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血压140/100mmHg有危险吗
血压140/100mmHg属2级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具危险性,对心血管系统会增加心脏负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其他器官如肾脏、眼底有不良影响,不同人群如中青年、老年、特殊病史人群有不同应对方式,需据此控压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增加心脏负担:血压升高时,心脏需要更用力地将血液泵出以供应全身,长期如此会使左心室肥厚,进而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显著增加。例如,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的人群,其心脏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发生改变,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等,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脂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弹性减退,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引起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若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能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对肾脏的影响: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肾小球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肾衰竭。据统计,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约10%的高血压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对眼底的影响: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病变,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率较高,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初步评估高血压对眼底血管的损害程度。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中青年人群:中青年出现140/100mmHg的血压,可能与长期高盐饮食、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这类人群应首先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盐的摄入,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同时要缓解精神压力,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如果通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未达标,则需要考虑药物治疗。 老年人群:老年人血压140/100mmHg时,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程度较高,更易出现血压波动。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一般起始降压目标可以相对宽松一些,但也需逐渐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要密切关注血压波动情况,因为老年人对血压变化的耐受性较差,血压骤升骤降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另外,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 特殊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对心、肾、眼底等器官的损害会更加严重,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一般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并且要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若患者有痛风病史,应避免使用会引起血尿酸升高的降压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等,可选择ARB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血尿酸影响较小的药物。 总之,血压140/100mmHg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血压,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09 13:28:59 -
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准确测量血压需注意多方面。测量前要在安静适宜环境休息,正确佩戴袖带,操作电子血压计,读取结果并理解意义,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按步骤操作并依人群调整可提高测量准确性为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一、测量前准备 1.环境要求:测量时应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下测量,因为温度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值。例如,寒冷环境可能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炎热环境可能使血管扩张,血压偏低。 2.身体准备:测量前应休息至少5分钟,保持心情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血压的稳定性。比如,运动后立即测量血压,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二、正确佩戴袖带 1.袖带位置:将袖带平整地缠绕在上臂中部,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厘米,确保袖带中心位置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如果袖带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袖带过低会导致测量值偏高,过高则会导致测量值偏低。 2.袖带松紧度:袖带应能轻松插入1-2指为宜,过松会使袖带气囊部分漏气,导致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过紧则会压迫血管,使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三、操作电子血压计 1.启动设备:按下电子血压计的启动按钮,设备会开始自检等准备工作。 2.开始测量:通常设备会自动开始充气、测量血压的过程。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手臂。充气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感,这是正常现象。 四、读取测量结果 1.查看屏幕显示:测量结束后,电子血压计会自动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等测量结果。应仔细读取这些数值,并记录下来。 2.理解数值意义: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脉搏则反映了心脏的跳动频率。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一般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9mmHg之间,脉搏在60-100次/分钟之间,但具体数值会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的血压通常会偏高一些,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而运动员的脉搏可能会相对较慢,但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也是正常的。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一般来说,袖带的宽度应至少覆盖上臂的2/3,长度应能完全环绕上臂。由于儿童可能不太配合测量,家长应在其安静状态下尽量准确测量,并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2.老年人:老年人测量血压时,应注意测量前的准备工作要更充分,测量时动作要轻柔。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血管硬化等问题,测量时过度充气或袖带过紧可能会对其造成不适。同时,老年人的血压波动可能较大,建议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以获取更准确的血压情况。 3.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且在测量时尽量保持与平时相同的状态,包括用药情况等。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对于准确测量血压非常重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可以提高血压测量的准确性,为健康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2025-10-09 13:28:08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状是什么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罕见进行性心血管疾病,症状多样且因人群不同有不同呈现,包括呼吸困难(活动后始现,随病情进展休息时也有,儿童、女性、吸烟人群有不同特点)、乏力(影响生活工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及易被忽视或误诊情况不同)、胸痛(劳累后发作,有基础心血管病史者易混淆)、头晕或晕厥(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不同人群表现及易混淆情况不同)、咯血(少量常见,有慢性咳嗽或吸烟史者易被忽视)、右心衰竭表现(病情进展出现,不同人群表现及易混淆情况不同),症状逐渐进展,不同人群进展速度有别,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影响生活质量。 呼吸困难:这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参与以往能进行的运动;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或孕期可能因身体负担加重而使呼吸困难症状更明显;有吸烟史的人群,由于烟草对肺部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将其归因于衰老,但实际上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机体缺氧等因素有关;男性患者若本身工作强度大,可能会忽视乏力症状与疾病的关联,而女性患者在家庭和工作双重负担下,乏力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但也易被误诊。 胸痛:可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压榨性、隐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在劳累后发作胸痛,这是因为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缺氧所致;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胸痛症状可能与原有疾病的症状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头晕或晕厥: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站立不稳、频繁跌倒;老年患者发生头晕或晕厥时,需要警惕是否是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循环系统问题,同时要考虑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等其他问题;女性患者在体位变化时,如从卧位突然站立,更容易发生头晕,这与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血压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咯血:少量咯血较为常见,可能是由于肺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对于有慢性咳嗽病史的患者,咯血症状可能被忽视;吸烟的患者,咯血可能被误认为是吸烟引起的呼吸道黏膜损伤,而延误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右心衰竭表现: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如下肢水肿、腹胀、肝大等。儿童患者下肢水肿可能不明显,易被家长忽视;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等情况,水肿症状可能被混淆;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右心衰竭的症状可能加重,需要密切监测。 症状的发展过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症状通常是逐渐进展的。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轻度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可出现上述多种症状。在不同人群中,发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可能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而有基础疾病、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要更早发现和干预;老年患者病情进展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2025-10-09 13:27:31 -
如何治疗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治疗是综合过程,包括现场急救(立即休息、呼叫急救)、药物治疗(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物)、再灌注治疗(溶栓、PCI)、康复治疗(运动康复、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戒烟限酒、心理调节),还有特殊人群(老年、女性、儿童)注意事项,需多方面协同配合并个性化处理。 一、现场急救 1.立即休息:心肌梗塞发作时,患者应立刻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避免任何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可能使心肌梗塞情况恶化。 2.呼叫急救: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准确描述病情和所在位置,以便及时获得专业救治。 二、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例如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胸痛症状,但使用时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降低心肌梗塞复发风险。 三、再灌注治疗 1.溶栓治疗:在发病12小时内,若无溶栓禁忌证,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使堵塞的血管再通。但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更直接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或扩张狭窄血管,使心肌及时恢复血流。对于适合的患者,应尽早进行PCI,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四、康复治疗 1.运动康复:在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展适度的运动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运动康复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梗塞复发的可能性,患者必须戒烟限酒。 心理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因为心理因素也会对心脏健康产生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如血压、血糖等,药物选择需兼顾基础疾病,同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 2.女性患者:女性心肌梗塞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呼吸困难、上腹痛等,容易被忽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女性患者在用药方面也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如某些药物对月经等可能产生影响。 3.儿童患者:儿童心肌梗塞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儿童心肌梗塞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有关,治疗时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更要注重针对原发病的处理,且药物选择需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进行调整,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心肌梗塞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现场急救、药物治疗、再灌注治疗、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
2025-10-09 13:26:55 -
年轻人高血压怎么办
年轻人高血压需重视病因排查,涉及遗传、不良生活方式及疾病致继发性,需通过多次测血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可通过体重管理、饮食调整、运动、纠正生活方式、心理调节等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后血压未达标则个体化选药治疗,年轻人要严格自律监测血压,继发者积极治原发病。 一、病因评估 年轻人高血压需重视病因排查,其可能与多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占一定比例,若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发病风险可能增加。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如长期高盐饮食(每日钠摄入过多)、缺乏规律运动、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此外,某些疾病也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像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代谢亢进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而引起血压升高;肾动脉狭窄会因肾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二、全面检查评估 1.血压测量:需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血压,明确血压水平,区分是一过性升高还是持续性高血压。一般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高血压。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等情况;尿常规,排查蛋白尿等肾脏受损迹象;血生化检查,涵盖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评估代谢状况及脏器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排查甲状腺疾病相关高血压。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形态、肾动脉情况等;必要时行CT等检查,进一步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的潜在病因。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体重管理: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减轻体重,每减轻10%的体重,血压可能有一定程度下降。 2.饮食调整: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5g,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摄入;增加蔬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富含钾、钙、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 3.运动干预: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血压。 4.生活方式纠正: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饮酒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加重血压升高;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稳定。 5.心理调节: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血压。 四、药物治疗要点 若非药物干预3~6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需考虑药物治疗。选择降压药物时遵循个体化原则,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需注意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ACEI类药物可能引起干咳等。 五、特殊人群提示 年轻人需格外重视高血压管理,因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严格自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若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伴有头痛、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对于有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的年轻人,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从根源上控制血压。
2025-10-09 13: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