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血压高能顺产吗

    血压高是否能顺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若血压轻度升高、经合理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等且孕周、胎儿等情况合适有顺产可能,反之若血压明显升高伴严重并发症等则多建议剖宫产;顺产时要严格监测血压、做好分娩前评估、分娩中密切监护,高龄及有过不良妊娠史的血压高孕妇需更谨慎评估。 影响血压高顺产的因素 血压控制情况:如果孕妇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当休息等)以及必要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能够较好地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155mmHg,舒张压控制在90-105mmHg左右),且血压波动较小,那么顺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例如,有研究表明,经过规范降压治疗后血压稳定的轻度高血压孕妇,顺产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降低。 孕周:孕周合适也很关键。一般来说,孕周达到37周及以上,胎儿各器官发育相对成熟,此时如果孕妇血压情况允许,顺产的条件相对更有利。如果孕周过小,胎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顺产可能会增加胎儿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胎儿情况:胎儿的大小、胎位等情况也会影响。如果胎儿大小适中,胎位正常(如头位),那么相对更有利于顺产。但如果胎儿过大,或者存在胎位异常等情况,即使血压控制良好,顺产的难度也会增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分娩方式。 孕妇全身状况:除了血压情况,孕妇的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也需要评估。如果孕妇合并有心脏功能不全、肝脏功能严重损害、肾脏功能衰竭等情况,顺产会对孕妇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此时剖宫产是更安全的选择。 血压高孕妇顺产的注意事项 孕期严格监测血压:孕妇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情况,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做好分娩前评估:在分娩前,医生会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压、胎儿状况、孕妇全身脏器功能等,综合判断是否具备顺产条件。 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护:如果决定顺产,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护孕妇的血压、胎心、宫缩等情况。一旦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胎心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转为剖宫产。 特殊人群情况 高龄血压高孕妇:高龄孕妇本身顺产的风险相对较高,再加上血压高,风险进一步增加。这类孕妇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顺产的可行性,充分与医生沟通,了解顺产和剖宫产各自的利弊后再做出决策。 有过不良妊娠史的血压高孕妇:如果孕妇有过不良妊娠史,如之前顺产过程中出现过严重的血压相关并发症等,那么此次妊娠时顺产的风险会更高,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谨慎考虑是否顺产。 总之,血压高孕妇能否顺产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决定。

    2025-09-25 11:48:23
  • 妊娠期高血压会影响孩子健康吗

    妊娠期高血压对胎儿生长发育、宫内缺氧、早产有不良影响,孕妇需定期产检、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心态,且妊娠期高血压所生儿童远期健康可能有隐患,积极孕期管理可降低不良结局风险改善胎儿预后。 一、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影响胎儿获取营养和氧气,从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研究显示,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所生胎儿,平均出生体重往往低于正常孕妇所生胎儿。例如,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胎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明显升高,低出生体重会增加新生儿近期和远期多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发病几率相对更高。 二、对胎儿宫内缺氧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会使子宫胎盘血管痉挛,导致胎盘功能减退,进而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宫内缺氧可表现为胎心异常等情况。长期的宫内缺氧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发育,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比例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且缺氧程度不同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严重缺氧时甚至可能导致胎儿窘迫,危及胎儿生命。 三、对胎儿早产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时,可能会促使孕妇提前分娩,导致早产。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出生后面临的健康风险较高,如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喂养困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问题;免疫系统也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多项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群体。 四、特殊人群(孕妇)的注意事项 孕妇若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胎心等情况。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灌注。同时,要保持合理的饮食,控制盐分摄入,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同时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血压等情况进而影响胎儿健康。 五、对胎儿远期健康的潜在影响 有研究追踪随访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所生的儿童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隐患,比如血压调节功能可能与正常妊娠所生儿童有所不同,日后发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相对升高;在神经心理发育方面,也有部分研究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不过总体来说,通过积极有效的孕期管理,多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可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改善胎儿的预后情况。

    2025-09-25 11:47:23
  • 高血压高血脂能吃核桃吗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可吃核桃但需适量,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有一定调节作用,不过过量食用因热量高可能不利病情;食用量应控制在每天3-5个左右,烹饪选清蒸等健康方式,还需考虑个体差异,如合并其他疾病、老年或年轻且久坐等不同情况对食用量的不同要求。 一、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能否吃核桃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可以吃核桃,但要注意适量。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血脂平衡。不过,核桃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总体热量较高。 (一)对血脂的影响 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健康的脂肪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代谢。有研究显示,长期适量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包括核桃),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可能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血脂异常状况。但如果过量食用核桃,其中的脂肪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进而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而肥胖又是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二)对血压的影响 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核桃会对血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高血压患者在食用核桃时需要关注整体的饮食热量和盐分摄入等情况。因为高血压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饮食的多个方面,虽然核桃本身对血压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如果因为食用核桃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引发体重上升,可能会间接影响血压控制。 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食用核桃的注意事项 (一)食用量的控制 一般建议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每天食用核桃的量控制在3-5个左右。因为即使是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也会转化为热量储存起来。例如,每100克核桃大约含有600千卡左右的热量,过量食用容易使热量过剩,不利于体重和血脂、血压的控制。 (二)烹饪方式的选择 应尽量选择清蒸、凉拌等健康的烹饪方式食用核桃,避免油炸核桃。油炸会增加核桃的油脂含量,使原本相对健康的坚果变得高热量且不健康,不利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病情控制。 (三)个体差异考虑 不同的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个体情况不同,比如有的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这时候对核桃的食用量需要更加严格控制。因为核桃中的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在体内代谢也会对血糖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评估整体的饮食计划来确定核桃的食用量。对于老年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核桃时更要注意细嚼慢咽,防止消化不良等情况发生。而年轻的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如果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则更需要严格控制核桃的摄入量,因为久坐加上高热量坚果的过量食用更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加重病情。

    2025-09-25 11:46:36
  • 治疗高血压前列腺的药

    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α受体松弛平滑肌改善排尿及降血压,适用于伴高血压者)、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使前列腺缩小改善排尿,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大的患者),二者可联合用于症状严重、前列腺体积大的患者但需监测血压,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其他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女性用药要谨慎,有其他病史者需考虑药物相互影响及调整剂量等。 一、α受体阻滞剂 (一)作用机制 通过阻断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α受体,松弛平滑肌,降低尿道阻力,改善排尿症状,同时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作用,适用于同时有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二、5α还原酶抑制剂 (一)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改善排尿症状,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对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小,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增大的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 三、联合用药情况 (一)α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 对于症状较严重、前列腺体积较大的患者,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既改善排尿症状,又可能对血压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血压过度降低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在联合用药时更要谨慎观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在使用治疗药物时,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α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要提醒患者缓慢改变体位,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同时,对于5α还原酶抑制剂,要告知患者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但也要权衡其对前列腺增生和血压控制的益处。 (二)女性患者 女性一般较少发生前列腺增生,但如果是女性因其他疾病使用了可能影响类似前列腺组织的药物时,需谨慎。对于女性高血压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血压和可能涉及的类似前列腺组织相关功能的影响,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且要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 (三)有其他病史患者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在使用治疗前列腺的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例如,α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率变化等,需要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相互协调,避免不良相互作用。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时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因为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025-09-25 11:45:57
  • 诱发窦性心律不齐原因有哪些

    窦性心律不齐可由生理性、病理性原因及药物因素引发。生理性因素包括呼吸因素及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病理性因素涉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药物因素如使用拟交感神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当等也可诱发。 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自主神经功能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可能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成年人在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下,也可能因自主神经功能的短暂失调引发窦性心律不齐,比如长期熬夜的年轻人,由于睡眠不足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病理性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受到影响,可能诱发窦性心律不齐。例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常伴随窦性心律不齐的表现。 心肌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会影响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从而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广泛受损,心脏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结构存在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引发窦性心律不齐,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患儿,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 其他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可导致窦性心律不齐。例如,甲亢患者常表现为心率加快,同时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缓,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 神经系统疾病:颅内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响到心脏的神经调节中枢时,可能会引发窦性心律不齐。例如,老年人患有脑出血后,由于颅内压升高或脑组织受损,干扰了心脏的神经调控,导致窦性心律不齐。 感染性疾病: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引发窦性心律不齐。儿童在发生严重感染时,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诱发窦性心律不齐。例如,使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可能会导致心率加快,引发窦性心律不齐;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当,也可能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诱发窦性心律不齐。在临床用药中,需要密切关注药物对心脏节律的影响,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

    2025-09-25 11:43: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