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重症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博士,从事呼吸专业20年。主要研究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慢阻肺,哮喘,以及吸烟导致的气道损害;此外对于呼吸重症医学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呼吸机的使用,危重患者的管理有一定研究。围绕临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校级新医疗新技术1项,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1篇,影响因子5.5;国内核心期刊6篇。

展开
个人擅长
重症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展开
  • 肺气肿可以治好吗

    肺气肿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但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措施有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干预,进行呼吸训练等康复治疗,晚期符合指征可考虑肺移植手术,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吸烟者、儿童有相应注意事项,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延误治疗会致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一、肺气肿的治疗目标与现状 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二、主要治疗措施 (一)避免危险因素 对于吸烟人群,戒烟是关键措施,吸烟会持续损伤气道和肺组织,戒烟可阻止肺气肿进一步恶化;同时需避免接触粉尘、化学烟雾等有害颗粒或气体,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尽量远离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降低病情加重风险。 (二)药物干预 支气管舒张剂: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糖皮质激素:对于反复加重且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低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 (三)康复治疗 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可帮助患者改善呼吸模式,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例如缩唇呼吸时,患者缓慢吸气后,缩唇似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 运动锻炼:根据患者体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逐步增强呼吸肌力量和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四)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肺气肿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肺移植手术,但该手术受供体来源、手术风险等因素限制,需严格评估后决定。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治疗时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因体力不支加重病情。 吸烟者:除严格戒烟外,需定期监测肺功能,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家人应协助监督戒烟过程,营造无烟环境。 儿童患者:相对少见,若为先天性肺气肿等情况,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呼吸功能,同时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 四、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肺气肿并进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若延误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因此,出现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等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2025-10-14 15:31:59
  • 肺部穿刺可以查出什么病

    肺部穿刺可查出肺部肿瘤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肺癌、肺部转移瘤)、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间质性疾病,是有创检查有并发症风险,穿刺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风险。 肺部肿瘤性疾病 原发性肺癌:通过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肺癌的病理类型,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在治疗策略和预后上有很大差异,例如腺癌可能更倾向于靶向治疗等,鳞状细胞癌可能有不同的治疗选择。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布可能有一定特点,一般来说,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在各年龄段都较为常见,小细胞癌相对少见但恶性程度高。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需通过肺部穿刺明确是否为肺癌及病理类型。 肺部转移瘤:当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时,经皮肺穿刺可以明确肺部的结节是否为转移而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整体分期和病情进展情况。比如乳腺癌、肝癌等转移至肺部时,通过穿刺活检可确诊肺部的转移病灶。 肺部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可以帮助诊断肺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如肺脓肿等。通过穿刺获取的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能够明确具体的致病菌,并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不同年龄的人群肺部细菌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常见一些特定的细菌,而老年人可能有其他的病原菌感染。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更高,且可能病原菌更复杂,通过肺部穿刺明确感染情况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于怀疑肺结核的患者,经皮肺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这对于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非常关键,因为肺结核的治疗需要较长疗程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准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肺结核的诊断可能更需要依赖肺部穿刺等检查手段来明确。 肺部间质性疾病 可以获取肺部病变组织,帮助诊断肺部间质性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通过对病变组织的病理分析,可以了解肺部间质的病变情况,包括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等,从而为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不同年龄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其病情进展和治疗反应可能不同,老年人患间质性肺疾病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在诊断时需要通过肺部穿刺明确后制定合适的治疗及监测方案。 肺部穿刺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气胸、出血等。在进行肺部穿刺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谨慎评估风险,儿童进行肺部穿刺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14 15:31:17
  • 胸片能检查出哮喘吗

    胸片不能直接检查出哮喘,哮喘诊断靠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病史综合判断,哮喘发作时胸片无特异性改变,还需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儿童、老年人哮喘诊断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表述能力有限等,老年人表现不典型易误诊需完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一、胸片在哮喘诊断中的局限性 1.哮喘发作时胸片可能无特异性改变 在哮喘缓解期,部分患者胸片可无明显异常。而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虽然可能存在过度通气导致的肺纹理增多、胸廓饱满等非特异性表现,但这些表现不具有诊断哮喘的特异性。例如,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胸片表现,所以仅通过胸片无法确诊哮喘。 2.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当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时,需要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肺部疾病鉴别,胸片可以初步筛查这些疾病,但对于哮喘本身的诊断价值有限。比如肺炎患者胸片上可看到肺部的实变影等典型炎症表现,而哮喘患者一般不会有这样典型的实变影特征。 二、哮喘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哮喘可能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成人哮喘则喘息等症状相对更典型。 2.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提示气道可逆性改变,支持哮喘的诊断;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也有助于诊断哮喘。 3.病史 患者的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等对哮喘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有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的患者发生哮喘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特殊人群哮喘诊断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哮喘的诊断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表述能力有限,且一些儿童哮喘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在进行肺功能检查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对于年幼儿童可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简化方法等。同时,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既往病史等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有反复喘息的婴幼儿,要注意与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鉴别,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其临床表现与婴幼儿哮喘有相似之处,但病因和治疗等方面有所不同。 2.老年人 老年人哮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可能以咳嗽、胸闷为主要表现,容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在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喘息发作的诱因、频率等,同时要完善肺功能等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咳嗽、胸闷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有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其肺功能改变与哮喘也有所不同。

    2025-10-14 15:30:50
  • 咳嗽时伴有气喘如何处理

    咳嗽伴气喘可由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病因引起,需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明确病因,急性发作时让患者取舒适体位、有条件者吸氧并保持环境安静,针对不同病因分别处理,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优先脱离过敏原或用支气管舒张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评估严重程度处理,心功能不全改善心功能等,生活中要避免诱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特殊人群儿童需注意用药安全、老人用药谨慎、妊娠期女性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 一、明确病因 咳嗽伴气喘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功能不全、呼吸道感染等。需通过详细问诊(了解症状发作诱因、持续时间等)、体格检查(听诊肺部呼吸音等)及辅助检查(胸部X线/CT、肺功能、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明确具体病因。 二、急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若气喘明显,应首先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有条件者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一般轻度缺氧可给予2-3L/min吸氧,中重度缺氧可适当提高氧浓度,但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避免患者紧张焦虑,保持环境安静。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明确诊断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诱因,如脱离过敏原等;若需药物干预,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吸入),但儿童使用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科适宜的治疗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轻中度加重可给予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等,重度加重需进一步住院评估及治疗。 心功能不全:需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如患者无禁忌可采取半卧位、限盐等措施,同时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相应处理。 呼吸道感染:若为感染因素导致,需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给予相应处理,如细菌感染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四、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刺激性气体、冷空气等诱发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出现咳嗽伴气喘时,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科适宜的非药物干预及治疗方法,如雾化吸入等儿科常用安全治疗手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需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时更谨慎,密切观察药物反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时,治疗需综合权衡利弊。 妊娠期女性:出现咳嗽伴气喘时,用药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如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为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2025-10-14 15:30:11
  • 发烧多少度可以吃退烧药

    一般人群发烧时吃退烧药有参考体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发烧时各有注意要点,而使用退烧药核心是以患者舒适度为主要考量,非机械依固定体温数值用药,成人超38.5℃但精神好可先非药物缓解,儿童未达较高体温但明显不适也可依情况用退烧药。 一、一般人群发烧时吃退烧药的参考体温 一般来说,当成人和大于6个月的儿童口腔温度≥38.5℃,或腋下温度≥38.2℃,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对于3个月-6个月的婴儿,当肛温≥38℃时,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退烧药,因为这个年龄段婴儿对发热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且病情变化较快。而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时应谨慎使用退烧药,建议及时就医,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等疾病的表现,需由医生明确病因后进行处理。 二、特殊人群发烧时的情况及注意要点 (一)儿童 1.婴儿(3个月以下):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多由感染引起,病情可能较为隐匿且发展迅速,即使体温未达到上述较高数值,只要出现发热症状就应立即就医,因为婴儿自身免疫功能较弱,难以抵抗严重感染,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家长切勿自行随意使用退烧药。 2.幼儿及儿童(3个月-12岁等):除了参考上述体温范围外,还需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伴随症状等。如果儿童发热但精神状态尚可,玩耍、进食等情况基本正常,可先尝试物理降温,如松解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若体温持续上升且儿童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明显不适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同时,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不同,使用退烧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退烧药剂型。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发烧时,由于其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发热的反应和耐受与年轻人不同。一般来说,老年人腋下温度≥38℃时可考虑采取一定的退热措施,但要注意避免快速降温导致虚脱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选择退烧药时需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建议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退烧药,并且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身体状况。 三、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的用药逻辑体现 无论年龄大小,使用退烧药的核心是以患者的舒适度为主要考量。例如,成人虽然体温达到了38.5℃以上,但如果患者感觉精神状态良好,能够正常生活、工作,也可以先尝试通过休息、多饮水等非药物方式来缓解不适,不一定立即使用退烧药;而对于儿童,如果体温未达到上述较高数值,但儿童明显因发热出现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退烧药,这就是充分以患者自身的舒适度作为使用退烧药的重要依据,而不是机械地按照固定体温数值来用药。

    2025-10-14 15:28: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