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呼级衰竭、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呼级衰竭、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有什么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早期存在多种情况。首先,一些患者可能毫无症状,也有患者会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由于不同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强弱各异,症状也会有所差别。一、免疫功能正常者:其中一部分患者会成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仅仅呈现出轻微的发热、乏力、干咳等表现。二、免疫状态差者:会出现新冠的十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肌痛、结膜炎、腹泻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具体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心率血压下降,甚至会有神志淡漠、昏迷等症状。 总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早期症状多样,与患者自身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功能正常者和免疫状态差者的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有明显不同。需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和处理。

    2025-05-27 16:35:01
  • 肺水肿的症状

    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疾病,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心悸、低氧血症等,严重时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 1.呼吸困难 这是肺水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甚至无法平卧。 2.咳嗽 咳嗽是另一个常见的症状,可能会咳出白色或粉红色的泡沫痰。 3.胸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肩部或背部。 4.心悸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或不规律,这是由于心脏负荷增加所致。 5.低氧血症 肺水肿会导致氧气无法有效地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从而引起低氧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口唇发紫等症状。 6.其他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肺水肿的症状可能因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5-05-27 16:33:57
  • 40℃高烧多久会有危害?

    40℃高烧若持续超过两个小时可能就会产生危害。 一、体温40℃维持两个小时以上会对身体多系统造成影响,尤其幼儿更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高烧40℃时,人会有极度不适之感,通常会出现乏力状况。而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会引发高渗性脱水,此时必须及时补液,不然会造成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进而带来不良后果。 二、老年人或儿童出现40℃高烧时,务必及时采取相应缓解措施。可以先进行物理降温,然后在专业医生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使用退烧药物。高烧发汗后要将汗液擦干,换上干爽衣服,且不能吹风以免着凉。另外,还需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以防止出现脱水情况。 总之,对于40℃高烧的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平时也要注意预防高烧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

    2025-05-27 16:32:05
  • 产妇高烧可以喂奶吗

    产妇发烧能否喂奶需综合病因、体温等因素来确定。 一、可以喂母乳的情况:产妇发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若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且体温未超过38.5℃,产妇自我感觉良好,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但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以防传染给孩子。 二、不可以喂母乳的情况:产妇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如打喷嚏,且体温超过38.5℃,需给予药物治疗,此时应停止哺乳。但需注意要将乳汁尽量吸出,避免因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同时要做好孩子的喂养及护理工作。女性产后要保持充足睡眠,进食应多样化且富含营养,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感冒。若发现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多或出现体温升高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总之,产妇发烧后喂奶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以保障产妇和孩子的健康。

    2025-05-27 16:30:07
  • 发烧38.4℃怎么治疗

    当体温达到38.4℃时,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治疗: 1.观察症状:除了发热,是否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喉咙痛、头痛等。 2.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多喝水有助于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3.物理降温:可以采用温水擦浴、冷敷等方法来降低体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 4.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使用药物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的剂量。 5.就医: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较高、伴有严重症状或有其他潜在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此外,保持良好的休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身体恢复。

    2025-05-27 16:28: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