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新冠康复后心脏老突突是怎么回事
新冠康复后出现心脏老突突的情况,可能由心肌损伤、心律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需通过休息与观察、就医检查、生活方式调整来应对,若频繁发生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一、可能的原因 (一)心肌损伤 新冠病毒可能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引发心肌炎症等损伤。有研究表明,部分新冠康复患者心肌酶谱会出现异常,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等升高,提示心肌存在损伤,进而可能导致心脏跳动异常,出现老突突的感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感染后若病毒对心肌有侵袭,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感染新冠后更易出现心肌损伤相关的心脏不适。 (二)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新冠感染康复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或存在炎症反应等,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动过缓等窦性心律失常。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感染新冠后更易诱发窦性心律失常;年轻人若感染后身体应激反应明显,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律失常相关的心脏突突感。 2.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心脏电生理紊乱,从而导致早搏发生。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染新冠后更易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感染新冠康复后也更易出现早搏相关的心脏不适。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新冠感染过程中身体的应激、发热等情况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失调。比如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时,会使心率加快,出现心脏老突突的感觉。不同性别人群均可发生,一般来说,女性在感染后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对更易出现一些情绪相关的诱发因素,但本质是自主神经平衡失调。 二、应对建议 (一)休息与观察 感染新冠康复后出现心脏老突突的情况,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时间恢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年轻人可以适当减少活动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老年人则需要更充分的休息,避免劳累。观察心脏不适的频率、持续时间等情况,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且很快缓解,可以先通过休息观察。 (二)就医检查 如果心脏老突突的情况频繁发生,或者伴有胸闷、胸痛、头晕、黑矇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如肌钙蛋白、CK-MB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更好地捕捉到心脏电活动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心脏不适的情况。 (三)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都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适量运动,年轻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脏老突突的情况。 总之,新冠康复后出现心脏老突突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
2025-10-09 13:46:43 -
血压高症状的早期表现
血压高症状早期表现多样,有常见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晕、疲劳,还有其他可能的早期表现如心悸、鼻出血、视力模糊,不同人群有特殊早期表现差异,老年人可能步态不稳,年轻人以头痛头晕为主且易因生活方式掩盖症状,女性特殊时期血压波动有相应表现,出现相关症状且有高危因素人群应及时测血压早期发现异常。 一、常见的一般症状 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见于前额两侧的太阳穴部位或后脑部。这是因为血压升高时,脑血管受到压力刺激,引起血管痉挛或扩张导致头痛。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对头痛的耐受性相对不同,而年轻人群可能更易察觉头痛的异常。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更易出现因血压波动引发的头痛。 头晕:头晕感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头重脚轻、昏昏沉沉的感觉。血压波动时,脑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脑部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对于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留意头晕等早期表现,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他们在血压变化时更易出现相关症状。 疲劳: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血压升高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身体处于一种相对“劳累”的状态。长期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的人,出现疲劳症状时更需警惕血压问题。 二、其他可能的早期表现 心悸:部分患者会感觉心跳异常,出现心悸现象,即自觉心脏跳动过快、过强或节律不齐。血压升高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从而导致心悸。有基础心脏疾病或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在出现心悸时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 鼻出血:血压升高时,鼻腔内的小血管可能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出血,表现为鼻出血。这是因为血压升高使得血管壁压力增大,鼻腔血管相对脆弱时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相对更易出现因血压高导致的鼻出血情况。 视力模糊:血压波动可能影响眼底血管,导致视力模糊。视网膜血管受到血压影响发生痉挛或轻微病变时,会影响视觉功能。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眼部血管就可能存在一定问题,血压高时更易出现视力模糊的早期表现。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早期表现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血压高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步态不稳。这是因为血压异常影响脑部供血,导致平衡功能受到影响。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等,血压波动对其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影响更为复杂。 年轻人:年轻人血压高早期可能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可能在血压轻度升高时就较敏感地察觉到不适。但年轻人往往生活方式较随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高盐饮食等,这些因素会加重血压升高的风险,且可能掩盖早期症状,导致延误就医。 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血压可能出现波动。孕期女性血压高早期可能表现为轻度水肿,尤其在脚踝、小腿部位,这是因为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血压升高影响体液循环导致水肿。而月经周期前后,部分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血压,出现头痛、情绪波动等类似血压高的早期表现,需注意区分。 总之,血压高的早期表现多样,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当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尤其是有高血压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测量血压,以便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09 13:45:22 -
胸口憋闷是什么原因
胸口憋闷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肺疾病、消化系统问题、心理因素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心肺疾病: 心脏问题: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胸口憋闷。 肺部问题:如肺炎、肺气肿、哮喘等,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也可能导致胸口憋闷。 建议:如果胸口憋闷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光或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2.消化系统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引起胸口憋闷、烧心等症状。 胃溃疡:胃溃疡可引起上腹部疼痛,但也可能放射到胸口部位,导致胸口憋闷。 建议:如果胸口憋闷与饮食有关,如饱餐后、卧位时加重,伴有反酸、烧心、上腹痛等症状,可考虑就诊消化内科,进行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胸口憋闷、气短等症状。 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时,可能出现突然的强烈恐惧和不适感,伴有胸口憋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建议:如果胸口憋闷与情绪有关,可考虑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 4.其他原因: 贫血:贫血时,氧气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胸口憋闷。 过度换气综合征:过度通气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也可能出现胸口憋闷。 建议:其他可能导致胸口憋闷的原因还包括胸膜炎、肋软骨炎、胸椎病变等。如果胸口憋闷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胸口憋闷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特殊情况的提示: 儿童:儿童胸口憋闷可能与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理因素等有关。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胸口憋闷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孕妇:孕妇胸口憋闷可能与子宫增大、心脏负担增加、贫血等有关。在孕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胸口憋闷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此外,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胸口憋闷。老年人在出现胸口憋闷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有吸烟史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史:这些人群更容易出现呼吸系统问题,导致胸口憋闷。应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预防呼吸道感染。 有心血管疾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胸口憋闷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加重信号。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长期服药: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或影响心脏功能,导致胸口憋闷。如果怀疑药物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胸口憋闷可能是一种轻微的不适,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压力等,有助于预防胸口憋闷的发生。
2025-10-09 13:45:04 -
高血压,冠心病人能吃辣椒吗
高血压、冠心病人能否吃辣椒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个体情况判断,适量食用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适量摄入辣椒中某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有潜在益处,但过量食用会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个体情况不同,如老年、特殊生理时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病情不稳定者更需严格控制或禁止食用辣椒,病情稳定者食用也需谨慎从小量尝试并监测身体状况,不适则及时就医调整。 一、高血压、冠心病人食用辣椒的相关情况分析 (一)适量食用辣椒对部分高血压、冠心病人可能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辣椒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潜在益处。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等成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对于维持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非常重要,良好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血压的稳定以及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不过,这种益处是在适量食用的前提下,且不同个体对辣椒的反应存在差异。 (二)过量食用辣椒对高血压、冠心病人的不良影响 1.对血压的影响:过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辣椒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的波动。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血压的不稳定可能会加重病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2.对心脏的影响:过量食用辣椒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率加快以及血管收缩等情况会使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对于冠心病人而言,本身心脏的血液供应就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加重心脏负担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等心脏不适症状。 二、不同个体情况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对于老年高血压、冠心病人,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辣椒的耐受性较差,更应严格控制辣椒的摄入量,尽量避免过量食用辣椒。而年轻一些的高血压、冠心病人,如果平时有适量食用辣椒且身体耐受良好,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少量食用,但也需密切关注食用后的身体反应。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对辣椒食用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实际情况中,仍需根据个体的具体身体状况来判断。例如,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应避免过量食用辣椒,以免对自身和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男性高血压、冠心病人也应根据自身的血压、心脏功能等情况来合理调整辣椒的食用量。 (三)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饮酒者:本身吸烟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已经有不良影响,若再过量食用辣椒,会进一步加重对心血管的损害。这类人群更应严格限制辣椒的摄入,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方式,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2.缺乏运动者:缺乏运动的高血压、冠心病人,身体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过量食用辣椒可能更难代谢,从而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这类人群除了要控制辣椒摄入量外,还应适当增加运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四)病史因素 如果高血压病人伴有严重的血压波动难以控制,或者冠心病人近期频繁出现心绞痛等心脏不适症状,那么应严格禁止食用辣椒,以免加重病情。而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高血压、冠心病人,在食用辣椒时也需格外谨慎,从小量开始尝试,并密切监测血压和心脏状况。 总之,高血压、冠心病人能否吃辣椒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适量食用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是关键,若有任何不适需及时就医调整饮食等相关生活方式。
2025-10-09 13:44:33 -
有心脏病的人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有心脏病的人可选择富含钾、维生素C、膳食纤维的水果来维护心脏健康,如香蕉、橙子等补钾,草莓、猕猴桃等补维生素C,苹果、梨等补膳食纤维,同时需根据自身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适量、均衡原则并配合其他方面维护心脏健康。 一、富含钾元素的水果 (一)香蕉 香蕉是钾的良好来源,每100克香蕉约含钾256毫克。钾对于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和功能至关重要,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减轻心脏的负担。研究表明,充足的钾摄入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而高血压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每天吃1-2根香蕉较为适宜,但如果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香蕉的摄入量,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过多摄入香蕉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影响心脏传导等功能。 (二)橙子 橙子中钾含量也较为丰富,每100克橙子约含钾159毫克。橙子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心脏病的人可以每天吃1-2个橙子,既能够补充钾元素,又能摄入维生素C。不过,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橙子时需要注意其糖分含量,可在血糖控制平稳时少量食用,并监测血糖变化。 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一)草莓 草莓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7毫克。维生素C能够促进心血管健康,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抑制胆固醇的氧化,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等心脏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有心脏病的人可以经常食用草莓,每天吃100克左右较为合适。但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食用草莓前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 (二)猕猴桃 猕猴桃是维生素C的“宝库”,每100克猕猴桃含维生素C约62毫克。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同样具有抗氧化功效,能够保护心脏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此外,猕猴桃还含有精氨酸等成分,精氨酸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脏健康有益。有心脏病的人可以每天吃1-2个猕猴桃,但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如患有胃溃疡等疾病的人,不宜空腹食用猕猴桃,以免刺激胃肠道。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 (一)苹果 苹果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苹果约含膳食纤维2.4克。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通过结合胆酸等方式促进胆固醇的排出。同时,苹果中的果胶等成分也有助于调节血脂。有心脏病的人每天吃1-2个苹果较为适宜。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在血糖控制良好时食用苹果,并注意监测血糖,因为苹果含有一定量的糖分。 (二)梨 梨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梨约含膳食纤维3.1克。梨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其所含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间接对心脏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肠道健康与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良好的肠道环境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有心脏病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梨,每天1-2个,但对于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过多食用梨,以免加重胃肠道不适。 有心脏病的人在选择水果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适量、均衡的原则,同时注意与其他饮食、治疗等方面的配合,以更好地维护心脏健康。
2025-10-09 13: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