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各种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腹膜后纤维化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娟,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9年获北京大学内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北大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和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内科知识全面,对待患者细致、耐心,擅长各种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腹膜后纤维化等。展开
  • 盘状红斑狼疮是什么样的

    盘状红斑狼疮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肤损害为境界清楚、大小不等的盘状红斑或斑块,表面有粘着性鳞屑,好发于头面部呈蝶形分布,颜色、质地多样,活动期可伴瘙痒等,还可累及口唇黏膜;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长期紫外线暴露、家族遗传易感性等是诱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区别在于前者局限于皮肤损害,后者累及多内脏器官。 皮肤损害的颜色与质地 红斑颜色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有的较硬,有的相对柔软。在病情活动期,红斑可能会有轻度瘙痒或灼热感。随着病情发展,皮肤损害处可出现萎缩、瘢痕形成等情况,影响外观。 黏膜受累情况 部分患者可出现黏膜损害,常见于口唇部位,表现为红斑、糜烂、溃疡等,患者可能会有疼痛不适,影响进食等日常活动。 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女性发病几率相对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罹患。 生活方式与病史:长期紫外线暴露是诱发和加重盘状红斑狼疮的重要因素,因为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细胞,引发免疫反应异常。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若存在相关基因背景,在遇到环境等诱因时更易发病。此外,一些自身免疫相关的基础疾病或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也可能增加盘状红斑狼疮的发病风险。 与其他红斑狼疮类型的区别 盘状红斑狼疮相对局限于皮肤损害,一般不累及内脏器官,而系统性红斑狼疮除了有皮肤损害外,还会累及肾脏、心脏、肺等多个内脏器官,病情更为复杂严重。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以对两者进行区分,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往往有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的明显异常,且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的相应症状和检查异常。

    2025-07-21 17:31:58
  • 类风湿性关节炎忌吃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避免高盐、辛辣刺激性、生冷、高脂肪食物及酒精类饮品,特殊人群如孕妇和老年患者更要严格把控饮食以利于病情控制和维持机体状况 一、高盐食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避免高盐食物,过多摄入盐分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可能加重关节肿胀疼痛。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不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控制,日常应尽量将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 二、辛辣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加重。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可能影响机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抵御能力,应尽量减少食用。 三、生冷食物 如冰镇饮料、生鱼片等生冷食物,可能会使血管收缩,影响关节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尤其对于体质偏寒或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四、高脂肪食物 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会促进体内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合成,加重关节的炎症反应。有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会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加剧,应控制此类食物的摄入。 五、酒精类饮品 酒精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能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发生不良相互作用,加重肝脏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绝对避免饮酒。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了遵循上述饮食禁忌外,更要格外注意,因为任何食物的不当摄入都可能影响胎儿健康,需严格把控饮食;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更要严格遵守这些饮食禁忌,以维持机体营养平衡和病情稳定。

    2025-07-21 17:31:47
  • 苏打水能降低尿酸吗

    苏打水不能降低尿酸,高尿酸血症患者需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血尿酸水平,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具体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苏打水是一种碱性饮料,含有碳酸氢钠。一些人认为苏打水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然而,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实际上,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与pH值有关,当pH值降低时,尿酸的溶解度会降低,容易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肾脏等部位,导致痛风和肾损害等问题。因此,过度碱化血液可能会加重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情。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以下措施更为重要: 饮食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尿酸生成和降低尿酸排泄,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控制血尿酸水平非常重要。 适量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尿酸排泄。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尿酸代谢,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风险。 药物治疗:如果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不能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如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苏打水虽然不能降低尿酸,但适量饮用苏打水对健康并无明显危害。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每天饮用适量的苏打水是安全的。然而,对于患有高血压、肾脏疾病等疾病的人群,饮用苏打水可能需要谨慎,因为其中的钠含量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总之,苏打水不能降低尿酸,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血尿酸水平,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如果对血尿酸水平或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2025-07-21 17:24:33
  • 痛风能吃紫菜吗

    痛风患者病情稳定期可适量吃紫菜,每周1-2次、每次10-15克,选清淡烹饪方式,考虑个体差异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若食用后血尿酸升高或有不良影响则停食并调整饮食。 病情稳定期的食用量:当痛风处于缓解期,血尿酸水平控制较为理想时,可每周食用紫菜1-2次,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15克左右。这是因为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在血尿酸控制良好时适量摄入一般不会迅速升高血尿酸水平,但仍需严格把控量,以维持血尿酸的稳定。 烹饪方式的影响:紫菜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应尽量选择清炒、煮汤等清淡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红烧等会增加油脂和盐分摄入的做法。油脂摄入过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而盐分摄入过多可能导致水钠潴留,不利于痛风患者的病情控制。例如,油炸紫菜会使紫菜的嘌呤吸收和其他不利于痛风的成分增加,而清淡煮汤的方式相对更健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痛风病情的不良影响。 个体差异:不同痛风患者对嘌呤的代谢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血尿酸水平虽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对中等嘌呤含量食物的耐受性较差,即使是病情稳定期,也应谨慎食用紫菜,且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尿酸水平。如果食用紫菜后血尿酸明显升高,应立即停止食用紫菜,并调整饮食结构。 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若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由于紫菜本身含钠量相对较高,过多食用可能会加重高血压病情,同时其脂肪含量等也可能对高血脂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这类患者更要严格限制紫菜的摄入量。例如,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过量摄入紫菜会使血压难以控制在理想范围,因此这类患者在食用紫菜时需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循低嘌呤、低钠等饮食原则。

    2025-07-21 17:22:22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1997年和2009年分别有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分类标准,满足其中多项可确诊。 1.临床表现: 多系统受累: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脱发、口腔溃疡、胸膜炎、心包炎、肾炎等症状。 血液系统异常: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自身抗体:约90%的患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抗体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自身抗体检测: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抗体等。 补体:C3、C4水平降低。 其他检查:如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包积液、心肌损害。 胸部X线或CT:可发现胸膜炎、肺炎。 肾脏活检:可明确狼疮肾炎的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 4.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包括11项,满足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2009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包括11项,满足其中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怀疑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2025-07-21 17:17: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