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担任多种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文章5篇。 2011.2-2011.8,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展开
  • 肝癌早期眼睛有哪些表现

    肝癌早期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影响肝功能致胆红素代谢异常,部分患者早期有此表现;还可能伴随眼部干涩等非特异表现,有肝癌高危因素者若眼睛异常尤其是巩膜黄染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肝脏情况。 眼部其他可能伴随表现 眼部干涩等:肝癌早期可能因整体身体状况的改变,如营养代谢等方面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导致眼部出现干涩等不适。但这种表现相对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很多其他健康问题也可能引起眼部干涩。不过如果同时伴有黄疸等其他表现时,需要警惕肝癌的可能。另外,由于肝癌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眼部也可能更容易受到一些潜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来综合判断。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如长期乙肝、丙肝感染史,长期酗酒等)的人群,如果发现眼睛出现异常表现,尤其是巩膜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肝脏病变。

    2025-09-25 09:32:02
  • 肝癌早期皮肤症状

    肝癌早期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巩膜黄染、色素沉着等皮肤症状但无特异性,有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筛查,儿童肝癌症状与成人不同,长期酗酒者易患肝癌应避免,乙肝丙肝患者要积极治疗,孕妇患肝癌诊断治疗需谨慎。 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慢性乙肝、丙肝病史,长期酗酒,有肝癌家族史等,即使没有明显皮肤症状,也应定期进行肝癌相关筛查,如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肝癌。对于儿童肝癌患者,相对较为罕见,其皮肤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的人群更易患肝癌,应尽量避免酗酒;有乙肝、丙肝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特殊人群如孕妇患肝癌时,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2025-09-25 09:30:57
  •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危险度评估方法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评估基于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象计数,不同年龄人群评估基本遵此方法但需考虑生理差异,男女无性别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对评估无直接影响,有相关病史者评估核心仍为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象计数。 肿瘤大小:一般来说,肿瘤最大径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较小的肿瘤通常危险度相对较低,而较大的肿瘤危险度可能较高。例如,肿瘤最大径小于2cm时,往往提示较低的危险度;随着肿瘤最大径增大,危险度有升高趋势。 有丝分裂象计数:有丝分裂象是指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在胃肠间质瘤中,每50高倍视野(HPF)的有丝分裂象计数也是危险度评估的关键。有丝分裂象计数较低时,危险度相对较低;计数较高时,危险度则升高。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胃肠间质瘤的危险度评估基本遵循上述基于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象计数的方法,但需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生理差异对疾病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儿童胃肠间质瘤相对罕见,其危险度评估同样依据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象计数,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后续的监测和治疗决策上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耐受性等情况。对于女性和男性患者,在危险度评估上没有性别特异性的差异,均主要依据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象计数来进行评估。在生活方式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整体健康有益,但对于胃肠间质瘤的危险度评估本身并无直接影响,不过在制定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胃肠间质瘤危险度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既往疾病对胃肠间质瘤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但危险度评估的核心依旧是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象计数这两个关键指标。

    2025-09-15 13:20:56
  • 卵巢癌三期能痊愈吗

    卵巢癌三期较晚期,总体痊愈率低但有个体差异,受肿瘤特征、治疗情况、患者自身状况影响,经积极治疗部分可临床缓解但复发风险高,治疗后需长期密切监测,应个体化治疗并配合治疗及调整生活方式评估预后。 影响痊愈的因素 肿瘤特征:肿瘤的分化程度、基因突变情况等有关。分化程度差的肿瘤相对更具侵袭性,预后往往不佳;而某些有利的基因突变情况可能会对治疗反应等产生影响。例如,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某些治疗方案下可能有不同的预后表现。 治疗情况:规范且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手术是卵巢癌三期治疗的重要手段,尽量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使残余肿瘤灶越小越好,如残余肿瘤直径小于1cm,预后相对较好。术后的化疗也至关重要,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紫杉醇等方案,规范的化疗能够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患者自身状况:患者的年龄、一般健康状况等也有影响。年轻患者相对来说身体机能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相对更好一些;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面临更多挑战。 预后及后续监测 卵巢癌三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缓解,但复发风险较高。在治疗结束后需要长期密切监测,包括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CT、MRI等)、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对于卵巢癌三期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但总体上要认识到三期卵巢癌痊愈并非是普遍能达到的,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估预后情况。

    2025-09-15 13:18:33
  • 肺肿瘤会不会传染

    肺肿瘤不会传染,其发生与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遗传因素、肺部慢性疾病等相关,有肺肿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筛查。 吸烟: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肺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增加肺肿瘤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吸烟者患肺肿瘤的概率比不吸烟者显著增高。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致癌物质,如石棉、氡、铬、镍等,会增加患肺肿瘤的可能性。在石棉加工厂工作的工人,由于长期吸入石棉纤维,肺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空气污染:包括室内空气污染和室外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如烹饪时产生的油烟、燃料燃烧等;室外空气污染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等,这些污染物中含有的致癌物质可损害肺部健康,引发肺肿瘤。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个体患肺肿瘤的易感性。例如,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与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但这并不意味着肺肿瘤会在家族成员间传染,而是家族成员可能携带相同的易感基因。 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肺部慢性疾病,会使肺部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刺激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增加肺肿瘤的发生几率。 肺肿瘤不具备传染性,不会像传染病那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肺肿瘤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环境或生活方式因素,比如家庭中多人吸烟,这可能导致家族成员都面临较高的肺肿瘤发病风险,但这不是传染所致,而是相同的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有肺肿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筛查,如低剂量螺旋CT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肺肿瘤。

    2025-09-15 13:15: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