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呼级衰竭、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呼级衰竭、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

    人体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口腔36.3℃-37.2℃、直肠36.5℃-37.7℃、腋窝36.0℃-37.0℃,不同人群正常体温有差异,儿童略高、老年人相对偏低、女性月经周期有变化、重体力劳动等人群略高,基础疾病人群体温受疾病影响需综合判断。 不同人群的正常体温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一般体温会比成年人略高,但也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缓,体温可能会相对偏低,但仍应在上述正常范围区间内。女性在月经周期中,体温也会有一定变化,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体温会略有升高,一般升高0.3℃~0.5℃左右。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体温可能会比一般人略高,但通常也在正常范围内。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发热患者,其体温变化可能会受到疾病的影响,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情况,并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2025-08-15 11:27:58
  • 支原体感染的对应治疗方法是什么

    支原体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出现咳嗽等症状者进行对症处理,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关注用药后反应,孕妇用药需经医生全面评估权衡对胎儿影响后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一、抗生素治疗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此类药物对支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二、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使用止咳药物缓解咳嗽症状,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避免不恰当用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支原体感染时,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考虑安全性较高的药物,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且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关注用药后的反应及症状变化。 (二)孕妇 孕妇发生支原体感染时,用药需经医生全面评估,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2025-08-15 11:26:49
  • 甲流的发病期初期表现是什么时间

    甲流潜伏期通常为一至七天多数在感染病毒后一至三天内进入发病初期,发病初期有类似普通流感症状,像体温可迅速升高、出现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等,部分伴咽痛、咳嗽、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或少数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儿童发病初期可能体温波动较明显且更早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人群发病初期更易症状加重需留意自身健康状况变化并及时就医排查。

    2025-08-15 11:21:14
  • 感冒发烧可以吃牛奶吗

    无胃肠道症状的感冒发烧患者可适量饮富含营养的牛奶助病情恢复,伴有胃肠道症状的需适当减少摄入待缓解后恢复,儿童感冒发烧要据胃肠耐受少量多次饮用并搭配易消化辅食,牛奶过敏人群绝对不能饮牛奶需换其他不过敏营养饮品。 一、无胃肠道症状的感冒发烧患者 一般情况下,无明显胃肠道不适的感冒发烧患者可以适量饮用牛奶。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能够为机体补充能量与营养,有助于维持身体基本代谢,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益处。例如,多项营养研究表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身体对抗感染。 二、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感冒发烧患者 若感冒发烧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需适当减少牛奶摄入。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胃肠道消化负担,进而使胃肠道不适症状加重。此时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替代部分牛奶营养的补充,待胃肠道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用。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儿童感冒发烧 儿童感冒发烧时,需根据其胃肠道耐受情况调整牛奶摄入量。由于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若出现胃肠道症状更应谨慎。一般建议少量多次饮用,观察饮用后反应,如无不适可逐渐增加摄入量。同时,需关注儿童整体营养状况,可搭配其他易消化的辅食保证营养供给。 (二)牛奶过敏人群 对牛奶过敏的人群在感冒发烧时绝对不能饮用牛奶,否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不仅不利于感冒发烧病情恢复,还会加重过敏相关不适,需选择其他不过敏的营养饮品替代。

    2025-08-08 14:51:00
  • 多少度体温可以算作是发烧

    正常人体温存在个体差异且随多种因素波动,腋下、口腔、直肠有不同正常体温范围与发烧判定标准,儿童基础体温略高易受环境影响,老年人发烧体温升高不显著身体不适需关注,特殊病史人群体温变化不典型需细致观察就医。 一、正常体温范围及发烧判定标准 正常人体温存在个体差异,且会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等因素波动。一般通过腋下、口腔、直肠三种部位测量体温,具体范围如下: 腋下体温:正常范围为36.0~37.0℃,当腋下体温≥37.3℃时可认为发烧。 口腔体温:正常范围为36.3~37.2℃,若口腔体温≥37.5℃则考虑发烧。 直肠体温:正常范围为36.6~37.7℃,直肠体温≥37.8℃时判定为发烧。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考量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其基础体温可能略高于成人,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包裹过严、剧烈活动后等)。一般而言,儿童腋下体温≥37.5℃且伴有精神不佳、哭闹等异常表现时,需警惕发烧情况,应结合具体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发烧时体温升高可能不显著,但身体出现不适(如乏力、精神萎靡等)时,即使体温未达常规发烧判定值,也需密切关注并进一步排查原因。 (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慢性感染等)的人群,其体温变化可能不典型,即使体温轻度偏离正常范围,也可能提示身体出现异常状况,需更细致观察并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延误病情。

    2025-08-08 14:50: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