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周围神经病及癫痫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博士,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后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委员兼秘书,陕西省抗癫痫协会认知障碍与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肉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性疾病,参与多项临床研究,承担陕西省课题1项,陕西省神经病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项,院级临床研究课题1项,院基金1项,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9篇。
展开-
老年痴呆症的早期什么表现
老年痴呆症早期表现为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下降等,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现象,若不加以干预,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老年痴呆症早期表现为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但在早期,这些问题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然而,如果不加以干预,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了解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2025-04-29 11:50:36 -
A型流脑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A型流脑疫苗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发烧、接种部位红肿热痛,且存在差异;该疫苗是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疫苗,可预防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不良反应方面: 1.皮疹:A型流脑疫苗含有较多成分,接种后刺激机体可产生过敏反应,出现斑丘疹,伴有明显瘙痒。通常病情较轻,症状可自行改善。 2.过敏性休克:需警惕发生,会有心率异常、血压下降、皮肤花斑纹等表现。 3.发烧: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可能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烧,一般为一过性,可自愈,多在72小时内自行改善,需动态监测体温。 4.接种部位红肿热痛:这是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性反应,要加强接种部位护理,保持清洁卫生和干燥。 二、疫苗介绍: A型流脑疫苗主要是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疫苗,对预防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发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作用。 总之,了解A型流脑疫苗的不良反应及作用,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该疫苗的接种。
2025-04-22 15:04:19 -
流脑疫苗A和AC的区别
流脑疫苗A和AC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疫苗成分、接种对象、免疫程序和不良反应上。 1.疫苗成分 流脑疫苗A只包含A群脑膜炎球菌的多糖抗原;流脑疫苗AC则包含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的多糖抗原。 2.接种对象 流脑疫苗A主要用于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预防接种;流脑疫苗AC主要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和成人的预防接种。 3.免疫程序 流脑疫苗A通常需要接种2剂次,间隔3个月;流脑疫苗AC通常需要接种3剂次,间隔1个月。 4.不良反应 流脑疫苗A和AC的不良反应相似,主要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流脑疫苗A和AC都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免费接种的。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接种疫苗只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措施,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025-04-22 15:04:18 -
后脑勺木麻是什么症状
后脑勺麻木可能是睡眠不足、颈椎病、高血压或脑梗死的征兆,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一、睡眠不足: 如果近期频繁熬夜或睡眠质量差导致睡眠不足,就可能引发后脑发麻的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二、颈椎病: 1.颈椎病通常由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僵硬、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蔓延至头部和肩部。 2.治疗上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唑沙宗片、盐酸乙哌立松片、萘普生钠片等药物。 三、高血压: 1.高血压多由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导致,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发麻、颈部僵硬等表现。 2.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片、甲基多巴片、卡托普利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四、脑梗死: 需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总之,当出现后脑勺麻木时要引起重视,及时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4-22 15:04:17 -
大脑镰下疝是什么意思
大脑镰下疝是由于颅内压力不均衡,导致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挤入大脑镰下间隙而形成的一种颅脑损伤。 大脑镰下疝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变化、运动障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1.治疗原发疾病 积极治疗颅脑损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等原发疾病,降低颅内压,预防大脑镰下疝的发生。 2.控制颅内压 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的水肿。 3.手术治疗 如果大脑镰下疝已经形成,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解除脑组织的压迫,缓解症状。 4.密切观察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颅脑损伤、颅内感染等高危人群,需要注意预防大脑镰下疝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控制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5-04-22 15:04:16