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青年委员,脊髓损伤学组委员,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两项,致力于脊柱创伤的基础及临床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00余例。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展开
  • 脚扭伤要怎么办

    脚扭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72小时内冷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出现剧烈疼痛、肿胀严重等情况及时就医,恢复期进行适当康复锻炼,严重时进行物理治疗,不同人群处理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立即停止活动 脚扭伤后应立刻停止导致扭伤的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比如正在走路时脚扭伤,就应马上停下脚步,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二、进行冷敷 1.时间与方法:在扭伤后的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毛巾包裹着冰块敷在扭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例如,对于儿童脚扭伤,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冰块与皮肤的间隔,避免冻伤,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再敷在患处。 2.原理:通过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减缓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这是基于物理降温使组织代谢减缓的原理。 三、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这样可以帮助减少肿胀。包扎时要注意从远端向近端包扎,力度适中,以能摸到远端脉搏且皮肤颜色无明显变化为宜。对于老年人脚扭伤,包扎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因皮肤松弛等情况造成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四、抬高患肢 将扭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比如可以在床上放置一个枕头,把脚放在枕头上。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脚扭伤,抬高患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负担,同时更有效地减轻脚部肿胀。 五、及时就医 1.判断情况:如果脚扭伤后出现剧烈疼痛、肿胀严重、无法站立行走、皮肤出现明显瘀斑或者怀疑有骨折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例如,当脚扭伤后明显畸形,或者按压有骨擦感时,高度怀疑骨折,必须尽快就医。 2.检查项目: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X线等检查,以明确损伤的程度,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还是伴有骨折等情况。对于儿童脚扭伤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受伤过程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六、康复阶段 1.恢复期活动:在损伤得到初步处理后的恢复期,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对于年轻人脚扭伤康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而对于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更加温和,避免因活动不当再次损伤。 2.物理治疗:如果是较为严重的扭伤,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热敷一般在受伤72小时后进行,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和恢复。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脚扭伤后进行热敷时,更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因为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不敏感,容易烫伤。 脚扭伤后的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群在处理过程中都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确保能够正确有效地处理脚扭伤,促进恢复。

    2025-10-15 15:02:09
  • 崴脚半年了脚踝内侧还疼怎么办

    崴脚半年后脚踝内侧仍疼需先明确病因,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然后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踝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和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等),若康复治疗无效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考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同时要考虑不同人群因素对康复的影响。 一、明确病因 崴脚半年后脚踝内侧仍疼,首先要考虑是否存在韧带损伤未修复、软骨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可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按压痛点、活动度检查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像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来明确具体病因。例如,MRI能清晰显示韧带、软骨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二、针对性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 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屈伸、内外翻等动作,逐步增加活动范围,一般每天进行3-4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活动度训练的强度和频率可适当调整,如儿童因骨骼发育未成熟,活动度训练应更轻柔。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恢复踝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改善疼痛情况。 力量训练:可进行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等的力量训练,比如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内外翻训练等。力量训练能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踝关节,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每组10-15次,进行2-3组。不同性别在力量训练上可能因自身肌肉基础等有一定差异,但都可通过合适的训练方式进行。 物理治疗 热敷:在疼痛缓解期可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对于有皮肤感觉障碍的人群,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冷敷:在急性期(如果仍有炎症反应迹象时)可适当冷敷,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促进组织修复,一般需要在专业理疗师操作下进行,每周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超声波治疗对改善软组织损伤后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三、就医评估与进一步处理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关节镜等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例如,若存在明显的软骨损伤且影响关节功能,可能需要通过关节镜进行修复等操作。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多次崴脚史的人群,更要重视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以防止病情延误导致更严重的关节问题。 总之,崴脚半年后脚踝内侧仍疼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明确病因、针对性康复治疗以及必要时的就医评估来逐步解决问题,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康复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

    2025-10-15 14:57:49
  • 摔了一跤尾骨疼能自己恢复吗

    摔了一跤尾骨疼能否自己恢复取决于损伤程度和个体情况。轻度尾骨损伤部分患者几周内可靠自身修复恢复;中重度损伤如骨折等,恢复时间较长,还可能有后遗症,韧带损伤也因程度不同恢复情况有异;儿童恢复潜力较大但需关注,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等恢复慢且风险高,若尾骨疼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轻度尾骨损伤的恢复情况 如果摔了一跤后尾骨疼是轻度的软组织挫伤等情况,部分患者是可以自己恢复的。一般来说,轻度损伤时,通过休息,避免久坐、减少尾骨部位的压迫等,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会逐渐发挥作用。通常在几周内疼痛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例如,一些年轻人摔了一跤后尾骨只是轻微的软组织拉伤,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坐着,一般1-2周左右疼痛可缓解。 二、中重度尾骨损伤的情况 1.骨折等情况 如果摔了一跤后尾骨疼是尾骨骨折等较严重的情况,部分患者也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且恢复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尾骨骨折后,骨折断端需要时间愈合,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在恢复期间需要严格注意休息,避免尾骨部位受到压迫。对于儿童来说,骨骼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对尾骨的影响;而老年人骨骼修复能力较弱,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而且恢复过程中发生不愈合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 尾骨骨折后还可能出现慢性疼痛等后遗症,部分患者即使骨折愈合了,仍可能长期存在尾骨部位的隐痛等不适。 2.韧带等损伤 尾骨周围的韧带等损伤,如果损伤不是很严重,通过休息等也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如果韧带损伤较严重,可能恢复时间会延长,并且在恢复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休养,可能会影响恢复效果,导致慢性疼痛等问题。比如,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摔了一跤后尾骨韧带损伤,由于工作原因难以完全休息,可能会影响恢复,恢复时间会相应延长。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1.儿童 儿童摔了一跤尾骨疼相对来说恢复潜力较大,但也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好,轻度尾骨损伤恢复较快,但也要避免儿童过早恢复剧烈活动,以免影响尾骨的恢复。例如,儿童摔了一跤后尾骨疼,家长要让儿童尽量多休息,避免长时间跑跳等活动,一般儿童轻度尾骨损伤在1-3周左右可能恢复。 2.老年人 老年人摔了一跤尾骨疼需要更加谨慎对待。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尾骨骨折等损伤后恢复相对缓慢,而且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老年人要严格卧床休息,减少尾骨部位的压力,家人要协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护理,确保尾骨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促进恢复。 总之,摔了一跤尾骨疼是否能自己恢复取决于损伤的程度以及个体的情况。如果尾骨疼持续不缓解或者疼痛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X线等,以明确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4:56:47
  • 颈椎病手指麻木病因是什么

    颈椎病手指麻木主要与颈椎病变对神经的压迫有关,常见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管狭窄等情况,其中颈椎间盘突出是因退变外力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中老年人及长期伏案者易患;颈椎骨质增生是年龄增长致椎体边缘骨刺刺激压迫神经,重体力或颈部活动多的中老年人风险高;颈椎管狭窄分先天和后天,先天与遗传有关,后天由颈椎退变致椎管容积减小压迫神经,中老年人后天性多见,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有差异。 一、颈椎间盘突出 发病机制:颈椎间盘发生退变后,在外力等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颈椎的神经根负责上肢感觉和运动的传导,当神经根受到突出椎间盘的压迫时,神经传导功能受阻,就可能导致手指麻木。例如,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因素都可能促使颈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进而引发手指麻木症状。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由于颈部长期保持前屈姿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退变和突出。 年龄与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较高,相对更容易发生颈椎间盘突出导致手指麻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病风险不同。 二、颈椎骨质增生 发病机制:随着年龄增长,颈椎椎体边缘会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骨刺。当骨刺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包括神经根。如果骨刺压迫到支配手指感觉的神经根,就会引起手指麻木。例如,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颈部活动较多的中老年人,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长期颈部过度活动可能加速颈椎的退变,促进骨质增生的形成。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年龄是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颈椎骨质增生的可能性增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颈部不良姿势、颈部创伤等都可能增加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手指麻木的风险。 三、颈椎管狭窄 发病机制:颈椎管狭窄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颈椎管狭窄是由于颈椎椎管发育本身较窄;后天性颈椎管狭窄常见于颈椎退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导致椎管内容积减小,对脊髓和神经根产生压迫。当椎管狭窄压迫到支配手指感觉的神经时,就会出现手指麻木症状。例如,一些先天性颈椎管狭窄的人群,在青少年时期可能就存在潜在的发病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和颈椎退变,更容易出现神经受压表现。 年龄与先天因素: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与遗传等先天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存在,但后天性颈椎管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生活方式对后天性颈椎管狭窄的影响主要是加速颈椎退变,从而加重椎管狭窄程度。 总之,颈椎病手指麻木是多种颈椎病变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神经受压的结果,不同的病因在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颈椎病手指麻木这一症状。

    2025-10-15 14:55:25
  • 手腕滑膜炎怎么治疗

    手腕滑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滑膜增生明显且关节功能受严重影响者,常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等,不同人群治疗需谨慎考量。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手腕滑膜炎患者,首先要让手腕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腕进行频繁的手部活动,如长时间打字、握持重物等。这是因为过度使用会加重手腕滑膜的炎症反应。例如,长时间使用鼠标导致手腕滑膜炎的患者,需要减少使用鼠标的时间,让手腕有机会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进行过度剧烈的手部运动,如长时间攀爬等,防止加重手腕滑膜的负担。 可以使用支具等进行制动,限制手腕的活动范围,为滑膜的修复创造条件。 2.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大多数手腕滑膜炎患者,通过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一般可以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手腕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冷敷:在急性期(通常是发病后的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手腕,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3-4次。儿童患者进行冷敷时要更加谨慎,控制冷敷时间,防止冻伤。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温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缓解手腕滑膜炎的症状。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生操作进行。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相对较弱,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溃疡病情,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 2.糖皮质激素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等,但注射次数不宜过多,因为多次注射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一般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如果手腕滑膜炎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且滑膜增生明显、关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3-6个月规范的保守治疗后,手腕仍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 2.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等。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手腕关节还在发育阶段,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充分考虑手术对其未来关节发育的影响。

    2025-10-15 14:53: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