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
向 Ta 提问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青年委员,脊柱学会退变学组和微创学组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2项,近年来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脊柱中心访学1年,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
展开-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多种典型症状,包括最常见的旋转性等眩晕且头部活动可诱发加重、枕部等部位跳痛胀痛等头痛因颅内血管舒缩紊乱、视力下降等视觉障碍因眼部相关神经功能异常、突然扭头猝倒因脑供血突然减少,还可有恶心等自主神经症状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各症状在不同人群有不同诱因及易发情况。 一、眩晕 特点: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眩晕。 诱因: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例如颈部突然旋转、过伸等动作。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影响了脑部的血液供应,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可能与颈椎退变等因素积累有关。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颈椎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出现颈椎病变,进而引发眩晕症状。有颈椎病史的人群,由于颈椎结构已经存在异常,更易在各种诱因下出现眩晕。 二、头痛 表现:疼痛部位多为枕部、顶枕部,也可放射至颞部。疼痛性质多为跳痛、胀痛或刺痛。 机制:主要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颅内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而引起头痛。对于不同性别而言,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年轻人可能因长期不良姿势等因素引发,中老年人则多与颈椎退变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姿势不当等是常见诱因。有颈椎病史者更易出现头痛症状。 三、视觉障碍 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复视、眼胀痛、畏光等。 原因: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与视觉相关的脑部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眼部相关神经功能异常。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不良者更易出现,有颈椎病史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四、猝倒 特点: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因突然扭头,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而猝倒,但倒地后多能迅速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 原理:是由于颈椎病变使椎动脉受到严重压迫,导致脑供血突然减少,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而出现猝倒现象。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长期不良颈椎姿势等生活方式是诱因之一,有颈椎病史者发生猝倒的风险更高。 五、其他症状 自主神经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这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自主神经调节的相关脑部区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各年龄人群均可出现,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更易发生,有颈椎病史者更易伴随出现此类自主神经症状。
2025-10-11 11:49:04 -
膝关节退行性变是怎么造成的
膝关节退行性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增长致软骨退变,绝经前女性因雌激素保护风险低于男性,绝经后接近男性,生活方式中过度运动、运动方式不当、体重过重会增加风险,既往膝关节损伤及其他关节疾病也会增加其发生可能性。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的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这是因为人体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软骨的新陈代谢能力逐渐下降。例如,儿童和青少年的膝关节软骨细胞活性较高,软骨更新较快,但到了中年以后,软骨细胞的功能开始减退,软骨的磨损和修复失衡,导致膝关节退行性变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的膝关节软骨往往变薄、弹性降低,更容易出现磨损等问题。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绝经前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膝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生风险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对膝关节软骨等组织的保护作用减弱,此时女性膝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生率逐渐接近男性。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运动因素 过度运动:长期进行高强度、过度的运动,如长跑、登山、踢足球等,会使膝关节软骨受到过多的磨损。例如,长跑运动员的膝关节软骨磨损往往比普通人严重得多,因为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和摩擦力,过度的运动超过了软骨的耐受限度,导致软骨逐渐退变。 运动方式不当: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也会增加膝关节退行性变的风险。比如,在跑步时膝盖内扣,会使膝关节内侧的软骨承受不均衡的压力,长期如此容易造成内侧软骨的损伤和退变。 2.体重因素 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过多的体重会使膝关节在站立、行走、运动时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软骨的磨损。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膝关节退行性变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例如,一个体重超标的人,其膝关节软骨所受的压力比正常体重者高出数倍,长期下来必然导致软骨的退变加速。 四、病史因素 1.既往膝关节损伤:如果曾经有过膝关节的外伤,如骨折、韧带损伤等,即使经过治疗,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日后发生退行性变的可能性。例如,膝关节骨折后,骨折部位的愈合可能会导致关节面不平整,从而引起软骨的异常磨损,进而引发退行性变。 2.其他关节疾病影响:一些其他关节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膝关节,导致膝关节退行性变。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累及膝关节的滑膜等组织,还可能影响到软骨的代谢,促使膝关节出现退行性变的病理过程。
2025-10-11 11:46:22 -
椎体血管瘤严重吗
椎体血管瘤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大多为良性且无症状时一般不严重,有症状时,疼痛、神经压迫、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等情况不同严重程度各异,发现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制定诊疗方案。 一、一般情况 椎体血管瘤大多为良性病变,通常发展缓慢,很多患者无明显症状,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严重。例如,在人群体检中偶然发现的无症状椎体血管瘤,对身体功能等影响较小。 二、有症状的情况 1.疼痛方面 当椎体血管瘤引起疼痛时,其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如果是轻度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睡眠等,就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情况相对严重。有研究表明,约10%-25%的椎体血管瘤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的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疼痛的感受和耐受程度有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关注疼痛对生活的影响,而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担心疼痛对活动能力等的长期影响。例如,年轻女性患者可能因为疼痛影响工作和社交活动而觉得更为困扰;老年患者可能担心疼痛导致行动受限,进而增加跌倒等其他风险。 2.神经压迫方面 若椎体血管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就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例如,压迫脊髓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下肢肌力下降,行走困难;压迫神经根可能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等。神经压迫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压迫的部位和程度,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损。从年龄角度看,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差;儿童患者发生神经压迫时,由于其神经处于发育阶段,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3.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较大的椎体血管瘤可能破坏椎体的骨质,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稳定性受到影响后,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脊柱畸形等问题。对于生活方式较为活跃的人群,如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后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个经常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的患者,椎体血管瘤破坏脊柱稳定性后,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就容易发生脊柱损伤等情况。 总体而言,椎体血管瘤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如果发现椎体血管瘤,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2025-10-11 11:43:13 -
女性腰间盘突出的原因
女性腰间盘突出风险高于男性与多因素相关,生理结构上骨盆宽致腰部力学结构不同;怀孕生产时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及生产过程加重腰部负荷;生活方式中久坐使腰椎间盘压力大、缺乏运动致腰部肌肉力量弱、穿不合适鞋子影响力学结构;年龄增长及更年期时椎间盘退变加速,这些因素增加了女性腰间盘突出风险。 怀孕与生产因素 怀孕过程中,女性体内的激素会发生变化,松弛素的分泌增加,这会使骨盆的韧带松弛,同时增大的子宫会使腹部重量增加,重心前移,腰椎的前凸度加大,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显著增加。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难产、产程过长或用力不当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腰部的负荷,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容易发生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引发腰间盘突出。据相关研究统计,有过怀孕生产经历的女性腰间盘突出的发生率相对高于未生育女性。 生活方式因素 1.久坐:现代女性由于工作等原因,久坐的情况较为常见。长时间坐着时,腰椎处于前屈位,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较大。例如,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女性,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正常站立时增加数倍,长期如此会导致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韧性下降,容易引发腰间盘突出。 2.缺乏运动:女性如果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腰部肌肉的锻炼,会使腰部肌肉力量减弱。腰部肌肉对腰椎起到稳定和保护的作用,肌肉力量不足时,腰椎的稳定性下降,在日常活动中就更容易受到损伤,增加腰间盘突出的风险。比如长期不运动的女性,腰部肌肉力量可能比经常运动的女性弱30%-50%,腰椎的稳定性大打折扣。 3.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女性常穿高跟鞋,高跟鞋会使身体重心前移,改变骨盆和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加腰椎的压力,长期穿着会对腰椎间盘造成不良影响。而穿着过于宽松、软塌的鞋子,也不利于脚部和腰部的力学支撑,影响腰部的正常生物力学结构,增加腰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年龄与退变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体内的椎间盘会发生退变,水分逐渐减少,纤维环的韧性降低,弹性减弱。一般女性在3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这是腰间盘突出的基础病理改变。在女性的特殊生理阶段,如更年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使腰间盘突出的风险进一步升高。例如,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等会受到影响,退变速度加快,更容易发生腰间盘突出。
2025-10-11 11:40:10 -
晚上小腿酸胀很难入睡是什么原因
晚上小腿酸胀很难入睡可能与过度劳累、下肢血管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有关,也可能是缺钙、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原因,或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特有表现。 1.过度劳累:如果白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或进行了剧烈运动,小腿肌肉会产生大量乳酸,晚上睡觉时可能会出现酸胀感,影响入睡。建议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摩小腿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2.下肢血管疾病:如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等,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小腿肌肉缺血、缺氧,从而引起酸胀、疼痛等症状。此外,下肢血管疾病还可能伴有皮肤发冷、苍白、色素沉着等表现。如果怀疑有下肢血管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小腿酸胀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表现之一,可能伴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如果怀疑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就医,进行腰椎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4.其他原因:缺钙、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也可能导致小腿酸胀,影响入睡。 5.特殊人群: 孕妇: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出现小腿酸胀、水肿等症状。建议孕妇采取左侧卧位,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下肢血管疾病。此外,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下降,代谢能力降低,也容易出现小腿酸胀等症状。建议老年人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异常,出现小腿酸胀、疼痛等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并发血管病变,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如果怀疑有糖尿病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如地平类降压药、他汀类降脂药等,可能会引起下肢水肿、酸胀等症状。如果怀疑与药物有关,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晚上小腿酸胀很难入睡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5-10-11 11: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