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青年委员,脊髓损伤学组委员,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两项,致力于脊柱创伤的基础及临床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00余例。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脚掌扭伤肿胀怎么办

    脚掌扭伤肿胀后,首先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并抬高患肢,24-48小时内冷敷,然后加压包扎,若肿胀严重等及时就医评估,恢复期48小时后热敷并适当康复锻炼,且不同人群康复锻炼需调整,避免过早负重行走。 一、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脚掌扭伤肿胀后,首先要立刻停止导致扭伤的活动,让受伤的脚掌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比如,若是因为走路扭伤,就不要再继续行走,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若出现脚掌扭伤肿胀,要让其停止玩耍,找舒适的姿势休息并抬高脚部。 二、进行冷敷 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准备一块干净的毛巾,包裹住冰块,然后敷在脚掌扭伤处。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冰块与皮肤的接触,避免冻伤,可以用毛巾多包裹几层冰块。 三、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的脚掌进行加压包扎,这样能够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要过松达不到加压效果。比如从脚掌远端开始向上包扎,逐渐施加适当压力。对于儿童,包扎时要轻柔,密切观察脚部血液循环情况。 四、抬高患肢 继续保持受伤脚掌抬高的姿势,高于心脏水平,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让脚掌处于较高位置。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在休息时,可以在脚下垫上枕头等物品,使脚掌抬高。儿童休息时也需要将受伤脚掌适当抬高,家长要帮助调整合适的抬高姿势。 五、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脚掌扭伤肿胀比较严重,比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无法站立行走、怀疑有骨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X线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的程度。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述可能不准确,更需要仔细检查评估,排除骨折等严重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进一步的处理建议,比如严重的可能需要石膏固定等。 六、恢复期的护理 在扭伤后的恢复期,一般48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胀消退和组织修复。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每次15-20分钟。同时,在恢复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康复锻炼,比如脚趾的屈伸活动等,但要在无痛或微痛的范围内进行。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要适当调整,儿童的康复锻炼需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并且,在恢复期要注意避免过早负重行走,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2025-10-15 14:38:10
  • 脚抽筋怎么治疗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脚抽筋时可立即伸直腿部勾起脚趾拉伸缓解,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抽筋部位10-15分钟后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出汗多或长期运动者可补充含电解质饮品,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日常合理补钙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老年人要防骨质疏松等且日常活动缓慢,孕妇要保持正确姿势保证营养均衡,儿童要保证钙摄入并多户外活动,频繁抽筋需就医排查其他健康问题。 一、立即拉伸缓解 当脚发生抽筋时,可迅速伸直腿部,将脚趾用力向上勾起,保持数秒后放松,重复几次,通过拉伸肌肉来打破肌肉痉挛状态,从而快速缓解抽筋情况。例如,若脚部小腿后侧肌肉抽筋,可挺直膝盖,同时用力将脚尖向身体方向勾起,能有效减轻抽筋带来的不适。 二、热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抽筋部位,温度维持在40℃左右,敷10-15分钟,之后轻柔按摩抽筋肌肉,从脚踝向膝盖方向缓慢按摩,借助温热效应和按摩操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抽筋症状。 三、补充电解质 出汗较多或长期运动的人群,易因电解质流失引发脚抽筋,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其中含有的钠、钾等电解质能维持肌肉正常功能,帮助改善脚抽筋状况。 四、避免诱因 1.运动前热身:运动前充分进行热身活动,让肌肉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强度,可降低运动中脚抽筋的发生概率。比如跑步前先进行5-10分钟的慢走、活动脚踝等热身动作。 2.合理补钙: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像牛奶、豆制品等,老年人等钙质流失较多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以维持体内钙水平正常,预防因缺钙导致的脚抽筋。 3.避免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站后要适当活动脚部,防止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脚抽筋。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钙质流失明显,除饮食补钙外,需定期体检,排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疾病影响。若有相关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日常活动中要注意缓慢起身、行走,避免因姿势突然改变导致脚抽筋。 2.孕妇:孕期因体重增加、激素变化等因素易出现脚抽筋,要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避免腿部受压,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通过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及适当晒太阳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 3.儿童:儿童脚抽筋可能与生长发育快致钙相对不足有关,日常要保证充足钙摄入,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以帮助钙吸收,若儿童频繁出现脚抽筋情况,需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如是否有营养不良、神经系统异常等情况。

    2025-10-15 14:31:20
  • 肩关节不稳的病因是什么

    肩关节不稳受多种因素影响,解剖结构上肱骨头大盂头浅是重要基础,青少年骨骼未熟、成人有先天发育不良易由此不稳;创伤包括急性创伤致关节囊韧带损伤及反复微小创伤致结构慢性损伤引发不稳;肌肉力量失衡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易出现;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结构异常如关节盂发育不良等也会导致肩关节不稳。 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当肩关节受到较大外力时,如跌倒时手掌撑地、肩部受到直接暴力撞击等,可能导致肩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等结构损伤,从而引起肩关节不稳。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是最常见的肩关节脱位类型,多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时,受到纵向传导的暴力,导致肩关节前下方的关节囊、韧带等结构撕裂,肱骨头向前脱出,造成肩关节前向不稳。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急性创伤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更多与运动损伤等有关,如剧烈的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摔倒、碰撞等;成年人则可能因意外事故、运动损伤等导致急性创伤性肩关节不稳。 反复微小创伤:长期反复的过度使用肩关节,如体操运动员、投掷运动员等,肩关节反复进行外展、外旋等动作,会导致肩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等结构发生慢性损伤,逐渐出现肩关节不稳。这种情况在运动员等特定生活方式人群中较为常见,他们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运动,肩关节承受了过多的反复应力,使得关节囊等结构逐渐松弛,进而引发肩关节不稳。 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平衡,就容易导致肩关节不稳。例如,肩关节前方的胸小肌、后方的背阔肌等肌肉力量不足,而肩关节前方的肱二头肌长头腱等结构相对紧张时,会破坏肩关节的稳定平衡。从性别角度看,一般男性和女性在肌肉力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女性由于肌肉发育相对较弱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的情况;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萎缩,力量下降,也容易出现肌肉力量失衡,导致肩关节不稳。此外,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如偏瘫患者,由于患侧肩部肌肉力量明显减弱,也容易出现肩关节不稳的情况。 先天性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的肩关节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关节盂发育不良、肱骨头发育异常等。先天性关节盂发育不良表现为关节盂较正常情况更浅、更小,使得肱骨头在关节盂内的稳定性降低。这种先天性因素在儿童时期可能就会逐渐显现出来,随着生长发育,肩关节不稳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加重。一些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先天性肩关节结构异常患者,其后代发生肩关节不稳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025-10-15 14:29:48
  • 脚崴了怎么快速消肿

    脚崴后分急性期、缓解期处理,急性期停止活动休息、冷敷,缓解期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可辅助药物,肿胀减轻后逐步康复锻炼,持续不消退或有严重情况及时就医。 一、急性期处理 1.停止活动与休息:脚崴后应立即停止受伤脚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休息时可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坐在椅子上时,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使受伤的脚抬高。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确保其在脚崴后避免跑动等加重损伤的行为,让受伤的脚得到充分休息。 2.冷敷:在脚崴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不过,对于婴幼儿等皮肤较为娇嫩的人群,冷敷时要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冷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如果出现皮肤发白、发紫等异常,应立即停止冷敷。 二、缓解期处理 1.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脚部进行加压包扎,但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加压包扎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肿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加压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比如儿童,要选择合适大小的弹性绷带,包扎后要观察脚部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等。 2.抬高患肢:在脚崴后的恢复期间,仍然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有助于持续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尽量让受伤的脚保持高于心脏的位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属可以帮助其将脚部垫高,并且定期更换脚部的位置,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 三、药物辅助(非药物优先) 如果肿胀较为严重,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具有消肿作用的药物,但非药物干预是优先的。例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物,但儿童使用药物需要特别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主要还是依靠物理方法来消肿。 四、康复锻炼 在脚崴后的肿胀有所减轻后,可以逐步进行一些康复锻炼。比如缓慢活动踝关节,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再次损伤。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其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难度。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通过以上综合的处理方法,脚崴后的肿胀会逐渐消退。如果脚崴后肿胀持续不消退或者伴有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等严重损伤的可能。

    2025-10-15 14:28:50
  • 手腕腱鞘炎可以自愈吗

    手腕腱鞘炎有一定自愈可能,但轻重程度、个体差异等影响自愈,轻度可能自愈,中重度难自愈,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自愈,怀疑患病可制动休息、热敷辅助恢复,持续不缓解要就医,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轻度手腕腱鞘炎 如果是轻度的手腕腱鞘炎,比如因短期过度用腕,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引起的轻微炎症,通过适当休息,让手腕得到充分放松,避免继续过度使用,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自行缓解,实现自愈。因为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在休息等因素作用下,炎症可能逐渐消退,手腕的功能也能逐渐恢复正常。 中重度手腕腱鞘炎 对于中重度的手腕腱鞘炎,一般很难自愈。中重度的手腕腱鞘炎往往是由于长期慢性劳损、肌腱反复摩擦等原因导致,炎症反应较为明显,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如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例如一些从事需要频繁用腕工作的人群,长期的劳损会使手腕腱鞘炎难以自行恢复。 影响手腕腱鞘炎自愈的因素 年龄:年轻人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轻度手腕腱鞘炎自愈的可能性相对稍大一些;而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减退,包括修复能力,所以中重度手腕腱鞘炎自愈的难度较大。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在患病后仍然持续保持过度用腕的生活方式,比如持续长时间进行重体力劳动、频繁进行手腕的高强度活动等,会加重手腕肌腱的摩擦和炎症,不利于自愈;相反,能严格做到让手腕充分休息的患者,自愈的机会相对更高。 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有反复发生手腕腱鞘炎的病史,那么再次出现手腕腱鞘炎时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肌腱等组织已经有过损伤和炎症经历,自身修复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再次发病可能意味着局部的病理状态更容易持续发展而难以自行恢复。 促进手腕腱鞘炎恢复的建议 对于怀疑有手腕腱鞘炎的情况,即使考虑有自愈可能,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辅助恢复,比如早期适当进行手腕的制动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也可以进行局部的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孕妇患手腕腱鞘炎时要特别注意治疗方式的选择,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儿童患手腕腱鞘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谨慎处理,多以保守的休息、简单物理治疗为主,避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2025-10-15 14:25: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