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重症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向 Ta 提问
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博士,从事呼吸专业20年。主要研究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慢阻肺,哮喘,以及吸烟导致的气道损害;此外对于呼吸重症医学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呼吸机的使用,危重患者的管理有一定研究。围绕临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校级新医疗新技术1项,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1篇,影响因子5.5;国内核心期刊6篇。
展开-
38度5算高烧吗
正常人体温一般36-37℃,按口腔温度发热程度分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等,38.5℃属中度热,一般人群可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儿童要注意降温方法温和及观察精神状态;老年人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加重基础病负担;有基础病史人群要结合既往病史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 一、体温的分级标准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可因测量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按发热程度(口腔温度)可分为: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所以38.5℃属于中度热,不属于高烧(高烧一般指39℃及以上)。 二、38.5℃时的应对措施及相关因素考虑 (一)一般人群 1.物理降温 对于一般人群体温38.5℃时,首先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丰富,血液循环快,擦拭后能有效促进散热。一般擦拭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也可以使用退热贴,退热贴中的凝胶成分可以缓慢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贴敷部位通常为额头。 2.补充水分 此时应适当多喝温水,因为体温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容易导致水分丢失,多喝水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通过排尿等方式带走部分热量。一般建议每次饮用100-200ml左右的温水,可少量多次饮用。 (二)儿童人群 1.特殊注意 儿童体温38.5℃时,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在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方法温和。比如温水擦拭时水温不宜过低,一般控制在32-34℃左右,以免儿童不适应。 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儿童精神状态尚可,除了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外,可以让儿童适当减少衣物,以利于散热,但要避免儿童着凉。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异常情况,即使体温未达到高烧程度,也应及时就医。 (三)老年人人群 1.相关因素 老年人38.5℃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体温升高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所以老年人出现38.5℃时,除了采取上述一般的降温措施外,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等情况。如果老年人在降温过程中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停止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医。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 1.针对不同病史 对于有感染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肺炎病史者,体温38.5℃时要警惕是否有感染复发或加重的可能。需要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较前有无变化。如果有基础病史,在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要结合既往病史情况综合判断,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病情变化。 总之,38.5℃属于中度热,需要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合理应对措施,以保证身体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就医进一步诊治。
2025-10-14 16:13:18 -
感冒了浑身发冷怎么办
感冒浑身发冷时可从保暖、补充热量、监测体温与观察病情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处理,保暖要根据情况增添衣物、调节室温,补充热量可喝热水热汤、吃易消化高热量食物,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 一、保暖措施 增添衣物:根据所处环境适当增加衣物,比如在室内可穿上厚睡衣、加绒外套等,外出时要穿戴好帽子、围巾、手套、厚袜子等,避免受寒进一步加重浑身发冷的感觉。不同年龄段人群保暖需求有差异,儿童新陈代谢快但体温调节能力弱,要更细致地包裹;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保暖要全面且注意衣物材质的舒适性。 调节室内温度:将室内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可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来营造温暖的环境,让身体逐渐恢复舒适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温度调节需更加谨慎,避免温度骤变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补充热量 饮用热水或热汤:多喝些温热的开水、姜糖水、热牛奶等,一方面能为身体补充水分,另一方面热量可帮助提升体温,缓解浑身发冷的状况。不同年龄人群饮用时需注意方式,儿童喝热饮要防止烫伤,可少量多次饮用;糖尿病患者选择热饮时要留意糖分含量。 进食易消化的高热量食物:可以吃一些如米粥、面条、馒头等易消化的高热量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帮助产生热量来抵御寒冷。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或胃肠感冒患者,进食量要适中,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三、监测体温与观察病情 监测体温变化:使用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了解体温是处于正常、发热还是其他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5℃且浑身发冷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如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等,需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段测量体温的部位和正常范围有区别,儿童常用腋下或口腔测量,成人可选择腋下或额头等部位,要熟悉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以便准确判断。 观察病情发展:留意自身是否有其他感冒相关症状,如咳嗽、流涕、鼻塞等的变化情况。如果浑身发冷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症状加重,要考虑是否有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冒浑身发冷时,除了做好保暖和补充热量外,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感冒浑身发冷时,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要确保其居住环境安全,避免因身体不适摔倒等。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在采取保暖、补充热量等措施的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保暖时要注意血压变化等。 孕妇:孕妇感冒浑身发冷要谨慎处理,保暖和补充热量的方式要温和,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果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关系到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14 16:12:00 -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吃什么药
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治疗可使用右美沙芬(干咳效果好、痰多慎用)、喷托维林(无痰干咳适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肺淤血者慎用);针对病因,流感病毒引起的用奥司他韦(48小时内用可减轻症状病程,注意胃肠道不适),某些病毒感染用利巴韦林(相对谨慎),合并细菌感染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选儿童专用剂型;老年人用药慎选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格外小心,非药物干预为先,必须用药遵医嘱选安全药物。 一、对症治疗药物 (一)止咳药物 1.右美沙芬: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干咳效果较好,其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中枢性镇咳作用,多种研究表明其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且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对于痰多的患者需谨慎使用,避免抑制痰液排出导致呼吸道梗阻。 2.喷托维林:适用于无痰干咳,对小儿的轻度咳嗽也有一定效果,其作用机制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同时对呼吸道黏膜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减轻炎症对呼吸道感受器的刺激,但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伴有肺淤血的患者慎用。 二、针对病因的药物 (一)抗病毒药物 1.奥司他韦: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尤其是发病在48小时内的患者使用奥司他韦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研究显示,奥司他韦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儿童和成人流感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2.利巴韦林:对于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由于其可能存在的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临床使用相对谨慎,一般不作为首选,仅在明确病毒感染且病情较重时考虑使用。 (二)抗菌药物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如出现脓痰、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洛)等,但需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用,使用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相关药物过敏史等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多喝温水湿润呼吸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含有可待因等成分的强效镇咳药,对于儿童使用的止咳祛痰药物需选择儿童专用剂型,且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老年人 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时,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使用多种药物时,需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孕妇 孕妇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时,用药需格外小心。许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一般来说,非药物干预为先,如通过饮食调理等。如果必须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如某些相对安全的止咳药物等,但要充分评估用药的风险和受益。
2025-10-14 16:10:13 -
感冒嗓子痛怎么缓解
感冒嗓子痛可通过一般缓解措施、饮食调整、药物缓解来处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烧、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不同人群在各措施实施时需注意相应特点。 一、一般缓解措施 (一)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温水有助于湿润喉咙,缓解嗓子痛的症状。充足的水分能使黏膜保持湿润状态,利于减轻炎症刺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需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成年人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较为适宜,但有心脏功能不全等特殊病史的人群需遵循医生对饮水量的特定要求。 (二)保持空气湿润 使用加湿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避免喉咙因干燥而加重疼痛。例如在卧室等室内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较为合适。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受细菌影响可能引发更严重问题;有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群,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三)盐水漱口 用温盐水漱口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缓解嗓子痛。一般是用温开水中加入适量食盐,配制成淡盐水,每次漱口持续15-30秒左右,然后吐出。儿童进行盐水漱口时要注意控制盐水浓度,避免过浓刺激口腔和喉咙;孕妇等特殊人群在进行盐水漱口前最好咨询医生,因为孕妇身体状况特殊,需确保操作安全。 二、饮食调整 (一)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食用如小米粥、软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对喉咙的刺激。对于儿童来说,这类食物容易吞咽和消化,能提供身体所需能量且不会加重喉咙负担;老年人若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清淡易消化食物更利于营养吸收和肠胃功能维护。 (二)避免刺激性食物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喉咙,加重嗓子痛症状。比如辣椒、油炸食品、冰镇饮料等。青少年若有喜欢吃刺激性食物的生活方式,需提醒其为缓解嗓子痛暂时克制;有胃肠道疾病合并感冒嗓子痛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对胃肠道和喉咙的双重刺激。 三、药物缓解(仅提及药物名称) (一)润喉药物 一些润喉含片等润喉药物可以缓解嗓子痛。但儿童使用润喉含片需谨慎,因为儿童可能存在误吞风险;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润喉药物前要咨询医生,确保药物对自身和胎儿无不良影响。 (二)中成药 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功效的中成药也可用于缓解感冒嗓子痛,但同样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例如儿童使用某些中成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适用剂量;老年人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使用中成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就医情况 如果感冒嗓子痛症状持续不缓解,如超过3-5天仍无改善,或者出现高烧(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呼吸困难、喉咙剧烈肿胀等严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密切关注症状发展,一旦出现异常表现需尽快就医;孕妇在感冒嗓子痛时,即使症状不严重,若持续时间较长也应咨询医生,因为孕妇身体状况特殊,需确保母婴健康。
2025-10-14 16:09:29 -
干咳无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有病毒或细菌引发的急性咽喉炎、具过敏等因素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因多样病因致肺间质病变的间质性肺疾病、有吸烟等情况的肺癌早期干咳等;环境因素包括吸入刺激性气体或气候干燥可致干咳;药物因素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可致干咳;儿童干咳无痰需警惕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及异物吸入、老年人要高度警惕肺癌等病需及时检查、孕妇用药谨慎先非药物干预。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如流感病毒等)或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局部敏感性增高,出现干咳无痰症状,常伴随咽喉部疼痛、异物感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免疫力较低时易发病。 2.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哮喘的特殊类型,气道存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高反应性,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冷空气等刺激后,气道痉挛收缩,主要表现为长期干咳无痰,夜间或凌晨症状往往更明显,好发于有过敏体质人群及儿童、青少年等。 3.间质性肺疾病:病因多样,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环境因素等,肺间质发生炎症、纤维化,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干咳无痰,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4.肺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干咳无痰,尤其是中央型肺癌,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咯血、胸痛等表现,多见于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的中老年人群。 二、环境因素相关原因 1.吸入刺激性气体:长期吸入烟雾(如吸烟产生的烟雾、厨房油烟等)、粉尘(如工业粉尘、装修粉尘等)、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这些刺激性物质会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受损,引发干咳无痰,在长期接触此类环境的人群中常见,如吸烟者、职业性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的工作者。 2.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低时,呼吸道黏膜水分易流失,黏膜变得干燥,刺激呼吸道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干咳无痰,尤其在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时更为常见,各年龄段均可能受影响,体质较弱者更易出现。 三、药物因素相关原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干咳无痰的副作用,其中较常见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等),服用后约10%-30%的患者会出现干咳症状,机制可能与药物导致体内缓激肽水平升高有关,这类患者在更换降压药物前需由医生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干咳无痰需警惕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表现,还可能与气道异物吸入有关,若同时伴有发热、流涕等症状多为感染因素,若有异物吸入史需及时就医排查,且儿童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 2.老年人:老年人干咳无痰要高度警惕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因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 3.孕妇:孕妇出现干咳无痰时,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影响胎儿,首先尝试通过调整环境(如增加空气湿度)等非药物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2025-10-14 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