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宝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头颈颌面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鼻-鼻窦疾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分会委员,陕西省抗肿瘤联盟甲状腺癌学组委员。在头颈部肿瘤及鼻-鼻窦疾病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开放及内镜手术,承担各类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及专著3部。

展开
个人擅长
头颈颌面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鼻-鼻窦疾病的综合治疗。展开
  • 腺样体手术最佳年龄3岁

    腺样体手术的最佳年龄通常为3至7岁。腺样体处于鼻咽腔的后部,属于人体的淋巴器官。鉴于个体发育状况以及反复感染等情况,腺样体的大小会因人而异。 一、从一般情况来看,腺样体手术在三岁以后进行较为适宜,这是因为患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大多处于3至7岁年龄段,而10岁以后腺样体通常会逐渐萎缩。 1.3岁以后的孩子此时接受手术治疗,麻醉的风险相对会小一些。 二、腺样体若病理性肥大并堵塞后鼻孔,会对鼻腔通气和引流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缺氧、腺样体面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1.对于腺样体肥大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者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建议手术切除腺样体。 因此,当患儿出现腺样体肥大时应尽快就诊,全面评估病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2025-04-23 17:12:25
  • 慢性中耳炎手术危险吗

    慢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危险性相对较小,因为这属于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手术,但任何手术都存在意外和风险。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它们的诊断和治疗各不相同。 一、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1.定义: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持续长达3至6个月后即被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2.临床表现:患者会有耳部堵塞感、听力下降、耳痛,还可能出现耳鸣,外耳道无分泌物。检查时可发现鼓膜充血明显,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内有积液。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一般情况:外耳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且伴有臭味,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发烧。 在治疗方面,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需要进行中耳腔穿刺治疗或鼓膜切开引流术,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需进行乳突根治术,这样病情可逐渐好转。 总之,慢性中耳炎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和治疗方法,手术虽常规但也有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选择。

    2025-04-23 17:12:10
  • 冷空气过敏性鼻炎怎么办

    对冷空气过敏性鼻炎的最佳治疗方法难以明确判定,因治疗效果会因人而异,患者可依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局部用药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一、局部用药 1.冷空气过敏性鼻炎一般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患者会出现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以及明显鼻塞等症状,常于接触冷空气后突然发作,一段时间后可能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 2.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有效缓解鼻部不适。 二、口服药物 1.患者还需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其具有抗过敏作用,可迅速缓解鼻痒、打喷嚏及流鼻涕等症状。 患者日常要注重鼻子的护理,外出时可选择佩戴口罩。总之,对于冷空气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做好日常鼻部护理。

    2025-04-23 17:11:58
  • 神经性耳鸣一直响.不会好了吗

    神经性耳鸣并非绝对不能治愈,部分患者有治愈的可能。神经性耳鸣指的是在无任何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听到嗡嗡声、蝉鸣声、哨声等各种异常响声,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听神经病变、感音功能异常、间神经纤维病变等有关。 一、部分患者在远离噪音环境、调整情绪状态以及改正不良用药习惯后,对于症状较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其症状可能会自行消失,从而达到自愈状态。 二、还有一部分患者遵医嘱口服卡马西平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后,症状会逐渐消退,进而达到治愈状态。 然而,对于部分神经性耳鸣患者,其症状较难控制,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即便经过正规治疗,耳鸣仍会长期存在,且呈逐渐加重态势,甚至会出现听力持续变差的情况,这类患者则难以治愈。 总之,神经性耳鸣的治愈情况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通过一定措施实现治愈或自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症状难以有效改善。

    2025-04-23 17:11:32
  • 我的耳朵一直嗡嗡响

    耳鸣可能由耵聍栓塞、中耳炎、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可尝试避免噪音、调整生活方式、心理调节、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缓解,若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1.避免噪音 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如建筑工地、音乐会等。 2.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3.心理调节 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药物治疗 如果耳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如耳鸣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等。 5.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耳鸣与肾虚有关,可以采用一些中药或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耳鸣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疾病等。如果耳鸣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听力下降、头晕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4-23 17:11: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