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周围神经病及癫痫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博士,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后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委员兼秘书,陕西省抗癫痫协会认知障碍与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肉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性疾病,参与多项临床研究,承担陕西省课题1项,陕西省神经病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项,院级临床研究课题1项,院基金1项,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9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周围神经病及癫痫病的临床诊治。展开
  • 脑梗眼睛看不见能恢复吗

    脑梗眼睛看不见能否恢复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时间很关键,黄金治疗时间窗内积极治疗恢复可能性大,延误则难恢复,脑梗严重程度也影响,轻度脑梗恢复几率大,重度则难,病情稳定后需积极康复治疗,不同患者恢复效果有差异,最终能否恢复及程度取决于发病时间、脑梗严重程度、自身基础状况等,需尽早积极治疗及康复干预。 一、脑梗影响眼睛视物的机制 脑梗会影响脑部负责视觉相关区域的血液供应,比如枕叶等与视觉处理密切相关的脑区,当这些区域因脑梗发生缺血、缺氧损伤时,就可能导致视力障碍,包括眼睛看不见等情况。 二、恢复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 1.时间因素 发病后尽快接受有效治疗非常关键。如果能在脑梗发生后的黄金治疗时间窗内(一般是发病后4.5小时内,符合条件时可考虑溶栓治疗等)采取积极措施,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为及时恢复脑部相关区域的血液供应,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有利于视觉功能的恢复。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血管状况可能更差,但是如果能及时干预,仍有一定恢复希望;而年轻患者相对身体状况较好,恢复潜力可能相对大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取决于脑梗的严重程度等其他因素。 如果延误治疗时间,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甚至坏死,那么恢复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甚至可能难以完全恢复。 2.脑梗的严重程度 轻度脑梗导致的眼睛看不见,通过及时治疗,神经功能有较大可能得到改善,视力有较大恢复几率。例如脑梗范围较小,对视觉相关脑区的损伤较轻,那么经过规范治疗后,眼睛看不见的情况有可能明显改善。对于女性患者,如果没有其他基础疾病干扰,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好,但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控制不佳,会影响恢复进程。而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的患者,脑梗复发风险高,也会影响视力恢复。 重度脑梗,往往意味着脑部损伤范围大、程度重,这种情况下眼睛看不见的恢复难度极大,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仅能部分改善或者难以恢复到正常视力水平。 三、康复相关措施 在脑梗病情稳定后,需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对于眼睛看不见的情况,可能会结合视觉康复训练等。比如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视觉功能,但这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而且不同患者的恢复效果存在差异。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儿童如果发生脑梗导致眼睛看不见,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至关重要,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儿科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适合儿童的康复方式,并且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心状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耐心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 总之,脑梗眼睛看不见有恢复的可能性,但具体能否恢复以及恢复程度取决于发病时间、脑梗严重程度、患者自身基础状况等多种因素,需要尽早积极治疗并进行相应康复干预。

    2025-09-30 11:45:57
  • 脑梗病人发烧是咋回事

    脑梗病人发烧常见原因有中枢性发热(体温多38℃左右)、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易引发,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导尿管易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吸收热(体温38.5℃以下,持续短);不同人群脑梗病人发烧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注意事项,老年者病情变化隐匿需密切监测护理,儿童者发烧进展快要慎用影响神经系统药物优先物理降温,女性者护理用药要考虑生理特点,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者要谨慎处理,密切监测血糖。 肺部感染:脑梗病人往往因为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痰液引流不畅,从而引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时,患者除了发烧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研究表明,约有30%-50%的脑梗后长期卧床患者会发生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是导致脑梗病人发烧的常见原因之一。 泌尿系统感染:脑梗病人如果存在排尿困难,需要留置导尿管,就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泌尿系统感染时,病人会出现发烧,同时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尿液混浊等表现。 吸收热:脑梗后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过程中可引起吸收热,一般体温在38.5℃以下,持续时间较短。当脑梗部位的脑组织发生坏死,机体对坏死组织进行吸收时,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不同人群脑梗病人发烧的特点及应对注意事项 老年脑梗病人:老年脑梗病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发生发烧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发烧后并不表现出典型的不适症状,但病情却在进展。例如,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时,可能只是精神状态变差,而不一定有明显的咳嗽咳痰等表现,所以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泌尿系统清洁等。 儿童脑梗病人(相对少见情况):儿童脑梗相对罕见,但如果发生发烧,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更不稳定,发烧可能进展较快。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退烧药物,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来降温,同时要及时就医明确发烧原因,因为儿童脑梗的病因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针对性处理。 女性脑梗病人:女性脑梗病人发烧时,要考虑到特殊生理期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护理和用药(如果涉及)方面,要注意女性的生理特点,比如在使用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时,要关注对女性胃肠道的影响等情况。 有基础病史的脑梗病人:如果脑梗病人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发生发烧时,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在控制发烧原因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避免因发烧等应激情况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例如,肺部感染的糖尿病脑梗病人,除了治疗肺部感染控制体温外,还要调整降糖方案以应对感染引起的血糖变化。

    2025-09-30 11:44:45
  • 核磁共振能查出脑炎吗

    核磁共振是诊断脑炎的重要手段,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成像,能发现脑炎相关T2加权像和FLAIR序列高信号、DWI可能的高信号及增强扫描的强化表现等异常,儿童和成人脑炎检查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它对脑炎诊断有重要作用,可助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MRI在脑炎诊断中的优势 1.软组织分辨率高: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脑灰质、白质等不同的脑组织结构,对于脑炎引起的脑实质病变,如脑组织的水肿、炎症病灶的范围等能较好地呈现。例如,在病毒性脑炎中,MRI可发现颞叶、额叶等部位的异常信号改变,这些改变有助于提示脑炎的可能。 2.多方位成像:可以进行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等多方位成像,全面观察脑部病变情况,避免了单一平面成像可能遗漏病变的情况。比如对于一些深部脑组织的炎症病变,多方位成像能更准确地定位和评估病变范围。 二、MRI可发现的脑炎相关异常表现 1.T2加权像和FLAIR序列:在T2加权像上,脑炎病灶通常表现为高信号,FLAIR序列上也多为高信号,提示脑组织存在水肿、炎症等改变。例如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可能会在相应脑区出现T2及FLAIR高信号影。 2.DW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早期发现脑内的急性病变较为敏感。在脑炎急性期,部分患者的病灶区域可能出现DWI高信号,提示水分子扩散受限,这与炎症导致的细胞毒性水肿等有关。 3.增强扫描:部分脑炎患者进行MRI增强扫描时,可发现脑内病灶有强化表现,强化形式多样,如斑片状强化、环状强化等。例如细菌性脑炎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强化病灶,而某些自身免疫性脑炎也可能有相应的强化特点。 三、不同年龄脑炎患者MRI检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脑炎:儿童脑炎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等。在MRI检查时,儿童需要尽量保持安静配合检查。儿童的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MRI检查相对安全,不会对儿童造成辐射损伤(相对于CT检查)。但要注意儿童可能因不配合而影响图像质量,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镇静剂等辅助检查。例如儿童病毒性脑炎在MRI上可能出现颞叶等部位的异常信号改变,通过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成人脑炎:成人脑炎病因多样,包括病毒、细菌、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成人在进行MRI检查时相对配合度较高,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例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在成人中也较为常见,MRI检查能帮助发现脑内的特征性改变,为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核磁共振能够查出脑炎,并且在脑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脑内病变情况,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有助于脑炎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025-09-30 11:42:34
  • 脑血栓的康复治疗与保健

    康复治疗涵盖物理治疗的良肢位摆放与关节活动度训练、作业治疗的模拟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语言康复的个性化语言障碍训练,保健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及适度运动、病情的定期基础指标监测、心理的家人陪伴与心理疏导,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重安全、基础病史者遵基础病管理、女性患者关注激素影响、儿童患者用温和康复手段。 一、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此操作可预防关节挛缩与畸形,经科学研究证实,正确的良肢位摆放能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助力康复进程;同时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每日多次对瘫痪肢体各关节进行屈伸、旋转等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规律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降低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率。 2.作业治疗: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洗漱等训练,助力患者恢复自理能力,作业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与手眼协调能力,对回归家庭及社会意义重大,临床实践表明作业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3.语言康复: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开展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阅读理解及书写训练等,语言康复需依患者语言障碍具体类型制定个性化方案,多项研究显示规范的语言康复训练可逐步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高交流能力。 二、保健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等,研究表明低盐低脂饮食可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减少脑血管疾病复发风险;运动依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为宜,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2.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维持血糖稳定于合理范围,血脂异常者需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达标,持续监测基础指标可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情复发几率。 3.心理调节:脑血栓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应予以充分关心陪伴,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医护人员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良好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临床研究发现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心理状态较差者。 特殊人群考量 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与保健需更注重安全性,运动时避免过度劳累,生活方式调整兼顾营养需求与身体耐受。 基础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康复及保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基础病管理要求,确保各项指标稳定。 女性患者:康复期间需关注自身激素水平对康复的可能影响,适当调整康复方案。 儿童脑血栓(罕见情况):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采用温和康复手段,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治疗方式。

    2025-09-30 11:41:34
  • 脑袋里面疼怎么回事

    脑袋里面疼的原因有很多,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颅内病变、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对于长期或频繁出现的头疼,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头疼的原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1.紧张性头痛:这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通常与压力、焦虑或紧张有关。可能会感到头部两侧或整个头部的紧迫感和重压感。建议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适度的运动来减轻压力。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定期休息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性头痛。 2.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单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光敏感或声音敏感等症状。偏头痛的发作可能与激素变化、饮食、环境因素或遗传有关。建议避免触发因素,如巧克力、咖啡因、硝酸盐、压力和睡眠不足。药物治疗可以包括止痛药、抗偏头痛药物和预防性药物。 3.高血压:高血压可能导致脑袋里面疼,尤其是在血压升高时。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咨询医生关于控制血压的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减少盐分摄入和控制体重,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 4.颅内病变:脑袋里面疼也可能是颅内病变的症状,如肿瘤、动脉瘤或脑血管疾病。这些情况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和诊断。如果头疼伴有其他症状,如视力问题、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 5.感染:头部感染,如脑膜炎或脑炎,可能导致头疼。其他感染症状可能包括发热、颈部僵硬或皮疹。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头疼,如降压药、抗抑郁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如果怀疑药物是导致头疼的原因,应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7.其他原因:脑袋里面疼还可能与头部受伤、颈椎病、颞动脉炎、贫血、低血糖等因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脑袋里面疼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对于长期或频繁出现的头疼,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的头疼,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头部CT、MRI或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头疼的原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就诊之前,可以尝试记录头疼的频率、性质、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并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此外,避免过度使用止痛药,因为长期滥用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其他副作用。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出现频繁或严重的头疼,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头疼可能与生长发育、神经系统问题或其他特定疾病有关。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总之,脑袋里面疼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健康状况、症状和其他因素来确定原因。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重要的,以确保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9-30 11:40: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