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三尖瓣轻度反流的症状
三尖瓣轻度反流情况不一,无症状时因对心脏整体功能影响小,多数人可长期无症状;有症状时可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量增加时呼吸困难、心悸,长期还可能出现右心功能轻度影响相关的下肢轻度水肿等,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表现有差异。 有症状情况 疲劳乏力:由于心脏轻度反流后,心脏泵血功能稍有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和氧供相对略有减少,尤其是对于本身生活方式不太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的人,更容易出现疲劳乏力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在进行较剧烈运动后更易察觉,老年人则可能日常活动稍多就会感到乏力。 呼吸困难:在活动量增加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脏反流影响了肺循环的正常功能,导致肺部淤血等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冠心病等病史,轻度三尖瓣反流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的表现;女性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可能相对更易在某些情况下感觉到呼吸困难,但这并非绝对,主要还是取决于心脏反流对整体循环的影响程度。 心悸: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异常,自己能明显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如果存在基础的心律失常等病史,轻度三尖瓣反流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悸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心悸的感受可能因个体对心跳变化的敏感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人对心跳变化相对更敏感,老年人可能因耐受等因素表现相对不典型。 右心功能轻度影响相关表现:长期的三尖瓣轻度反流可能会逐渐影响右心功能,进而出现下肢轻度水肿,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右心功能受影响后,体循环回流受阻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对于有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可能会加重这种下肢水肿的表现,而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病史的人群,轻度三尖瓣反流可能会使病情相对更易出现进展相关的症状变化。
2025-10-29 11:27:18 - 
                        
吃降压药能吃橙子吗
吃降压药时能否吃橙子分情况,一般高血压患者吃通常无大碍,特殊情况需注意:服用特定含呋喃妥因药物时大量吃橙子需注意,肾功能不全者吃需谨慎控量,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吃要考虑升糖指数及对血糖影响,需依个体情况权衡橙子食用量。 橙子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目前没有科学研究表明橙子会与常见的降压药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降压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来说,适量吃橙子不会干扰降压药在体内的代谢等过程。例如,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橙子中的成分不太会与之发生冲突,正常食用橙子不会影响该类药物控制血压的作用。 特殊情况需注意 服用特定降压药时:如果正在服用含有呋喃妥因成分的药物来辅助治疗某些感染等情况,同时食用大量橙子可能需要注意。因为橙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呋喃妥因的代谢等,但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见,且是基于特定药物和大量食用橙子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常用降压药,一般的橙子食用量不会有此类问题。 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吃降压药同时吃橙子也需要谨慎。橙子含有一定量的钾元素,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钾能力下降,如果大量食用橙子,可能会导致血钾升高,而一些降压药可能对血钾有一定影响,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橙子的摄入量,因为过多钾摄入可能加重高钾血症风险,影响患者健康,需要根据个体肾功能情况和血钾水平来权衡橙子的食用量。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吃橙子要考虑橙子的升糖指数。橙子有一定糖分,虽然吃降压药时吃橙子本身与降压药关系不大,但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橙子对血糖的影响。如果同时服用降压药和控制血糖的药物,要注意橙子摄入对血糖的波动,因为血糖波动可能间接影响血压控制等情况,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安排橙子的食用量,以维持血糖和血压的稳定。
2025-10-29 11:26:20 - 
                        
男人左胸隐痛
左胸隐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等,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等疾病的表现,还可能与精神紧张等有关。如果出现左胸隐痛,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左胸隐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左胸隐痛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左胸隐痛。此外,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出汗等症状。如果怀疑是心脏疾病,应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就医。 2.肺部疾病:肺炎、胸膜炎、气胸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左胸隐痛。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3.肋间神经炎:肋间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导致左胸隐痛。疼痛通常呈针刺样或烧灼样,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可加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4.肋软骨炎:肋软骨炎可导致左胸肋软骨处疼痛,局部可有肿胀、隆起。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5.其他原因: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等也可能引起左胸隐痛。此外,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左胸隐痛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肺癌、主动脉夹层等。因此,如果出现左胸隐痛,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长期吸烟者等,出现左胸隐痛更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总之,左胸隐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29 11:23:19 - 
                        
降压表真的能降压吗
目前无科学研究证实降压表有确切降压功效,循证医学下血压稳定控制依赖规范医疗干预,一般高血压人群不能以降压表替代正规医疗,否则可能延误治疗增风险,应遵专业医生指导监测、调生活方式或用降压药,儿童高血压少见管理需专业评估不应轻信降压表,老年高血压常伴基础病需正规医疗管理,降压表不能替代正规方案应依个体病情制定合适降压方案。 一、降压表的科学依据分析 目前并无科学研究证实降压表具有确切的降压功效。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血压的稳定控制需要基于规范的医疗干预。正规的血压管理主要依赖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度运动等)以及经临床验证的降压药物治疗等方式。现有公开的医学文献中,未发现能够支持降压表可有效降低血压的相关研究证据,其所谓的“降压”作用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支撑。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建议 (一)一般高血压人群 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不能将降压表作为替代正规医疗干预的手段。若依赖降压表可能延误正规降压治疗时机,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风险增加。应遵循专业医生指导,通过监测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及必要时规范使用降压药物来合理控制血压。 (二)特殊人群 1.儿童人群: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若存在相关情况,更不应轻信降压表。儿童血压管理需格外谨慎,应通过专业儿科医生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合理饮食、适度活动等),严禁随意依赖无科学依据的产品,避免对儿童健康造成潜在不良影响。 2.老年人群:老年人高血压往往伴随多种基础疾病,更需正规医疗管理。降压表无法替代正规的降压治疗方案,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依据个体病情制定合适的降压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保障血压稳定,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2025-10-29 11:22:32 - 
                        
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和表现吃什么药
心肌缺血症状分典型(胸骨后等部位压榨闷痛等可放射且持续可缓解)与非典型(上腹部不适等及无胸痛的心悸等),用药有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特殊人群中老年需监测肝肾功能,孕妇哺乳期用药需评估,有出血倾向者用抗血小板药警惕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用他汀类需谨慎评估获益风险。 一、心肌缺血的症状和表现 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可分为典型与非典型情况。典型症状为胸痛,多发生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非典型表现包括上腹部不适、牙痛、肩背痛等,部分患者无明显胸痛,仅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可能症状不典型,需格外留意。 二、心肌缺血的用药 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能稳定斑块,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β受体阻滞剂:像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比如依那普利、氯沙坦,可改善心肌重构,降低血压。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经医生评估,权衡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有出血倾向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警惕出血风险,如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谨慎,需综合评估获益与风险。
2025-10-29 11:2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