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青年委员,脊髓损伤学组委员,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两项,致力于脊柱创伤的基础及临床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00余例。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会在什么部位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部疼痛,多为下腰部中间区域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不同年龄表现不同,长期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者易出现;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腰4-5突出放射至臀部及大腿后侧,腰5-骶1突出放射至小腿外侧及足背,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还有其他伴随症状相关部位的牵涉痛,少数严重者有会阴部牵涉痛,腰部肌肉因疼痛出现反射性痉挛致周围肌肉不适。 下肢放射性疼痛 臀部及大腿后侧:突出的椎间盘刺激神经根,疼痛可从腰部放射至臀部,然后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例如,当腰4-5椎间盘突出时,常压迫腰5神经根,疼痛会沿着大腿后侧向下传导。不同性别在下肢放射性疼痛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由于腰部负担加重,更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加重。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在劳累或姿势不当后,下肢放射性疼痛可能会复发或加重。 小腿外侧及足背:若腰5-骶1椎间盘突出,多压迫骶1神经根,疼痛会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背等部位。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先天性腰椎结构异常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而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受压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导致小腿外侧及足背的放射性疼痛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其他伴随症状相关部位的牵涉痛 会阴部:少数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会阴部的牵涉痛,这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马尾神经,此时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会阴部,同时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症状,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中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紧急处理,因为马尾神经受压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年轻患者如果出现会阴部牵涉痛,往往是由于较大的椎间盘突出急性压迫马尾神经引起,需要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腰部肌肉痉挛相关部位: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患者为了减轻疼痛,腰部肌肉会出现反射性痉挛,此时腰部周围的肌肉部位也会有明显的不适感,表现为腰部肌肉紧张、僵硬,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紧绷,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尤其是疼痛较剧烈时,肌肉痉挛会更加明显,需要通过休息、物理治疗等方法来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

    2025-10-10 10:24:06
  • 脊椎疼痛是什么原因

    脊椎疼痛诱因包括长期不良姿势致肌肉劳损及脊椎力学结构改变、椎间盘退变或突出、脊椎关节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外伤致的骨折或脱位、全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等引发。 一、肌肉骨骼因素 长期不良姿势是常见诱因,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会使背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肌肉劳损进而导致脊椎疼痛。研究显示,这种因姿势不当引起的肌肉失衡可造成脊椎力学结构改变,逐步积累引发疼痛症状。 二、椎间盘相关问题 (一)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流失,弹性下降,易发生退变。当退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椎间盘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后续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埋下隐患,从而引发脊椎疼痛。 (二)椎间盘突出 外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可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突出的髓核会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可能伴随下肢放射性疼痛等表现,这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人群中较为常见。 三、脊椎关节病变 (一)骨关节炎 脊椎的关节软骨发生磨损、退变,骨质增生等,会导致关节炎症反应,引起脊椎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关节磨损加剧,发病风险升高。 (二)类风湿关节炎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脊椎关节,引发关节的炎症、肿胀、疼痛,除脊椎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关节畸形等表现,病情具有慢性进展性特点。 四、外伤因素 (一)脊椎骨折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伤可能导致脊椎骨折,骨折部位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明显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脊椎脱位 外力作用下脊椎关节发生错位,会破坏脊椎的正常结构,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往往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五、全身性疾病累及 (一)强直性脊柱炎 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炎症会导致脊椎部位疼痛、僵硬,病情在早晨或长时间静止后往往加重,活动后可有所缓解,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二)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由于骨代谢失衡,骨密度降低,脊椎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易发生微骨折或骨结构改变,从而引发脊椎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身高变矮、驼背等表现。

    2025-10-10 10:21:38
  • 仙灵骨葆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骨性关节炎症状

    仙灵骨葆胶囊具滋补肝肾等功效,对骨性关节炎有改善作用,骨性关节炎是慢性关节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等,对不同人群的骨性关节炎,仙灵骨葆胶囊有相应考量,中老年、女性、肥胖及有创伤史的患者使用时各有相关情况需注意。 一、仙灵骨葆胶囊对骨性关节炎症状的功效与作用 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的功效,在改善骨性关节炎症状方面有一定作用。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调节骨代谢等途径来发挥作用。骨性关节炎患者常存在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等情况,仙灵骨葆胶囊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的质量,从而缓解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例如一些临床研究显示,服用仙灵骨葆胶囊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其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所降低,关节活动度等功能指标得到改善。 二、骨性关节炎相关情况及仙灵骨葆胶囊的应对 (一)骨性关节炎的一般特点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和关节周围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与年龄增长、肥胖、关节劳损、创伤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的代谢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退变;肥胖人群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大,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关节创伤史的人,患骨性关节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仙灵骨葆胶囊针对不同人群的考量 对于中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由于其骨代谢功能逐渐减退,仙灵骨葆胶囊的滋补肝肾、健骨作用有助于维持骨健康,改善关节症状。对于女性骨性关节炎患者,除了年龄因素外,可能还与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仙灵骨葆胶囊通过调节骨代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这些因素导致或加重的骨性关节炎症状。对于有肥胖因素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在使用仙灵骨葆胶囊改善关节症状的同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适当的减重措施,因为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关节的负荷,进一步缓解骨性关节炎的进展和症状。而对于有过关节创伤史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仙灵骨葆胶囊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骨组织,促进骨的修复和重建,从而改善因创伤遗留的关节问题。

    2025-10-10 10:20:11
  • 颈椎压迫神经手麻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颈椎压迫神经手麻会带来运动功能障碍加重、肌肉萎缩、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等不良后果,不同人群受影响程度有差异,儿童生长发育阶段、成年人不良生活方式、老年人群体肌肉量少等都会影响后果,有基础病史人群神经修复能力弱,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阶段更易受严重影响。 年龄与生活方式关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颈椎结构相对脆弱,若有颈椎压迫神经情况,更易因运动功能障碍影响身体整体发育进程;而成年人若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颈椎负担,使得颈椎压迫神经手麻引发的运动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增加恢复难度。 肌肉萎缩 具体表现及人群差异:颈椎压迫神经手麻严重时,受压神经所支配的手部肌肉会出现萎缩。从外观上看,手部会变得消瘦,原本丰满的肌肉轮廓消失。在成年人中,若肌肉萎缩持续发展,会显著降低手部的力量和功能,影响日常抓握等动作。对于老年人群体,本身肌肉量就相对较少,颈椎压迫神经手麻导致的肌肉萎缩可能会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大幅下降,比如穿衣、洗澡等简单活动都变得困难。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或者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群,在颈椎压迫神经手麻出现肌肉萎缩时,恢复会更为艰难,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阻碍肌肉的营养供应和正常代谢,延缓肌肉恢复的进程。 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 严重后果及特殊人群情况:严重的颈椎压迫神经手麻可能导致受压神经出现永久性损伤,表现为手部感觉完全丧失、运动功能彻底丧失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本身神经就相对脆弱,若同时存在颈椎压迫神经手麻情况,更容易发生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而且损伤后恢复的可能性更小。儿童若出现这种永久性神经损伤,会对其未来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终身残疾,影响其学习、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年龄与病史影响: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完善阶段,颈椎压迫神经手麻引发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的后果更为严重且难以挽回;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其身体的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颈椎压迫神经手麻时,发生永久性神经损伤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积极地预防和早期干预。

    2025-10-10 10:18:10
  • 小腿骨折如何锻炼

    小腿骨折后按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阶段进行锻炼,早期侧重未固定关节主动活动和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并加强相关肌肉锻炼;后期进行负重行走和加强关节全面活动锻炼,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原则,密切关注恢复情况,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中期(骨折后2-6周) 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锻炼。对于小腿骨折患者,可在卧床时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逐步增加活动幅度,初始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辅助进行轻柔的屈伸,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之后逐渐过渡到患者自主轻微活动。同时,继续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并可开始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将患肢伸直缓慢抬高,离床面约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家长更密切的关注和辅助,确保锻炼在安全范围内进行,而成年患者则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增加锻炼强度,但仍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后期(骨折后6周以上) 当骨折愈合达到一定程度,可开始进行负重和行走锻炼。首先在医生允许下进行部分负重,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让患肢逐渐适应重量。初始可先在平地上进行短距离行走,每次行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时间。同时,加强膝关节、踝关节的全面活动锻炼,如进行踝关节的旋转活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进行10-15次,每天3-4组,以及膝关节的全方位屈伸锻炼,进一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锻炼时更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可适当延长适应时间,且要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和身体状况调整锻炼计划;年轻患者则可以在恢复较好的情况下更快地增加锻炼强度,但也不能急于求成,仍要以骨折愈合情况为基础。 总之,小腿骨折后的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逐步调整锻炼方式和强度,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2025-10-10 10:15: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