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降低心率药物有哪些

    不同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减慢心率,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等,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快;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阻滞钙通道减慢心率,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伊伐布雷定抑制窦房结If电流减慢心率,适用于特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钠-钾-ATP酶等减慢心率,适用于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等;镇静催眠药物部分通过中枢镇静间接减慢心率,用于情绪因素致心率增快患者,不同年龄人群使用各有特点和要求。 一、β受体阻滞剂 (一)机制 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心率,常见药物有美托洛尔等,其作用机制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能有效调控交感神经活性过高导致的心率增快情况。 (二)适用情况 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快,如高血压伴心率增快、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心率增快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若符合相应适应证且无禁忌证均可考虑使用,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对于儿童患者,仅在某些严重快速心律失常等特定严重情况下,经严格评估后谨慎使用。 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一)机制 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使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的钙内流减少,从而减慢心率,常见药物有维拉帕米等,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对减慢心率有明确作用。 (二)适用情况 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导致的心率增快,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应用需谨慎评估,例如儿童患者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心脏功能等情况,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适用。对于有房室传导阻滞等特定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患者需严格禁忌使用。 三、伊伐布雷定 (一)机制 特异性抑制心脏窦房结细胞的If电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从而减慢心率,这一作用机制通过多项临床试验得以明确。 (二)适用情况 主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当患者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存在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需依据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判定,儿童患者应用此药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需谨慎对待。 四、洋地黄类药物 (一)机制 通过抑制钠-钾-ATP酶,使细胞内钠浓度升高,进而通过钠-钙交换机制使细胞内钙浓度升高,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兴奋迷走神经,减慢心率,其作用机制经多年研究已较为清晰。 (二)适用情况 适用于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儿童患者使用洋地黄类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易出现毒性反应等问题。 五、镇静催眠药物 (一)机制 部分具有中枢镇静作用的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间接起到一定程度减慢心率的作用,例如苯二氮类药物,其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产生中枢镇静等效应,可能对心率有一定影响。 (二)适用情况 主要用于因焦虑、失眠等情绪因素导致心率增快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此类药物来降低心率,除非是因严重情绪问题且无其他更合适方法时谨慎使用,需考虑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

    2025-10-09 13:23:06
  • 左侧后背疼与心脏有关系吗

    左侧后背疼可能与心脏问题有关,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可致左侧后背放射性疼痛;但也可能由肌肉骨骼问题(背部肌肉劳损、脊柱病变)、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气胸)、消化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引起,出现左侧后背疼且持续不缓解或伴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 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也有部分患者疼痛会放射至左侧后背等部位。其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等,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从病理生理角度看,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发作诱因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因劳累诱发,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发作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往往更为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疼痛程度更严重,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左侧后背放射性疼痛。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缺血坏死。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高龄、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导致左侧后背疼的风险相对更高。 但左侧后背疼不一定都是心脏问题引起,还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导致,比如: 肌肉骨骼问题 背部肌肉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劳作等,可导致背部肌肉慢性劳损,引起左侧后背疼痛。这种疼痛多为酸痛、胀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长期从事伏案工作或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更易出现。 脊柱病变:像颈椎病、胸椎病变等。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当病变影响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时,可能出现左侧后背疼痛,同时常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胸椎病变如胸椎骨质增生、胸椎小关节紊乱等也可导致左侧后背疼痛,活动脊柱时疼痛可能会有变化。 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胸膜炎,炎症刺激胸膜可引起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左侧后背,同时常伴有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气胸也可出现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多突然发作,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左侧后背疼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患胸膜炎可能与感染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气胸可能与肺大疱破裂等情况相关。 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疼痛可放射至左侧后背,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常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病因素有所不同,比如女性在妊娠、肥胖等情况下更易患胆结石,而不同年龄的胆囊炎患者感染途径等也可能存在差异。 当出现左侧后背疼时,需要综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疼痛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如果左侧后背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胸部X线或CT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09 13:22:29
  • 突发心脏病的急救措施

    突发心脏病需立即判断患者状况,呼叫急救后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并解开束缚物,若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各自急救注意事项,包括操作轻柔、考虑基础疾病影响等,持续急救直至急救人员到来或患者恢复。 一、立即判断患者状况 1.观察患者表现:突发心脏病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可波及心前区、左肩、左臂等部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丧失、脉搏微弱或消失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突发心脏病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现相应症状,如婴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老年人突发心脏病更常见,往往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仔细辨别。 2.呼叫急救:一旦怀疑突发心脏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进行后续处理。 二、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 1.坐下或半卧位:让患者慢慢坐下或采取半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改善呼吸状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若突发疑似心脏病情况,需轻柔地将其置于舒适体位,如抱在怀中保持半卧位等;老年人本身可能行动不便,在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三、解开患者领口等束缚物 1.松开紧身衣物:迅速解开患者颈部的领带、领口的纽扣等束缚颈部和胸部的衣物,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对于女性患者,也要解开过紧的胸罩等。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衣物相对宽松,但也需检查是否有束缚胸部影响呼吸的情况;老年人的衣物可能因体型等原因更易束缚,要特别注意解开。 四、心肺复苏操作(若患者心跳呼吸骤停) 1.胸外按压:如果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儿童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1/3处,婴儿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1/3处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更靠近乳头连线中点的位置。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按压频率为至少100-120次/分钟。 2.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时,成人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潮气量足够使胸廓起伏,儿童和婴儿吹气要轻柔,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来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突发心脏病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在急救时要格外轻柔,心肺复苏的操作要严格按照儿童标准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要尽快联系儿科急救专家或有儿科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有基础疾病,在急救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急救措施的影响,如本身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胸外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当,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等情况。而且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等刺激反应不敏感,症状可能更隐匿,需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 3.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冠心病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突发心脏病时可能有更严重的表现,在急救过程中要尽量让患者保持其平时习惯的缓解方式相关的体位等,如平时发作时喜欢半卧位等,要尊重其习惯,同时尽快进行急救操作并联系其主治医生获取更多病情相关信息。

    2025-10-09 13:21:23
  • 高血压能不能吃甜食

    高血压患者食用甜食需谨慎,甜食因与体重增加、代谢干扰相关影响血压,患者要控制摄入量、选择合适甜食,儿童、老年及有其他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特殊情况需考虑并严格把控甜食摄入。 高糖饮食与体重增加的关联:过多摄入甜食会使人体摄入过多能量,若能量消耗不足,多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血压调节机制。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5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9%。例如,长期大量食用高糖甜食的人群,相较于饮食中甜食摄入少的人群,更易出现体重超标情况,从而增加高血压发生或加重高血压病情的可能性。 高糖饮食对代谢的干扰:过量甜食摄入会影响糖代谢和脂代谢。长期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较大,胰岛素分泌异常,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会使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促使血压升高。同时,高糖饮食还可能引起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这些都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患者食用甜食的合理建议 控制摄入量:高血压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甜食,但要严格控制摄入量。一般建议将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25g以下,最好不超过10g。例如,一块普通大小的巧克力(约20g)、一小杯含糖饮料(300ml左右)等,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食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 选择合适的甜食:尽量选择天然来源的含糖食物,如水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水果补充糖分相对健康一些。例如,每天吃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香蕉等水果,既能满足对甜味的部分需求,又能获取有益营养。而要避免过多食用加工甜食,如糖果、奶油蛋糕等,这些加工甜食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脂肪和食品添加剂等,对血压控制不利。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考虑 儿童高血压患者: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对其未来健康影响重大。儿童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限制甜食摄入,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多甜食不仅易导致肥胖,还可能影响其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发育。家长要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观念,避免让儿童接触过多高糖零食和饮料,以降低未来患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的代谢功能有所减退,对糖的代谢能力下降。老年高血压患者食用甜食更要谨慎,过量甜食可能加重其糖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选择甜食时,除了控制量,还应关注甜食的营养成分和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尽量选择低糖、低脂且营养相对均衡的食物来满足对甜味的少量需求。 有其他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若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那么对甜食的限制更为严格。因为高糖饮食会直接影响血糖水平,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而高血糖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情以及对血管等的损害。此类患者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精准控制甜食摄入。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过多甜食可能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所以也需要合理控制甜食量,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甜食来源。

    2025-10-09 13:20:18
  • 心率过快怎么办

    心率过快指成人安静时心率超100次/分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可通过休息放松、避免诱因改善;病理性需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如发热抗感染、贫血补相应物质、甲亢用药物等,若心率过快频繁发作伴不适或一般处理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一、明确心率过快的定义及常见原因 心率过快是指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其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病理性因素有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二、生理性心率过快的应对方法 休息与放松:当因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导致心率过快时,应立即停止相关活动,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通过放松身心,如做深呼吸,缓慢吸气并让气体在体内停留几秒后再缓慢呼出,重复几次,有助于使心率逐渐恢复正常。一般经过适当休息,心率可在较短时间内回归正常范围。 避免诱因:尽量避免饮酒、大量喝咖啡等易引起心率过快的行为。如果是因饮酒导致,可适当多喝些水,促进酒精代谢,同时保持环境通风,让身体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来帮助心率恢复。 三、病理性心率过快的应对措施 针对基础疾病治疗 发热:如果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发热导致心率过快,需要积极治疗感染。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感染,随着体温得到有效控制,心率通常也会随之下降。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热的处理需有所不同,儿童发热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等,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老年人发热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基础疾病,需更加谨慎评估病情。 贫血:对于贫血导致的心率过快,需要明确贫血的类型并进行相应治疗。如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同时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像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巨幼细胞贫血则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等。不同年龄人群贫血的原因及表现有差异,儿童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孕妇贫血会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等,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后,可通过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等)、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控制甲状腺功能。随着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心率过快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例如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要兼顾生长发育等问题。 心脏疾病:若是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率过快,需要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来改善心脏功能,从而降低心率;冠心病患者心率过快时,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等情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处理方式不同,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脏器功能的影响等。 四、就医建议 如果心率过快频繁发作、伴有胸痛、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或者通过休息等一般处理后心率仍不能恢复正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血液检查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2025-10-09 13:18: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