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青年委员,脊髓损伤学组委员,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两项,致力于脊柱创伤的基础及临床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00余例。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腱鞘炎的初期症状

    腱鞘炎初期有疼痛、局部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疼痛表现多样,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有不同特点;局部压痛与各因素相关;肿胀因不同情况有不同成因;活动受限随病情发展加重且受多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若患腱鞘炎出现疼痛,可能与过度使用手指或手腕有关,比如长时间玩耍电子设备、过度抓握等;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从事手工劳动、频繁使用手部或手腕的工作,如打字员、乐器演奏者等更容易出现;老年人可能与关节退变、劳损积累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重复性的手部或手腕动作,如持续打字、反复握持物品等,会增加腱鞘炎初期疼痛的发生风险。 病史影响:有手部或手腕外伤史、关节炎病史等人群,发生腱鞘炎初期疼痛的概率相对较高。 局部压痛 表现:在腱鞘炎初期,病变部位可触及明显的压痛。以屈肌腱腱鞘炎为例,在手掌面的掌指关节掌侧,能摸到硬结,按压时疼痛较为明显;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在手腕桡骨茎突处有压痛,有时可摸到痛性结节。 年龄因素:儿童局部压痛可能因玩耍时的不当用力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发;成年人压痛可能与长期劳损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老年人则可能在关节退变基础上,局部炎症刺激更易出现压痛。 生活方式:不良的手部或手腕使用方式,如过度用力、不正确的姿势等,会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和炎症,使压痛更明显。 病史影响:既往有手部或手腕损伤病史的人,局部组织处于相对脆弱状态,更易出现压痛。 肿胀 表现:腱鞘炎初期病变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度肿胀。例如屈肌腱腱鞘炎,患指的掌指关节掌侧可看到或摸到轻微的肿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手腕桡侧会有轻度肿胀。 年龄因素:儿童肿胀可能是由于手部或手腕的急性微小损伤引起组织反应性肿胀;成年人肿胀多与慢性劳损导致的局部炎症渗出有关;老年人肿胀可能与关节退变伴随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及炎症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重复性活动导致局部摩擦增加,引发炎症渗出,从而出现肿胀;不正确的手部姿势也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肿胀。 病史影响:有炎症性疾病病史的人,局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更敏感,易出现肿胀。 活动受限 表现:初期活动受限表现为活动时稍有不灵活,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加重。比如屈肌腱腱鞘炎患者,手指屈伸活动时可能会感到不顺畅,有卡顿感,严重时可能出现手指屈伸困难;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手腕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如不能自如地做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 年龄因素:儿童活动受限可能因玩耍时突然的不当用力导致局部疼痛,从而限制活动;成年人活动受限多因长期劳损使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增加,影响正常活动;老年人活动受限可能与关节退变、肌肉力量减弱以及腱鞘炎共同作用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手部或手腕的适当活动,会使关节灵活性下降,增加活动受限的风险;过度活动则会加重腱鞘炎,进一步限制活动。 病史影响:有手部或手腕关节疾病病史的人,本身关节活动度受限,再加上腱鞘炎,活动受限会更明显。

    2025-10-11 13:12:59
  • 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方法

    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椎体压缩轻、无神经症状者,包括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支具外固定;手术适用于椎体压缩重、伴神经症状、保守无效者,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患者需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儿童患者治疗需特殊考量。 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帮助脊柱复位。对于儿童患者,卧床休息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脊柱再次受到损伤,家长需协助患儿保持舒适且有利于骨折恢复的体位。 腰背肌锻炼:在卧床一段时间后(通常骨折后1-2周),可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但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腰背肌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儿童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时,要在医护人员或家长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因锻炼不当影响骨折恢复。 支具外固定:可使用胸腰椎支具进行外固定,以限制脊柱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支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定制,确保固定效果良好。对于青少年患者,支具外固定要定期调整,以适应其生长发育。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椎体压缩程度较重(压缩大于1/3):这种情况下,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非手术治疗难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需考虑手术治疗。 伴有神经症状:当腰椎压缩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时,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对于老年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后骨折不愈合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脊柱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将骨折椎体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固定脊柱,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这种手术方法对于年轻患者、骨折移位明显且脊柱稳定性破坏严重的情况较为常用。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手术操作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到未来骨骼生长对固定装置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这两种手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是通过经皮穿刺将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PKP则是在PVP的基础上,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后再注入骨水泥。这两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伴有严重脊柱畸形或骨折块压迫神经的患者不适用。老年患者进行这两种手术时,要注意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这两种手术方法,因为儿童骨骼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骨水泥的注入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2025-10-11 13:10:47
  • 身上长骨刺怎么办

    骨刺是关节退行性病变,无不适症状时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关节;有症状时可进行非药物治疗,如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理疗等)和药物治疗(疼痛时用非甾体抗炎药但儿童需谨慎),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处理需个性化。 一、骨刺的基本认识 骨刺,医学上称为骨赘,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它可以出现在身体多个部位,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 二、无症状骨刺的处理 如果身上的骨刺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护关节健康。例如,保持适当的体重,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膝关节等负重关节;进行适度的运动,像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但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对关节造成损伤;注意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姿势都要保持正确,防止关节受力不均。 三、有症状骨刺的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对于因骨刺引起疼痛等不适的部位,可以进行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注意控制热敷的温度,避免烫伤,因为儿童皮肤相对娇嫩,对温度的感知不如成人准确。 按摩:专业人员的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肌肉,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骨刺引起的不适。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老年人、体质较弱者以及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人群,按摩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 理疗:如超声波理疗等,超声波能够深入组织内部,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对缓解骨刺相关的疼痛和炎症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群在进行理疗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理疗的参数等。 2.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当骨刺引起疼痛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和指导下,因为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有特定的风险,如胃肠道反应、影响肾功能等。 (二)手术治疗 如果骨刺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关节的功能,如导致关节严重畸形、剧烈疼痛且经过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下骨刺去除术、截骨术等。但手术是有创伤的治疗方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等情况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儿童进行手术则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因为儿童的身体还在发育中,手术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身上长了骨刺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无症状时注重维护关节健康,有症状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非药物或药物、手术治疗方法,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2025-10-11 13:08:50
  • 腰间盘突出的人可以练瑜伽吗

    腰间盘突出的人可练瑜伽,但要选合适体式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合适体式如猫牛式、下犬式、婴儿式,需避免过度前屈和扭转幅度过大的体式,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年轻患者从简单体式开始且注意休息,老年患者体式幅度强度适当减小,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调整体式,严重急性发作期患者先就医治疗再逐步练习。 一、合适的瑜伽体式及作用 1.猫牛式:有助于活动脊柱,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减轻椎间盘的压力。通过缓慢地拱背、凹背动作,可促进脊柱周围肌肉的拉伸与放松,改善脊柱的生理曲度。对于腰间盘突出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脊柱的正常活动范围,缓解因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局部肌肉紧张。 2.下犬式:能够拉伸背部肌肉,包括腰部的竖脊肌等。该体式使脊柱得到充分伸展,增加脊柱的弹性,对腰间盘突出引起的腰部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它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为受损的椎间盘等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供应。 3.婴儿式:是一种放松体式,能有效放松腰部肌肉,减轻腰部的压力。通过将身体前屈,额头贴地,臀部坐在heels上,使腰部得到充分的放松,缓解腰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和紧张感。 二、需要避免的体式 1.过度前屈体式:如深度前屈的瑜伽动作,可能会增加椎间盘的压力。例如站立前屈等体式,会使腰椎处于过度前屈状态,导致椎间盘承受更大的挤压,加重腰间盘突出的症状。 2.扭转幅度过大的体式:大幅度的扭转体式可能会对腰椎间盘产生不均匀的压力,容易引发椎间盘的进一步移位或加重突出程度。比如一些剧烈的扭转动作,会使腰部的力学平衡被打破,不利于腰间盘突出的恢复。 三、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患者的注意事项 1.年轻患者:相对来说身体柔韧性较好,但也不能因为年轻就随意进行高难度体式练习。要从简单体式开始,逐渐适应瑜伽对腰部的锻炼。同时,年轻患者往往活动量较大,在练习瑜伽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腰间盘突出可能伴有脊柱退变等情况,练习瑜伽时更要谨慎。体式的幅度和强度都要适当减小,避免因体式不当导致腰部损伤加重。建议在有经验的瑜伽教练指导下,选择更温和的体式进行练习,如侧重于放松和轻度拉伸的体式。 3.女性患者: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腰部的敏感度可能会增加,练习瑜伽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体式。避免在生理期进行过度刺激腰部的体式,可选择一些温和的休息体式来维持身体的柔韧性。 4.有严重腰间盘突出病史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此时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较为明显,不建议立即练习瑜伽,应先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和瑜伽教练的共同评估下,再逐步开始适量的瑜伽练习。 总之,腰间盘突出的人可以练瑜伽,但要谨慎选择体式,遵循专业指导,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病史等情况调整练习方案,以达到既能通过瑜伽锻炼促进腰部健康,又能避免加重病情的目的。

    2025-10-11 13:05:39
  • 骨癌是什么骨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骨癌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骨癌,早期有疼痛(间歇性渐变为持续性,部位与骨癌发生处相关,青少年和中老年表现有别)、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功能障碍(病变部位骨骼功能受影响致肢体活动受限,对不同年龄段影响不同)、病理性骨折(骨癌破坏骨结构致骨强度降低,轻微外力下易发生,不同人群骨折后恢复情况有差异)等症状。 一、骨癌是什么 骨癌是发生在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骨癌和转移性骨癌。原发性骨癌起源于骨本身的细胞,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等;转移性骨癌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组织所致。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常见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软骨肉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多为骨盆、股骨等。 二、骨癌的早期症状 (一)疼痛 1.特点 早期骨癌引起的疼痛往往是间歇性的,随后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在夜间可能更为明显。例如,骨肉瘤患者早期可能会感到病变部位隐隐作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休息。 疼痛的部位与骨癌发生的部位相关,若骨癌发生在下肢长骨,患者可能会感觉下肢相应部位疼痛;若发生在脊柱,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等。 2.年龄与性别的影响 对于青少年,若出现下肢长骨部位不明原因的间歇性疼痛,尤其是在生长发育阶段,需高度警惕骨肉瘤的可能。而中老年人群出现骨转移癌导致的疼痛时,往往有原发肿瘤病史,不同性别在原发肿瘤的好发部位上可能有差异,如女性乳腺癌骨转移较为常见,男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对多见。 (二)肿块 1.表现 患者可能在骨癌发生部位摸到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例如,骨肉瘤患者可能在病变的干骺端摸到肿块,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会逐渐增大。 肿块的发现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若患者平时经常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可能会较早发现肿块。但一些人可能因忽视而延误病情。 (三)功能障碍 1.情况 骨癌病变部位的骨骼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肢体活动受限。比如,发生在膝关节周围的骨癌,可能会使患者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受到限制,影响行走等日常活动。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癌导致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而中老年人群出现骨癌导致的功能障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四)病理性骨折 1.发生机制 骨癌会破坏骨的正常结构,使骨的强度降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例如,患者只是进行日常的轻微活动,如弯腰、行走时,就可能发生骨折。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发生病理性骨折后的恢复情况可能不同。青少年骨骼再生能力相对较强,但骨癌本身的恶性程度可能会影响恢复;中老年人群骨骼再生能力较弱,且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恢复相对困难,同时骨折后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025-10-11 13:03: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