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重症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博士,从事呼吸专业20年。主要研究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慢阻肺,哮喘,以及吸烟导致的气道损害;此外对于呼吸重症医学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呼吸机的使用,危重患者的管理有一定研究。围绕临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校级新医疗新技术1项,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1篇,影响因子5.5;国内核心期刊6篇。

展开
个人擅长
重症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展开
  • 哮喘不能碰的七种食物

    牛奶中的酪蛋白与乳清蛋白为常见过敏原会致哮喘患者免疫反应引发气道炎症加剧诱发发作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需尤慎,鸡蛋蛋白含多种致敏成分可使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增强加重病情学龄前儿童需重视,海鲜含异体蛋白易刺激呼吸道致支气管痉挛发作有过敏史者须绝对避免,坚果含蛋白质成分易诱发过敏致气道狭窄呼吸困难老年人需注意,部分哮喘患者对小麦特定成分过敏可引发过敏相关气道炎症麸质过敏相关哮喘人群需严格规避,贝类海鲜含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易引发过敏有过敏史成年患者应远离,部分哮喘患者对芒果某些成分敏感儿童食用需格外留意家长密切观察。 一、牛奶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牛奶中的酪蛋白与乳清蛋白属于常见过敏原,哮喘患者摄入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异物,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加剧,进而诱发哮喘发作。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因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相对更高,需尤为谨慎。 二、鸡蛋 鸡蛋蛋白包含多种致敏成分,人体摄取后,这些成分可通过免疫机制使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增强,从而加重病情。学龄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未臻成熟,对鸡蛋过敏引发哮喘的风险更应予以重视。 三、海鲜 以虾、蟹为例,此类海鲜富含异体蛋白,该类蛋白易成为过敏原,可刺激哮喘患者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痉挛等哮喘发作症状。有海鲜过敏史的哮喘患者必须绝对避免食用海鲜。 四、坚果 像花生、腰果等坚果含有某些蛋白质成分,易诱发过敏反应,致使哮喘患者气道狭窄、呼吸困难。老年人哮喘患者若对坚果过敏,接触后可能使病情加重。 五、小麦 部分哮喘患者存在对小麦中特定成分的过敏情况,摄入小麦制品后,可引发过敏相关的气道炎症,影响呼吸功能。患有麸质过敏相关哮喘的人群需严格规避小麦及相关制品。 六、贝类 贝类海鲜所含的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容易引发过敏,哮喘患者食用后可能迅速出现哮喘发作症状。有贝类过敏史的成年哮喘患者亦应远离此类食物。 七、芒果 研究表明,部分哮喘患者对芒果中的某些成分敏感,接触或食用芒果后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儿童哮喘患者在食用芒果时需格外留意,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食用后的反应。

    2025-10-14 13:45:39
  • 鼻塞咳嗽发烧是甲流吗

    鼻塞咳嗽发烧是甲流常见临床表现但非甲流特有其他呼吸道感染也可出现甲流诊断依据有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核酸检测阳性可确诊抗原检测灵敏度稍低需与普通感冒新冠病毒感染鉴别儿童感染甲流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老人易发展重症应及时就医并关注基础疾病。 一、鼻塞咳嗽发烧与甲流的关系 鼻塞、咳嗽、发烧是甲型流感(甲流)的常见临床表现,但并非甲流所特有症状,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其他流感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出现此类表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上述症状只是甲流可能出现的典型表现之一。 二、甲流的诊断依据 (一)流行病学史 有甲流流行季节接触史、与甲流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等情况时,出现相关症状需高度警惕甲流。 (二)实验室检查 1.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甲型流感病毒核酸,若结果为阳性可明确诊断为甲流,此为特异性较强的诊断方法。 2.抗原检测:快速抗原检测可初步筛查甲型流感病毒,但其灵敏度相对核酸检测可能稍低。 三、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 (一)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热,病程相对较短,病情进展较缓和。 (二)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除有鼻塞、咳嗽、发烧等呼吸道症状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特异表现,且其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如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等可与甲流相鉴别。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甲流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波动等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抽搐等表现应立即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尤其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适当增加饮水量、保证休息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甲流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如出现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此类人群出现鼻塞、咳嗽、发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并给予相应诊疗,且需格外关注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积极配合治疗。

    2025-10-14 13:44:23
  • 哺乳期支气管炎怎么办

    哺乳期女性患支气管炎,需先通过检查明确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一般治疗要休息保暖、多饮水,饮食要营养均衡,病毒感染多对症治疗,细菌感染则用对婴儿影响小的抗生素且可能暂停哺乳,患病要密切关注自身和婴儿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病情加重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促康复。 一、明确病情 哺乳期女性出现支气管炎,首先要明确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情况。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来初步判断,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多考虑细菌感染;若以淋巴细胞等升高为主,可能是病毒感染。 二、一般治疗 休息与保暖: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恢复的能量,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受凉可能会加重支气管炎的症状,影响身体恢复以及哺乳。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湿润呼吸道,帮助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咳出,利于病情恢复。一般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可分多次饮用。 三、饮食调整 哺乳期女性的饮食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同时不影响乳汁质量,保证婴儿能获取足够的营养。 四、就医与药物选择 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多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出现咳嗽症状,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对哺乳影响较小的止咳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使用抗生素期间可能需要暂停哺乳一段时间,具体时间需根据所用抗生素的代谢情况等由医生评估,暂停哺乳期间要按时挤出乳汁,保持乳汁分泌,待停药后再恢复哺乳。 五、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的温馨提示 哺乳期女性本身身体处于特殊时期,患病后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以及婴儿的情况。如果病情加重,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用药方面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2025-10-14 13:43:46
  • 新冠感染发热是一直热吗

    新冠感染发热并非一直持续高热,有多种发热模式,不同人群发热表现有差异,病毒感染激发免疫反应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发发热,持续或高热不退会对身体有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观察处理。 不同人群的发热差异 儿童:儿童感染新冠后发热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可能发热时体温波动相对更明显,而且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表现也有差异。婴幼儿可能发热时除了体温变化外,还可能伴有哭闹、食欲减退等表现,发热持续时间也可能因个体差异以及感染病毒的毒力等因素而不同,有的儿童可能发热1-3天左右,也有的可能会持续稍长时间,但同样不是一直持续高热状态,体温会有起伏。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发热,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发热可能相对更不容易自行消退,而且发热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出现体温波动情况,同时老年人发热时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持续发热可能会对心脑血管等系统产生更多影响,相对来说需要更谨慎对待其发热情况。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感染新冠发热时,发热可能会对其基础疾病产生影响,比如糖尿病患者发热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这类人群发热的持续情况也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干扰,发热情况可能相对复杂,不是单纯一直持续高热,需要综合基础疾病情况来判断和处理。 发热的机制及相关影响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被激活后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等,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免疫应答反应,但持续发热或者高热不退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比如过高的体温可能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对神经系统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刺激等。而不是一直处于高热状态,发热过程中体温有波动是机体自身调节以及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的一种体现。 总之,新冠感染发热不是一直持续高热的状态,而是有多种不同的发热模式,不同人群感染后发热表现也存在差异,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应处理。

    2025-10-14 13:42:25
  • 发烧了该怎么才能退烧

    发烧时可通过适当减少衣物被褥、温水擦拭、使用退热贴物理降温,要补充水分,调节室内温度湿度,若发烧持续不退、体温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物理降温方法 (一)适当减少衣物和被褥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根据环境温度适当调整穿着。例如儿童,若穿着过厚会影响散热,一般以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为宜,通过减少衣物有助于身体热量散发。成人也同理,过多衣物会阻碍体温的调节,不利于退烧。 (二)温水擦拭 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通过温水擦拭可以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避开心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擦拭时动作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患儿着凉。对于老年人,皮肤相对较薄,擦拭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皮肤。 (三)使用退热贴 退热贴中的成分可以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带走热量,贴在额头等部位能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使用,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退热贴,确保安全。 二、补充水分 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容易导致水分丢失,所以要多补充水分。可以选择喝温开水、淡盐水等。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防止一次性饮水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对于老年人,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散热。 三、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良好的环境温度有助于身体处于舒适的散热状态。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可通过空调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但也不能因保暖过度而影响散热。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发烧持续不退(如成人发烧超过3天,儿童发烧超过2天),或者体温过高(成人超过39℃,儿童超过38.5℃且伴有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持续高烧可能是由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化验等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儿童反复高烧且精神状态差,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感染,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从而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14 13:41: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