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青年委员,脊柱学会退变学组和微创学组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2项,近年来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脊柱中心访学1年,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腰椎退变疾病的微创减压融合术等,同时开展各类颈胸腰椎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柱外伤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展开
  • 儿童骨髓炎怎么办

    儿童骨髓炎诊断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手术(引流、清创),婴幼儿需密切观察、注意抗生素选择和营养支持、适当功能锻炼,预后与治疗及时规范相关,预防要注意安全防护和处理皮肤破损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1-2周后可见骨破坏等改变;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骨髓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更早发现骨髓水肿等病变。 儿童骨髓炎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是关键。 手术治疗 引流:如果有脓肿形成,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减轻局部炎症。 清创:对于有死骨形成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病灶清创,清除坏死组织等。 儿童骨髓炎治疗中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骨髓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由于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并监测相关指标。 营养支持: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因为患病期间机体消耗增加,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患儿恢复,可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 功能锻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影响骨折愈合等情况(如果存在骨折等相关情况)。 儿童骨髓炎的预后及预防 预后: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的儿童骨髓炎患儿预后较好,多数可以恢复正常的骨骼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会出现慢性骨髓炎、肢体短缩、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肢体功能。 预防:注意儿童的安全防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破损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细菌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等情况的儿童,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

    2025-10-11 10:26:16
  • 手指腱鞘炎有弹响是严不严重

    手指腱鞘炎有弹响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弹响频率、对手指功能影响、患者年龄、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等多方面考量,若弹响影响日常活动需及时就医,单纯偶尔弹响不影响基本活动则相对不严重,反之频繁发作致手指屈伸受限等则较严重,且不同人群体现不同,长期过度用手等人群病情易加重,有相关病史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从病理角度分析,手指腱鞘炎出现弹响是由于腱鞘因反复机械性摩擦等原因发生狭窄,肌腱在通过狭窄的腱鞘时出现卡顿,从而产生弹响。如果弹响情况持续发展,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腱鞘的狭窄,导致肌腱损伤加重,甚至可能出现肌腱粘连等更严重的病理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严重程度的体现有所不同。儿童发生手指腱鞘炎相对较少,若出现弹响多与先天性因素或过度使用等有关,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手指正常发育;成年人中,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等职业的人群,手指腱鞘炎出现弹响后若不重视,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老年人手指腱鞘炎出现弹响,可能会因为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恢复相对困难,且更易因手指活动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过度使用手指进行重复性动作的人群,如打字员、乐器演奏者等,手指腱鞘炎出现弹响后若不改变生活方式,病情会逐渐加重,弹响会更频繁且程度更严重;而生活方式较为健康、手指使用合理的人群,相对来说病情进展可能较慢,弹响的严重程度相对较轻。 如果有相关病史,比如既往有手部外伤史等情况,手指腱鞘炎出现弹响后往往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需要重视,严重程度相对更高,因为原有病史可能已经对手部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影响,再出现腱鞘炎弹响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的病理状态。 总体而言,手指腱鞘炎有弹响不能一概而论说严不严重,需要结合具体的弹响频率、对手指功能的影响程度、患者年龄、生活方式以及既往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如果弹响影响到日常活动,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1 10:21:59
  • 小儿髋关节脱位的原因

    小儿髋关节脱位受遗传、胎儿在子宫内体位、激素及出生时机械因素影响,遗传致髋关节结构不稳定,臀位使髋关节受异常压力和机械环境,激素影响髋关节周围韧带松弛程度,分娩时机械外力操作不当易致脱位,早产儿更易因机械外力出现脱位。 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 相关情况: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异常是导致小儿髋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胎儿在子宫内长期处于臀位时,会使髋关节受到异常的压力和机械环境。臀位时髋关节处于过度屈曲、内收的状态,这会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使得髋臼和股骨头的正常匹配关系受到破坏,增加了髋关节脱位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在怀孕后期胎儿体位难以纠正的情况下,发生髋关节脱位的风险会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那些怀孕后期胎儿体位固定的情况。 激素因素 相关情况:胎儿在母体内时,母亲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胎儿髋关节发育产生影响。例如,在分娩过程中,某些激素可能会影响胎儿髋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程度。如果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髋关节周围的韧带过度松弛,使得股骨头容易从髋臼中脱出,从而引发髋关节脱位。这种激素因素的影响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可能仍然存在一定作用,并且不同性别胎儿对激素水平变化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女性胎儿可能对激素变化更为敏感,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发生风险相对增加。 出生时的机械因素 相关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机械性的外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小儿髋关节脱位。比如,臀位分娩时,医生在牵拉胎儿下肢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髋关节产生过度的牵拉或扭曲力,从而损伤髋关节周围的结构,导致髋关节脱位。尤其是在一些紧急分娩或助产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操作手法,更容易引发这种情况。对于足月儿和早产儿来说,出生时的机械因素影响可能有所不同,早产儿由于身体各部分发育相对更不成熟,在分娩过程中受到机械外力时更容易出现髋关节脱位的情况。

    2025-10-11 10:18:32
  • 关节交锁的症状是什么

    关节交锁表现为关节活动中突发卡顿,常伴疼痛,还会致活动受限,不同年龄人群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关节病史者表现有差异。 关节突发卡顿:患者在活动关节时,如屈伸膝关节等,会突然感觉关节像被卡住一样,无法继续正常的活动。例如,在走路过程中屈伸膝关节时,突然就不能伸腿或者屈腿了,处于一种僵持的状态。这是关节交锁最典型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关节内的游离体、半月板损伤等原因导致关节结构异常,使得关节在运动时正常的运动轨迹被破坏,从而发生卡顿。 疼痛伴随:通常会伴有明显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可能是轻微的刺痛、胀痛,也可能是较为剧烈的疼痛。比如半月板损伤导致的关节交锁,患者会感到膝关节内部有刺痛感,并且疼痛会随着关节卡顿的情况而加剧。疼痛产生的原因是关节卡顿时,周围的软组织受到刺激或者牵拉,以及关节内部结构的异常改变刺激了神经末梢。 活动受限:关节交锁发生后,关节的活动范围会明显受限。以膝关节为例,患者可能只能保持在某个特定的姿势,无法正常地伸直或者弯曲膝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这是因为关节被卡住,正常的运动机制被破坏,导致关节无法按照正常的活动范围进行运动。不同年龄的人群,关节交锁导致的活动受限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活动量相对较大且关节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因为疼痛和活动受限而出现哭闹、不愿行走等情况;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本身关节功能有所退化,关节交锁后活动受限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比如难以独立完成坐立、起身等动作。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频繁进行高强度关节运动的人群,关节交锁的风险相对较高,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也可能更严重。有相关关节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情况的人,再次发生关节交锁导致活动受限的可能性更大,而且症状可能会相对更复杂。

    2025-10-11 10:14:26
  • 肘关节脱位多长时间内治疗

    肘关节脱位最佳治疗时间为24小时内,早期复位解剖结构复位易、利关节功能恢复,超24小时复位难度增、并发症风险升,儿童和老年患者亦需尽早处理。 1.早期(24小时内)复位的优势 解剖结构复位相对容易:在脱位早期,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的弹性较好,此时进行手法复位等操作相对较为顺畅,能够较好地恢复肘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最大程度减少对关节软骨等结构的进一步损伤。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复位的肘关节在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延误复位的情况。 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及时恢复肘关节的正常对位,能有效避免因长期脱位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为后续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使患者能更快地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 2.超过24小时复位的影响 肿胀加重增加复位难度:脱位后局部血管损伤出血,组织液渗出,超过24小时后肿胀会逐渐明显,关节周围组织水肿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同时也会使关节囊和韧带等组织变得紧张,此时手法复位可能需要更大的力量,容易造成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而且复位效果往往不如早期理想。 增加并发症风险:长期脱位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磨损、缺血性坏死等情况,还会使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大幅提高,影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即使后期经过治疗,恢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儿童肘关节脱位,由于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同样需要尽早处理,因为儿童的关节对解剖结构的准确性要求更高,长时间脱位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关节的正常发育。而对于老年患者,因为老年人群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早期复位更有助于减少因脱位导致骨折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更早地开始康复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025-10-11 10:10: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