可能发现直径较小的占位性病变,通过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洗脱等特征来判断病变是否为肝癌。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肝脏病变的分辨率更高,尤其是对一些小肝癌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在肝癌早期,MRI可以更精确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对于一些超声和CT难以鉴别的病变,MRI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上述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癌,从而为后续的治疗争取良好的时机。例如,乙肝患者需要每半年左右进行一次包括AFP、超声等项目的检查;长期酗酒者也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来筛查肝癌。

    2025-09-25 10:19:46
  • 直肠癌大便形状是什么样

    直肠癌患者大便形状常出现变细、形状不规则等改变,还可能因便血而颜色质地变化,不同人群表现程度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需关注大便形状,异常时及时就医排查。 变细:肿瘤在直肠内生长,会占据肠腔空间,导致肠腔狭窄,使得通过肠道的大便逐渐变细,形成细条状大便。这是因为肿瘤的占位效应限制了大便的正常通过,使得大便在排出过程中受到挤压而变细。例如,当直肠肿瘤较大时,患者排出的大便可能明显比正常时细很多,甚至呈铅笔状。 形状不规则:肿瘤生长不均匀,可能会使大便的形状变得不规则。正常大便通常是比较规则的柱状,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可能会出现扁形、有凹槽、分岔等情况。这是由于肿瘤在直肠内的生长破坏了肠道的正常结构,影响了大便的成型过程,导致大便形状出现异常变化。 便血相关的大便改变:直肠癌患者常伴有便血情况,血液与大便混合后,可能会使大便颜色改变,如出现暗红色、鲜红色血迹等,同时大便的质地也可能因出血等情况而有所变化。如果肿瘤表面破溃出血,血液会混在大便中,导致大便外观异常。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直肠癌导致大便形状改变的情况可能在表现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由于直肠肿瘤对肠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肠道功能有所减退,当出现直肠癌时,大便形状改变可能会更易被察觉;女性患者在生理结构上与男性有差异,但这对大便形状改变本身的影响主要在于肿瘤生长位置等因素,而非性别导致大便形状改变的机制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直肠癌的风险较高,且在出现直肠癌时大便形状改变可能会更明显,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进而更显著地影响大便的排出和形状。对于有直肠癌家族史等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大便形状的变化,一旦发现大便形状异常,如持续变细、形状不规则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直肠癌等疾病的可能。

    2025-09-25 10:18:41
  • 胃癌晚期吐血

    胃癌晚期吐血因肿瘤侵犯血管所致,出现吐血需立即就医行止血等急救处理并给予营养支持,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处理各有注意事项,老年患者需谨慎监测及选择合适营养方式,儿童要遵儿科原则选治疗及调整营养,女性需关注心理,有基础病史者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影响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 胃癌晚期吐血的处理措施 紧急医疗处置:患者一旦出现吐血情况,需立即就医。在医院,医生会进行止血等急救处理,可能会通过药物止血,比如使用一些能收缩血管的药物等,还可能会采取内镜下止血等方法。 营养支持:由于患者可能因吐血等情况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可以通过肠内营养或者肠外营养的方式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比如对于能经口进食但营养不足的患者,可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但如果患者情况严重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胃癌晚期吐血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处理上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对出血等情况的耐受能力更差。在营养支持方面要考虑其消化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方式。 儿童患者:儿童患胃癌晚期相对罕见,但如果发生吐血情况,处理会更加复杂。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耐受性,在止血等治疗时要选择更适合儿童的方法和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营养支持也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来进行调整。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胃癌晚期吐血时,除了常规的医疗处理外,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等。因为女性可能在面对疾病时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需要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这也有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和康复。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果患者有其他基础病史,比如心脏病等,在处理吐血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止血药物时要考虑对心脏功能等的影响,在进行急救操作时要评估对基础病史的影响等,需要多学科协作来制定治疗方案。

    2025-09-25 10:16:11
  • 鼻咽癌病人同小孩接触怎么样

    鼻咽癌不是传染病,病人与小孩接触不会传染。小孩自身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维护健康,鼻咽癌病人若在治疗期要注意自身状态管理,小孩不同年龄有自身特点,病人治疗相关副作用也不会通过接触传染小孩,接触时注意基本卫生等即可。 一、鼻咽癌病人与小孩接触的传染性情况 鼻咽癌本身不是传染病,不会在病人与小孩接触过程中发生传染。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主要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不存在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小孩患病的情况。 二、健康方面需注意的点 小孩自身健康防护:小孩自身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等,降低因接触外界环境中其他可能存在的病菌等风险,但这与鼻咽癌病人接触并无直接关联。正常情况下小孩通过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来维护自身健康,而鼻咽癌病人接触不会额外给小孩带来因传染病传播导致健康受损的问题。 鼻咽癌病人自身状态:鼻咽癌病人如果处于治疗期,身体可能较为虚弱,在与小孩接触时要注意自身的防护和状态管理。比如如果在进行放疗等治疗,可能会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或治疗相关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因为自身状态不佳而给小孩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不要过度劳累后再与小孩长时间密切接触,以免让小孩感受到不舒服等情况。 三、特殊情况考虑 小孩年龄因素:对于婴幼儿等年龄较小的小孩,由于其免疫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但这不是因为鼻咽癌病人接触导致,而是小孩自身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正常与鼻咽癌病人接触时,只要注意基本的卫生等情况即可,无需过度担忧因接触鼻咽癌病人而对小孩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鼻咽癌病人治疗相关:若鼻咽癌病人正在接受化疗,可能会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导致自身免疫力短暂下降,但这也不会通过接触传染给小孩。不过在接触小孩时要注意避免因为自身免疫力降低而感染一些常见病菌等传给小孩,比如在接触小孩前最好洗净双手、避免对着小孩咳嗽打喷嚏等。

    2025-09-25 10:11:24
  • 胃癌验血能查出癌症吗

    胃癌验血一般不能直接确诊癌症,但血液检查的肿瘤标志物对其有辅助诊断等参考价值,常见相关标志物有CEA、CA19-9、CA72-4等,不过肿瘤标志物有局限性,早期胃癌可能正常,胃癌确诊主要靠胃镜结合病理活检,有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胃镜检查,有疑似症状也需进一步胃镜明确。 常见相关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胃癌患者血清中CEA水平升高的比例约为60%-70%。不过,CEA并非胃癌特异性的标志物,其他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胰腺癌等)以及一些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CEA升高。 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胃癌患者中,CA19-9的阳性率约为30%-50%。它在胰腺癌、胆道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也常升高,在一些良性胆道疾病、胰腺炎等情况时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 糖类抗原72-4(CA72-4):CA72-4对胃癌的诊断特异性相对较高,胃癌患者血清CA72-4阳性率可达40%-70%,且在胃癌的病情监测中也有一定意义,治疗有效时CA72-4水平可下降,复发时可升高。 验血检查的局限性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异常不一定就是胃癌,其升高幅度往往不够显著,不能仅凭血液肿瘤标志物就确诊胃癌。 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液肿瘤标志物可能正常,所以验血不能作为胃癌的主要确诊手段。胃癌的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胃镜下可以直接观察胃部病变的形态、部位等,并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胃癌以及胃癌的病理类型等。 对于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群,除了定期进行验血等肿瘤标志物筛查外,还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癌。而一般人群若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食欲减退、消瘦等疑似胃癌的症状时,也需要进一步通过胃镜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不能仅依靠验血来判断是否患有胃癌。

    2025-09-25 10:10: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