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周围神经病及癫痫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博士,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后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委员兼秘书,陕西省抗癫痫协会认知障碍与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肉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性疾病,参与多项临床研究,承担陕西省课题1项,陕西省神经病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项,院级临床研究课题1项,院基金1项,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9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周围神经病及癫痫病的临床诊治。展开
  • 癫痫发作时需要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癫痫发作急救需确保安全环境,将患者移至安全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腰带、头偏向一侧;观察发作时间和表现;等待发作停止时不要强行按压肢体;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安抚情绪,老年患者要关注基础疾病、转移动作缓慢及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一、确保安全环境 1.将患者移至安全处:迅速将癫痫发作患者转移到平坦、安全的地面或床铺等,远离火源、尖锐物品等危险区域,防止患者在发作过程中因抽搐碰撞受伤,这是首要的急救措施,能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受到额外伤害,尤其对于儿童,因其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且自我保护能力弱,更需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解开衣领腰带:立即解开患者的衣领、领带、腰带等束缚颈部和胸部的物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患者呼吸,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肥胖、呼吸道本身存在问题的患者,解开束缚更为重要,能有效避免因呼吸道梗阻导致缺氧加重病情。 2.头偏向一侧: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等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儿童由于吞咽反射等发育尚未完善,呕吐物堵塞气道风险更高,头偏向一侧能更好地让分泌物流出。 三、观察发作情况 1.记录发作时间:仔细观察并记录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这对后续就医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不同持续时间的发作可能提示不同的癫痫类型或病情严重程度,对于有既往癫痫病史的患者,了解此次发作时长尤为关键。 2.观察发作表现:留意患者发作时的具体表现,如抽搐部位、是否伴有意识丧失等,不同的发作表现有助于医生判断癫痫的类型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发作,其表现可能因激素等因素有一定变化,也需详细记录。 四、等待发作停止 1.不要强行按压肢体: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切勿强行按压患者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肌肉损伤等二次伤害,即使是儿童,也应避免过度用力按压,应让患者自然抽搐,等待发作自行停止。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癫痫发作时,除遵循上述一般急救措施外,要特别注意保持其口腔清洁,发作停止后可适当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发作造成心理创伤,儿童的身体机能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在急救过程中需更加轻柔谨慎。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时,要格外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发作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在转移至安全处时动作要缓慢,避免因快速移动导致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同时发作停止后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进一步评估。

    2025-10-11 11:57:18
  • 下肢疼痛麻木怎么办

    下肢疼痛麻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治疗,同时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保暖和心理调适。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包括药物、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1.就医检查:首先,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疼痛麻木的原因。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以帮助诊断。 2.治疗病因:治疗的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如果疼痛麻木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可能需要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是血管疾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是神经病变,可能需要营养神经药物、康复治疗等。 3.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麻木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神经营养药等。但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麻木,促进康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电疗等。 5.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于恢复下肢功能非常重要。可以包括肌肉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6.改变生活方式: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助于缓解疼痛麻木。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 7.注意保暖:下肢保暖对于缓解疼痛麻木也很重要。可以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8.心理调适:疼痛麻木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对于不同人群,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在治疗时,应更加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并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孕妇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在治疗前,应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疼痛麻木。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还需要控制血糖,以预防和治疗神经病变。 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疼痛麻木。应注意定期翻身、活动下肢,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下肢疼痛麻木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调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诊。

    2025-10-11 11:55:49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饮食禁忌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需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及刺激性饮料,高盐食物致血压升高加重病情,老年患者更需限制;高脂肪食物使血脂升高促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控;高糖食物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刺激性饮料含咖啡因升高血压,老年患者应避免过量饮用。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其本身可能存在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高盐饮食对水钠代谢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老年患者需严格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如咸菜、腌肉等。 高脂肪食物 影响:过多食用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过高的血脂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及复发几率。研究显示,长期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其血液中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脂饮食人群。常见的高脂肪食物包括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肥肉等。 特殊人群:对于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高脂肪饮食还会影响血糖、血脂的综合控制,因为高脂肪食物往往热量较高,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又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这类患者更要严格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取。 高糖食物 影响:高糖食物会使血糖迅速升高,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同时,高糖饮食还可能导致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进一步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例如,大量摄入含糖饮料、糖果等高糖食物后,血糖波动较大,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破坏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特殊人群: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由于特殊病因导致的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高糖食物的摄入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及代谢平衡,因此儿童患者及其家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甜饮料、奶油蛋糕等。 刺激性饮料 影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等成分具有兴奋神经、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血压波动过大可能会诱发脑血管事件。研究发现,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后,血压会在短时间内升高,增加脑血管的压力,不利于脑血管的稳定状态。 特殊人群: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可能较差,饮用刺激性饮料后血压波动更为明显,所以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2025-10-11 11:53:15
  • 快要睡着时突然一抖为什么

    答案:临睡肌跃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大脑功能尚未完全抑制、身体疲劳或紧张、睡眠环境、药物或其他物质、遗传因素有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放松身心、避免刺激性物质、适度运动、注意饮食等方法缓解。 人在睡眠时,偶尔会出现身体突然一抖的现象,医学上称为临睡肌跃症。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肌肉抽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发生在睡眠的REM阶段。 临睡肌跃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大脑功能尚未完全抑制:在睡眠时,大脑的一部分区域仍然保持活跃,可能会发出一些无意识的信号,导致肌肉抽搐。 2.身体疲劳或紧张:白天过度疲劳、紧张或压力过大时,身体在睡眠时可能会通过抽搐来释放紧张情绪。 3.睡眠环境:不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床垫过软或过硬、室温不适等,也可能引起临睡肌跃症。 4.药物或其他物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咖啡因或尼古丁的摄入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临睡肌跃症。 5.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天生更容易出现临睡肌跃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临睡肌跃症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它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如果这种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麻木、无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减轻临睡肌跃症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午睡时间过长。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放松身心:在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水浴,帮助减轻身体和心理的紧张。 3.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避免在晚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4.适度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5.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临睡肌跃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评估。如果对临睡肌跃症或睡眠问题有任何疑虑,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总之,临睡肌跃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了解其原因和可能的缓解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提高睡眠质量。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2025-10-11 11:51:29
  • 脑复康的功效

    脑复康可通过血脑屏障参与脑内核酸等合成及能量代谢来改善脑代谢功能,多项研究表明其有增强学习记忆能力作用,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能稳定神经细胞膜、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起神经保护作用,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需谨慎权衡利弊、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需密切监测并调整用药方案。 一、改善脑代谢功能 脑复康(吡拉西坦)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参与脑内核酸、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促进大脑对磷脂及氨基酸的利用,加速大脑蛋白质合成,提高大脑中三磷酸腺苷(ATP)与二磷酸腺苷(ADP)的比值,进而改善脑代谢功能。例如,对于因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等导致的脑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显示脑复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脑代谢相关指标,有助于受损脑功能的修复与改善。 二、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多项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脑复康具有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给予吡拉西坦处理的实验动物在学习记忆相关行为学测试中表现更优,提示其能促进神经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与整合。对于老年痴呆患者,临床研究发现脑复康可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新信息的获取、存储及提取能力,虽不能完全逆转病情进展,但能在一定阶段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三、神经保护作用 当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脑复康能稳定神经细胞膜,减少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导致的损伤。它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具有保护效应。研究显示,吡拉西坦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为神经细胞提供一定的保护环境,有助于降低缺血缺氧事件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脑复康,因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完全明确,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其在儿童群体中的合理应用,为保障儿童健康,需谨慎对待儿童使用脑复康的情况。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脑复康时需谨慎权衡利弊。由于目前关于吡拉西坦对胎儿及婴儿影响的研究有限,应在医生指导下评估使用该药物的风险与收益,确保用药安全。 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脑复康时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此类患者药物代谢可能受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风险增加,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的肝肾功能状况调整用药方案,以避免因药物代谢异常引发不良事件。

    2025-10-11 11:45: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