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方媛副主任医师(120)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方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氯沙坦钾对治疗盐性高血压有效吗

    氯沙坦钾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AT受体抑制相关作用降压,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其对盐性高血压有改善作用,不同人群使用需考量,盐性高血压管理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且氯沙坦钾要个体化用药并关注用药反应及血压状况。 一、氯沙坦钾对盐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氯沙坦钾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特异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平滑肌上的A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发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功效,进而对盐性高血压起到降压作用。多项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在盐负荷状态下,该作用机制可有效干预盐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帮助降低血压水平。 二、临床研究对氯沙坦钾治疗盐性高血压的支持 (一)动物实验层面 有研究通过构建盐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给予模型动物氯沙坦钾干预后,发现实验动物的血压较未使用氯沙坦钾的盐性高血压模型动物显著降低,且肾脏等器官因盐性高血压导致的病理损伤也有所减轻,从动物实验角度证实了氯沙坦钾对盐性高血压的改善作用。 (二)临床研究层面 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盐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氯沙坦钾治疗一段时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例如部分纳入大量盐性高血压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用药后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提高,且在长期随访中,氯沙坦钾能持续稳定地降低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维持血压在相对稳定的正常范围。 三、不同人群使用氯沙坦钾治疗盐性高血压的考量 (一)老年盐性高血压患者 老年盐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使用氯沙坦钾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及耐受性可能与年轻人不同,要警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需综合评估其肝肾功能,由于氯沙坦钾主要经肾脏代谢,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相关的评估,但总体在符合用药指征时可考虑使用氯沙坦钾来控制盐性高血压。 (二)女性盐性高血压患者 女性盐性高血压患者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药物代谢。一般情况下,在符合临床用药标准时可使用氯沙坦钾治疗盐性高血压,但需关注用药过程中血压的波动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与性别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如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对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更为敏感,用药时需加强监测。 (三)有基础病史的盐性高血压患者 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盐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氯沙坦钾要谨慎,因为氯沙坦钾经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药物蓄积,需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来调整用药相关决策。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盐性高血压患者,氯沙坦钾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可能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同样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盐性高血压的综合管理中氯沙坦钾的定位 盐性高血压的管理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限制钠盐摄入是基础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而氯沙坦钾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选择,在盐性高血压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降压作用。它可以与限制钠盐摄入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协同发挥作用,进一步优化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但在应用氯沙坦钾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不能脱离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使用,同时要持续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血压控制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8 15:15:19
  • 年轻人窦性心律不齐怎么办

    年轻人中常见窦性心律不齐,正常窦性心律频率60-100次/分钟,窦性心律不齐指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同一导联P-P间期差异>0.12秒,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为生理现象。需观察监测,调整作息、适度运动、调节情绪;伴有其他症状或基础疾病时要进一步评估,儿童青少年也需关注,多数为生理现象,通过一般措施处理,异常及时就医。 一、了解窦性心律不齐的基本情况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年轻人中较为多见。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钟,而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年轻人的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呼吸节律的变化可影响窦性心律,吸气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从而出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二、一般处理措施 (一)观察与监测 年轻人若发现有窦性心律不齐,首先要观察自身有无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等。可以通过记录心电图(如动态心电图监测)来更全面地了解心律情况,动态心电图能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律失常情况。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且心电图无其他异常的年轻人,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自主神经功能的平衡,对心律的稳定有积极作用。 2.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例如,年轻人刚开始运动时,运动强度可以从低强度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避免因运动过度导致身体疲劳,反而影响自主神经功能。 3.情绪调节: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激动等不良情绪状态。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因为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进而影响心律。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一)伴有其他症状或基础疾病时 如果年轻人窦性心律不齐同时伴有明显的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或者本身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等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若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心脏超声等,以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病情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但一般首先还是以评估和观察为主,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二)儿童青少年特殊情况 对于儿童青少年中的窦性心律不齐,同样需要关注。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耐力、有无异常不适表现等。如果孩子在运动后出现明显的心慌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充足的休息等,促进其自主神经功能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健康成长。 总之,年轻人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后,首先要正确认识,多数为生理现象,通过观察、调整生活方式等一般措施进行处理,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2025-10-28 15:14:48
  • 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

    器质性心脏病会引发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水肿、晕厥等症状,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心脏病表现可能与男性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有非典型症状。呼吸困难因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致肺循环淤血引起,分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不同表现;胸痛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炎等;心悸由心脏节律或频率改变所致;水肿因右心衰竭体循环静脉压升高致外周组织液回流受阻引起;晕厥由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导致,且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别。 一、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器质性心脏病时,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例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使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功能下降,进而出现呼吸困难。 不同情况表现: 左心衰竭:多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在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右心衰竭:主要是体循环淤血引起,也可导致呼吸困难,但程度相对左心衰竭较轻。可伴有腹胀、食欲缺乏等胃肠道淤血表现。 二、胸痛 常见病因及机制: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缺氧,产生胸痛。典型的心绞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可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持续较长时间。 心包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炎症,如感染性(病毒、细菌等)、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肿瘤等),炎症刺激心包膜可导致胸痛,疼痛可因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而加重。 三、心悸 产生原因:器质性心脏病时,心脏节律或频率发生改变可引起心悸。例如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时,心房不规则颤动,心室率亦不规则,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另外,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也可能导致心悸,患者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增强、节律异常等。 四、水肿 发生原理: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使外周组织液回流受阻,导致水肿。常见于下肢,表现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开始时多见于踝部,下午明显,休息后可减轻;严重时可累及全身,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例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衰竭,出现水肿。 五、晕厥 引发因素: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可引起晕厥。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障碍,心率过慢,心输出量降低;或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射血,都可能导致晕厥发作,患者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器质性心脏病症状表现上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在某些心脏病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如不典型胸痛等;有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发生器质性心脏病的风险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早出现或更严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非典型症状,需要特别注意观察。

    2025-10-28 15:14:21
  • 高压150低压80正常吗

    血压高压150mmHg、低压80mmHg时,收缩压偏高,需分不同人群考量,如成年人要排除测量误差等因素,老年人要谨慎对待且关注动脉硬化等情况,特殊生活方式人群要调整生活方式,有病史人群要重视基础疾病对血压的影响,后续建议非同日多次测血压,1级高血压先尝试非药物干预,未达标则药物治疗。 一、血压数值分析 高压150mmHg,低压80mmHg,其中高压即收缩压,低压即舒张压。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正常范围一般在90-139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一般在60-89mmHg,由此可见收缩压150mmHg已超出正常收缩压范围,属于收缩压偏高。 二、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考量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一次测量出现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80mmHg的情况,首先要排除测量误差等因素,比如测量时是否安静休息了至少5分钟、血压计是否准确等。如果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则可考虑为高血压。如果是偶尔一次测量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近期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近期有熬夜、精神压力大、大量饮酒、剧烈运动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短时间内血压波动。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本身就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如果老年人出现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80mmHg的情况,需要更加谨慎对待。要考虑是否存在动脉硬化等情况,因为动脉硬化会使收缩压升高更为明显。同时,老年人在服用降压药物时需要更加小心,因为血压波动过大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所以老年人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降压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降压方案。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这类人群出现收缩压150mmHg的情况需要警惕高血压的发生。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还有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也会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对于这些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低盐饮食、戒烟、适当增加运动等,然后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有病史人群:如果本身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的人群出现收缩压150mmHg的情况,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血压的影响。肾脏疾病可能会导致水钠排泄障碍,内分泌疾病会影响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影响血压。这类人群出现血压异常时,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控制血压,因为血压升高会进一步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三、后续建议 首先建议在安静、休息状态下,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以准确判断血压情况。如果多次测量后确实收缩压处于140-159mmHg之间,属于1级高血压,这时候可以先尝试非药物干预措施,比如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体质指数BMI保持在18.5-23.9kg/m2)、均衡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钠盐摄入不超过6g,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等。如果经过3-6个月的非药物干预后血压仍未达标,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

    2025-10-28 15:13:57
  • 房间隔缺损的杂音特点

    房间隔缺损杂音产生机制是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致左向右分流,使右心室舒张期血流量增加、流出道相对性狭窄。典型杂音特点为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柔和杂音,强度一般为Ⅱ-Ⅲ级,不同年龄及病情下有差异,婴幼儿需与其他先心病杂音鉴别且动态观察,女性妊娠等特殊状态下杂音可能变化,有基础病史患者杂音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综合评估。 一、房间隔缺损杂音产生的机制 房间隔缺损时,由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会出现左向右分流。分流使得右心室舒张期血流量增加,大量血液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导致右心室排血量增多,引起右心室流出道相对性狭窄,从而产生杂音。 二、典型杂音特点 (一)部位与性质 1.部位:杂音最典型的部位是胸骨左缘第2-3肋间。这是因为右心室流出道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相对表浅,血液分流引起的血流变化在此处更容易产生可闻及的杂音。 2.性质:多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性质较柔和。这是由于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增加,形成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产生的湍流引起的柔和喷射样声音。 (二)强度 一般为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响度相对较轻。但如果房间隔缺损分流量较大时,杂音强度可能会有所增强,但通常不会达到Ⅳ级以上的响亮杂音。 三、不同年龄及病情下的杂音差异 (一)儿童时期 儿童房间隔缺损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上述典型杂音特点较为明显。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分流量相对固定时,杂音的特征相对稳定。例如,在学龄前儿童中,胸骨左缘第2-3肋间的收缩期柔和喷射性杂音是房间隔缺损比较典型的表现。 (二)成人时期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会出现右心室肥厚等情况。此时杂音特点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比如杂音强度可能会因右心室肥厚导致流出道狭窄程度改变而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杂音的部位和性质仍有一定的典型性。不过,部分成人患者可能由于合并其他心脏病变或心肺功能变化,杂音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以胸骨左缘相关部位的收缩期杂音为主要特征。 四、特殊人群的杂音特点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房间隔缺损时,由于其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复杂。在听诊杂音时,要注意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杂音相鉴别。婴幼儿的胸廓相对较薄,传导较好,可能使得杂音相对更容易被听到,但判断仍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同时,由于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对于杂音的观察要动态进行,因为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分流量可能会改变,杂音特点也可能相应改变。 (二)女性患者 女性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从而使杂音特点发生一定变化。妊娠时血容量增多,右心负荷加重,可能导致分流量增加,进而可能使杂音强度增强或性质有所改变。所以对于女性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和杂音变化情况。 (三)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本身有其他基础心肺疾病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肺功能状态会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进而影响杂音特点。例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患者肺通气功能受限,可能会间接影响心脏的血流,使得房间隔缺损的杂音表现不典型,此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心脏杂音的影响,全面评估病情。

    2025-10-28 15:13: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