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重症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博士,从事呼吸专业20年。主要研究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慢阻肺,哮喘,以及吸烟导致的气道损害;此外对于呼吸重症医学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呼吸机的使用,危重患者的管理有一定研究。围绕临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校级新医疗新技术1项,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1篇,影响因子5.5;国内核心期刊6篇。

展开
个人擅长
重症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展开
  • 咳嗽的人不能吃什么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加重咳嗽,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使痰液黏稠度增加阻碍排出,过甜食物易滋生细菌且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生冷食物会刺激咽喉及气管引发或加重咳嗽。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加重咳嗽症状。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摄入辛辣食物后,呼吸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从而加剧咳嗽程度。 二、油腻食物 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使痰液黏稠度增加,阻碍痰液排出,不利于咳嗽恢复。例如,高脂肪饮食会影响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导致痰液积聚,加重呼吸道不适。 三、过甜食物 糖果、甜饮料、奶油蛋糕等过甜食物易滋生细菌,还可能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高糖环境利于病菌繁殖,同时刺激气道产生更多黏液,进而加重咳嗽症状。 四、生冷食物 冰淇淋、生鱼片、冰镇水果等生冷食物会刺激咽喉及气管,引发或加重咳嗽。尤其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呼吸道疾病者,其呼吸道和胃肠道较为敏感,生冷食物的刺激更易诱发咳嗽加剧或导致胃肠不适,影响身体恢复。

    2025-08-08 14:44:32
  • 38度退烧的正确方法

    38度通常指的是腋温达到38℃,对此可以先实施一般治疗与物理降温手段来处理,若没有效果则再考虑运用口服解热镇痛药物。 一、一般治疗:患者在发热期间应保持正常饮食,但鉴于发热时胃肠道功能有所减弱,饮食要注重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以及高能量的食物。同时,不要穿过多衣物,以防影响散热而致使体温持续上升。 二、物理降温: 1.可以用毛巾蘸取温水,在患者大血管流经的部位进行擦拭,涵盖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以及腘窝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以促使体温降低。 2.也可以用干毛巾包裹冰袋或冰棒,将其放置在患者腋窝处或颈部一侧,从而实现体温下降。但要注意不可让冰袋直接接触身体,避免发生冻伤。 三、解热镇痛药物:倘若物理降温方式不起作用或者患者腋下体温升高至38.5℃及以上,就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并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展开治疗。 总之,面对腋温38℃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同时要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2025-08-08 14:44:26
  • 甲流发热多少度

    甲流发热多为高热起病急升速快,儿童感染更易高热需密切监测并优先非药物降温且低龄勿随意用退热剂,成人多中高热低免疫力者持续高热优先非药物干预,特殊病史人群甲流发热需格外谨慎及时就医评估恰当退热。 一、甲流发热的常见体温范围 甲流引发的发热多为高热表现,体温通常可达到38℃~40℃,部分患者体温可能超过40℃,其发热起病急且体温上升速度较快。 二、不同人群甲流发热的特点及相关考量 1.儿童群体:儿童感染甲流时更易出现高热状况,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高热时易引发惊厥等情况,需密切监测儿童体温,优先运用非药物方式降温,如采用温水擦拭身体等,且要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退热药物。 2.成人群体:成人感染甲流后多为中高热,但免疫力较低的成人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处理时以患者舒适度为准则,优先考虑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3.特殊病史人群:患有基础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患者,甲流发热时需格外谨慎,高热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应及时就医评估并采取恰当退热措施。

    2025-08-08 14:43:59
  •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范围是什么

    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病变范围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起始于支气管向周围蔓延至所属肺泡,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小叶甚至双肺,以下肺和背侧多见,不同年龄人群及有基础病史患者病变范围有一定差异但核心是以细支气管为起始向周围肺泡的化脓性炎症范围改变。 从病理角度看,病变初期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随后炎症蔓延至周围肺泡,使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出现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等,严重时可融合成大片炎症病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其病变范围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可能相对更容易在双肺分布较广泛,但总体仍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向周围肺泡扩散的范围为主。在有基础病史的患者中,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的人群,小叶性肺炎的病变范围可能会受基础病影响,导致炎症蔓延相对更易且范围可能在原有基础病变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但核心仍是以细支气管为起始向周围肺泡的化脓性炎症范围改变。

    2025-08-08 14:43:46
  • 甲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其形成涉及病毒自身变异特性,包括抗原性漂移(病毒基因点突变致HA或NA抗原性小幅度变化引发局部中小规模流行)与抗原性转变(HA或NA抗原性大幅度改变产生新亚型致大规模或全球大流行),还涉及病毒跨物种传播,即病毒在动物间传播变异后跨物种感染人类进而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病毒变异特性:甲型流感病毒表面存在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两种蛋白,病毒基因易发生突变,包括抗原性漂移与抗原性转变。抗原性漂移是病毒基因发生点突变,使HA或NA抗原性出现小幅度变化,可致局部中小规模流行;抗原性转变则是HA或NA抗原性发生大幅度质的改变,产生新亚型,因人群对新亚型普遍无免疫力,易引发大规模流行甚至全球大流行。 跨物种传播:甲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禽、猪、马、海豹等多种动物,当病毒在动物间传播并发生变异后,有可能跨物种感染人类,进而导致甲流在人群中形成传播与流行。

    2025-08-08 14:43: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