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心脏痉挛的原因
心脏痉挛受多种因素影响,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有中青年及绝经后女性易因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供血减少,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可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发痉挛;全身性因素中,围绝经期女性、中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易因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病患者易因自身免疫反应致血管内皮异常,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长期口服避孕药女性易因血液高凝引发心脏痉挛;药物因素方面,麦角新碱等血管收缩剂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可诱发心脏痉挛,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需特殊注意。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 (一)冠状动脉痉挛 1.年龄与性别影响 中青年人群相对较多见,女性在绝经前发病率相对男性较低,但绝经后风险增加。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心肌供血短暂减少,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内皮细胞可以分泌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物质,当内皮功能受损时,一氧化氮分泌减少,血管容易发生痉挛。例如有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中部分存在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功能。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过度饮酒也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也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 (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1.病史相关影响 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高血压会持续冲击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增加血管痉挛的可能性。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紊乱,影响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从而易发生心脏血管痉挛。 二、全身性因素 (一)内分泌紊乱 1.年龄与性别因素 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内分泌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相关的心脏痉挛情况。对于中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引发心脏痉挛,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影响血管的调节功能,增加心脏血管痉挛的风险。 2.病史相关影响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累及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心脏痉挛。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自身抗体可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容易发生痉挛。 (二)血液系统因素 1.高凝状态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在心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刺激血管引发痉挛。此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由于避孕药中的成分可能影响凝血功能,使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也增加了心脏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 三、其他因素 (一)药物因素 1.药物使用与心脏痉挛关系 某些药物可能诱发心脏痉挛,比如麦角新碱等血管收缩剂,在临床使用中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也可能引发心脏痉挛,需要密切监测。 2.特殊人群药物使用注意 儿童患者在用药时更需谨慎,一般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心脏痉挛的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可能导致心脏痉挛的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肝肾功能等调整用药。
2025-10-09 13:52:01 -
血压88/55mmHg正常吗
血压88/55mmHg属低血压范围,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常见于体质弱女性,无自觉症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病理性继发于疾病或与年龄有关,会有危害,需治疗基础疾病或医学干预,要根据类型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健康。 一、血压88/55mmHg是否正常 血压88/55mmHg属于低血压范围。正常血压范围一般收缩压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所以88/55mmHg的血压值低于正常范围。 二、低血压的类型及特点 (一)生理性低血压 1.常见人群:部分健康人群,尤其体质较弱的女性,血压虽达到88/55mmHg,但无任何自觉症状,多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一般对健康影响不大。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sedentary(久坐)工作、饮食中营养摄入不均衡等可能导致生理性低血压,通过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如加强营养、适度运动等,血压可能会有所改善。 (二)病理性低血压 1.继发于某些疾病:如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这类疾病会使身体处于消耗状态,导致血压降低;还有像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的二尖瓣狭窄等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供血功能,从而引发低血压。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心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病理性低血压情况,且一旦发生可能会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甚至增加跌倒等风险。 三、低血压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一)危害 1.对一般人群:血压88/55mmHg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眼前发黑、晕厥等情况,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 2.对特殊人群 老年人:除了上述一般人群的危害外,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为低血压会使心脑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长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如脑供血不足可能引发脑梗死风险增加,心脏供血不足可能诱发心绞痛等。 儿童:儿童时期血压过低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充足的血压是保证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以支持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长期低血压可能导致儿童体力、智力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二)应对措施 1.生理性低血压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体质瘦弱的女性等生理性低血压人群,要注意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升血压,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如1-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了解自身血压波动情况。 2.病理性低血压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病理性低血压,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肺结核患者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则需要针对具体的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如主动脉瓣狭窄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等。 医学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医学措施来提升血压,如使用一些改善循环等药物辅助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药物使用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总之,血压88/55mmHg属于低血压情况,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关注和处理,以保障身体健康。
2025-10-09 13:50:53 -
心脏旁边疼是怎么回事
心脏旁边疼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气胸)、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肋软骨炎、颈椎病);出现心脏旁边疼应立即休息,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立即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心脏旁边疼可能是严重疾病表现,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疼痛可位于心前区,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劳累、情绪激动、饱食等可诱发。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心包炎:心包发生炎症,可出现心前区疼痛,疼痛可因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而加重,可伴有发热、心悸等症状。各种感染(如病毒、细菌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心包炎,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感染性心包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时有发生。 心肌炎:心肌发生炎症性病变,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患者可出现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病史。 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胸膜发生炎症,疼痛多位于胸廓侧部或前部,可放射至肩部,疼痛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均可导致,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结核性胸膜炎在中青年中较为常见。 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引起胸痛,多为突然发生的一侧胸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随后可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可危及生命。多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也可见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肋软骨炎:肋软骨发生炎症,表现为胸前部位疼痛,局部可有压痛,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可反复发作,劳累、外伤等可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颈椎病:颈椎病变刺激神经根,可引起心前区疼痛,疼痛多为隐痛、酸痛等,可伴有上肢麻木、无力、颈部疼痛等症状,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相对多见。 出现心脏旁边疼的应对措施 首先应立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观察疼痛是否缓解。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晕厥、大汗淋漓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 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可能安排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血液生化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心脏旁边疼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如果儿童出现心前区疼痛,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年人:老年人心脏旁边疼需警惕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老年人往往基础疾病较多,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所以更要重视,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女性:女性心脏旁边疼有时可能与乳腺疾病、神经官能症等有关,但也不能忽视心血管疾病。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需要综合评估。 总之,心脏旁边疼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09 13:49:27 -
为什么感冒血压高
感冒时因炎症反应等致血压升高,一般人群血压多暂时升高,高血压患者易大幅波动增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老年人更易波动且加重基础病,可通过积极治感冒、监测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应对感冒时的血压升高以保障健康。 一、感冒时血压升高的机制 感冒时,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对抗病原体。一方面,感冒引发的炎症因子等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有研究发现,在感冒状态下,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等交感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进而使得血压上升;另一方面,感冒导致的发热会使机体代谢加快,心脏需要泵出更多的血液来满足代谢需求,心脏负荷增加,也可能促使血压升高。 二、不同人群感冒时血压升高的特点及影响 (一)一般人群 对于没有基础血压问题的一般人群,感冒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感冒病情的缓解,血压多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如果感冒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血压升高可能会较为明显,甚至可能对心脑血管等器官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不过一般在感冒康复后这种影响会消失。 (二)高血压患者 本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感冒时血压更容易出现较大波动。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感冒引发的交感神经兴奋、炎症反应等因素更易导致血压大幅升高。血压的不稳定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比如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这类患者在感冒期间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感冒时血压升高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且更易出现血压大幅波动。同时,老年人往往还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感冒时血压升高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所以老年人感冒后要特别关注血压变化,加强护理和监测。 三、应对感冒时血压升高的措施 (一)积极治疗感冒 选择合适的抗感冒药物来缓解感冒症状,如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的药物来退热、缓解头痛等症状。但要注意,在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成分,比如某些含有伪麻黄碱的复方感冒药,伪麻黄碱可能会通过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用。通过控制感冒病情,从根源上减少因感冒引发血压升高的因素。 (二)监测血压 无论是一般人群还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冒期间都要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测量血压,如晨起后和傍晚时分,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三)生活方式调整 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疾病。同时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血压。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盐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一般建议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还要保证合理的水分摄入,保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总之,感冒时血压升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人群在感冒时血压升高的表现和影响有所不同,通过积极治疗感冒、监测血压和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来应对感冒时可能出现的血压升高情况,以保障身体健康。
2025-10-09 13:49:03 -
血压100/60
血压100/60mmHg属正常血压范围中低压稍低情况,不同人群情况不同,无不适者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维持,有不适者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据不同人群进行相应检查与处理。 一、血压100/60的基本情况 血压100/60mmHg属于正常血压范围中的低压(舒张压)稍低情况。正常血压范围一般收缩压(高压)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所以100/60mmHg的舒张压处于正常低值。 (一)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 成年人:对于健康成年人,若没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可能是个体差异导致,部分人群基础血压就偏低。但如果有基础疾病或者出现了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就需要进一步评估。比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舒张压过低可能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正常血压范围可适当放宽,但100/60mmHg的舒张压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伴有动脉硬化等情况,也需要关注是否因舒张压过低影响脏器灌注。比如脑部灌注不足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等问题。 儿童:儿童不同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不同,一般年龄越小血压越低。如果是儿童血压100/60mmHg,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判断是否正常。例如学龄前儿童正常舒张压一般在40-80mmHg左右,100/60mmHg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舒张压偏高,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是否有肾脏疾病等影响血压的因素。 二、相关健康影响及应对 (一)无不适症状的情况 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对于成年人来说,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富含蛋白质、铁等的食物,因为缺铁可能导致贫血,间接影响血压情况。同时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压过度波动。 老年人:老年人除了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外,要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同时要注意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如从卧位突然站起,防止因舒张压过低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引起头晕摔倒等意外。 儿童:儿童若血压100/60mmHg且无不适,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监测血压变化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的发育情况。 (二)有不适症状的情况 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无论是成年人、老年人还是儿童,都需要及时就医。 成年人:就医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会安排血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肾功能等检查,以排除贫血、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导致血压异常的病因。如果是贫血引起的舒张压相对偏低导致不适,会根据贫血的原因和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如缺铁性贫血则补充铁剂等。 老年人:除了上述检查外,还会重点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动脉硬化程度等情况。可能会调整生活方式的建议,或者根据具体病因给予相应处理。例如如果是因为心脏疾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舒张压过低及不适,会针对心脏疾病进行治疗。 儿童:儿童出现血压100/60mmHg伴有不适,医生会更谨慎地进行检查,可能会考虑肾脏疾病等儿童常见的导致血压异常的因素。比如进行尿液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2025-10-09 13: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