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青年委员,脊柱学会退变学组和微创学组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2项,近年来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脊柱中心访学1年,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展开
  • 下楼梯时把脚崴了肿了,用什么药消肿

    当下楼梯时不小心把脚崴了并肿起来,应立即停止活动,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的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在肿胀和疼痛缓解后,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超声波等,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1.停止活动 立即停止受伤脚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2.冷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的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3.抬高受伤的脚 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4.使用药物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和肿胀。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以减轻疼痛,消肿药(如地奥司明)可以促进消肿。 5.物理治疗 在肿胀和疼痛缓解后,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超声波等,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6.注意休息 给受伤的脚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7.就医 如果肿胀和疼痛严重,或者受伤后出现活动受限、畸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崴脚后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如骨折、韧带损伤等,因此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在恢复期间,应注意保护受伤的脚,避免再次受伤。

    2025-10-15 11:43:29
  • 脚累腿酸是什么原因

    脚累腿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走路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症、缺钙等。 一、走路时间过长:当平时走路较少,突然长时间行走时,身体在走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乳酸,若超出身体正常代谢能力,就会导致脚累腿酸。此时可以采用按摩和热敷的方式来缓解。按摩能够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热敷则可以促进代谢,帮助乳酸更快地排出体外。 二、下肢静脉曲张:若长期久坐不动或久站,会致使下肢静脉中血液循环不畅,引起下肢静脉不同程度的扩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地奥司明片可改善静脉功能,青霉素V钾片、头孢拉定胶囊等可用于预防或控制可能出现的感染。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因腰椎退行性改变,患病后压迫局部神经,进而使患者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针对此病症,可通过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 四、缺钙:缺钙也可能导致脚累腿酸。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猪骨、花生、鲫鱼、牡蛎等,以补充钙质。 总之,当出现脚累腿酸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5 11:38:20
  • 脚踝扭伤最快几天能好

    脚踝扭伤最快1-2周能好,恢复时间因扭伤严重程度而异,轻度1-2周,中度2-6周,重度数周甚至数月,还受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对于中度脚踝扭伤,有较多韧带纤维损伤,可能会有部分撕裂,一般需要2-6周的时间恢复。在这期间,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等,以促进韧带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而重度脚踝扭伤,韧带完全撕裂甚至伴有骨折等情况,恢复时间则较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例如韧带完全撕裂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术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正常活动。 不同年龄人群恢复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骨骼肌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女性在脚踝扭伤后可能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恢复需要关注是否有激素等因素对恢复的影响。有既往脚踝病史的人群再次扭伤,恢复时间可能比首次扭伤更长,因为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可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受伤后是否严格遵循休息等康复要求对恢复时间影响较大,比如受伤后继续过度活动会延长恢复时间。

    2025-10-15 11:36:01
  • 左上后背疼痛是什么原因分析

    左上后背疼痛需考虑以下情况: 一、肌肉劳损:若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劳累,易引发肌肉劳损,其特点为劳累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 二、筋膜炎:肌肉筋膜因外伤或着凉等导致无菌性炎症,会有局部疼痛、僵硬表现,活动后通常能有所减轻。 三、颈椎病:颈椎退变压迫神经可致肩背部疼痛,且可能向胳膊放射,通过拍摄核磁共振片子可明确诊断。 四、肩周炎:肩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发生粘连会引起肩背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 五、冠心病:冠脉痉挛使心肌缺血从而出现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后背,通常半小时左右可缓解。所以,左上后背疼痛应前往医院查明原因以便进一步治疗。 总结提示:当出现左上后背疼痛时,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要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来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1:31:27
  • 孩子骨折怎么治疗

    孩子骨折需先经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评估诊断,治疗包括复位(手法或手术)、固定(外固定或内固定),固定后要康复治疗,婴幼儿和青少年骨折有不同注意事项,治疗需综合多因素采取个体化方案以促进愈合和恢复功能。 骨折的治疗方法 复位 手法复位:对于大多数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部位,通过适当的手法使骨折端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手法复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要考虑孩子的年龄、骨折部位等因素,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损伤。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的四肢长骨的简单骨折,手法复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手术复位:如果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或者骨折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手术复位。手术复位会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将骨折端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手术复位适用于复杂骨折、开放性骨折等情况。 固定 外固定:包括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石膏固定是较为常用的外固定方法,通过制作合适的石膏模型,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石膏固定需要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石膏类型,并且要定期复查,观察石膏固定的松紧度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支具固定则具有一定的可调性,相对石膏固定更舒适一些,对于一些特定部位的骨折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内固定:主要用于手术复位后的固定,通过将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植入体内,固定骨折端。内固定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固定效果,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和孩子的早期活动。但内固定物在体内属于异物,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等因素考虑后续是否需要取出内固定物。不同年龄的孩子由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内固定物的选择和处理也会有所不同。 康复治疗 骨折固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功能锻炼则需要根据骨折的恢复阶段逐步进行,早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肌肉萎缩;中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后期则逐渐增加肢体的负重和力量练习,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康复治疗的过程需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骨折恢复情况等进行个性化的制定。例如对于学龄期儿童,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可以适当增加,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骨折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其骨骼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固定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例如在进行石膏固定时,要密切观察石膏边缘是否有压迫皮肤的情况,防止出现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同时,婴幼儿在康复锻炼时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锻炼要轻柔、适度,避免强行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后一方面要关注骨折的愈合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生长发育对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骨骼的生长情况,康复锻炼要注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同时,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避免影响骺板等生长结构。 总之,孩子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的具体情况、孩子的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2025-10-11 14:14: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