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心肌酶是什么并如何治疗
心肌酶是心肌细胞内一类酶的统称,常见肌酸激酶等,其升高常见病因有急性心肌梗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坏死释放入血,需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心肌炎(由病毒感染等致心肌炎症使心肌细胞受损释放,以休息为基础并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及其他如骨骼肌疾病、严重感染、创伤等(针对原发疾病处理),儿童心肌炎强调严格休息等,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综合判断治疗并权衡利弊,特殊病史人群如冠心病史者复发需警惕心梗,自身免疫病等病史者要考虑基础疾病累及心肌并兼顾处理。 一、心肌酶的定义与组成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一类酶的统称,常见的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CK-MB具有较高的心肌特异性,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K-MB会释放入血,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LDH及其同工酶在心肌梗死时也会升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AST在心肌和其他组织中均有分布,特异性不如CK-MB。 二、心肌酶升高的常见病因及治疗原则 (一)急性心肌梗死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阻塞,心肌缺血坏死,释放心肌酶入血。 治疗:需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可通过溶栓治疗(如在发病12小时内无禁忌证时使用溶栓药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供血。 (二)心肌炎 病因: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心肌炎症,心肌细胞受损后释放心肌酶。 治疗:以休息为重要基础措施,同时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为病毒性心肌炎),并给予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等)改善心肌代谢,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调节治疗。 (三)其他原因 病因:如骨骼肌疾病(剧烈运动、横纹肌溶解等)也可导致心肌酶升高,另外严重感染、创伤等也可能引起心肌酶变化。 治疗: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例如骨骼肌疾病引起者需减少剧烈运动、治疗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诱因等;感染导致者需积极控制感染等。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 儿童心肌炎相对常见,治疗时更强调严格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抗病毒治疗需根据病毒类型选择合适药物,且需密切监测心肌酶变化及心脏功能,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对心肌有潜在损伤风险的不恰当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心肌酶监测结合心电图等检查需更综合判断,治疗上需考虑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例如溶栓治疗需评估出血风险等。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冠心病病史者再次出现心肌酶升高需高度警惕心肌梗死复发,需尽快启动相关检查及治疗;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者出现心肌酶异常时,要考虑是否与基础疾病累及心肌等有关,治疗需兼顾基础疾病与心肌损伤的处理。
2025-10-09 12:58:18 -
红酒有影响冠心病吗
红酒对冠心病有不同影响,其中含多酚类物质有抗氧化等作用,适量饮用可能与冠心病风险降低有关联,过量饮用会致血压升高、血脂代谢紊乱、引发心脏问题等,不同人群饮用需注意,男性严格控制适量,女性更敏感且妊娠等情况禁饮,冠心病史及肝脏疾病人群不建议饮用红酒。 一、红酒中可能影响冠心病的成分及作用机制 红酒中含有多酚类物质等成分,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例如,研究发现其中的某些多酚可以帮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正常的血管内皮可以维持血管的舒张、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而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二、适量饮用红酒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 有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适量饮用红酒可能与冠心病风险降低有一定关联。这里的适量一般定义为成年男性每天饮用红酒不超过25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不超过125毫升。例如一些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发现,在适量饮用红酒的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适量红酒中的有益成分发挥了作用,如前面提到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喝红酒就可以预防冠心病,只是存在这样一种关联。 三、过量饮用红酒对冠心病的不良影响 如果过量饮用红酒,会带来诸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因素。首先,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次,过量饮酒会使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引起甘油三酯升高等情况,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另外,过量饮酒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四、不同人群饮用红酒需注意的情况 男性:成年男性在考虑饮用红酒与冠心病关系时,要严格控制饮用量在适量范围内,即每天不超过250毫升。如果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高危因素,更要谨慎饮用,因为即使适量饮用,也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额外影响。 女性:女性相对男性对酒精更为敏感,适量饮用红酒的量为每天不超过125毫升。对于有妊娠计划或已经妊娠的女性,绝对不能饮用红酒,因为酒精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女性,也需要谨慎,因为酒精可能与乳腺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间接影响整体健康,进而影响心血管相关状况。 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不建议饮用红酒。因为红酒中的酒精等成分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 有肝脏疾病的人群:肝脏是代谢酒精的主要器官,有肝脏疾病的人群饮用红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疾病的恢复,同时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肝脏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整体的代谢平衡,间接影响冠心病相关的病理过程。
2025-10-09 12:57:10 -
心包炎的症状
心包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有胸痛、心包摩擦音、全身症状;慢性有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腹胀;不同人群有特点,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易掩盖,女性无明显特异,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更复杂。 胸痛:是急性心包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尖锐性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与呼吸运动有关,深呼吸、咳嗽或变换体位时疼痛可加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减轻。例如,有研究表明约90%的急性心包炎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 心包摩擦音: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呈抓刮样粗糙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坐位前倾、深吸气时更易听到。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摩擦产生。 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乏力、出汗等全身症状,发热程度不一,可为低热或高热,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包炎全身症状有所差异,如结核性心包炎常伴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慢性心包炎症状 呼吸困难:是慢性心包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多为渐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呼吸浅快。这是由于心包增厚、粘连,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肺淤血所致。 颈静脉怒张:可见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是由于心包缩窄,心室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升高引起。 肝大:肝脏可肿大,质地较硬,有压痛,是因为体循环淤血,肝脏淤血肿大。 水肿: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是由于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引起。 腹胀:因胃肠道淤血,患者可出现腹胀症状。 不同人群的心包炎症状特点 儿童:儿童心包炎可能症状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胸痛、发热外,还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喂养困难等。这是因为儿童的表述能力有限,且心包炎对儿童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更易通过非特异性症状表现出来。例如,婴幼儿心包炎时,由于心包积液快速积聚可能导致急性心脏压塞,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加快等表现,需紧急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心包炎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胸痛可能不明显,而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这与老年人机体反应性降低、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有关。同时,老年人心包炎可能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会掩盖心包炎的典型症状,增加诊断难度。 女性:女性心包炎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需注意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的心包炎情况。妊娠期间发生心包炎,除了考虑一般的心包炎症状外,还需考虑妊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本身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发生心包炎时症状可能会更复杂。例如,本身患有心肌病的患者,发生心包炎后,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严重,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而有结核病史的患者,若发生结核性心包炎,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治疗时需兼顾结核的抗结核治疗。
2025-10-09 12:55:43 -
电子血压计与水银的在测量上能差多少
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在测量准确性、使用便捷性及对不同人群影响方面各有特点。规范操作下两者收缩压偏差通常±5mmHg内、舒张压±3mmHg内,电子血压计便捷但袖带不适有影响,水银血压计依赖听诊技巧;儿童测量需专业操作,老年动脉硬化时电子血压计可能有偏差,电子血压计利于老年家庭自测,水银血压计适合医疗机构规范测量。 整体偏差情况: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规范操作下,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测得的血压值总体偏差较小。一般来说,收缩压的偏差通常在±5mmHg以内,舒张压的偏差在±3mmHg以内。例如,一项纳入大量样本的对比研究显示,电子血压计测量收缩压的平均误差为(1.3±3.2)mmHg,舒张压的平均误差为(0.5±2.1)mmHg。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正确操作且设备校准良好的情况下。 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操作因素:对于水银血压计,需要医护人员有较为熟练的听诊技巧来判断柯氏音,若操作不熟练可能导致误差;电子血压计相对操作简便,只要正确放置袖带等一般就能保证较好的测量,但如果袖带大小不合适,无论是电子血压计还是水银血压计都会影响测量准确性,比如儿童如果使用成人袖带测量,会导致收缩压测量值偏高。对于老年人,如果存在动脉硬化等情况,两种血压计测量时可能都会受到血管壁弹性的影响,但电子血压计的示波法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而水银血压计的柯氏音法相对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但也依赖于听诊的准确性。 使用便捷性方面 电子血压计:使用非常便捷,一般只需将袖带套在手臂上,按动按钮即可自动测量,很多还具备一键操作、自动关机等功能,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经常需要自测血压的人群较为友好。比如一些智能型电子血压计还能与手机连接,将测量数据同步上传,方便用户记录和医生查看。 水银血压计: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操作,要连接水银柱、听诊器等,操作相对复杂,且携带不便,对于家庭自测血压来说不太方便,一般主要在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群体:儿童由于血管较细等特点,水银血压计的柯氏音法需要准确判断柯氏音的变化来确定血压值,相对更考验医护人员的技术;电子血压计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若袖带选择不当会导致测量不准确,所以在儿童血压测量时,无论是哪种血压计都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儿童特点谨慎操作,电子血压计要特别注意袖带的适配性。 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群体中很多存在动脉硬化,电子血压计的示波法有时可能会因为血管弹性差等因素出现测量值与实际值有微小偏差的情况,而水银血压计的柯氏音法相对更能反映真实的血压情况,但水银血压计操作时需要医护人员仔细听诊。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电子血压计的便捷性优势明显,可方便其在家中定期自测血压,而水银血压计更适合在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血压测量。
2025-10-09 12:54:27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如何鉴别诊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病史与症状特点、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等鉴别,与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也需鉴别,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鉴别时要考虑各自特点,其具突发突止、心率快等症状,心电图有特征表现,电生理检查是金标准,还可与其他心动过速在多方面区分,特殊人群需结合整体状况综合判断。 一、病史与症状特点鉴别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基于症状本身。青少年及儿童相对常见,女性与男性在发病率上无绝对特异性差异。患者多突发突止,心率通常较快,一般在150-250次/分钟,心悸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胸闷、头晕等,严重时可能出现黑矇、低血压甚至晕厥,但需结合具体个体情况判断。 病史相关:既往有类似发作史者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性大,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史,也需考虑相关影响。 二、心电图鉴别 特征性表现:心电图上P波形态异常,往往不易辨认,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RR间期绝对规则,心室率快且匀齐,这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与其他心动过速如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可通过心电图P波情况、QRS波群形态及RR间期是否规则等进行鉴别。例如心房扑动时可呈现规律的锯齿状F波,RR间期可规则或不规则;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宽大畸形,RR间期可略不规则等。 三、电生理检查鉴别 原理与应用:通过心内电生理检查可以明确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在电生理检查中,可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能够清晰观察到房室结双径路、房室旁路等情况,这是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金标准,能与其他类型的心动过速在电生理水平上进行精准鉴别,比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通过电生理检查中传导特点等进行区分。 四、与其他类似心动过速的鉴别 与心房扑动鉴别:心房扑动的心房率通常在250-350次/分钟,心电图有规律的F波,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率一般在150-250次/分钟,P波往往不明显;且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可固定或不固定,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R间期绝对规则。 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成人QRS波群宽度>120ms),起源于心室,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可略不规则,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R间期绝对规则;另外电生理检查中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可明确区分。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需更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耐受力相对较差,发作时可能更快出现不适加重的情况;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心动过速的影响,如合并冠心病时,心动过速可能加重心肌缺血等情况,鉴别时要全面考虑其整体身体状况,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判断。
2025-10-09 12:5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