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冠心病与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10余年,对于心血管的疑难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至2017年赴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介入治疗及精准医学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左手与右手血压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人体双侧上肢血压存在差异,受解剖结构、血管弹性与血流、病理因素及测量误差等因素影响,解剖结构致左上肢血压略高,血管弹性与血流会改变差异情况,外周血管病、心血管病会使血压差异显著增大,测量方法不当和仪器误差也会造成差异,特殊人群测量血压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解剖结构差异导致的血压不同 人体双侧上肢的动脉解剖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左锁骨下动脉直接源于主动脉弓,而右锁骨下动脉源于头臂干,这就使得双侧上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有所不同,通常左上肢血压略高于右上肢,但差值一般在5-10mmHg以内。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健康人群中约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存在左上肢血压稍高的情况,这是由正常的解剖结构因素所决定的。 二、血管弹性与血流影响 1.血管弹性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会发生变化,老年人双侧上肢血管弹性差异可能更为明显,这会进一步影响血压测量值。女性在更年期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血管弹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双侧上肢血压差异情况与男性有所不同。 2.血流影响: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双侧上肢血压,比如长期用手习惯可能导致一侧上肢血管受压情况不同,进而影响局部血流,使得血压测量值出现差异。有研究发现,长期习惯用右手的人,右手血管受压相对较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右手血压测量值。 三、病理因素导致的血压异常差异 1.外周血管疾病:当存在外周动脉狭窄、闭塞等疾病时,会造成双侧上肢血流明显不同,从而使血压差异显著增大。例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血压会明显低于健侧,这是因为血管病变导致血流分布异常。 2.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缩窄等,会使得双侧上肢血压差异超出正常范围。主动脉缩窄时,缩窄部位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压降低,从而出现双侧上肢血压明显不同的情况。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的心血管检查来明确诊断。 四、血压测量误差因素 1.测量方法不当:测量血压时,袖带的位置、松紧度以及测量时的姿势等都会影响结果。如果袖带绑得不合适,比如过松或过紧,或者测量时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等,都可能导致双侧上肢血压测量值出现偏差。例如,袖带过松时,测得的血压值会偏高,而位置低于心脏水平会使血压测量值比实际偏高。 2.测量仪器误差:血压计本身的准确性也很重要,如果血压计校准不准确,也会造成双侧上肢血压测量结果的差异。不同品牌、型号的血压计在准确性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差,测量血压时更要注意规范操作,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女性更年期前后要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对血管的影响,测量血压时遵循正确方法;患有外周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除了关注双侧上肢血压差异外,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测量血压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病史,以便准确判断血压差异的原因。

    2025-10-15 15:16:05
  • 心脏骤停怎么办

    首先判断环境安全并呼叫急救,然后实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按不同人群有相应位置、深度、频率要求)、开放气道(按不同人群有不同仰头抬颌法)、人工呼吸(按不同人群有相应通气量要求),接着使用AED,包括开启、粘贴电极片、分析心律及除颤,还需注意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心肺复苏的不同注意事项。 一、判断环境安全并呼叫急救 1.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自身及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清晰准确地告知急救中心患者大致状况等信息。 二、实施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对于成人,用双手掌根重叠,手臂伸直,依靠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120次/分钟。 儿童:儿童(1岁-青春期前)采用单手或双手胸外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厘米-6厘米,频率同样是100次/分钟-120次/分钟。婴儿(1岁以下)用两手指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频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 2.开放气道 对于成人和儿童,可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下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向上抬举下颌,使气道打开。婴儿则采用改良的仰头抬颌法,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轻轻抬举下颌,同时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轻压前额,保持气道开放。 3.人工呼吸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先给予2次有效通气,每次通气时间约1秒,确保胸廓起伏。对于成人,每次通气量约500毫升-600毫升;儿童通气量约为每次6毫升/千克-8毫升/千克;婴儿通气量约为每次5毫升/千克-7毫升/千克。 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1.开启AED:按照AED的操作提示,通常是打开电源开关。 2.粘贴电极片:将电极片正确粘贴在患者胸部,一个贴在右锁骨下方,另一个贴在左乳头外侧,注意遵循AED上的图示说明。 3.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在患者身体不接触的情况下按下放电按钮进行电击除颤。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脏骤停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溺水、窒息等不同,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特别注意按压和通气的力度及频率,严格按照儿童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因为儿童的胸廓等结构与成人不同,不当操作可能造成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心脏骤停可能与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相关,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但要保证按压和通气的有效性,同时尽快联系家属了解其基础病史等情况,以便后续进一步治疗参考。 3.孕妇:孕妇发生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时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压迫腹部,因为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应尽快将孕妇转为侧卧位,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并迅速呼叫急救。

    2025-10-15 15:15:30
  • 更年期血压高看什么科

    更年期血压高一般先看心血管内科,同时可辅助就诊妇科,更年期女性要规律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要多学科协作调整方案,医生会通过多方面检查评估病情并综合制定治疗管理方案。 一、更年期血压高一般看心血管内科 更年期女性血压高首先可就诊心血管内科。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心血管内科医生擅长对高血压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更年期相关症状、家族高血压病史等)、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压监测(包括动态血压监测)、血常规、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来明确血压升高的程度、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疾病。 二、同时可辅助就诊妇科 1.原因 更年期本身是妇科相关的生理阶段,妇科医生可以从女性内分泌激素变化的角度来评估更年期状态以及激素变化对血压的影响等。妇科医生会对女性的生殖内分泌情况进行评估,比如通过测定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相关激素水平,了解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状态。例如,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在更年期血压升高中起到一定作用,妇科医生可以针对激素水平异常给予相应的评估和一定的指导(如在符合激素替代治疗指征时,会从妇科角度给出关于激素替代治疗在改善更年期症状及可能对血压影响方面的建议,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综合多学科考量)。 2.检查及评估 妇科医生可能会进行妇科相关的体格检查,如盆腔检查等,以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情况。同时,结合妇科的内分泌评估结果,与心血管内科医生共同制定更全面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因为血压高与更年期的内分泌变化密切相关,妇科医生的参与有助于从更全面的女性健康角度来处理更年期血压高的问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更年期女性 要注意规律监测血压,因为更年期血压波动可能较大,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应小于6克),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由于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在就诊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更年期症状,如潮热、盗汗、睡眠障碍等,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更年期女性 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要更加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会加重。要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等管理要求,并且在使用可能影响血压或血糖的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需要多学科医生共同协作调整治疗方案。例如,使用某些降压药物时可能会对血糖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药物。

    2025-10-15 15:15:14
  • 正常血压范围

    正常血压范围因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成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儿童血压随年龄增长变化,老年人收缩压可稍高但应尽量控制,育龄期女性血压一般与同龄男性无显著差异,妊娠期有特殊变化,有基础病史人群血压把控更严格且生活方式重要。 成人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俗称高压)一般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俗称低压)在60~89mmHg之间。例如,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对大量成年人进行长期血压监测后发现,收缩压处于120~129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时,属于正常高值血压范围,而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则可能被定义为高血压。 儿童正常血压范围:儿童的血压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新生儿收缩压约为60~70mmHg,舒张压约为30~40mmHg;1岁婴儿收缩压约为70~80mmHg,舒张压约为40~50mmHg;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儿童血压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下限。不同年龄段儿童血压有相应的正常波动区间,这是基于对大量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血压监测数据统计得出的。例如,学龄前儿童(3~5岁)收缩压通常在85~105mmHg,舒张压在55~65mmHg;学龄儿童(6~12岁)收缩压一般在90~110mmHg,舒张压在60~75mmHg。 特殊人群的血压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的动脉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可能会有一定变化特点。一般来说,老年人收缩压可稍高于中青年正常范围上限,但仍应尽量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控制到140mmHg以下。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过高的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例如,一些针对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干预研究显示,将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老年人的舒张压如果过低,也可能存在风险,需要综合评估。 女性:在育龄期女性,血压一般与同龄男性无显著差异,但在妊娠期,血压会发生特殊变化。妊娠期女性的血压通常在孕早期和孕中期会有所下降,到孕晚期可能会逐渐恢复到孕前水平或略有升高,但一般不应超过正常范围太多。如果妊娠期出现高血压,可能会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正常血压范围的把控更为严格。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应尽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因为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协同作用会显著增加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这类人群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压管理,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生活方式对这类人群的血压也有重要影响,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保持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来辅助控制血压。

    2025-10-15 15:13:30
  • 窦性心律心电轴轻度右偏怎么办

    窦性心律是正常心律,心电轴轻度右偏指心电轴在+90°~+110°之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等多种原因,生理性如儿童青少年、体型因素等,病理性如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等,需进一步检查监测,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发现该情况应重视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一、窦性心律心电轴轻度右偏的含义 窦性心律是正常心律,而心电轴轻度右偏是心电图上的一种表现。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一般在-30°~+90°之间,轻度右偏通常是指心电轴在+90°~+110°之间。 二、可能的原因及应对 (一)生理性因素 1.儿童青少年: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可能因胸廓的解剖结构特点等导致心电轴轻度右偏,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随着身体发育,部分情况可能会改善。 2.体型因素:体型瘦长或矮胖的人可能出现心电轴轻度右偏。对于体型瘦长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矮胖者需关注体重管理,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体重减轻后可能对心电轴有一定改善作用。 (二)病理性因素 1.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由于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可能出现心电轴轻度右偏。对于此类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戒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改善肺部通气状况,从而可能使心电轴恢复。 2.先天性心脏病:某些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等,在病情较轻时可能表现为心电轴轻度右偏。对于这类患者,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部分可能需要在合适时机进行手术治疗,以纠正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善心电轴情况。 3.右心室肥厚:长期高血压等情况可能导致右心室肥厚,进而出现心电轴轻度右偏。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通过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改善生活方式等使血压达标,延缓右心室肥厚进展,可能对心电轴有改善作用。 三、进一步检查与监测 如果发现窦性心律心电轴轻度右偏,建议进一步完善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对于无明显症状者,可每隔一段时间(如6-12个月)复查心电图,观察心电轴变化情况。如果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或心电轴有进行性改变,则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窦性心律心电轴轻度右偏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呼吸急促等表现。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科检查,包括心电图及心脏相关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儿科医生,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注意有无基础疾病的变化。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更容易加重,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等轻度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

    2025-10-15 15:12: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